【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女權之聲(Suffragette)


導演:莎拉‧加夫隆(Sarah Gavron)
主演:凱莉‧墨里根(Garey Mulligan)
   海倫娜‧賓漢‧卡特(Helena Banham Carter)
英國 / 2015年 / 106分 / 保護級
禮讚:橫掃最佳女性電影、最佳女演員等七個獎項
   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漢普頓國際影展柑橘娛樂果汁獎
   好萊塢電影獎年度女演員
   磨坊谷影展觀眾獎、小心縫隙獎
敘述19世紀英國女權團體爭取投票權的故事…
「若男人有權為自由奮鬥,女人也該為她們的自由奮鬥。」

◎ 劇情簡介     

  一九一二年,茉德與丈夫都任職於泰勒經營的洗衣廠,在路上遇見一群女人用石頭砸碎商店的玻璃,她們高喊女人要有投票權,原來這是女權運動的領導人潘克斯特太太發起的抗爭。

  其中的薇拉也是參與者,在洗衣廠受到泰勒刁難,幸好茉德假藉輸送帶有問題,泰勒把注意力放在修理輸送帶上,而解了薇拉的圍。薇拉希望茉德能與她去參加聽證會,但第二天薇拉似乎受丈夫毆打,臨時推茉德上場。茉德沒有準備,但很誠懇地舉例男女不公平之處,如男人每周可領十九先令,女人卻只能領十三先令。聽證會主席很誠懇地接納她的建言,誰知這是敷衍之計,很快就宣布不接受請願。

  在一家藥局中,女藥劑師艾迪斯也是女權運動的執行者,她的先生休也是支持她,但也顧慮到她心臟負荷的問題。而茉德因去公聽會,她的丈夫受到許多人的恥笑,夫妻兩人開始有了一些衝突,這使得茉德更加深她參與抗爭的決定。

  警方也感受到這群抗爭的力量越來越強,於是警方也開始了強硬的手段,而茉德這一回便成了階下囚。而警方也打算利用茉德為間諜,只要她密告女權運動的一切消息,那警方會對她網開一面。

  然而潘克斯特太太在發表一篇演講後,大大激勵了茉德,又在她贈送的書中得到更多爭取自我的觀念,而當她再度回到洗衣廠時,發現泰勒欲侵犯瑪姬,而過去茉德在沒結婚前也受到泰勒的欺負,現在泰勒又來威脅她,茉德氣得用熨斗壓傷了他的手。

  警方欲以條件交換不關她入獄,但最終茉德拒絕了。她們不斷地用爆炸的方式希望引起社會注目,但卻未引起社會共鳴,最後炸了財政部長的空官邸,所幸未傷人,但也因此眾人入獄。

  出獄後,艾蜜莉建議國王會在一場馬賽場合中,若能攔路申冤,或許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要侵入國王身邊談何容易,艾蜜莉衝破人牆跑到跑道上,但被馬撞死,由於事件的報導以及兩千多人參與喪禮,英國終於在一九一八年讓三十歲的女人有投票權……。

◎ 劇情分析

  身處現今台灣的社會,很難想像在一百年前的全世界,就算是英美這些自以為是民主的先驅,但他們欺壓女性的行徑卻是讓人相當驚訝。

  這也就是在這一百年之間,全世界的女權獲得極度的高漲與保障,才會有現在許多女人出頭天,像台灣不就出了一名女總統。猶如六0年代美國金恩博士倡導的黑人平權運動,若無當時的反抗,日後也絕對不可能有歐巴馬這位黑人總統的出線。

  男女有別似乎是天生的,而這種有別指的是女性可以懷孕,甚至於哺育所生的子女。但除了這些差別,其他在社會上的所有面向,應該是男女平等的。

  只是口號人人會喊,但真正落實到實際時,便會產生極大的落差。這或許是長久以來,人類的社會資源始終被男人所掌握,因為體能無法與男人相較,因此便被稱為弱者,相對地,所有的低下工作便逐漸由女人擔任,男人甚至成為欺壓者。

  泰勒掌握了洗衣廠,因此洗衣工便成了他不斷性侵的對象,就連茉德在年輕時也難逃他的魔掌。而為了能夠有微薄的薪水,女人似乎也只能忍氣吞聲。這也顯示,若無一些先驅者的誘導與影響,有時人很難達到自省自覺。

  潘克斯特太太應該就是一位女性主義的先驅者,而更早之前則是有人出版類似的書籍,大大影響了女人的思維,從理而知,知而行,她們開始展開大規模的抗爭,當然短暫的入獄一定難免,但這卻無法讓她們退卻,反而遭遇的衝擊愈大,更加提升她們的團結。

  茉德其實胸無大志,她與丈夫只希望維持一個家計,好好養育自己的兒子。但命運之神卻突然與茉德有了連結,也一步步地將她逼上女權運動之路。

  茉德在抉擇中其實也遭遇到極大的困擾。因為先生的反對,她有了顧忌,但當她再度窺見泰勒又在欺壓年輕女工時,她犯了泰勒的禁忌,但泰勒的警告卻反而激化了茉德的抉擇。而當泰勒將她開除後,她憤怒地用熨斗壓傷了泰勒的手掌,這使得茉德犯了傷害罪而入獄。

  然而督察斯蒂德卻不監禁她,而希望她成為女權運動中的內奸。這是茉德面臨的再一次抉擇,但當丈夫不必經過她的同意,而將兒子送給別人扶養之際,茉德此刻才真正成為女權運動的實踐者。

  為何女人生了兒子,卻沒有權利過問丈夫將兒子過繼給他人,身為當事者,自然能體現那份苦痛,這也足以證明二十世紀之前女人的命運與地位,是足以讓大家重新去思考的。

  一連串的抗議顯然是失效的,因為社會不會為她們的行為而聚焦,相反的,報紙強調的是女人的暴行,可見當時她們所處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縱然如此,她們依然有著既定的目標,不會往回退卻,不達目的,絕對是誓不罷休。

  茉德甚至於不能探望孩子,這件事還只是在一九一二年的英國,這在現在聽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實際的情況其實可能更慘。

  在台灣那時應該是日據時代,女人其實也是毫無地位的。台灣的作家張文環先生的大作「閹雞」也敘述了健康而浪漫的月里,她的丈夫阿勇得到瘧疾,而她去為人幫傭,認識了殘廢的阿練,阿練是一名畫家,月里渴望用自己的身體揹阿練去看世界,然後再由阿練說給她聽,但最終兩人被迫跳入碧潭,屍身撈起時,月里始終堅定的揹著阿練。

  我在一九九七年曾經改寫成舞台劇,在城市舞台演出,這是一齣我認為是台灣新女性主義先驅的作品,月里這名角色三不五時就會縈繞在我腦海中。我在想,如果她也與茉德成長在同一個環境中,相信她也會是女權運動的先驅者。

  茉德終於體認到女權運動的神聖可貴,此刻她已一無所有,世上還有什麼她怕失去的?於是她的手段愈來愈激烈,也愈來愈自信。茉德被捕時與艾蜜莉同時絕食,但最終被強迫灌食,這樣激烈的手段,真是世間罕見,但這也呈現了茉德的毅力。

  艾蜜莉建議應該在國王面前抗議,如此將會引起更多目光聚焦,不幸的是艾蜜莉卻在侵入跑道時,被奔馳的馬匹踏死,督察雖然由線索隨後趕到,但他無法阻止悲劇發生,相對地,他對這一群執意的女人產生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敬佩。

  不會因為一次的抗爭,這個世界就為之改變,最終的成果一定是靠平常的積極與累積,但這樣的舉措卻大大影響了英國甚至全世界。

  其實更早有女性投票權的是紐西蘭在一八九三年,澳洲也在一九0二年。而很難相信,沙烏地阿拉伯是在二0一五年才開始讓女性擁有投票權。

  我們只能說,這個世界實在太神奇了,但一切不合理的地方,卻都是要我們自行去爭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