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英片)

導演:伊恩.蘇佛利(Iain Softley)
編劇:霍桑.艾密利(Hossein Amini)
演員: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李納.羅契(Linus Roache)
   愛莉森.艾略特(Alison Elliott)
英國 / 1997年 / 102分鐘
禮讚:獲BAFTA最佳攝影與最佳梳化,海倫娜寶漢卡特更以提名奧
   斯卡最佳女主角

本片的時空是一九一○年的倫敦與威尼斯,全劇雖以一男二女的情愛糾葛與愛之真諦作為主旨訴求,卻傳達令人震撼的人性無奈與渴望...

◎ 劇情簡介     

  母親去世後,父親沒什麼作為又沉溺在鴉片癮中;凱蒂遂被姨媽收留,將之培養成名媛,以進入倫敦的上流社會尋找金龜婿;但其實貴族與貴族之間,都是以財富名望相互依存。

  敢愛敢恨又聰明絕頂的凱蒂十分不喜歡姨媽為她安排的社交生活,心中愛戀莫頓;莫頓雖然英挺才華洋溢,卻不屬於上流社會人士。這段交往自然受到姨媽以及她的朋友馬克爵士的反對,姨媽以現實生活約束凱蒂,凱蒂雖然暫時屈服,仍不時去找莫頓。這種若即若離的愛情讓莫頓很難接受。

  一次宴會中,從美國來的富家女米莉成為眾人焦點,很快與凱蒂一見如故。意外的是莫頓也與一名富婆連袂參加宴會,莫頓說只有這樣才能見到凱蒂,凱蒂雖然感動,但也發現米莉一眼就愛上莫頓。

  米莉的父母均已去世,留給她龐大的遺產。馬克空有爵士之名,其實經濟已陷入危機;對凱蒂有著愛的慾望,卻又覬覦米莉的財富,雖然邀請米莉與凱蒂去古堡過夜,反成為兩人嘲弄的對象。

  凱蒂發現米莉常去找放射科醫師,才知道米莉罹患絕症;見米莉如此鍾情於莫頓,凱蒂心中起了複雜的變化。在一次畫展中三人偶遇,凱蒂有意無意地讓莫頓與米莉獨處;可惜莫頓愛的是凱蒂,他明白表示,並向凱蒂抗議。

  米莉邀請凱蒂去威尼斯的別墅,凱蒂知道米莉也渴望莫頓一起去,對凱蒂而言這是令人猶豫的難題,直到她發現米莉半夜咳得厲害,才確定她的決定。

  凱蒂寫信要莫頓來威尼斯,告知米莉重病之事。凱蒂的計畫是要莫頓去愛米莉,以便繼承龐大遺產。或許是憐憫米莉不久於人世,莫頓無奈地答應了。

  凱蒂為了製造二人獨處的機會,獨自一人回倫敦,但回到倫敦後才發覺自己是多麼愛著莫頓,但唯一能做的只能在信箋上傾訴自己的愛意。

  莫頓也是如此,不忍欺騙不久人世的米莉,藉著雨下個不停,躲在小旅館內不見面。但愈陷愈深的米莉再也不願隱藏自己的愛,好幾次願意奉獻自己,莫頓則是內疚地迴避。米莉或許是沉醉在愛的呼吸中,病情意外地轉好了。

  凱蒂似乎也感到她下錯了棋,為了不失去莫頓,竟將整件事情告訴馬克。馬克為了不讓米莉嫁給別人,從倫敦到威尼斯告訴米莉說莫頓與凱蒂早就是一對情人。

米莉受不了這種打擊,一病不起;莫頓痛苦地跪在米莉之前向她懺悔道歉。米莉因為真的很愛凱蒂和莫頓,故原諒了他們二人。

  米莉就這樣過世了,莫頓痛苦地回到倫敦,卻沒去找凱蒂,因為他實在無法諒解凱蒂要馬克去威尼斯導致的悲劇。

  凱蒂主動找上門,說明會這麼做是因為怕失去他。莫頓把律師函交給凱蒂,但凱蒂隨手把信燒了,因為她知道米莉將財產都留給莫頓。莫頓決定不接受遺產,反而向凱蒂求婚,因為世上的任何一切都沒有心中的摯愛來得珍貴。

二、劇情分析

本片應該翻譯為「鴿子的翅膀」,翻為「慾望之翼」則與文•溫德斯(Wim Wenders)所執導的另一部名片(Wings of Desire)同名,很容易讓人混淆。

  本片的時空是一九一○年的倫敦與威尼斯,全劇雖以一男二女的情愛糾葛與愛之真諦作為主旨訴求,卻傳達令人震撼的人性無奈與渴望。

  凱蒂不得不接受富孀阿姨的安排,因為她知道拒絕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聰明的她技巧地順從姨媽,卻若即若離地維繫她與莫頓的感情。雖然她看盡了貴族的虛假與脆弱,但父親沉浸在鴉片菸館的窘境卻使她不得不對現實的世界有著獨到的見解與看法。這種性格老早就反映在情感的互動中。她與莫頓在電梯內擁吻,卻拒絕莫頓更進一步的要求,一直掌握著全局。

  所有的劇中人物中,凱蒂始終以「旁觀者」的角色注視著週遭的一切,或許正是這種迷離難解的氣質使得她在任何場所中均能吸引眾人的目光。就連同性別的美國富家女米莉也被她冷傲艷麗的舉止吸引。

  米莉繼承了龐大的遺產,使她成為許多單身貴族求婚的對象,但她並沒有倫敦上流社會的虛假與做作,所以她可以在宴會中放懷大笑。這種赤子心懷看似毫無城府,卻是最真誠的唯美愛情論者。也因為如此,米莉的愛情觀是超越男女情慾的。她可以愛上莫頓;也可以愛上凱蒂,但也因為這樣,才使她註定成為悲劇性的人物。

  但如何去界定悲劇呢?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罹患絕症的米莉在死亡之後,反而使得莫頓「真正」地愛上了她,使她成為真正的贏家。這點聰明的凱蒂是最清楚不過了。所以當莫頓回倫敦二星期後都沒有去找凱蒂,凱蒂反而主動獻身。她對莫頓唯一的條件是要他保證不能愛上對米莉的記憶。但誰能操控別人的記憶呢?何況在威尼斯的點點滴滴,看似莫頓極力在逃避米莉,但事實上米莉的「真純」卻慢慢在莫頓的心中留下愛的種子。

  凱蒂早知道會有這種結果的,但她似乎沒有別的選擇,只是她沒想到獨自一人回倫敦時才知道她對莫頓的愛有多深。一向冷靜的她竟然也為愛做出自己也不相信的事,她讓馬克去破壞米莉和莫頓的好事,而未考慮這對米莉會有何等嚴重的後果,她只是希望牢牢地掌握住對莫頓的愛。

  米莉的棺木由船頭刻有鴿子翅膀的船運到教堂。面對米莉的死亡,莫頓立刻掉入茫然痛苦的深淵,充滿著悔恨與無奈,使他不得不重新思索在威尼斯所有的回憶。他的獨白令人動容:「我的心中充滿痛苦,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我,我全身在顫抖,充滿著悔意。除非能乘著白鴿之翼飛離這兒,我心才能安寧。」

  人最飄忽游離的正是難以揣測的內在思維。尤其在面對難解的死亡,常使人陷入更加焦慮中。死亡如果是個句點,那更容易將人的思維往過去導向,於是再重新追索中原本逃避而故意模糊的焦點就慢慢清晰起來;原本自以為已經認知的對待也會出現解構性的轉變。尤其人對愛情的真正詮釋常因環境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當背景互動或產生變化之時,才是水落石出之際。

  米莉和莫頓甚至凱蒂之間,確實相互依存著一種了然於胸的知曉。也許愛情是容不得第三者的,但本劇的安排卻試鍊了這種三角關係的真相。最後的結局均如凱蒂原先的期望一般,她必須承受割捨莫頓的愛,甚至最後也知道莫頓真正愛上了米莉。

  這段情猶如鴿子的翅膀早已遊蕩在虛空之中,但她究竟能不能承受莫頓對米莉的永久懷念呢?凱蒂又恢復了過去冷眼旁觀的性格,將身子獻給莫頓,雖然她真的愛他,但起碼情慾的溫存能暫時驅散莫頓對米莉的懷念吧!

  本劇獲獎無數並非功在故事結構,而是編導在奇妙的三角對待中挖掘愛情的試鍊,尤其後半段的時空建構在水都威尼斯,自然增添了影片的魅力。當每個角色面臨抉擇之際,順勢傳達了命運的無奈與面對背後的空虛不安。

  愛情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與未來,但有時也使人喪失理智與判斷。但這些都是過程,要衡量一切得失,往往必須從回憶中去追索,想來是有點令人感到悲哀。但正因為這麼多的不可預期,「愛」才成為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追求與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