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世界之庭(Dare to Be Wild)


導演:薇薇安·德庫西(Vivienne De Courcy)
主演:艾瑪·葛林威爾(Emma Greenwell)
   湯姆·休斯(Tom Hughes)
愛爾蘭 / 2016年 / 101分 / 普遍級
禮讚:2015都柏林國際影展觀眾票選大獎 世界頂尖園藝設計師
感動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稱霸全世界最著名的園藝盛會從小生長在愛爾蘭、被綠色丘陵圍繞的鄉下女孩,來到大城市找尋她的夢想…

◎ 劇情簡介     

        瑪麗·雷諾從小出生在愛爾蘭的鄉下,附近有一個古代圓形巨石陣,瑪麗稱它為凱爾特聖殿。從小瑪麗就非常喜歡森林中的一草一花或一樹,她綜合這些感受稱之為「我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我」。雖然父親常常告誡她,不准去那神祕的地方,但瑪麗卻一直當作她的秘密花園。

        長大後,瑪麗到都柏林應徵工作。夏洛是一名美女,也是聞名的園藝家,她看見瑪麗整本的花園設計圖,大為驚豔,但卻不動聲色,雖然錄用瑪麗,但表明只是試用。在這兒,瑪麗遇見了園藝的執行藝術家克里斯堤。

        夏洛憑自己的人脈關係,到倫敦參加「雀兒喜園藝展」,但夏洛根本未將瑪麗名字加入,因此瑪麗被拒於門外,更慘的是夏洛偷了瑪麗的整本設計圖之後,也將瑪麗給辭退了。

        失業的瑪麗在伊芙的鼓勵下,決定自行參加「雀兒喜園藝大展」,首先她找到一群能堆疊老石塊的師傅,但這些師傅卻表示,必須要老大同意才行。於是瑪麗找到一群熱愛大自然的團體,他們專門做復育的工作,沒想到所謂的老大卻是克里斯堤。

        克里斯堤認為,瑪麗只想藉參加雀兒喜比賽,而成就自己名聲,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在
衣索比亞復育森林,兩人意見相左,瑪麗認為比賽是為了提供新的概念,才能喚起世人對大自然的新觀念,但克里斯堤不在意她的想法,逕自前往衣索比亞。瑪麗近乎放棄了,但在深深思考後,還是覺得必須去說服克里斯堤,於是她向朋友借錢,搭機飛往衣索匹亞。克里斯堤很訝異,但還是帶她參觀了在衣索匹亞復育的情形,將沙漠變成綠洲雖然困難,但憑著毅力,這個願望一定能執行。在當地的宗教拓染下,兩人感情進展神速,但瑪麗也更堅定自己的理念,獨自回到都柏林。

        此時因曾上電台接受芭芭菈墨菲的訪談,感動了一個基金會願意提供資金,而克里斯堤也隨後趕到,遂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作品,一切以石頭與大自然構成的花園,成功地拿下雀兒喜園藝大獎的金牌,而克里斯堤也回到衣索匹亞繼續他的復育工作。

◎    劇情分析
    
        本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由世界園藝專家瑪麗·雷諾所寫的小說改編而成。

        瑪麗生長的環境是愛爾蘭,在這兒遺留許多的石陣遺跡,至今依然無法詳細解說這些巨大石陣的由來?也不知是何人所建?其作用為何?

        瑪麗的家離這個石陣不遠,從小就把這個幾乎屬於她自己所在的石陣,稱之為秘密花園。在這兒,幾乎沒有任何所謂的先進科技,觸目所及的只有森林與大自然。大地充滿了綠意與盎然的力量,這使得瑪麗幾乎可以感受到土地與大自然的呼吸,她也沉醉在其中。

        長大後的瑪麗成了一名花園的設計者,她將理念繪畫在整本綠色的本子中,其設計的概念是由石陣轉化為「凱爾特神殿」,從而以古老的石頭成為她設計的最大元素,這與一般對花園的想法有所不同,由嬌豔的花朵所構成的花園,固然名正言順,但長自土地的花朵,若經過移栽,事實上就已喪失了花的本質。

        因為不同的氣候,會長出不一樣的花朵,猶如一塊土地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一樣,這是「自然」不變的道理。於是「自然」就成了瑪麗的創作主題。

        「我(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人)」是瑪麗堅信的理念,這是相當具有哲理概念的思維,也就是在思想的層面,是具有深度與廣度的,這是每一位藝術家必須要具備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顯示這位創作者是有獨到的見解與創作力的。

        綠色的植物早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要兼具什麼想法才能獲得青睞?大石陣是人為的創作品,我們至今不知其真正的作用,但卻能感受經過幾千年的光陰,巨石陣早已融入到大自然中,甚至成為瑪麗心目中的聖殿。

        構成聖殿的基本圖案是圓形,而很多圓形的交疊,便產生了螺紋的結構,透過重疊的圓形,便成了瑪麗創作的主題。但這是屬於思想上的創作,夏洛想要抄襲甚至侵吞了那本綠色的設計圖,也許只提供了一些構想,但卻無法全數模仿。

        伊芙說得好,瑪麗的創作是一直往前行的,抄襲的人只能停在模仿的階段,但創作者卻已往前又進入另一個層次了。瑪麗受了鼓舞,這才再度提起精神,勇敢地再向創作的路途邁進。

        克里斯堤真正的職業,應該是綠色的播種者,他與父親及一群同好致力於大自然的復育,因此他與日本的香織,在衣索匹亞做一種近乎上帝的工作,也就是將沙漠變成綠洲,這並非是空談,而是順著自然法則,讓自然自己復活過來。

        克里斯堤的理念與瑪麗並無衝突,但瑪麗的目標是參加「雀兒喜園藝大賽」,克里斯堤認為瑪麗是想藉此揚名世界,但瑪麗認為自己是提供一個範例與目標,先讓世人理解什麼是自然,等到理念能被充分理解之後,自然就能將衣索匹亞的工作複製到全世界了。

        兩人認識不深,誤會是可以理解的,於是克里斯堤不管瑪麗的比賽,獨自到衣索匹亞,所幸瑪麗終於知道她必須去說服克里斯堤,於是她向朋友借錢,趕往衣索匹亞。在非洲兩人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尤其在音樂與宗教的熏染下,兩人碰觸到心靈中不敢去面對的情愫,在火堆前,兩人真摯地將自己交給了對方。

        火是大自然的另一種元素,所謂「四大」即是地、水、火、風,正是自然中的元素,從瑪麗的設計中,不乏這四大元素,也就是四大的組成,就更能展現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了,正因為看起來並不怎麼樣,但正因為簡單,才能更顯得大自然的無窮。

        拱門的作法也來自於神殿的構想,那是一項古老的技術,但沒有鋼筋與水泥,卻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人類的建築看起來是進步的,但那是利用現代的素材,而這些素材並非來自大自然,比起隨處可尋的石頭而言,似乎尚欠缺了一些什麼。

        克里斯堤是什麼原因回來?也許他已開始認知同意瑪麗的理念,因為沒有他回來,瑪麗就算有資金匯助,但卻沒有執行的能力,這依然還是無法成就,從而在最後奪魁。

        夏洛在揭曉之前,曾經以她未婚夫的財力,欲助克里斯堤在衣索匹亞實踐更多的綠地,克里斯堤確實心動了,因為條件只是替夏洛在她的場景中佈置一些花朵。

         這件事的後續沒有太明顯的交待,總之夏洛在比賽中是落選了,那答應去非洲的承諾,不知是否能夠實踐?也許這並不是重點。我們在意的是,如果克里斯堤真的為夏洛出力,那他的人格與信仰是值得探討的。尤其瑪麗第一次見到克里斯堤,是在夏洛的辦公室,而克里斯堤以小提琴在娛樂夏洛。

         這是這部影片一些盲點,也許有交待而被剪掉也說不定。最終瑪麗與克里斯堤並沒有結婚,而是各自在自己喜愛的領域中各自創作。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需要的是人以真誠的態度與之融洽一體,瑪麗與克里斯堤應該都已考量到了這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