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導演:羅‧雷納(Rob Rainer)
演員:梅格‧萊恩(Meg Ryan)
   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

美國 / 1989年 / 96分鐘
禮讚:1989年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原著劇本
一對男女歷經十年的試探...

◎ 劇情簡介     

  一九七七年哈利與女友阿蔓達暫時分別而到紐約時,搭了阿蔓達好友莎莉的便車。兩人從芝加哥開車到紐約途中,雙方均因對方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思緒的差異而有所爭執,雖然在彼此留下不佳的印象,但還是在目的地互道珍重。

  五年後哈利與海倫結了婚,在機場遇上以前的同事喬,巧的是喬的同居女友正是莎莉,喬是來機場送行的。同機的哈利與莎莉雖然談到男女是否有可能只是朋友關係的問題,還是各自堅持己見,也在出了機場後再度分手。

  五年後哈利在球場看球賽,告知朋友其妻海倫有意離開他。不久哈利在一家書店內遇上莎莉以及她的女友瑪莉,哈利主動過去搭訕,瑪莉識相地離去。哈利請莎莉吃飯後才知道喬已經離開莎莉。原因是莎莉在看到別人恩愛的家庭時,興起了結婚的念頭,不想結婚的喬就藉故離開了。

  哈利與莎莉基於相同的受創心靈而常常聚會吃飯,但兩人均把對方當作朋友,也不時為男女的觀點而辯論。有一天兩人在餐廳內吃沙拉,為了女人是否有可能裝出性高潮的問題,莎拉在餐桌前表演了一次「叫床」,不僅驚動了所有客人,也讓哈利必須重新思索這個問題的論點。

  哈利決定把莎莉介紹給好友傑斯;而莎莉也把哈利介紹給瑪莉。但問題是傑斯與瑪莉卻相互看對了眼,兩人藉故急急搭計程車離去,留下愕然的哈利與莎莉。

   傑斯與瑪莉要結婚了,哈利與莎莉在購物商店選購禮品,卻意外遇上前妻海倫與男子艾拉史東牽手而過,這使得哈利陷入一種苦惱與自責之中,引起莎莉的不快, 一番爭吵後兩人便不再往來。但這一夜莎莉卻主動打電話給哈利要他立刻過去一趟,原來喬要結婚了,莎莉無法接受這件事實。在相互撫慰中第一次有了性關係。但 這反而使兩人陷入一番矛盾與掙扎,雖然各自交友,但不知什麼原因,就是對對方興趣缺缺。在跨年的舞會中莎莉一直想離開;在家中的哈利突然想通了什麼,竟用 跑的奔向舞會現場;在門口哈利向莎莉道歉,終於在幾個星期後兩人結婚了。

◎ 賞析

  八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愛情浪漫喜劇,當推這部「當哈利碰上莎莉」。

  男女之間的互動常常因陷入情愛或情慾的矛盾與掙扎而彼此相互困擾著。雖然情與慾有時可以冷靜地將之分離而以不同的心態處理,但其中所延伸的複雜情緒與思維卻不是簡單的二分法可以釐清的。

  四目相交的同時,其實各自的潛意識中早已記錄或決定了對方的特質因子,而這份最初的印象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如果以後沒有機會,則這份印象將永埋心田當中,甚至自己也難以發覺;但如果有了機緣,這份印象種子將開始在心田中發芽茁壯。

   當哈利搭上莎莉的車子回紐約時,從兩人性格上的極端,我們很難搜尋的到共同的頻率。但彼此的指責正是彼此心靈的測試。如果你根本不搭理對方,則連一句話 都不會想說的。這趟十八個小時的旅程是兩人情感互動的預習,卻因為各自的主觀偏見及另一半的包袱而讓了解對方的機會疏失了。

  哈利與莎莉最大的盲點是彼此的「裝酷」,在現代的人性關係中可以解釋為「偽裝」。哈利與莎莉在談話辯証中,幾乎從未肯定對方的觀點;兩人各自努力的是盡量展現自己的論點。也就是說彼此都期望用自己的主觀看法去壓制對方;企圖彰顯自己。

  如果生命能量足夠壯大,那麼不必彰顯就能使得生命發亮發光。然而哈利與莎莉的現代都會思潮,看似亮麗的外表,其實反而因外在的行為追索而欠缺了這份自在與能量。故不得不必須以各種自以為是的立論來說服對方也同時肯定自我。

   餐廳中那場經典的「床戲」不僅讓人津津樂道,其實也正好詮釋了兩人的誤解差異。莎莉認為很多女人在作愛時的高潮其實是偽裝的,但相當自信的哈利則認為偽 裝的高潮無法逃過他的法眼。於是莎莉當場來一段高潮的呻吟叫床,不僅驚動了所有客人,隔桌的婦人更驚訝地向侍者表示:「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我要點她正在吃的),不僅讓這場戲成為永世經典畫面,這句對白也被影評人協會評為一百句有史以來最佳台詞之一。

  莎莉的叫床表演無懈可擊,這使得哈利的信心動搖了。這也是為什麼當莎莉知道喬結婚而哭啼著要哈利去陪她時,在感情撫慰的催化下兩人終於發生關係,卻反而引得哈利忐忑不安的原因。哈利的困惑是昨晚在他懷中叫床的興奮是真正的感受還是另一次的「偽裝」。

  兩人幾乎同時想到這一點,莎莉自然也不知該向對方如何詮釋,畢竟這種真確的情感必然出自內心,如果雙方還對此表示懷疑,這表示這份「愛」並未受到真正的啟發與淬鍊,基於此,原本已經完成「儀式」的戀人卻又各自急急回到原點並極力否定昨晚的一切。

   人性的脆弱與盲點常常因為自我思索的禁閉,此無他,是因為兩人都各自恐懼著一種失落,而這份失落正是來自孤寂。說得正確一點,人往往在潛意識中深愛對 方,卻又害怕因為「性愛」的袒裎而過度了解,從而遭受另一次的「被遺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落復得甚至得而復失,生命如何經得起如此一再摧殘與跌跌撞撞?

  將對待的面向抽離回到原點是「以攻為守」的策略,但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與異性朋友外出,心中的妒意與不安雖說不出口,卻溢於言表。於是愈來愈繁重的壓抑就使得人各自呈現焦躁與不安。

  哈利與莎莉歷經十多年才終於敲開彼此的心扉,也才真正說得出口竟是如此愛著對方。這十多年算得上是一種生命的淬鍊,因為在彼此沒有上床作愛的束縛下,或許才能真正以朋友的立場看待對方,這也是兩人在這十多年相互共融學習的緣由吧?

  孤獨應該如何去看待呢?莎莉已過卅歲,恐懼著四十歲即將到來,很快就會步入中老年,最後有可能會孤單地住進老人院。愛情故事以未來不可預知的事來襯底,從而顯現「當下」的可貴,這點自然無可厚非,但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生命則又是不一樣的。

  導演在影片中穿插了好幾對老夫老妻,由他們的口述道出了當年兩人感情交往的神奇,甚至幾十年後彼此依然如此地深愛著對方。這自然是導演在「孤獨」這個主題中提出的另一番辯証。

  生命可以有許多面向的解釋,也正是生命能夠豐富而令人動容的地方。一見鍾情固然令人喜悅;但歷經試鍊也是一種有質感的情感呈現。在當今的愛情或婚姻中有很多人歷經彼此的分分合合,這種起伏的對待,必然有其獨特的生命觀點,最終的結論都必須回歸到人性的真義。

  人永遠在矛盾與對立當中尋求屬於自己的平衡的力點,又必須再度測試出平均的力點。這些過程的處理顯現了智慧、包容與善意。其實人的精神歷鍊可以獨自完成,但兩個生命的依托其實更容易綻放出體悟的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