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四月之戀(Avril)

導演:傑哈.於斯達許馬修(Gerald Hustache-Mathieu)
演員:蘇菲.關東(Sophie Quinton)

   尼古拉.迪弗修爾(Nicolas Duvauchelle)

法國 / 2007年 / 96分鐘 / 輔導級

22歲的四月從小生長在修道院裡,虔誠的她一心盼望能夠將自己奉獻給上帝,做一名真正的修女。然而同院的貝修女卻時時鼓勵她發揮獨有的美術天份,離開修道院 ...

◎ 劇情簡介     

  四月是個從小被遺棄在修道院的女孩,在成為正式的修女之前,她必須獨自被關在另一間小教堂,嚴格接受禁食、噤聲的閉關考驗。

  但一名叫傅樂雅的修女不但偷偷將門打開,同時告訴她原來還有一個弟弟;在這之前傅樂雅知道四月對繪畫有極大的興趣,也曾鼓勵四月若有機會也可以到藝術學院就讀並看看這個世界。

   四月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騎上腳踏車前往弟弟被收養的孤兒院,卻在半途爆胎了。正巧在顏料公司上班的皮耶開車經過,於是皮耶認為兩人會在此相會必是 上帝的安排,自願用車載四月去找弟弟。但孤兒院院長表示其弟大為早已被人領養走,電話聯繫後,知道其弟在海邊的燈塔渡假。

   於是皮耶又主動表示願載她去找大為,果然在海邊的帳篷下發現有兩名裸體相擁而眠的年輕男子,四月有些惶恐地退了回來。但在皮耶鼓勵下,四月還是與大為相 認了,雖然知道弟弟是一名同志,但四月更感嘆的是大人的謊言;她從小至今就一直活在謊言中。大為的男友吉敏帶四人到已經全自動化的燈塔內居住,但皮耶卻寧 可住在他的車內。或許是剛見面不久無法理解對方,四月和大為吵了一架,四月立刻偕同皮耶離去,但大為卻用跑步追了上來,並希望四月兩人能留下。

  皮耶用車上載送的顏料讓四月開始在他特製的一塊畫布上作畫。在四人相處中,四月開始穿泳衣,盡情地在大海內游泳;也開始喝啤酒跳舞。這一夜四月讓皮耶睡到自己的床上,也第一次體驗了男女的交融。第二天,四月懷著美好的心情,脫光衣服在海中裸泳。

   四人回到教堂之前在半路遇見傅樂雅修女,並護送四月回小教堂,而這次在得知傅樂雅就是自己生母時,四月在小教堂內以自己的裸體及另三個男子的裸體印在牆 上,直到院長來檢視時不禁破口大罵,傅樂雅道出自己是大為與四月的母親,也表明願離開修道院。院長震怒,拿了尖銳凶器欲刺傅樂雅,四月卻搶先一步擋在面前 而被刺重傷,眾人急急送她去醫院,並相信四月一定會痊癒……。

◎ 賞析

  這是一部有關青春男女面臨成長過程的抉擇以及重新對生命辯證的影片,像台灣的「海角七號」一樣,將場景設定在美麗的海邊,營造出一股專屬年輕生命的動能與場景,透過新思維的互染,於是嶄新的生命觀點就立刻併現在眼前。

  皮耶在顏料工廠上班似乎是一種刻意設置的意旨與符號,透過顏色的燦爛呈現,對比了白色的一塵不染;後者代表了宗教的純潔,但某種角度而言,卻也是一種自我設定的籓籬。

   如果犯錯是一種罪惡而不可原諒,那宗教的設立目的何在呢?因為對立的認知,才有所謂的對錯。誠如四月之前對宗教的全面體認,來對應之後選擇了愛與藝術, 這將會是一場長久的辯論,而其最後也會是沒有結果與意義的。一女三男的海邊相聚,其實就已解構了過去傳統的認知,但若要追根究底,不妨從四月閉關時聽到的 真相談起;因為四月原本平靜無波的心胸,被突如其來的真相告知而霎時改變了許多想法。

  為什麼一開始她就被隱密在謊言之中,這應該才是四月最在意的;突然冒出的弟弟是個同性戀,並不使她震驚,相反地她開始體認到除了虔誠的奉獻之外竟然還有她一直不在意卻與她息息相關的事。

  「愛」究竟是什麼?四月在修道院內絕對是不曾思索過的。但就算離愛很遠,導演意有所指地闡明了修女依然有著生理現象,意即自然的情慾其實在這個神聖的院中是被強力的壓制著。規律的生活自然對原慾生命有效地牽制;但若是氛圍改變,則一切就很難有正確及肯定的說法。

   或許那把轉動大門的鑰匙開啟了四月另一扇心靈之窗,她的生命便多了許多的選擇。留在修道院若是上帝為她劃定的路線,那她在遵守之餘是否全然不能有其他的 選擇?誠如院長要她在小教堂內漆洗全新的白漆,以彰顯她對上帝的宣誓。但生命若真的只剩下對上帝的奉行,那剩下的未免過於單薄。

  禁食與噤聲是一種修道之法,但那與心靈的妄念難以區分,真正的體認應是與此無關的。導演雖然在這個區塊中放置了愛與藝術,當然更添加了寬容與博愛的訊息。這些心靈的感受,在另一個層面而言也可以是宗教的另一種詮釋的。

  四月第一次感受到男女相處的喜悅,她在黑暗中靜靜地領納與讚嘆,第二天清晨全身裸體在海上裸泳,這絕對是一場對大自然的儀式,誰能說大自然不是上帝的另一種代名詞呢?

  四月因為尋找弟弟的動機而掙脫了宗教的束縛,於是更加海闊天空地禮讚這個世界,她唱歌、跳舞;她喝酒、裸泳。四月將以更赤誠的心去面對未來的人生,突然展現在面前的坦途,徹底改變了一切的觀點。當她脫下了頭巾,露出秀麗的頭髮,似乎也發現了在頭髮下的真實自我。

   在這個逐漸奔放的心靈中也開啟了四月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正如皮耶告訴她:兩人相遇也是上帝的安排。四月在海邊的思維改變,在小教堂內展露無遺;她與皮 耶、大為、吉敏四人以身體上的色彩印在雪白的教堂牆上,這樣的舉動並非褻瀆宗教,而是心靈的一種自我渴求,這是她的第一次詮釋,也是一種新的開始。

   雖然生命不是全然的絕對,誰能完全保證四月的抉擇是全然正確?但有對與錯的比較就必定落入一些主觀的見解中;有了認定則會有新的批判。對四月而言,她的 轉變或許來得太快,但快或慢卻不是評判的一種依據,何況她在得知修道院內的傅樂雅修女正是當年遺棄她與大為的生母時,心中的震怒絕對是難以想像的。

  不管四月選擇了什麼道路,相信那一定是一條生命的康莊大道。這樣的思維提供了未來的新思潮-約制的道德不再是人生唯一遵循的準則。

   這是一次重要的當下體悟,若非能了解在每一刻都能與周遭萬物同處在喜悅之中,是很難有這份了知的。四月在見到皮耶為她做的畫布時,震懾於畫布上的雪白, 不免感嘆這種白的神聖純潔是任何色彩也難施加的。正因為她能感覺每一種面向的感動,也顯示了她生命的柔度,亦即她的生命認知永遠處在超越的層次上。

   四月的心靈其實也是俱足的,她領納了愛、感染了色彩;也呈現了色彩的奔放,這一切是真實生命的體現,絕非表相的虔誠與壓抑可以比擬的。透過這些體認,四 月才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質,而這一切又將回復到宗教的原點。猶如基督捨棄了自身生命卻挽救了別人,最終也將以寬容博愛之心去面對這個世間。

  被誤殺的鮮血像贖罪般狂湧而出,唯有此才能赦免母親當年從醫院逃離的罪行?也許導演在這個面向上刻意模糊,但最終這一切也都將獲得救贖。生命有時很複雜,但在某種詮釋的基點上卻又顯得簡單而清楚,四月面臨的生命抉擇其實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