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英雄教育(NAPOLA)

導演:丹尼斯.甘賽爾(Dennis Gansel)
演員:馬可斯.尼麥特9Max Riemelt)
   湯姆.希林(Tom Sehilling)
德國 / 2004年 / 110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04年卡羅維瓦利影展最佳男主角(馬可斯尼麥特 Max Riemelt)
   2004年獲義大利「維亞雷吉歐影展」評審團大獎
   2004年紐約「漢普敦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2005年「德國電影獎」最佳新劇本獎
   2005年德國「巴伐利亞影展」最佳導演大獎
   2004年「卡羅維法利」影帝(馬可斯尼麥特 Max Riemelt)
   2004年獲義大利「維亞雷吉歐影展」評審團大獎
   2004年紐約「漢普敦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2005年「德國電影獎」最佳新劇本獎
   2005年德國「巴伐利亞影展」最佳導演大獎

想要在希特勒設立的軍事學校出類拔粹

◎ 劇情簡介     

  菲德烈平常四處打零工,工作之餘則到拳擊場打拳擊。在一次練習賽中菲德烈的身手受到納波拉軍事學校教官的賞識,遂推薦他進入希特勒設立的軍事學校就讀;但其父堅決反對,菲德烈還是偽造父親的簽名到學校報到。

  在學校菲德烈認識了省長的兒子艾伯特,兩人很快成為好友。一名叫齊格飛的學員老是會尿床,使他常常受到扛床墊的處罰。教練希望菲德烈能打敗另一所學校的拳擊精英,日後會保送他入帝國大學。

  這一日艾伯特邀請菲德烈回家參加其父的生日,但省長對艾伯特寫詩讚頌生日不以為意,反而要菲德烈和艾伯特作一番拳擊較量,當然艾伯特不是對手,但這讓菲德烈對省長的作為有了些許的改變。艾伯特認為父親完全不了解他,傷心不已,幸好在菲德烈的勸慰之下才暫收悲痛的神情。

   學校在一個晚上接到省長的指示,攜帶槍械入林搜捕逃走的俄國士兵,黯黑中眾人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開槍,沒想到打死了許多手無寸鐵的年輕人,艾伯特要搶救一 名重傷的俄國青年,沒想到省長到來,竟一槍殺了青年,這使得艾伯特對父親徹底失望。一次作文中,艾伯特藉著文章大肆批評父親,學校立刻通知省長,省長要艾 伯特修改文章,好依此推薦艾伯特上戰場,以期有立功出頭的機會。

  然而艾伯 特卻藉著一次冬季泳訓,潛入冰湖後朝菲德烈揮手道別,菲德烈眼見好友命喪冰湖之中,不禁悲鳴痛哭。終於到了一年一度的拳擊比賽,菲德烈歷經一番苦戰後將對 手擊倒在地,卻未更進一步將對手擊昏,因為他突然發現這一切並非他當初的理想;他不顧長官們聲嘶力竭地吶喊,直立當場接受對手爬起後對他的攻擊,直到他倒 地為止。

  菲德烈被退學了,連內褲都要繳回學校,然後換回當初來學校的那套衣服,在大雪紛飛中慢慢地離開了學校。此時已經進入戰爭末期,留在學校的學生,幾乎全被送上了戰場,終因沒有任何的補給,而枉死在戰場上。

◎ 賞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極大的浩劫,許多藝術家在終戰六十年之後開始有了省思,於是紛紛推出一系列的電影。其中「英雄教育」、「帝國毀滅」、「蘇菲索亞的最後時光」這三部電影的創作因帶有更多的檢視作用,被人稱為「終戰三部曲」。

  德國人一向傲氣地認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種族,於是統治全世界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整個民族必須實踐的理想。

   從某種角度而言,不問學歷只問實力的「納波拉軍校」其實不只一座,這是希特勒為了培育德國優秀下一代甚至是接班人而苦心設置的。事實上講究實力也許只能 淪為表相的工作,因為照資料來看,德國納粹是極端講究純粹的日耳曼血統。聽說在入學之前尚得核對每個學員的瞳孔顏色以及毛髮顏色,唯有真正純種的日耳曼民 族才是他們的驕傲。

  然而人類的優劣並非純然由民族來論斷,任何再弱的民族 也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英雄,為了填補這個區塊的缺失,於是不得不用傲氣來修飾這個不變的法則。想想看,如果每個國家都設立相同的「納波拉軍校」,那兩軍交 戰之後,真的會是德國人大獲全勝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畢竟人類的基因不盡然相同,但遇到挫敗時所引發的反彈力量其實是大致相同的。

   每個民族在歷史的橫斷面上都有著他們某一種時期的輝煌成就,但歷史上卻不曾見過任何一個民族可以消滅任何一個民族。曾經有過的只是一連串的戰役與紛亂, 然而最終回歸的依然是原點。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會犯下如此令人心寒的行動,有待歷史學家去作詳盡的檢視,但從影片中我們獲得的訊息是這所軍事學校 教育的方針竟是弱肉強食的法則。

  一頭獅子剛出生時,母獅會將牠推落谷底,然後任由牠自行爬上,如果無法爬上那表示這頭獅子日後難成大器,遑論成為百獸之王。但別忘了,這是動物的森林法則;人類既是偏重在靈性世界,為何一定得效法獅子的這種獸性原理呢?

  人類自比於其他動物也會不自覺地呈現自以為是的傲氣,但每個人不都有其優缺點嗎?劇中每晚會尿床的學員果真是如此不堪嗎?也許他必須在道德體制上遭受譴責,但在危急之際,卻唯有他犧牲自我而拯救眾人;在這個區塊上我們該怎麼界定一個人的優與劣呢?

   其實任何人都有著別人不及的優點;當然也有自己難堪的缺點,這樣優劣並存才是真正的人性。太過偏執在優秀的領域是很難接受任何的閃失與失敗的。如此硬擇 的結果,反而使得人性變得脆弱不堪,因為過度強調大我的前提下,有了共尋的目標之後,個人的一切便變得微不足道了。但這個大我的目標有時會膨脹到令人喘不 過氣來,於是人文不再受到重視;文學被視為懦弱,如果一切都必須界定在陽剛的路途上,那在摒除性靈提昇這個角度上,我們將只剩什麼呢?

  菲德烈一種自我認知的騎士精神在拳擊台上違背了納粹制定的法則,落下山谷的獅子是沒有資格成為百獸之王的。但菲德烈從良知直接面對人性的赤誠,畢竟上天有好生之德,已經倒地不起的失敗者,何必硬要摘取他的項上人頭呢?

  這個嚴肅而強烈的對比,凸顯了菲德烈的赤子之心,卻也讓他失卻了進階的機會,甚至最終被學校掃地出門。然而從這個角度上反而突顯了真正的「英雄」,如何去定位英雄的價值,這齣戲提供的訊息是完整而獨特,動人而強烈的。

   菲德烈到學校之前,他的父親是相當反對的;因為他父親認識納粹的本質,只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正是如此,菲德烈只是按照脈動行事。世上的每件事一開始都很難 作詳盡的評估,總是得到最後才有個定論,如果菲德烈沒有在軍校得到這些事件的洗禮,相信他的至善本質也是無法呼應而出的。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事件衝擊與試煉,但最終我們所要求的答案,不外乎公理與正義的展現。但這世上真的有公理和正義嗎?似乎有一種既定的法則就是:當要執行與落實公理與正義的時刻,公理與正義反而成為助長殺人的凶手。

   不管哪個國家的人性,其實都是自私的。艾伯特是最體弱的人,卻最先向公理與正義挑戰;他若不是省長的兒子,恐怕早已被軍法制裁了。但最終卻採取了另一種 抗議的手法,讓自己沉溺在冰河底層之中,不僅震驚同袍,也使得菲德烈從而看清了整個事件的真相與來龍去脈;但這個代價實在太大,畢竟是艾伯特以性命換來 的。

  省長對自己兒子的評語是孩子太軟弱了,但我們若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艾伯特其實才是最勇敢的,菲德烈戰勝但不嗜殺,亦是勇敢的表現;最後更勇敢地走出納波拉軍校,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指這兩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