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9磅的愛(39 Pounds of Love)

導演:丹尼‧麥金(Dani Menkin)
演員:阿米‧安基雷維茲(Ami Ankilewitz)
以色列 / 2005年 / 70分鐘 / 普遍級

禮讚:波士頓猶太影展
   亞特蘭大猶太影展
   棕櫚灘國際影展
   以色列「奧斯卡」獎
   橫掃多項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最佳紀錄片
只靠一隻手指,我也能飛!34歲的阿米,體重只有39磅9約18公斤),看起來像個小玩偶的他,全身滿溢家人和朋友的愛…

◎ 劇情簡介     

  在德州拉瑞多出生的阿米,被一名叫柯多瓦的醫生診斷為肌肉萎縮症。因為無藥可醫治,醫生斷言阿米絕對活不過六歲。

  不久父母帶阿米移居以色列。但阿米在父母離異後,在母親海蓮娜照顧下不但六歲時沒有死亡,甚至活到三十多歲。這一日阿米三十四歲的生日,他突然宣佈要去美國,只為了向柯多瓦醫生證實他當年沒有資格替病人決定生命的長短。

   母親自然反對,因為以阿米的狀況要遠渡重洋實在無法讓他39磅(十八公斤)的身軀可以承擔,但阿米的死黨阿薩夫願意全程陪伴,這才說服了海蓮娜。事實上 促動阿米想要外出冒險的另一動力是一年前離去的克莉絲汀娜。這名來自南斯拉夫的女孩一直照顧阿米有兩年之久,為他洗澡、餵他吃東西,或許就是這樣親密的起 居生活,讓阿米愛上了她。

  阿米以僅剩一隻小指學會了動畫的創作,他把自己愛上克莉絲汀娜的故事比擬為兩隻鳥,但克莉絲汀娜在一次自白中坦言,她愛阿米,但不是愛情的愛,只是朋友之間的關懷,這大傷了阿米的心,於是阿米遂不願讓克莉絲汀娜繼續留在身邊。

   克莉絲汀娜的離去,讓阿米有太多的感傷,卻已無法再尋回他念念不忘的女孩,於是阿米將這股熱情,轉移到美國的旅途上。他們租了一輛大型的休旅車,預備橫 越美國國境,但到了大峽谷,阿米卻極端不適應,阿薩夫要送他去醫院,阿米拒絕了;勸他停止這趟旅程,也被阿米所拒絕,不得已只好送他到教堂。或許是信仰帶 來的信心,阿米恢復元氣後又立刻上路。

  到拉瑞多時,阿米聯絡母親來會合,並探視因誤解而不曾聯絡的哥哥奧斯卡,母子三人再度重逢也化解了多年來的誤會。打聽許久後,終於查出柯多瓦醫生已經退休並住在邁阿密,於是阿米與阿薩夫前往拜訪,醫生有些驚訝,在聽了阿米的一番話後,也自承獲得許多啟示。

  阿米又回到特拉維夫繼續完成他的動畫,這回他知道該如何給故事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 賞析

  以紀錄片的方式,敘述了三十四歲肌肉萎縮症的阿米如何從以色列回到出生之地美國德州拉瑞多。這並非是一趟純粹的旅遊,而是一種義理之爭以及對生命的另類詮釋,更讓一個看似不成人形的阿米為他掙得人該有的位階與認知。

  體重只有39磅(十八公斤)的阿米在美國的路途中遇到了一群在路邊休息的人,有人問他生成這個樣子自己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阿米沉重但淡淡地回答:他知道這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是現在他尚無法獲得解答罷了。

  阿米的話雖然有認命的成份,卻也充滿不認輸的鬥志。所謂「事出必有因」,佛家的因果關係在某種層面上具有強烈安撫人心的功德;不管相不相信業果的關係,起碼從這個角度而言,當事人多少會有新的期待而有了安定的力量。

   人從出生開始雖然出生了新的六識,但原本在累世中積存的業識習氣全帶到今生,這也就成為每個人的長相與性格特質。但牽扯到像阿米這樣的情形,不見得簡單 幾句就能詮釋,像阿米的朋友、父母以及兄弟,甚至照顧他的克莉絲汀娜,若非前世或更早之前與阿米有過互動因緣,否則這世不會相聚並從中互融互攝一些善與惡 的對待。

  阿米的肌肉全部萎縮了,只剩下小指頭可以自我掌控,但他憑著一股 毅力,竟學會了電腦動畫的製作,這份毅力其實超越了一般常人。影片中的動畫正是阿米的創作,一隻公鳥愛上一隻可愛的母鳥,雖得不到母鳥的青睞,但公鳥依然 不放棄自己的堅持。這不正是阿米對待克莉絲汀娜的景況嗎?也因為夾雜了這段情節,使得本片變成雙線進行,卻不相互違背主線情節的進行與敘述;在紀錄片的類 型中,雖然不是首創,卻豐沛了整體的戲劇呈現。

  阿米的母親為了獨力照顧阿 米,不得不冷落了大兒子奧斯卡,沒想到奧斯卡遷怒到阿米,在一次爭執之後便不再聯絡了。奧斯卡只是外型正常的年輕人,但心靈困頓受挫之後,其實也渴望能獲 得母親的鼓勵與安慰;但母親總認為阿米需要更多的關懷與愛,她無法割捨一部份的愛給奧斯卡,這是一個母親的無奈,阿米的「與眾不同」,讓她不得不把母愛的 天秤完全傾向阿米這一邊。當我們見到奧斯卡壯碩的身材時,才知道外表的剛強不表示內心亦是相對的堅定。母子三人在多年後再度重逢,落下了潛藏多年的淚水, 剎那間一切的恩怨都煙消霧散,這是這部紀錄片最感人的地方

  阿米雖然只有 18公斤,但跟所有的人一樣具備著七情六慾;在男女情慾這個議題上,亦是毫無退卻與隱藏的。誠如他的死黨阿薩夫所言,阿米大部份時間都在想著愛著克莉絲汀 娜。也許這是一條單行道,但又何妨?阿米道出了自己的愛意,克莉絲汀娜不接受是無關緊要的,反倒是阿米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中,因為愛上一個人而創造了一個屬 於他自己的世界。

  克莉絲汀娜的離去是無奈的,如果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能在適時的機緣中宣告結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阿米意氣用事,是因為他早就知道答案,讓心愛的女人提早離去,只是提早了結這段葛藤罷了。

  阿米的自知之明也是另一種無奈,但人生何處不充滿無奈?每天面臨不同的抉擇就充斥這種元素,既有選擇則有分別,也將由此而產生遺憾與苦痛。不僅阿米如此,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只是阿米似乎比一般人具備了更會思考更超脫的意識思維,他無力以肢體去與這個世界抗衡,但反而更強化了躲在身軀裡端的靈魂。於是更能堅毅地去執行自主的意向,甚至超越了常人的意志力。

   在大峽谷時阿米曾陷入危境,阿薩夫認為這是在玩命,苦勸他應結束旅程,但阿米反問他人生何處不充滿危險?就算過個馬路也不見得安全。他放棄就醫。或許是 因為一直惦記著小時候判斷他活不過六歲的柯多瓦醫生而帶來一種反射性的反應吧?!阿米奄奄一息地躺在教堂內,依靠著信仰,讓上帝的光輝降臨他的身上,從內 心啟發了自性的光芒,於是恢復了體力,並得以繼續向前行。

  這段情節看似不 重要,卻是與最後他見到柯多瓦醫師時對他所指責的議題有著呼應之效。生命究竟應該由誰來決定長短?一名入地菩薩其實是可以決定自己何時入滅的,而這一切的 過程都跟意念有關。正確地說,柯多瓦醫生是憑著醫學常識與經驗宣告阿米活不過六歲;但阿米卻以意志力讓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延展與詮釋。

  只為了向醫生證明他沒有權力宣告病人的生命長度,阿米做了一件與眾不同的生命創作。不僅主導了這部紀錄片的走向,也掌控了劇中劇外所有人的情緒。看似輕薄的羽翼,卻是有一飛衝天的能量與氣勢。

  39磅的重量並無法做任何的比較,因為在那身軀的背後有一顆厚實的靈魂,阿米完成了他所期待的旅程。雖然克莉絲汀娜最後沒再出現而令人有著悵然,但這是紀錄片並非劇情片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