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 2006年 / 115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06坎城影展
2006金馬影展開幕片
◎ 劇情簡介
(一) 蒙馬特(Montmartre),導演:布魯諾‧波達利斯(Bruno Podalydes)
一名自艾自怨的中年人找不到停車位,不禁埋怨起所有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小車位,在前銜後撞後終於停好車,但也在此時發現一名昏倒的女人,兩人從對方身上似乎尋找到一種愛的因子,於是男子自告奮勇要載她去戒菸師那兒。
(二) 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導演:古蘭德‧恰達(Gurinder Chadha)
方斯華和兩名友人在河邊把妹,他卻被跌倒的穆斯林女孩莎卡吸引了。在回教教堂等她出來後,莎卡的爺爺詮釋了歷史與民族的重要。
(三) 瑪黑區( Le Marai ),導演:葛斯‧范桑(Gas Van Sant)
卡斯巴與女老闆去印刷廠,他見到不太會講法語的艾里便急切地向他表白。卡斯巴離去後,艾里也急急脫下工作衣,急切地追趕卡斯巴而去。
(四) 杜樂利花園 (Tuileries),導演:柯恩兄弟(Joel et Ethan Coen)
一名美國觀光客在杜樂利地鐵站見亞瑟與女友調情,亞瑟因觀光客盯著女友看而將他擊倒在地,購買的蒙娜麗莎圖片撒了一地,似乎也不懷好意盯著觀光客看呢?
(五) 16區( Loin du 16e),導演: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
波多黎各的年輕婦人在育嬰中心安頓好自己的嬰兒後,急急換了好幾班的車趕往雇主家中照顧嬰兒。一樣安撫的手勢與歌聲,使她不免感嘆萬千。
(六) 13區(Parte de Choisy),導演:杜可風 (Christopher Doyle)
一名叫艾尼的髮廊用品推銷員,因名字與「愛你」同音,觸動了髮廊女師傅的熱情。艾尼成功地銷售了產品,也領教了東方女子的熱情。
(七) 巴士底區(Bastille),導演:伊莎貝拉‧庫謝(Isabel Coixet)
賽吉歐愛上了空中小姐馬思婷,決定與長年穿紅色大衣的妻子離婚,但談判日妻子卻告知她罹患血癌末期,賽吉歐回絕了馬思婷,全心愛著妻子直到她去世都一直懷念她。
(八) 勝利廣場(Place des Victories),導演:諏訪敦彥(Nobuhiro Suwa)
蘇珊的兒子賈斯汀死了,蘇珊不吃也不喝。這個晚上蘇珊見到兒子與他最喜歡的牛仔在一起,蘇珊似乎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也走出了陰霾。
(九)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導演:西拉維‧修曼(Sylvain Chomet)
一名小丑的兒子在學校受欺負,他緩緩說著父母在監獄認識的經過,也逐漸理解小丑的微笑是一種人生的哲理,在他跌倒時也就勇敢地站起並勇敢地向前行。
(十) 馬叟公園(Parc Monceau),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
克萊兒瞞著丈夫與一中年男子約會,兩人邊走邊談,男子對克萊兒的婚姻不斷地規勸,最後克萊兒將嬰兒交給男子照顧,原來男子是自己的老爸。
(十一)紅孩廣場(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導演:奧利弗‧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麗茲在片場拍古裝戲,肯恩送毒品賣她,因錢找不開而至酒吧喝啤酒。或許是情慾撩動,麗茲要肯恩再送藥來,但來的卻是另一人並且趁機偷了麗茲的手錶。
(十二)節日廣場(Place des Fetes),導演:奧利弗‧舒密茲(Oliver Schmitz)
原本在停車場工作的黑人認識了蘇菲後,便對她念念不忘,但在認錯人的狀況下,黑人被刀刺傷,蘇菲是醫護人員,見到奄奄一息的黑人時他只要求一起喝杯咖啡。
(十三)紅磨坊附近(Pigalle),導演:李察‧拉葛凡尼斯(Richard La Gravenese)
已過中年的夫妻雖然時刻都在爭吵,但卻也努力在尋求一些感官的新鮮與刺激,男人去酒吧尋歡;女人也裝成吧女呼應他,但爭吵依然,
(十四)瑪德蓮區(Quartier de la Modeleine)
一名夜行的青年在暗巷發現女吸血鬼,但在緊要關頭女吸血鬼放過他,青年反而割傷手讓女吸血鬼吸,於是男子也變成吸血鬼,彼此吸吮著對方的血。
(十五)拉雪茲墓園(Pere-Lachaise),導演:偉斯‧克瑞文(Wes Graven)
一對英國來的觀光客參觀墓園,在王爾德的墓前起了爭執,法蘭西斯憤怒離去,王爾德現身規勸,男子這才恍然急急向法蘭西斯道歉,兩人才歡欣離去。
(十六)聖丹尼斯(Faubourg Saint-Denis), 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
盲生認識了美國來學戲劇的法蘭欣,她演過皮條客與落翅仔,盲生似乎常被她所唸的台詞所困頓,有時竟也分不清真實與虛幻了。
(十七)拉丁區(Quartier Latin),導演:傑哈‧德巴狄厄(Gexard Depardieu)
一對老夫妻為了離婚而見面,其實女人交了一位年輕的腳踏車選手克勞德;老人也交了一名三十歲的薇琪,兩人戲謔地要收養對方的情人當乾兒女。
(十八)第十四區(14e Arrondissement),導演: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
卡洛從美國來巴黎遊歷,她見到了各種美景,也想起分手已十一年的前男友,卡洛突然有了一種喜悅的感覺,因為她愛巴黎,也是巴黎愛她,所以她此刻才會在這兒。
◎ 賞析
由二十位導演以及四十多位頂尖演員共同建構完成的電影「巴黎我愛你」,以十八篇的短篇呈現了巴黎著名的區塊,藉著地名與地標結合了法國與觀光客對這個城市的觀點,從而就人性的紛亂與善惡提出了另類的見解與詮釋,猶如小說的極短篇,讓人興意盎然意猶未盡。
由導演自行演出的「蒙馬特」,正是都會中每位開車人的寫照。在好不容易爭奪到停車位後,當美女現身眼前時,世界便變得有規律起來。
「塞納河沿岸」道盡了穆斯林在巴黎的遭遇,或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方斯華和莎卡的交往還必須經過時間的洗禮,尤其當歷史這個沉重的議題出現時。
「瑪黑區」呈現了一對同性戀人的一種開始,不必在意結果,畢竟這只是一個開端。
「杜樂利花園」以蒙娜麗莎的凝視諷刺了觀光客的好奇凝視。旁人對觀光客挨揍而不正視亦是一種反諷。
「16區」呈現移民的辛酸,換了幾趟車也只是為了照顧雇主的孩子,而她正好也有一位同齡小孩急需照顧。
「13區」是較為人詬病的一段,強烈的畫面對比與落差,企圖營造新風格,但將東方的色彩與氛圍濫用了。
「巴士底區」是相當不錯的意象呈現,紅色大衣是強烈的意識形態,也直指了人性的悸動與不安的情懷。
「勝利廣場」的牛仔夢境令人印象深刻,不僅解釋了夢境,也引導了一位母親新生的靈魂。
「艾菲爾鐵塔」以默劇敘述了一種人性的包容,也表現了善惡對立的態度,人生就是如此簡單,微笑是答案。
「馬叟公園」是刻意營造的氛圍,也許人性並非全是如此不堪,也些事只是一種誤會罷了。
「紅孩廣場」倒是極力批判了唯利是圖的人,在情慾的對比下,似乎依然唯利是圖。
「節日廣場」也道盡了有色人種的困境,片尾鏡頭的兩杯咖啡極為震撼,是了不起的佳作。
「紅磨坊附近」慢條斯理地呈現年華老去的夫妻對情慾的重新追索,雖然註定失敗,人卻樂此不疲。
「瑪德蓮區」將男女的情慾糾葛以吸血鬼的血液相融來詮釋慾望的紓解,紅色的鮮艷是慾望的出口。
「拉雪茲墓園」王爾德的現身是哲理的再現或是人性的甦醒?原來巴黎的鬼與人是可以相融互助的。
「聖丹尼斯」的剪接一如導演過去的作品令人驚艷,在現實與虛幻中最易使人迷失,也最易讓人醒悟。
「拉丁區」的老夫妻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呼應了現實社會的荒謬。是一篇兩個不甘寂寞的老人故事。
「第十四區」則是總結,透過旅人當下的醒悟,創造了我愛巴黎,巴黎愛我的信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