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羅浮宮謎情(What my Eyes Have Seen)

導演:羅宏.德.巴提拉(Laurent de Bartillat)
演員:希薇.泰絲特(Sylvie Testud)
   尚皮耶.馬里勒(Jean Pierre Marielle)
法國 / 2006年 / 78分鐘 / 保護級

禮讚:獲邀2007羅馬影展競賽片
   2008台北國際書展 開幕片
是首部劇情靈感經過羅浮宮認證而拍攝的電影,片中所提到、素有「雅宴畫家」之稱 ...

◎ 劇情簡介     

  露西為了攻讀繪畫藝術研究所,又得應付房租,只好在影印店打工,但依然有時得依靠在劇場演出的母親資助。露西在一次報告中大膽指出十七世紀的畫家華鐸與另一名不甚有名的畫家歐本諾應該有些關連性,因為歐本諾的畫有時會在華鐸作品中以「畫中畫」的形式出現。

  指導老師杜薩以前也曾研究華鐸,但對露西的報告卻提出強烈的批判與責難,這使得露西相當難堪。意外的是下課時杜薩卻拿了名片要她到工作室找他。

  杜薩送給露西一本二十五年前他的論文,也給了她一張得來不易的華鐸素描。當杜薩發現露西好幾天不曾到學校時,著急來找她;但露西隱約發現杜薩矛盾的心情,遂不願對他吐實。

  露西發現影印店前常來一名聾啞的街頭藝人文森,文森示意她,在巴黎這個城市中有著一條古代的畢耶河,露西趴在水溝蓋傾聽,果然聽到了龐大的水流聲。

  露西的父親曾在登山時因雪崩而活埋,或許是這段緣由,露西與文森展開知心交往,但很不幸的是,文森在表演中罹患動脈破裂症,露西將昏迷的文森送到醫院。從醫院交給她的鑰匙而進入文森臥室,才知道文森房間內貼滿了過去巴黎的街景。

   露西終於查到一間教堂正好有一幅歐本諾的畫,但對方表示那幅畫已經送往荷蘭拍賣,底標是五千歐元,露西向母親借錢未果,只好將父親遺留的懷錶賣了八千歐 元,並急急趕到現場,因聽不懂荷蘭語又志在必得,忙亂舉手後以八千四百歐元成交。露西給了八千元現金,另外以信用卡簽了四百歐元的帳。

   露西將畫交給研究室的嘉虹斯以電腦掃描,果然發現這幅畫裡面其實還有另一幅畫,而聞訊趕來的杜薩也證實這確實是華鐸的畫作,如此也證實了華鐸當年愛上名 伶夏洛特,但因不受夏洛特青睞,華鐸遂將之前為她所繪的畫作全部用畫作二度創作,日後也只願畫她的背影,而這一切秘密都是從丑角吉爾這幅畫中得到的啟示。

  露西再度到醫院時,文森已經去世;而這也應驗了杜薩的警告,掉入了華鐸的詛咒中…。

◎ 賞析

  不管任何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作者論」,亦即在該作品的呈現中注入了作者本身的經驗感受,舉凡繪畫、雕塑、音樂、戲劇等創作,都離不開這樣的前提。

  本片以羅浮宮中收藏的華鐸作品,透過繪畫藝術研究生的推理追索,從而發現十八世紀的兩名畫家之間的關係,由此更進一步探索出創作者當時入畫時的愛恨情仇以及一些早已流失的歷史片斷。

   一幅畫是否因為作者當年的不幸,以致他的詛咒會應驗在後世接觸的人身上?在考古界早已不是新鮮事,或許是為了劇情上的需要,故將這種動人心弦的傳說放置 故事情節中,應該只是吸引觀眾的手段之一。全片其實動人之處乃在於透過學術研究,讓觀眾彷彿進入了創作者當年的情境,甚至感同身受地承受畫家當年進入劇場 的氛圍,從樓上觀賞著心儀的女伶,融入了更多的愛恨歡悅。

  愛情是什麼?端 看每個人的詮釋,而這番解釋卻來自自己的切身感受。事實上一介入感情世界,不外乎激情、擁有、野心、嫉妒、背叛、猜疑、陷阱與猶豫。雖然這些心情反應負面 居多,世上卻永遠歌頌愛情,畢竟愛情在許多角度中都是一種生命的原動力。試問當世界把愛情全面下架之後,所剩的也只是空洞的置物架,用這些剝剩的空無來形 容人生,絕對是一件悲慘的事。

  本片以推理的典型慢慢進入十八世紀名畫家華 鐸的世界,華鐸創作於一七一八年的作品「丑角吉爾」引燃了故事的開端,這也證明了每張畫作中其實或多或少都會透發出畫家本身的內心世界與秘密。其實縱然不 是畫家的普通人也絕對有屬於他自己的秘密。畫家的秘密會引起注意與討論,是因為有一幅畫作為證物索引,在剝蕉理論中逐漸揭露了懸疑之處。這樣的心態其實也 正好抓住了人們喜歡「偷窺」的習性。

  當愛被回絕之後,我們的情緒會是什麼 反應?華鐸塗去了心儀女人的影像,卻也不能毫無變通,於是轉而繪畫女伶的背影,這樣的反應倒是令人驚訝而興味的。若果華鐸真的已經心死,又何必將女伶的背 影放置在每一幅畫之中?顯然的,華鐸尚無法割捨這份愛意,於是一場值得被歌頌的愛情就出現了,縱然在世無法贏得美人心,但百年之後卻成為多情的畫家被歌揚 讚頌,想必也是當初始料未及吧?!

  為了影射一幅畫中尚隱藏的另一幅畫,劇 中創造了聾啞的街頭藝人文森。文森告訴露西,巴黎的地下其實隱藏了百年前的地下水道,只要在人孔蓋旁傾聽,隱約都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水流聲。這條呼應的隱喻 配合文森的街頭藝術表演,多少與繪畫藝術有了連結;但最終文森得了動脈破裂症而身亡,這又符合了指導老師杜薩的內心世界。杜薩阻止露西繼續追索是因為恐懼 詛咒應身,他自己喪失了親人,自然不願露西步上他的後塵,但不管是否有詛咒或純粹巧合,終究文森是死亡了。雖然有一點遺憾,但畢竟戲的編排自有其規則的。

  其實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台北的新生南路早年是一條圳溝,這是一七六二年福建漳州人郭錫興建完成的水利大道,從新店大坪林到劍潭,一九三三年日本人整治為「特一號排水溝」,一九七二年台北市政府改為水泥箱涵,加蓋變成大馬路,這情形與巴黎下水道情形是一樣的。

  或許是受了「達文西密碼」的影響,本片也著重在解碼的工程中著墨,透過現代科技的映照,許多隱藏的秘密一一被破解。華鐸將油彩覆蓋在感情傷心之處,這呼應了文森也將油彩塗在自己臉上的意涵是一樣的。

   所謂「表裡雙重性」的象徵是文學或電影最常用的技法,於是乎,露西的父親雖是暗場人物,但他罹難於山難,屍體無從尋找,而露西的母親是舞台劇的名演員, 這樣的鋪陳便更為清楚了,正是戲劇中最常用的類比法,總之,這一切的鋪排,最後都有了完整的歸宿,戲劇也因此而顯得緊湊起來。

   也許那是十八世紀的一段無關緊要的愛情,但因為透過一幅畫作,於是這段私戀便成為令人同情甚至嚮往的思路出口。生命當然不只是因為情而存在,更有意義的 事甚多,但有時應該如何看待擺在眼前的瑣碎點滴,應該是一項必須專注的事。不管畫中有畫,或者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我們該如何面對才能真正面對生命的真相 呢?

  露西的生命是殘缺而坎坷的,唯一令她感到厚重而滿足的是父親遺留的古董懷錶。但這個懷錶的意義何在?其價值不是在於表相的傳承,而是適時的推波助瀾。露西的專執與堅持,使我們見識到世間許多成功的例子都是來自那份執著。

  華鐸的秘密被揭穿了,這也順便解開了杜薩在某些方面的不近人情。因為他的無力感與懦弱來對照露西的堅持,一切人性的真相便清楚展現了。

  說真相大白也是一項疑問,世間的種種何時曾經明朗地大白過?每一種的答案總有另一層安全的包裹,而這樣的層層相護才是真相吧!在揭露華鐸過往真相的同時,露西與杜薩面對的是否是正確的真相?或者他們又掉入另一個困惑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