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澤西.史杜蘭(Jerzy Stuhr)
莫格莎塔.札科夫斯基(Malgorzata Zabkowska)
波蘭 / 1979年 / 112分鐘
禮讚:柏林影展國際電影獎
莫斯科影展金獎及國際影評人獎
波蘭影展金獅獎及最佳男主角獎
為迎接新生兒買了攝影機以紀錄小孩的成長,卻被老闆指派負責公司會議的攝錄工作,越來越不可自拔,著魔似的拍攝了許多事實與故事…
◎ 劇情簡介
在國營機構任職採購的菲利甫娶了意中人伊卡之後,伊卡在醫院為他產下一名女嬰,並取名為伊蓮卡。為了留下心愛女兒的一切,菲利甫動用了兩個月的薪水,買了一部八厘米攝影機,這件事很快被上級單位的直屬長官歐斯瓦知道,當然也很快就傳到總經理的耳中。
這一天上級單位來視察開會,為了奉承上級,總經理要歐斯瓦來見證並希望菲利甫為這次的會議留下記錄。然而菲利甫憑著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拍攝了許多總經理 不喜歡的畫面,如某個常跟總經理作對的人出現在畫面太久,或上級溜出開會場合,或是即興在窗前拍攝的鳥兒。在總經理強力介入後,都得依照他的指示剪接。
這期間菲利甫在歐斯瓦的贊助下成立了電影社,作品完成後獲得業餘電影聯會的邀請,評審之一的安娜對菲利甫極有好感,雖極力為他爭取名次,但在電視台工作的影評人优加道出真心話後,大會採用他的建議首獎從缺,而菲利甫的作品變成第三名。
安娜要菲利甫請她喝咖啡,面對這突來的榮耀,菲利甫顯得有些興奮,在咖啡座內吻了安娜。回家以後伊卡不但沒有為丈夫得到的榮譽有所欣喜,反而藉故帶孩子回去娘家。
菲利甫在一次採購時看了一場電影,導演克里斯多夫.贊努西現場講評,菲利甫與他有簡短的對談,並且當面邀請贊努西到社團拜訪,導演也答應了。
贊努西在社團觀賞了「人行道」的記錄片後,大為激賞,建議菲利甫與优加聯絡,果然优加很快就邀菲利甫到華沙的電視台訪問,並決定擇期播出菲利甫的另一部作品「工人」。
事實上「工人」的播出多少有著諷刺的意味,於是總經理為了自保,遂將歐斯瓦當作代罪羔羊予以解僱。而菲利甫為此難過之際,妻子也帶著女兒離他而去。
種種的打擊與他人異樣的眼光使得菲利甫頓時失去了成功之後的欣喜之情。他在車站攔截另一部欲寄往華沙的影片,卻也與社團的威塔克鬧翻。最後菲利甫只能一人面對攝影機,記錄著妻子生產的過程還有他的心情。
◎ 賞析
早期的奇士勞斯基是以紀錄片起家的,在共產黨的體制下,紀錄片擔任了「宣傳」的功用,也使得奇士勞斯基在拍片之餘嚐盡甘苦艱辛,很多的心境與感受就自然地在這部「電影狂」中的情節中出現了。
或許環境的關係,許多人在經歷過學生時代而進入社會環境後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是多麼喜歡電影或戲劇。甚至許多在電影戲劇界中相當有成就的人都是半路出 家的。專業的大學四年教育自然有著許多學理上的研究與薰染,但社會的教育若能真心體悟,其實並不影響到喜歡電影戲劇的日後創作與呈現。
然而這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即是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細膩柔軟的心思。具備這些性格上的要素,每每在戲劇情境有了衝突與撞擊後,都無可避免地產生極大的心靈迴盪,於是潛藏心中的創作因子便洶湧而出。
菲利甫為何會用兩個月的薪水去買一部八厘米攝影機?難道只是為了拍攝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雖然導演並沒有刻意交待這個因由,但菲利甫的「喜好」必然來自前面所提的心靈要素。否則他所拍攝的許多即興畫面不會受到專家的讚嘆。
當出自內心的喜悅創作逐漸變成一種體制的渲染之際,原先的意旨便遭受了某種面向的掌控,但菲利甫明知不妥也無可奈何。難得的是菲利甫觀察周遭看似平板無 趣的事物其實都蘊涵了無數的故事。從任何角度進去,都會是一個開始,當然也會有其獨特的結束,只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有著完全不同的情節與調性。
菲利甫逐漸依仗著那部八厘米攝影機拍攝了許多事實與故事,問題是他自己也在這過程中展現了他自己的故事。在聲光影的展演中道盡了人性的互動與真相,菲利甫自然也在無聲無息中有了心境掙扎。
安娜.達齊克自稱是個「半調子」,但這並非是指她的電影素養,而是情感的對待。「喜新厭舊」也許會對另一方造成困惑與傷害,但人的潛在因子卻藏匿了許多 這種躁動。就另一個角度而言,卻是不斷創作的必然要素。這也是為何許多藝術家都有著某種程度的玩世不恭的原因。安娜的出現正是菲利甫生命的轉機,或許因對 電影的創作渴望正巧在安娜身上發現了許多線索,於是安娜就像一塊大磁鐵般緊緊吸引了他。嚴格地說導演似乎也不願在這段過程中放置所謂的「愛情」。這種兩性 在生命過程中交織的火花,只是一種共生成長,相互點綴罷了。話雖如此,對菲利甫的另一半伊卡而言,就無法如此輕描淡寫,也因此在伊卡的生命詮釋注定衍生一 顆苦果。
本片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奇士勞斯基的「自傳」影子。鴿子飛到窗前的畫面在「十誡」第一戒中的「生命無常」就被放大處理。就一名創作者而言,心中曾經有過的具象經驗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會被一再提起,因此在不同的創作中有了重疊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伊卡最後選擇了離開菲利甫,而此刻的菲利甫正好介於生命過程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或許是拍攝影片對他而言其份量遠遠超過夫妻之情,在妻子離棄時他並未積極 地尋求補救的機會。但這並非表示菲利甫不愛妻女或是他已變成絕情之人,只是在那種必須抉擇之刻,他將豐沛的感情暫時依托在電影這個面向罷了。
影評人优加是電視台高階主管,頗欣賞菲利甫,不僅播出他的作品,也邀他日後為電視台拍片;而奇士勞斯基在一九八八年左右為波蘭電視台拍攝了「十誡」影集,似乎就是這段情節的呼應。
影片中總經理的角色是個值得探索的人。他懂得權謀與心計,為了討好上級單位,要求菲利甫將會議過程全程拍攝,事後發現他厭惡的某人有過多的鏡頭以及一些 敏感的鏡頭,立刻要菲利甫全部刪掉。而最高招的是當初與菲利甫談這件事時,還拉了菲利甫的小主管作見證,果然日後有了風吹草動時以這名主管歐斯瓦當作替死 鬼。在許多的現實面中,我們都能找到相同的實例,奇士勞斯基也許有感而發,卻也觸動了每位觀眾的共鳴。
全片中尚碰觸到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現象,當菲利甫的電影逐漸被肯定時,他的生命能量亦隨之而壯大起來。他成立了電影社,接觸到電影名導演,…在在都使他 變得重要起來。相對地,這樣的能量必然也會引燃其他與菲利甫相同的人跟隨其後,威塔克最後在菲利甫因無法承受一連串的改變憤而將底片曝光後,激烈地指責菲 利甫。畢竟菲利甫的行為阻止了威塔克已經引燃的藝術心靈。藝術在理念上的爭執常有所聞,但奇士勞斯基卻在菲利甫面對衝擊時的抉擇提出了心靈辯證。這個層面 是一個理性而大膽的切入,我們從中尋找不到答案,因為這是人性的複雜層面,面對這麼多的面向,一切的對待就會變成種種的試煉。既是試煉就只是一個開始,答 案應該是在找到一扇窗而推開後讓璀璨的光亮映照在靈魂之際就能彰顯而明見。
本片題材簡單,也像是一部紀錄片,但期間碰撞的問題卻是深入而多層次的。一名導演的智慧其實從小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訊息與線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