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三部曲之鬥法(Un Couple Epatant)

導演:盧卡斯.貝沃(Lucas Belvaux)
演員:奧聶拉.慕提(Ornella Muti)
   法蘭西.莫瑞爾(Francois Morel)
法國  / 2003年 / 97分鐘 / 保護級
有心臟病的亞倫覺得自己就要死了,開始偷偷地處理遺產,卻覺得老婆似乎紅杏出牆…

◎ 劇情簡介     

  自從亞倫的醫師好友喬治預備要為他動心臟手術後,亞倫突然變得有些神經緊張起來,他開始用錄音機錄下遺產的分配,卻常常隨著心情的改變而改變遺囑。

   亞倫的行為不禁使得妻子賽西兒懷疑他有了外遇,於是賽西兒要亞倫的秘書開始記錄亞倫的行為以及出入公司的時間。秘書克萊兒雖然很盡責,但她提供的資料卻 無法滿足賽西兒。在亞倫生日的宴會上,與賽西兒同在高中學校教書的同事阿涅絲因長年注射嗎啡而昏到,其同居男友巴斯卡來將她帶回。賽西兒知道巴斯卡是一名 警官,遂將亞倫怪異行為告之,並希望巴斯卡能跟監追求真相。

  但此時巴斯卡也正介入一項逮捕政治逃犯的行動中,由於巴斯卡對賽西兒極為好感,便一口答應。但巴斯卡將焦點導入亞倫與秘書克萊兒有曖昧關係,甚至在公園內目睹亞倫與一名二十出頭的女孩親密相擁,但最後才發現這名女孩是亞倫的女兒露意絲。

  另一方面亞倫也開始懷疑妻子有了外遇,於是與克萊兒一起演了調虎離山計,假裝坐火車到巴黎,事實上卻是回來暗中監視賽西兒,果然發現賽西兒與巴斯卡互動行為相當親密。失望的亞倫難過地昏倒在麥田中,幸好克萊兒及時趕來。

   亞倫希望克萊兒收留他,但在其住處才發現克萊兒早就與公司員工文生同居,而巴斯卡也追踪而至,賽西兒親自上去找人,但未發現亞倫踪影,加上巴斯卡粗魯地 用槍抵著文生,賽西兒遂對巴斯卡失去了信任。但事實上巴斯卡也有其難處,因女友阿涅絲需求的嗎啡已被毒犯拒絕供應,他誤以為文生是毒販來跟踪他。

  巴斯卡不死心,他發現女友阿涅絲與政治逃犯在一起,阿涅絲甚至向賽西兒借了山上木屋的鑰匙。巴斯卡便故意等二人上去後,再通知賽西兒,沒想到賽西兒見到的是自稱皮耶的人,至此賽西兒便對巴斯卡完全失去信任了。

  亞倫亦由克萊兒口中得知妻子對他的愛,而之前懷疑女兒在他生日時唱「白玫瑰」是一種詛咒也由此而冰釋。當夫妻再度見面而相互坦誠時,終於知道兩人是如何地愛著對方,全家又恢復了過去的愉悅;而由喬治的口中也證實亞倫的病其實是輕微的…。

◎ 賞析

  欣賞盧卡斯.貝爾沃的歐洲三部曲,必須三部影片一起觀賞,才能真正體驗導演從一個社會時空中選擇了三個角色的面向,從而展現不一樣的人生觀點甚至因為性格的相互薰染而引發不一樣的價值觀。

   活在當下是種俱足;也是自我認知。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思索,看看別人是怎麼看待發生在同時的事件。每個人的立場都不同,對於突然發生的衝擊自然會 以自己的思考去面對。盧卡斯藉由角色的「全面化」,意即將每個角色都當作思考的中心,如此一來,當主觀的鏡頭放置在某個角色身上時,其敘述的故事角度與主 旨精神自然就完全不一樣了。

  本片的議題放在亞倫與賽西兒這對夫妻身上。因為亞倫的醫師好友透露要為亞倫作心臟手術,於是亞倫立刻陷入愁雲慘霧中。或許亞倫的經濟狀況不錯,因此對於「身後」的考量就比別人複雜許多。譬如應將公司的股份如何分配給妻兒子女。

   然而亞倫的行動愈來愈古怪,自然引起妻子賽西兒的懷疑。許多的跡象顯示,亞倫並非好色之徒,但當祕書克萊兒最後收留他而帶他回去時,亞倫或許是因為對所 有的人失望;也或許是對克萊兒早就欣賞在心裡,於是向克萊兒吐露了心裡的話。克萊兒嚇了一跳,立刻拒絕,因為她早有了男友文生,而文生此刻就在另一房間裡 呢!

  這是個有趣的對應,別忘了影片更多的線索是顯示克萊兒喜歡亞倫的。也許喜歡不表示愛;也許克萊兒珍惜她這份工作,甚至克萊兒也曾被賽西兒收買監視並記錄亞倫的行蹤。問題是亞倫與克萊兒之間是否完全不存在男女相互吸引的要素?

  喜歡一個人並非罪惡,這其中也許包含更多的情慾,但這應該歸納為一種天性而非禁忌。別忘了他們的家庭醫生喬治在某種程度上是偷戀著賽西兒,更別提警官巴斯卡了。

  有時候為了隱藏某一件事,往往引發另一種誤會與更大的衝突,於是最後悲劇發生了。仔細思索真相不免唏噓,原來生命態度是如此的不精確;人生的目標也是如此的不確定,此刻再回頭檢視生命的意義,不免就會恍然活著是否就是一種荒謬呢?

   亞倫與賽西兒最終喜劇收場,自然是一件可喜之事,但我們從過程中才能體悟生活的真諦。賽西兒的好友阿涅絲為何吸毒不重要,但她的同居男友巴斯卡卻利用自 己是警官的職務之便,無止境地提供毒品給阿涅絲;而當在生日宴會中見到賽西兒同時接受委託調查亞倫後,巴斯卡讓自己在感情這條路上愈陷愈深。

  巴斯卡算得上是冷靜的執法人員,最多只是不斷地提供亞倫「外遇」的證據,但基本上他並未惡劣到說謊或者在感情上以強硬的態度。在這個議題上,導演還是藉巴斯卡這個角色提供了人在感情世界的游離。

  亞倫不斷地更改錄音的遺囑,最後連自己的兒女也都怪罪了,亞倫近乎絕望地對著錄音機表示,欲把所有財產給克萊兒。觀眾在見證荒謬之餘不妨回頭省視自己,是否也曾在激動或誤會中作出了荒唐的決定?

  當誤會開始時,曾經是最親密夥伴的夫妻就會開始彼此陷害,這樣的對待是極大的落差。從旁觀的角度而言是相當清楚的,但身陷其中的主觀意識,往往是別人很難去影響與撼動的。

  夫妻之間的相互鬥爭,應該在什麼情況之下分出輸贏呢?其實這永遠是沒有答案的。如果勉強有了輸贏,其實贏了未必是真贏;輸的也未必是真輸。因為既有鬥爭,必然是得失之爭,但我們應該清楚,得失的真義是什麼?也別忘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本片在呈現亞倫與賽西兒甚至是夾雜巴斯卡的介入紛戰中,也連結了「三部曲之跑路」情節中的其他重要角色。透過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角度呈現,原本的盲點卻也因為重新的顯示而有了新的契機。

   整體而言,三部曲是一種新的實驗,事件場景與時空都是統一的。只是就角色的不同視野,從而展現不一樣的面向。透過主觀鏡頭的敘述,於是觀點改變了故事結 構,也啟示了不同的影片調性。就實驗這個角度而言,這樣的創作精神絕對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會影響到票房亦是必須要考量的。

  全片其實也提供了「庸人自擾」的缺失,或許人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於是思緒也就顯得多面向,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草木皆兵。深究之後卻發現,這些往往是無風起浪,自心作祟罷了。

  生活的互動不必故示清高標榜人文高旗,人的態度是在真我的認知,凡雜人間誤會與紛言在所難免,但真假之間卻是絕對要由自己承擔的。不必在意別人的小動作或者他人的看法,堅毅地活出自我,應該會讓自己活得更愉快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