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導演:奧利維爾.達昂(Olivier Dahan)
演員:瑪莉詠.柯蒂亞絲(JMarion Cotillard)
   傑哈.德巴狄(Gerard Depardieu)
法國 / 2006年 / 131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06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2006年金球獎(音樂類)最佳女主角
   2006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
   法國盧米埃影展會最佳女主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西雅圖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美國金衛星最佳女主角
銓釋法國樂壇永遠的傳奇愛迪斯‧琵雅芙Edith Piaf [暱稱法國小雲雀]縱情於人生與歌唱舞台,充滿戲劇性色彩的故事…

◎ 劇情簡介     

  愛迪.琵雅芙的母親遺傳了天籟般的歌喉給她,卻遺棄她而離去。父親將愛迪寄放在開妓院的奶奶那兒,但沒多久又將她帶離。父親在馬戲團表演軟骨體操雜耍,在團中結交了另一名女友。

  長大後的愛迪與友人在街頭獻唱,由於歌聲極美,警察也都網開一面,只因喜歡聽她唱歌。一名歌廳老闆勒普雷將她引進歌廳,果然一炮而紅。但愛迪交了一名男友亞伯特,愛迪必須將所賺的錢交給他揮霍。當時一名詩人音樂家雷蒙也有意栽培她,只是勒普雷不知何故被人槍殺身亡。

   輿論將責任全推給愛迪,讓她承受極大的壓力,就算在歌廳唱歌也常被噓聲轟下台。於是愛迪去找雷蒙,但雷蒙的訓練方式不一樣,他希望將愛迪送進音樂殿堂。 愛迪一開始很難接受這種觀念,不時與雷蒙起了衝突,但經過一番調教後,雷蒙帶她到美國音樂廳獻唱,雖然臨陣怯場,但在雷蒙鼓勵下終於上台演唱,並贏得極佳 的口碑,開啟了歌唱天后的生活。

  這個時候,愛迪認識了世界拳王馬塞,雖然 馬塞已經結婚,但愛迪似乎不以為意,反而將感情全部投入。幾天未見,愛迪希望馬塞立刻搭飛機來美國看她,馬塞答應了,卻搭上死亡班機。馬塞的死訊讓愛迪差 點崩潰,情況愈來愈糟,為了應付上台演唱的壓力,愛迪以打嗎啡當作提神的工具,從此她的日子便與嗎啡結了不解之緣。

  愛迪有時會在舞台上向觀眾表示她累了,於是演唱一半時便昏倒在舞台上。愛迪與友人開車外出旅遊,卻故意開車撞樹。情況愈來愈糟,友人帶她去戒毒,這期間愛迪差點失去了在劇場上的獻唱資格,最後雖然再度獲取獻唱資格,卻也讓身體承受更多的折磨。

  愛迪最終在病院療養,逐漸步入奄奄一息之際,才坦承過去曾生下一女卻得了腦膜炎而身亡,似乎一切都已步向結束的時刻。愛迪回想了過去的種種,留在世上的應是她那令人懷念而動人的歌聲了。

◎ 賞析

  要以一部電影來敘述一個人的一生有時會顧此失彼,尤其像愛迪.琵雅芙這位法國知名的香頌歌后,她多彩多姿的生命面向,是相當困難詮釋的。

   或許小時候過得並不快樂,琵雅芙以歌聲征服聽眾時,也開始盡力釋放她的情感。她結過兩次婚,最愛的卻是拳王馬塞。但或許上天有意與她作對,她的摯愛在一 次空難中喪生。對琵雅芙而言,馬塞的去世是個轉捩點,只可惜這次的改變使她一步步走下坡,身體就像個沙漏一樣逐漸流失。雖然如此,她依然寄望於舞台的演 唱,或許她必須依靠著舞台亮麗燦爛的燈光以及觀眾的掌聲存活下去,對一名舞台工作者而言,在舞台上的詮釋才是真正的生命展現。

  既然生而為人,不免會掉入情感的互動與抒發,在這個層面上琵雅芙是全面釋放的,而導演在處理她的感情世界時,採用的是跳躍的全面敘述,雖然像蜻蜓點水,但起碼有了原則性的結構。然而不免也流於輕率,這是線性結構中常見的缺失。

  導演似乎為了彌補無法深入挖掘的遺憾,於是採用雜敘法,試圖在跳躍穿插之間,讓時空的不同錯置達到嶄新的視覺觀點,這也使得原本就豐富多彩的琵雅芙更顯多樣化及令人驚嘆的生命執著。

   琵雅芙的幼年幾乎是無人疼惜的,只有妓女提提妮將她當作自己女兒般看待,而琵雅芙小小的心靈中倒也知道感恩,她說若有祈禱會幫提提妮禱告。但這一點瞬間 即逝的親情使她逐漸體認到人間的不確定,妓女院內的虛情假意以及慾望的渲洩,使她更加體認到低層社會位階的悲苦,但似乎除了堅毅活者之外也別無他法了。

  上天賦予每個人的天賦終究是藏不住的。琵雅芙在街頭清唱引起了路易.勒普雷的注意,將她引進餐廳演唱,不僅使得琵雅芙一炮而紅,引起更多音樂人的注意,尤其詩人雷蒙的青睞,最終才能使得琵雅芙走向光芒四射的音樂殿堂。

   然而相對而來的除了名聲與收入之外,她的感情世界也更趨複雜了。除了亞伯特靠她吃軟飯之外,她與瑪琳.黛德莉之間的感情在影片中似乎被刻意淡化了,也許 導演不在挖掘她的內心世界,只有意圖去建構琵雅芙的一生;但更可能的是放置太多的元素在兩個女人身上,可能大大削弱了她與馬塞這段動人心弦的感情。

  是琵雅芙的意氣執著害死了馬塞?或是如世傳的神祕墜機而令人惆悵?總之這段刻骨銘心的情意,導演讓虛與實的時空併存錯置,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也鋪陳了琵雅芙日後生命的轉變。

  如果摯愛已經不在,尚遺留在人世的又有何意義呢?琵雅芙幾乎是以自虐的方式遊戲人間。歌聲的傳遞也許只是呼喚在天之靈的所愛必然的手段;或者唯有如此才能藉著歌聲安頓自己萎頓的靈魂?

   後期的舞台生活幾乎都是靠嗎啡的支撐才能展現,她自始至終無法忘記必須站在舞台上的任務,但這樣硬撐的結果,猶如蠟燭兩頭燒,終有燒完的一天。一九六0 年她開始接受戒毒,而這期間她也爭取了奧林匹克的主唱,而這一切她全作到了。就像一株玫瑰,當花朵謝了之後,很快在季節來臨之際,再度綻放鮮艷的花朵。

   透過雷蒙的調教,琵雅芙才算真正懂得唱歌的自我詮釋,但音樂殿堂不同於酒店歌廳。在藝術的包裝下,琵雅芙是舉足不前的,她面臨的抉擇與氛圍是另一種境 界,若不是雷蒙臨陣又推她一把,琵雅芙的成就可能無法如此亮麗的。但過了這一關,琵雅芙就猶如海闊天空,但噩運卻也隨之而來。上帝給了她一段真愛;但卻也 在短暫的時光中收回。

  琵雅芙在一九五九年開始就呈現力有未逮之狀,好幾次演唱一半而昏倒,但因為觀眾的愛戴與鼓譟;以及琵雅芙的堅持,很快地在醒過來後又立刻上台,若不是真正的熱愛舞台,絕對無法理解她這種賣命的執著。

   琵雅芙的感情世界是相當多元而複雜的,這顯示了她是個感情豐沛的人,但卻也是從小喪失親情的孩子。就算小時候被母親棄養,而父親將之送往祖母處,但開妓 女戶的祖母依然無法給她渴望的親情。也因為如此,琵雅芙在長大能獨立自主之際,便極端地放任而行,也許看來令人不忍,但在她心靈深處,絕對是必須依仗這種 彌補才能獲致靈魂的安置。

  琵雅芙也有過一段不堪的往事,她曾經生下一個孩子,可惜因病早夭,這段過往是她終生的另一痛處,她從不曾與人討論,直到生命逐漸接近尾聲,這段悲愴過往變成她臨終的告白與懺悔,當然也就增強了戲劇的張力;從而也呼應了她小時候生命的挫頓與不堪。

  透過上帝賜予的美妙歌喉,成就了那個世代的璀璨與亮彩,琵雅芙也因此站上了法國香頌歌后的地位。深具磁性的歌聲創造了一番的傳奇,也為這個世界留下了曼妙天音。或許她的命運是坎坷不全,但從客觀的角度觀之,琵雅芙亦可稱得上是世上少有的幸福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