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傑諾米.艾倫斯(Jeremy Irons)
英國 / 1981年 / 130分鐘
禮讚:由影后梅莉史翠普主演,她並因此獲得
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時代,一位愛好地質考察的年輕紳士查爾斯從倫敦來到萊姆鎮,在這裡結識了一個叫莎拉的女人…
◎ 劇情簡介
米克與安娜在海邊拍攝的影片「法國中尉的女人」中分飾男女主角。米克飾演的考古學家查理愛上當地的富家女天娜,但在海邊見到一名身穿斗篷的女人站在浪潮洶湧的堤岸上煞是危險,他好意上前勸離,卻發現這名安娜飾演的莎拉令他深深著迷。
天娜告訴查理說莎拉曾與一名法國中尉有染,中尉離去後,莎拉便天天在海邊痴等。已向天娜求婚的查理在一次家庭拜訪中見到當傭人的莎拉,莎拉偷偷遞給他一 張字條相約見面。查理依約前往,莎拉告知曾為中尉療傷也為他奉獻身子,卻落得村人唾棄,希望查理能助她脫困。當查理從醫生那兒聽到有人欲將莎拉送至精神病 院時,不禁與莎拉相約在山上小屋,這回查理禁不住誘惑吻了莎拉,卻被自己的管家與天娜女傭瞧見。
查理將莎拉送至艾塞特,當他去見她時,莎拉腳受傷,在為她療傷時激起慾望兩人發生關係,但查理發現莎拉竟是處女。但她也不解釋為何編了法國中尉的故事,臨別莎拉說她絕不強迫查理作任何事。
查理終於向天娜要求退婚,也接受了難堪的登報致歉羞辱,但當他再去找莎拉時卻發現她失蹤了。經過三年才知她曾依附在一名富有畫家的家中,畫家已死,莎拉才約查理去見面;但這引得查理不悅,究竟查理會不會留下呢?
現實中米克與安娜是激情相戀的,當安娜的戲殺青欲先回倫敦時,米克要求日後還能聯絡與見面,安娜猶豫但還是答應了。果然不久,安娜的丈夫大衛接到米克的 邀請,所有劇組人員都到米克家聚餐。安娜與米克的妻子有意無意地談起羨慕她有個漂亮的花園。而安娜詢問米克這齣戲原先決定有兩個一喜一悲的結局,究竟要採 用哪個結局?米克卻無法回答。
米克一直找機會想跟安娜談論兩人感情的未 來,但安娜表示等最後一幕劇中的查理決定之後再決定。終於到了殺青的晚宴上,米克並未放棄,一直尋找機會與安娜詳談,但安娜在樓上私人化妝室中望著鏡中的 自己似乎有了決定。當米克發現安娜不見時,聽到窗外有汽車引擎聲,米克探頭,見安娜開車疾駛而去。
◎ 賞析
被國際文壇奉為當代後設小說大師的符傲思(John Fowles),於一九六七年完成了《法國中尉的女人》這本小說。符傲思曾以日記與自白書的敘述方式在更早的時間出版了另一本小說《蝴蝶春夢》,這兩本作 品在六○年代為文壇注入了一種文化反思的思潮,尤其《法國中尉的女人》以前後一百年的時光對比,將現代的觀點對照過去的傳統思維與價值觀,不僅引發了二十 世紀英國文壇的一連串同質的呈現,如「甘地」、「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印度之行」…等,尤其《法國中尉的女人》於一九八一年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 (Harold Pinter)改編成電影劇本,更是俐落地將故事情節區隔成過去與現在兩條線同時併行,在虛與實不斷的交換中,最後的結局反而放置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得 這部小說與電影有了更多探討的元素。
傳統的故事結構都只有一種結局,不管是悲劇或喜劇,完結是一種段落的整合,作者與觀眾或讀者之間透過作品的整體結構從而瞭解到創作者的企圖。因此故事的結局往往是閱讀人或觀眾極為關切與興味的。
本片的電影與小說雖然以現場電影拍攝演員的感情作互動,也類比了一八六七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一段情節。在劇中劇的查理與莎拉有了一段特殊的認知與情 感。莎拉在村人的眼中是一名不可饒恕的女人,因為她尚未結婚卻將自己的身子給了一名受傷而曾受她照顧的法國中尉。莎拉整天在海邊等待,相信中尉有一天一定 會回來。查理會暗中救助莎拉,其實是受了她美麗外貌所誘惑,或者說村子裡有關莎拉的艷麗傳言,早已緊緊吸引著他。潛意識中,查理在困惑與好奇中難免會將自 己比擬為傳說中的中尉。
莎拉也許曾經歷經這樣的故事,卻寧願讓村人誤以為 她與法國中尉有過不倫之愛,事實上以當時的社會背景而言,莎拉甘願承受這種歧視,反而必須具備極大的勇氣。從這個角度我們慢慢透析了莎拉不僅是有見地的女 人,還是個工於心計的現代女性。她的出身背景也許不見得高尚,卻比一般人更具備宏觀的視野。她知道海邊觀浪是一種希望的形象化,但當目標出現時,她便掌握 機會一步步地貼近,於是查理為她退了婚,也遭受無盡的恥辱,因為眼前這位走頭無路看似楚楚可憐的女人,她的舉手投足都散發出一股他不曾見過的特殊氣質。
莎拉在查理到達旅館時,以扭傷腳為由將查理留了下來,同時也將自己的處子之身獻給了查理。然而正當查理有了正當的理由願意與莎拉長相廝守時,莎拉卻突然 失蹤。查理尋找多年找不到莎拉,最終在莎拉有了落腳之處時才通知查理前來,莎拉其實一點也不像一八六七年代的女人,她應該是二十世紀末的新潮女性,不但懂 得自己的生命方向;更能精準地掌握感情上的自由與取捨,換句話說,莎拉是個思想全然自由的現代女性,將她錯置在維多莉亞的保守時代,她依然能夠掌握自己生 命的步驟與感情的調性。重要的是她勇敢果決的精神與毅力,揹負了千夫所指的惡名;但世人豈知在她神祕的眼神背後,不時喟嘆世人的虛假與做作,誰人能夠如她 直率地坦蕩她的喜好與感情;何人能似她憑己之力尋獲自己生命的決斷與出口?
相較於那個年代的現在,演員米克與天娜也陷入了不倫之戀。在社交層面逐漸多元的社會中,男女互動的機會相對地頻繁,於是乎飾演男女主角的米克與天娜的婚 外情也就不足為奇。雖然兩人同時背叛了婚姻的另一半,但這與劇中人物的道德觀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與見解,慾望的滿足與情慾的吸引是最大的原動力,但當這一 切逐漸擴大到會傷害到家庭之際,道德的壓力必然會促使著當事人重新思索問題的焦點,從而果斷地作出自己的抉擇。
熱戀中的男女常迷惑於性愛的渲染與吸引,至於所謂道德的約束力則被列為其次。但不管如何,每個當事人都必須面對一項重大的全新考驗,那就是抉擇。
抉擇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局;本片之所以受到注目,抉擇這個議題便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不只劇中人物與演員必須抉擇,作者也同樣陷於抉擇的困境。創作者當 然有權修改他的故事結局,亦即他擁有兩種以上的抉擇,並慢慢發酵到讀者與觀眾的身上,在他們閱讀小說或觀賞電影的同時,是否也相同地擁有一樣的抉擇權呢?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透過這部小說最後不同的結局,於是讀者也因參與而有了抉擇的權力,這種思維近乎「作家之死」的論調,因為當作家的作品完成之際,其實剩下的只是作品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本片在影片的呈現上,將原著與映像的呈現不僅作了分野,也表現了整合;整體而言,導演在電影與小說之間努力尋求一種新的可能的企圖心是相同明確而堅定 的。由於原著的文本力量充滿了更多的文字厚度,在轉換成映像藝術之際其實也相對地帶來了另一種藝術動力。若觀賞本片將兩者都兼顧與閱讀,則會有不同的感 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