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十誡之第八誡:心靈之罪(Decalogue Eight)

導演: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波蘭 / 1988年 / 60分鐘

◎ 劇情簡介     

  索菲亞上課時喜歡用過去的例子來探索人的道德面向以及宗教的心靈撞擊,伊莉沙白遂提出了一件1943年的往事,使得索菲亞震驚而難過。
   
   原來當時只有六歲的伊莉沙白(原名是海琳娜)是猶太人,其父母均被送入集中營,而一名裁縫師為了救海琳娜,特地將海琳娜送給一對信奉天主教的夫妻收養, 但這對夫妻得知這名裁縫師是蓋世太保的眼線,為了怕牽連到更多地下組織的人,這對夫妻以天主教徒不能作偽證為由臨時反悔而拒絕了。
   
  索菲亞知道伊莉沙白就是當年她曾拒絕援助的小女孩,便邀她一起回家,讓伊莉沙白用中國瓷器杯喝咖啡,然後告訴伊莉沙白事情的真相,並表示她很內疚,一直祈求有生之年能再見到這位小女孩。
   
  索菲亞向伊莉沙白道歉著,並載她去找那位裁縫師,但裁縫師似乎一直將心靈閉鎖在納粹統治時的陰影中,絕口不提當年的事,伊莉沙白只得悻悻離去。
伊莉沙白從索菲亞的口中得知,當年她是被拯救者,卻也因為被拒絕,在某些層面去思索,她其實也是一名拯救者。

 
◎ 賞析
   
  摩西的第八誡「不能作偽證」在這篇故事中再度顯現了多種的可能與心性挖掘的明徹見證。
   
   伊莉沙白六歲時的遭遇是二次大戰最恐怖的陰影之ㄧ。在冬夜的雪地上祈求人性中一丁點的善意光輝,無非只是希望能夠卑微地活下去。原本答應的夫妻卻又臨時 反悔,他們的理由是「不能作偽證」。於是上帝的戒律在此碰撞了一種矛盾與掙扎,而這份陰影自此一直與伊莉沙白長相左右。
   
  伊莉沙白是對索菲亞的 著作產生興趣而開始翻譯她的作品。從索菲亞的論述中開始懷疑人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位階?一種是迫害者;另一種是被拯救者。是誰賦予這些人這種權力與磨難? 但引得伊莉沙白更感興趣的是索菲亞在課堂上提到「孩子的生命是無價的」。於是激盪了當年的噩夢與辨證,因為索菲亞顯然是言行不一的人。
   
  索菲亞懷著悲痛與歉意地請伊莉沙白回到她的住處。那個伊莉沙白六歲喝過的咖啡杯重新呈現在眼前時,雙方都因回到了從前的思維而無語。當伊莉沙白提出她的困惑時,索菲亞才再度說出了真相。
   
  即使索菲亞夫妻真的有困難,仍不應該以上帝的戒律當作謊言的托詞,更何況當年那些判斷是另一項錯誤。然而犯了錯卻猶如火烙的痕跡永遠無法抹滅,這也是索菲亞之後於四十年中必須承擔的負荷。
   
   奇士勞斯基在這段故事中再度否定了傳統的上帝。他借索菲亞的口中說出上帝的觀感。他認為任何事不用問上帝而必須由內心的「人」來衡量。伊莉沙白反問︰什 麼可以取代上帝?索菲亞說:遺世獨立,設法追索到問題的核心,也許最後什麼都沒有,卻只有虛空。但這虛空並非空無,反而是一種浩瀚無邊的實相。
   
   伊莉沙白也許原來是要回來「興師問罪」的,卻在這次重溫的旅程中,發現了一些生命的真相。人世間很難用一種獨自的見解去衡量一切,這樣容易失去客觀的對 待。在善與惡的對待中,總會浮現更多的虛與實;人不應該落入這種自以為是的認知中,因為大環境的運轉常使人忽略,並侷限在小環節中無法自拔而自怨,「大愛 無私」或許也能給予本片一點註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