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金基德(Kim Ki- Duk)
演員:金基德(Kim Ki- Duk)
伍永秀(Oh Young-Soo)
金永敏(Kim Young-min)
南韓 / 2003年 / 103分鐘
禮讚:2003 歐洲影展最佳外語影提名
金星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盧卡諾影展青年評審獎、唐吉軻德創意獎
聖塞巴斯汀影展觀眾票選獎
韓國青龍映畫賞最優秀作品獎、最佳技術獎
釜山影展參賽片
2004 台北電影節熱門觀摩片
代表韓國參加2004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曼谷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電影中以四季變化來象徵人生中的不同階段,手法寫意特別,金基德希望藉由四季的輪迴來說明人生的苦樂 ...
◎ 劇情簡介
在深山中由雪水匯聚的山谷自然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湖中有座古寺。寺內的老和尚除了每日誦經唸文之外,身邊還帶了一名七歲左右的小和尚。
這一日老和尚要外出,小和尚也跟著出去採藥,老和尚親切地教導小和尚,看似相同的藥草,但只因一點點的差異,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卻是會害人。小和尚偶爾 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充滿了調皮與好奇,他抓了小魚並將石頭纏線綁在魚的身上;也用一樣的方法綁在一隻青蛙及小蛇身上。這些事都被老和尚看見了,他在小和尚 睡覺時,也在他的身上綁上一塊大石,並告誡小和尚要將動物身上的石子拿下,否則那些石頭將會永遠壓在小和尚身上。小和尚急急趕到河邊,雖然放了青蛙,但小 魚及蛇卻已死了,小和尚難過地哭了起來。
小和尚已經二十多歲了,他好奇地 注視交合的兩條蛇,這樣的情境似乎引動了他內心的某種悸動。這一日一對母女來寺內參拜,由於女兒無緣由的疾病只好留在寺內,和尚對女人從好奇到慢慢無法克 制自己的慾望衝動;而日漸好轉的女人似乎也被挑動了原始情慾,終於在河邊的大石旁兩人有了親密關係,和尚甚至半夜等老和尚熟睡之後偷偷溜至女人被窩中。有 一次兩人在船上作愛後呼呼大睡,老和尚發現了將小船木塞拔掉,湖水湧入船內驚醒了二人。但老和尚也因女人病情痊癒而要她離開。然而已被情慾牽絆的和尚再也 無法靜修,於是半夜帶走一尊佛像離開了佛寺。
似乎經過了幾年,老和尚發現已經還俗的和尚又回來了,原來他的女人背叛了他,於是他拿刀殺了人。老和尚在兩名刑警來抓他之前,要他用刀在地板上刻完心經,然後才叫他隨兩名刑警回去投案服刑。
老和尚圓寂多年後,出獄的和尚回到寺院,他將寺院重新整理,希望以靜修的心情來彌補以前的罪行,但在下雪的冬日一名女人抱著嬰兒來寺院,偷偷將嬰兒留下 後離去,但不幸落入冰湖中溺斃。和尚將女人撈起揭開面紗才知正是他以前的女人,於是和尚在一陣悲愴之餘,感染到一種既定的輪迴力量,開始獨自地撫養嬰兒長 大。
◎ 賞析
有關宗教人物的心境敘述,在國內的文學與電影中是較少被觸及的,原因自然是不願冒犯清修者的世界;更不願去挑起無謂的爭執。
但國外在這方面的創作卻往往出人意表,甚至有許多作品因探索層次深刻而令人震憾,如「刺鳥」、「神父」等都是引起很多探討的議題。在東方對於佛教素材追索最多的應屬韓國片,「春」片算得上是近年來韓國導演以唯美主義的映象傳達人性的矛盾相當成功的一部作品。
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真相在某些宗教的領域中其實是有真確的答案的,但欲發掘出這些本有的自性真如卻必須在現實的十八界中互融互攝才能發現線索,於是從日常 的生活中呼應形而上的意境就變成許多分岐的觀點與實踐。好比說大自然的循環其實正是一種指引與示範。本片也正是建構在四時依序的力道中,從而顯示人性的脆 弱與無奈。
以春夏秋冬四季將本片分成四個段落,不只技巧地呈現完整的故事 敘述結構;也將全劇的時間以符合後現代主義的觀點而呈現纏繞的形態。正因為時間非直線而是變曲的,這使得故事的首尾相連而提供觀賞者一種永無止境的思索, 於是時間和空間被無限延長與擴大了,而探索的意旨當然也隨之有了令人讚嘆的深度。
片中場景始終建構在深山中的獨立佛寺,有趣的是佛寺不只是建在山谷中;更是處在湖的中央,平時和尚外出均必須依靠一艘小船引渡。與世隔絕自然透露了出世的心境,但就戲劇而言也成功地將氛圍結構緊湊地安放在一起,從而帶動了強而有力的劇情與力量。
全片的戲劇結構看似平淡,卻依循在導演設定的「輪迴」之中。就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揭序,背後似乎有著一股無法解說的力量與這個世界的生命互動著。而在 這些動能與循環中逐漸透發著一種真相與力量。如果你不經意就會以為那只是大自然的喃喃細語;如果你時機成熟而透析其中真相,那正是本片要告訴你的真正緣 由。
就宗教較深層的意象而言,全片中兩代和尚的意境並未達到明心見性的位層,而就戲劇而言也呈現著許多的盲點,但就美學觀點而言,本片的藝術成就是相當令人激賞的。
小船的來往是渡往彼岸的象徵,而年輕和尚與女人沉迷於肉慾而累倒在船舟上,自然是呈現了「見道必須在日常的見聞覺知」中的真理。在第一個階段中小和尚純 真的心靈不知不覺中流露了人性潛存的惡,他將石頭綁在小魚、小蛇及青蛙身上,其實豈止小和尚如此?一般人努力地在紅塵中追索,若認真思索就會發現每個人正 如小和尚一樣將許多石頭放置在自己的肩上而不自覺。我們追求的往往比我們真正需要的要多許多;更嚴重的是常為了一己之私或欲遂慾望之滿足而將痛苦建築在別 人身上。小和尚算是幸運的,因為他身邊有個睿智的師父可以無時無刻地糾正他。
慾望如果是歸納在「天性」,那人豈不是永遠必須受到「天」的牽引而無法自主?慾望伴隨著人出生後的六識以及末那識累世儲存的染污性,在今世遇上緣熟之 際,慾望自然無法隱藏。當小和尚長大後,見到草地上兩條交媾的蛇,不自覺地興起了一股興奮之情,而這一切的「天性」呈現,並未見到老和尚給予適當的開導。 其實就某些角度而言,來寺院治病的女人的正確處方也許早在老和尚的估算中。台灣鄉間也常有中了「桃花童子」病情的女人,而早期的治療方式則是立即將女人嫁 個丈夫,通常女人無緣由的體弱多病總會不藥而癒。
年輕和尚與女人的偷情,老和尚全然不知情,這一點只能以「知之而為之」的立論來解說,而這段烈火般的慾望之火,也踏實地呈現了「夏」的意旨。
年輕和尚在女人被老和尚送回去之後,偷偷揹走了寺中的石佛追隨女人而去。這一段情節較令人不解,既然已決心還俗,為何還帶走石佛?是一種從小就無法完全 割捨的佛緣?或是為自己掉入情慾而不安的心靈彌補?老和尚對於年輕和尚的離去是了然於胸的,他沒有驚訝,沒有埋怨,更沒有憤怒,好像這一切早就在他的算計 中,或者說這一切於他而言是曾經發生過的熟悉。
年輕和尚在妻子背叛他後殺 了情夫又逃回了佛寺,老和尚要他在地板上刻完「心經」後才讓兩名刑警將他帶回投案。這一段戲劇效果尚屬上乘,但就內心的悟道而言是有待商榷的。所謂心中的 悟道並非來外在的苦鍊,如果外在環境無法觸及自性,則一切均屬心外求法,與一般外道何異?何況在刻好的字上彩繪各種顏色除了在映象畫面上有著視覺效果之 外,就見性的層次而言是顯得空洞而不足的。
當老和尚圓寂後,年輕和尚也出 獄了,他回到寺院苦修,但一名蒙著面紗的女人送了剛出生的孩子來寺院,這名女人雖未露面,但毫無疑問是年輕和尚的女人,於是觀眾至此才恍然大悟,而在驚嘆 之餘不免會回首圓寂的老和尚過去的種種。當四季重新循環之際,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去檢視人始終落在輪迴之中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