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克里斯汀娜‧珍達(Krystyna Janda)
亞歷山大‧巴迪尼(Aleksander Bardini)
波蘭 / 1988年 / 60分鐘
抉擇往往是生命中最大的困擾,每次的心靈測試,結果可能有極大的不同…
◎ 劇情簡介
老醫生一人獨居在公寓內,一名叫芭芭拉的女人會來替他整理家務,醫生則講一段醫院的故事給她聽。
這一日醫生要去醫院,同棟公寓的住戶多拉向他訊問其夫安卓在醫院開刀的事情,因之前多拉曾開車輾死醫生的狗,醫生對她並無好感,但還是照規定要她星期三下午才去醫院約談,但多拉以為醫生故意刁難,遂口吐惡言離去。
醫生回醫院看了檢驗報告,確定安卓得了不治之症,他無奈地向多拉道歉,並告知他的無力感。多拉見醫生不怎麼確定,遂痛苦地告訴他說,她已經懷孕三個月,若丈夫無法救治她將產下孩子;若丈夫能治好,她將去墮胎,因為孩子的父親是另一個男人詹克瓦滋基的。
醫生沒有明確的回答,多拉在發現詹克雖然愛她,但卻無法與安卓相比。她憤怒地將自私的詹克揹包丟出門外,同時也與婦產科醫生先約定了墮胎的日期。
然而奇蹟出現了,安卓的病毒愈來愈少,終於可以出院,而醫生也適時阻止了多拉去墮胎。安卓向醫生表示感謝,同時也高興自己終於要當爸爸了。這一切的恩惠醫生只向在交響樂團擔任小提琴手的多拉表示希望聽到她的演奏。
從音樂會中流洩而出的美妙音符滿足了醫生的心靈,似乎在音樂中讓人體會出生命的可貴與意義。而這一切又使醫生多了一個可以向芭芭拉說故事的素材。
◎ 賞析
抉擇往往是生命中最大的困擾,透過每次的心靈測試,往往使人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差異。所謂的差異當然有善惡之分,其結果自然會有極大的不同。
「進退維谷」基本上是建立在人性「善」的本質而直接呼應潛藏的不安與茫然。多拉是一名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她瞞著丈夫與團員有了婚外情,不幸的是丈夫罹 患重病之際,她卻懷了男友的孩子。要不要拿掉孩子取決於丈夫的病情,這是相當諷刺與嘲弄的的安排;但卻是在戲劇原理上極佳的情節舖設。
多拉事實上不見得是愛男友的,婚外情似乎是生活中不經意的拓染。短暫而新鮮的擁抱與熱情使她產生了困惑與迷失,上帝立刻在她心靈放置了天秤,從生命的取捨中撥弄人性與愛情的花火。
安卓究竟得到什麼病是不重要的,多拉對生命多面向的選擇才是這齣戲的重點。多拉無助時向原本就有過爭執的老醫生求援,但之前多拉曾撞死醫生的狗,老醫生 似乎耿耿於懷,第一次碰了釘子的多拉也禁不住口出惡言。這似乎說明了多拉在沒有困境的日子中並無太多的人性關懷,她的眼中也許只有音樂,但因為專執地固守 在單一的領域中反而使她喪失了更多與外界接觸的緣由,也相對地使她的心靈顯得乾澀而灰濛。或許是這原因,婚外情就變成心靈的另一種救贖,但這只是揚湯止沸 自我欺瞞的心態罷了。
詹克也許真的愛多拉,但卻無法體會多拉的矛盾痛苦。如果不能相互關懷,這樣的愛顯然是經不起考驗的,多拉在節骨眼上找到了徵結,也確定了日後她和男友互動的結局。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安卓的病情突然好轉?劇中的交待較為模糊。醫院的漏水滴在病床的欄杆上,像極了上帝的呢喃與慰問。而多拉自己的決定是拿掉孩子,因為 不管丈夫是死是生,孩子對她而言都是一種精神的負擔。但在醫生的勸告下,甦醒的安卓似乎從不曾懷疑什麼,他高興地感謝醫生,並慶幸自己快要當父親了。
人的念頭是紛亂而多變的,有時常常算計好的事,在緊要關頭之際,往往又會有新的決定。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自心的認知。當然這種認知是必須建構在人性的大愛基礎上,在宏觀的生命觀點中,往往會有出人意料之外的醒悟,而每次的醒悟應該都是一種成熟。
醫生在事後向多拉表示,希望有機會能聽多拉的演奏。透過音樂的旋律,不但撫慰了醫生與多拉的爭執與不安,最重要的是透過頻率的交集,多拉才真正獲得心靈的安適。
本劇依然離不開生死的對立呈現,透過悸動不安的人際關係,生和死往往只是一線之隔,也因為如此,近在咫尺的陰陽互動才能展現無窮的生命綿力,也更能展現生命真正可貴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