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愛在書店相遇時(A Bookshop in Paris)

導演:沙吉奧.卡斯特里圖(Sergio Castellitto)
主演:沙吉奧.卡斯特里圖(Sergio Castellitto)
      貝芮妮絲.貝喬(Berenice Bejo)
法國、義大利 / 2021年 / 95分 / 保護級
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大師伊托斯科拉的劇作,巴黎
古董書店有一場奇蹟正在悄悄發生....


◎ 劇情簡介
  
  義大利籍的文森,在巴黎街角開了一間古典的書店,面對資訊主義的侵襲,文森的實體書店,顯得過時但卻依然散發出屬於書才有的芬芳。

  苦守著老式的書店有文森的苦楚,他已至中年,且又四年前與妻子分居,重要的是樓上住著他坐輪椅的女兒,女兒艾波因為跳水而忽略了池中無水,故落得半身不遂需坐輪椅的命運。平常僱用黑人婦女柯倫坡替她擦身子,但文森偶爾也必須替她做復健,但重要的是文森利用書店的書為艾波朗讀。

  傑哈是一名醫生,他固定時間會來看艾波,艾波雖然患了失語症,但有時也會做出激怒人的動作,總之艾波是文森的內心很大的負擔。

  有一天下著大雨,突然書店闖入一名瘋瘋癲癲的女演員,她叫尤蘭達,是對面小劇場的演員,她的行為近乎無厘頭,叫人摸不著頭腦,尤蘭達要文森隨便說幾句話,她則用手機拍攝,文森只好隨便唸一段食譜的做法,尤蘭達很高興。她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文森分別為她介紹幾本著名的著作,如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鮑里斯維昂『泡沫人生』、瑪格麗特尤瑟娜的『上帝的33個名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夜』。

  尤蘭達只能閱讀簡短的書,但她來店裡卻是尋找她的小狗波波,搞得鄰居眾人都知道這件事,而且不管下多大的雨,她也奔馳在雨中為的是尋找波波。

  時間久了,尤蘭達就睡在書店,直到第二天清晨,路人以為她是模特兒。對面開餐飲的克萊門會送來可頌和咖啡,尤蘭達不客氣地一口吃光,但她終於發現樓上似乎有人,但文森不准她上去,後來她趁文森不注意狂奔上二樓,終於見到了艾波,兩人互相看對方,艾波知道這女人似乎是使父親動心的女人,而她也起了莫名的心理。尤蘭達引誘文森帶她去玩碰碰車,而後提出要過夜的要求,但文森說:「放棄並不代表認輸」,尤蘭達打了他一巴掌就分開。到演出夜,文森決定向她表白,但演後尤蘭達說她男友海克特要與她離開,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尤蘭達的自導自演,但她的行為卻大大影響了她自己以及文森和艾波,於是艾波自己推著輪椅走出大門……

◎ 劇情分析

  這是二○二一年義大利影帝沙吉奧.卡斯特里圖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大師伊托.斯科拉的舞臺劇,並且自編自導自演為觀眾提供了另類的才華。

  「愛在書店相遇時」是以三個人為主軸,而這三個人都因在生命的某個轉角遇見了困頓,最後透過短暫的相知相惜,各自都從對方身上獲得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各奔前程。

  文森的困頓來自於分居,而讓他更難以解決的事,是女兒艾波因誤以為游泳池有放水,故在練跳水時摔成半身不遂,只能坐輪椅,甚至每天躺在二樓,衣食起居都必須仰賴他人。

  文森死守的書店,在廿一世紀已成為社會的棄子,實體的書店成了過時的表徵,但書店帶給文森的感覺是飽滿而充實的,換句話說,若無街角的書店,文森則會陷入無比荒涼,甚至變得什麼也不是。

  於是在感情與事業都陷入難以迴轉的階段,他只好堅守著書店,過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日子。

  另外尤蘭達是一名小劇場的演員,她與海克特一起演出,但就在演出前幾天,劇本依然沒有著落,她發現了這間書店,期望由書店的滋養,能提供演出的素材。於是她發揮了演員的本色,瘋瘋癲癲地闖入文森的書店,並用手機拍攝,要文森對著鏡頭隨意發表演說,文森起先有些抗拒,只好對著鏡頭說著食譜的材料。

  接著尤蘭達預設了許多假設,這一切她的生活在文森看來無疑充滿生命與活力,他並不知道尤蘭達的困頓,沒有劇本的演員如何在舞臺上演出?她只好先在書店與文森演一回,再將之呈現在舞臺上。

  從這個角度來論,世上那個人不是演員?而這個社會就是舞臺,每個人一生難免會發生困頓的事而難以解決,而解決之道也必定由這個社會的許多素材,從中領悟之後,看看別人就猶如一面鏡子,而在凝視之後轉化為自己的元素,於是困頓就能迎面而解。

  感情暫時失和有各種補救之道,從尤蘭達全身釋放的演戲細胞,文森漸漸有了感染,甚至有時尤蘭達也感染這種氣氛,最終在出遊之際,提出了一起過夜的要求,但文森的感觸是純真的,或者說他是因為惦記家中躺在床上的女兒,故說了一句:「放棄不代表認輸」。這是尤蘭達要從文森身上得到的主旨,尤蘭達一時無法對應,只好賞文森一巴掌。

  就在這一刻,可以確定兩人均因尤蘭達的表演而深入其中,這是否就是愛,其實很難解釋,就猶如這世上很多問題我們其實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真正的答案也許也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

人是矛盾的動物,其實世間萬物的存在永遠是一體兩面,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所見所聞並不是真的看見。任何世間的「法」,也就是各種現象,全部是大腦所現,因此才說人生如幻。在這個處處是幻的世界裡,我們究竟要如何將各種事物與情感看作是真。

  這也是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並無法真的放棄實體的書店。從書店傳出的書香一直是電腦永遠無法取代的。何況自古以來有各種文學家,他們在字裡行間提供了人們更多的思考。電影中以幾個人物為代表,如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鮑里斯維昂『泡沫人生』、瑪格麗特.尤瑟娜『上帝的33個名字』、杜斯妥也夫斯基『白夜』,這些書中的養分,都提供了尤蘭達表演的動力。

  文森與尤蘭達一個無意一個有意,但最後終於各自從對方身上取得了養分,尤蘭達成功地將文森幾天下來所有的言行,轉化為戲劇;而文森以為自己是看戲的人,但其實這個世上有什麼人是真正的演員或觀眾?

  躺在床上的艾波,在尤蘭達強行闖上樓之後,尤蘭達以魚缸作為逆水的掙扎,其實之前父親文森也表演過,兩人相同的表演,使得艾波體悟了她不能永遠當一名觀眾,外面的世界是值得自己坐輪椅勇敢出去探索的。於是三人在人生困頓的時刻,也都各自從面對的人生開始有了新的創意。

  有幕起,則有謝幕的時刻,謝幕並非永遠結束而是期待有下一次的演出,將生命最精彩的領悟呈現在燈光下,不管任何人如何地看待,重要的不在觀眾的觀點,而是舞臺上璀璨的演出。
  每個人都有自己演出的舞臺,尾場文森帶兩瓶酒,他以自己的觀點,想要實踐「放棄並不代表認輸」的精神,也許他也知道尤蘭達跟他有一段年齡的差距;也許他也真正認清演員的本質,那也無妨,因為獨自舞蹈也是一種美麗的優雅。

  艾波也許無法像過去一樣的溜冰,但輪椅將取代她的溜冰鞋;而尤蘭達以演員的本色,向文森作了告別,也許事情沒有那麼圓滿,但又何妨,這應該是演員自我的挑戰。人生必須不斷地考驗自己,也能使自我發光發亮,尤蘭達勇敢地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