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一個人的朝聖(The Unlikely Pilgrimageof Harold Fry)
導演:海蒂.麥克唐納(Hettie Macdonald)
主演: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
潘妮‧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
英國 / 2022年 / 107分 / 普遍級
一個微小信念成就偉大旅程,徒步壯遊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 劇情簡介
年歲已大的哈洛佛萊,與太太莫琳過著無聊的日子。有一天來自特韋德河畔的伯立克養老院寄來了一封信,是哈洛以前在酒廠的同事昆妮韓內希的。
哈洛從沒告訴別人他與昆妮的關係,現在由伯立克聖伯爾納的修女寄給他說,昆妮得了癌症,已經不久於世。基於昆妮曾有恩於他,於是哈洛基於一種信念,決定由德文郡開始徒步,經過小村莊到北方的工業區,再往沼澤區,然後往海岸走去,為的是讓在死亡告別的昆妮,能夠提起活下去的信念。
妻子莫琳在接到哈洛當晚打電話告知他的決定,氣得掛上電話。原因是哈洛被附近的超商少女分享的事蹟所感悟,她說只要有信念就能讓病人存活下去,哈洛就這樣穿一雙福樂鞋,手拎一罐牛奶,連手機都丟在家裡,就往北走五百哩,這當然無法取得莫琳的認同,何況他二人心中還有死結無法解開。
哈洛並無信仰的問題,但他相信這股信念可以到達貝里克區,沿途哈洛也逐漸想起以前與妻子的一切,夫妻倆也面臨不理解與憤怒,他從中漸漸理出一些頭緒。中途有一男子威爾加入,這名威爾也像他兒子大衛,兩人在同行中再遇一名路人為他拍攝相片,結果這人是記者,無意中報導了哈洛的北行事蹟,哈洛也漸漸成了名人,陸續有許多人加入了他的行列,甚至有人還提起做T恤的建議,於是大家一行人都換了紅色的T恤,但他中途所買的一顆水晶無意中被威爾所偷,他才發覺威爾和自己的兒子大衛一樣,大衛雖然考上劍橋,卻吸毒最後上吊而亡。
這是夫妻倆的痛,從那天開始,兩人就沒有任何關係,也逐漸疏離。哈洛勸威爾不要吸毒,威爾就把水晶球還他,半夜自行離去。但因有眾人隨行,有的人晚上不睡覺.早上晚起,便誤了前進的路程。
莫琳和鄰居雷克斯開車兜風,中途曾與丈夫見上一面,而雷克斯自承在妻子面臨絕境時,他一點也不傷感,這使莫琳感嘆不已。哈洛最後單獨前往最後的聖伯爾納安寧病房,只是昆妮卻因癌症腫大無法講話,哈洛對當年他因兒子自殺而幾乎毀了酒廠,而昆妮替他擔了一切責任卻被遣走一直感到自責。
◎ 劇情分析
本劇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在英國締造一億三千多萬的票房。一位闡述「信念」的理念讓人產生一股力量,從悲傷處可以得到治癒,使得死亡之人找到活下去的勇氣。這樣的事蹟真的可以引起共鳴,不是藉著宗教的力量,信念能驅使一個人徒步走完五百哩嗎?
信念究竟是什麼?唯識學中有提到十信位,是成佛很重要的元素之一,若於十信位不退者,這樣才有可能繼續往修行的大道上。簡言之,信念具足,這能成為信仰的資糧位,也很容易達到十住位的第七住位。
但這劇中人物哈洛僅從加油站附屬的超商店員口中幾句寬慰,就能當下領悟出信念的真諦,這自然是源自於他與妻子莫琳因兒子的死因,再延展於未退休之前與同事昆妮的複雜情緒,有了這些元素原因,便由自己的信念轉化為一股極高的情操。從而覺得自己若徒步前往,或許能夠減輕自己對昆妮的歉疚,也能對自己的一生有任何虧欠而有所彌補。
哈洛目前的生活算是平靜的,但他以前的生活種種,卻不敢細數,就像鄰居雷克斯告訴莫琳,他的妻子生病時,明知癌症不可逆轉,但他內心真正的聲音是他居然沒有任何一絲期盼妻子可以好起來,心中甚至有一股聲音告訴自己,希望妻子早日面對死亡。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著光明面與陰暗面,兩者永遠處於對立面。在各種情緒的衝擊中,有時光明會戰勝黑暗;但有時黑暗會戰勝光明面。人類有時會自問難以了解自己,其實就是兩種心情在鬥爭中難解難分。總之在唯識學裡提出每個人都有「能取」、「所取」的功德,但明明知道,卻是無怨無悔地任性而為,在「知」與「不知」之間,許多人馴從了惡的一方。
昆妮是哈洛心中永遠的歉疚,但當昆妮來信表示將不久於人世時,哈洛反而陷入茫然之中,只能回信要她保重,但簡單數語的信卻無法寄出,也許他可以回信祝她早日康復,但內心的承載卻使他陷入兩難。直到超商小姐隨口的一句話,一定能讓人產生信念,而他自己也將產生的信念就轉化為動能,「信念最重要」、「要相信你能帶來改變」,哈洛就在心中默念「你不會死,不可能也絕對不會死」,就像「無相念佛」法門一般,一時之間心中的良善又取得上風,而他也決定將這股信念改變為自己的行動。為了執行信念的良善,他作了臨時的決定,從自己居住的德文郡徒步至伯立克,即昆妮居住在這裡的「安寧病房」。
其實這股動力來自過去他對昆妮的愧疚,另外也來自他與妻子所生的兒子大衛之死,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兒子大衛在考上劍橋大學之後,也許應付不了學業,從而吸毒,而他竟無法也沒有對兒子產生任何安慰,導致最後大衛選擇在自家中上吊自殺,而為了不想讓這種事公諸於世,哈洛選擇在自家庭院埋葬大衛,當時他為此事自責,於是在酒廠上班的他如瘋狂般地推倒酒桶。
這件事只有同事昆妮知道,她安慰哈洛並替哈洛頂罪,於是昆妮被迫辭職,那是昆妮與哈洛最後見面,頻頻回首的昆妮就成了哈洛心中永遠無法抹滅的影子。現在面臨昆妮的死亡,哈洛也慢慢地引燃自己心中對於大衛之死的痛。
哈洛的改變來自內心的省察,這種是修行人重要的指標 --「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訊息,也成了哈洛完成徒步五百哩最重要的信念。現代天文學家說,人的意念使得這宇宙不斷地往外擴散,這些必須要從量子力學的方向談起,而如今的量子力學與佛學有逐漸接近與靠攏,這是不可思議的部分,其主因卻完全都在講「意識思惟」而佛學的「本際」卻不是量子力學可以比擬的。
哈洛沿途當中碰見各種不同的人,其中有許多人讓他留宿,但有時他必須睡在樹林中,他從此有了不同的體會,以為外面多麼不安全,因為我們都受到房子的保護,但一旦你體驗過日夜的大自然,就能體現到一切不會是那麼可怕,這應該也是人生之中的深層體驗。
哈洛的行動變成朝聖之旅,但遇到斯洛伐克的女醫生,使他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原來底層人物有他們的苦痛,深切地說,這世界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愴的一面,人生應該是來面對這種苦難的。
然後好像兒子大衛幻化成威爾來見他,威爾一樣二十五歲,他無端出現,無厘頭地要跟他一起走,但最終他又故態復萌,不但吸毒也開始偷竊,最終好像出魂一樣又不見了。是否告訴哈洛,每個人的今生都是業緣來投胎,如果不是由內而外的感受,外在的影響都只是一種薰染,接著又因為見報的影響,大批人群要跟隨哈洛,哈洛一時也迷惑了,但直到最後他才體驗,自己的心中感受,必須由自己去完成。巖頭禪師說:「若不是從內心湧現,不是家珍」(原文: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在見到昆妮後,她也不能講話,於是他輕握她的手就離開,這一切才真正體現了一個人的朝聖的心靈有了安頓,妻子也趕來會合,哈洛在這節骨眼中的體會,只有他一人完全通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