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
演員: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
貝諾.麥吉梅(Benoicirc;t Magimel)
安妮.吉拉杜(Annie Girardot)
法國 / 2001年 / 131分鐘
禮讚:2001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
四十歲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在母親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養成日後壓抑矛盾慾求不滿的個性…
◎ 劇情簡介
艾莉卡是音樂學院教授,平日教學嚴謹、不苟言笑,總是獨來獨往;年過四十,沒有男朋友,與母親同住。
掌控慾強烈的母親不容許艾莉卡下了課仍在外面逗留。有一回,艾莉卡晚了二個小時回家,母親從她的皮包中搜出一套花衣服,非要追根就底不可,母女二人因此強烈爭執甚至大打出手,然後在相互傷害後和好如初。
一次家庭演奏會上,年輕的金髮帥哥華特被艾莉卡彈奏舒伯特的技巧及特殊氣質所吸引,亦上場演奏舒伯特的曲子,自視甚高的艾莉卡為之動容。
華特為了接近艾莉卡,放棄原來主修的電機工程,轉讀音樂學院;但是無法接受艾莉卡在課堂上的百般挑剔,憤而衝去打冰上曲棍球發洩,卻沒注意到艾莉卡一路跟蹤。
演奏會前夕的預演會中,艾莉卡的學生安娜因緊張而肚子疼,華特趨前安慰,令艾莉卡妒火中生,潛入衣帽間將碎玻璃置入安娜口袋中。華特不知情,跟隨艾莉卡進入女廁,一把擁她入懷,二人熱情擁吻,但艾莉卡不允更進一步,用手為華特發洩熱情。
課堂上,華特忍不住百般挑逗,遭艾莉卡拒絕,並且交給華特一封信,惹得華特很憤怒,又去冰上曲棍球場,但艾莉卡跟隨而去,兩人就在更衣室內纏綿起來。緊要關頭時,艾莉卡仍不允,只是用口為華特發洩,但嘔吐不已,令華特相當沮喪。
入夜,艾莉卡已就寢,華特卻來敲門憤怒表示剛剛自行在她家門外發洩,實在無法忍受艾莉卡的折磨。艾莉卡要他讀讀白天交給他的信,才知道艾莉卡要他依照信
上所寫的變態殘酷的性愛方式對待她,還從床下取出準備好的各種道具;華特不能置信,指責艾莉卡病了,要她去看醫生;卻又忍不住的依照著信上的指示折磨她,
並且強暴了她。
艾莉卡出發替代受傷的安娜上台演奏前,從廚房拿出一把菜刀放進皮包內,待母親及華特都進入劇院,拿刀刺入自己胸口,然後獨自走出演奏廳,留下空蕩蕩的音樂廳入口。
◎ 賞析
本片奧地利出品,榮獲二OO一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是一部相當與眾不同影片。
全片的外相及音樂充斥著巴哈及舒伯特的古典情懷,但背後卻潛藏了澎湃的人性狂流。
艾莉卡父親死於療養院,母親受到極大的衝擊,故緊緊抓住這唯一的女兒,一直待她如小學生般地四處電話追蹤,以確定自己可以掌控女兒的一切,避免掉入虛無空茫中。
母親的強烈控制慾耽誤了艾莉卡的青春,也將自己逐漸禁錮在心靈的深淵,還將掌控慾留傳給艾莉卡。
艾莉卡的教學態度是認真、執著、嚴厲且一絲不苟的,其實是掌控慾的另一種表現。她一味地掌控,忽略了兩極對立的原動力,因而無法享受被異性掌控的喜悅,不明白男女的情慾是建立在歡悅的互動而不是單方面的操控。
認識華特之前,艾莉卡靠著看春宮影片、到汽車電影院內偷窺、甚至在浴室內以刀片割劃自己陰部來滿足慾求,以自虐的行為來提醒自己的存在,由痛的承受來喚醒因偽裝的冷漠而逐漸枯萎的心靈。
華特這個年青人亦是病態的,在學校甚受年輕女孩歡迎,能讓為上台表演而緊張的安娜破涕微笑,卻偏放棄了那些與他年齡相仿的女孩而去招惹艾莉卡。這或許是一種愛,但艾莉卡若真的與華特上了床,或許不出三天,華特恐就要棄她而去。
吸引華特的還有艾莉卡的鋼琴造詣及教授頭銜,但如果音樂可以陶冶人性,華特和艾莉卡的行為實難以解釋。
問題的焦點還是在人性本身。華特是個勇於向堅毅挑戰的人,愈是得不到的東西愈會設法得到。當艾莉卡和母親進入電梯正要關上門時,華特急急趕到,艾莉卡冷
漠不理會,讓門關起,電梯緩緩上升;反激起了華特不服輸的本性,急急跑樓梯,在電梯上昇的每一層向艾莉卡展現自己的速度,甚至最後比艾莉卡還早一步到達目
的地。
艾莉卡的冷漠與拒人於千里之外,便得華特倍覺刺激;但不免亦有挫折感,有時放棄想要退卻時,艾莉卡卻又自動送上門來,使華特不自覺地陷入艾莉卡的掌控慾中而無法自拔。
男女交歡是兩情相悅,但艾莉卡只願替華特自慰,並且命令他眼睛要盯著她看,令華特混身不自在。其實是若他們二人交媾,艾莉卡就喪失掌控慾。她渴望性愛,想要掌控性愛,生理機能卻由不得艾莉卡獨自決斷。
艾莉卡寫給華特的信中要華特依照信中指示對她作各種不堪的動作,用詞遣句像是皇帝頒佈命令,華特當然無法接受。然而又掉入艾莉卡的另一項掌控中,令慾望被燃起且被激怒的華特瘋狂的怒打艾莉卡,尚且強暴她。
華特以為她被他征服,告訴她:為了妳好,不要將這件事告訴別人,沒有女人會用這種事來羞辱男人;卻沒想到,這些話或許是艾莉卡應該對他說的。
艾莉卡希望整個性愛過程都在自己掌控中,但其實是不自覺的;因為隱藏在人性底端的妄念因子,若不透過靜觀,很難發現真相。
艾莉卡代替安娜上台演奏,離開家前在廚房拿了一把刀藏在皮包中,去到音樂廳後刺向自己的左胸。拿刀並非要殺華特,也並非為了自殺,只是自虐過程中的一環。痛讓她感覺生命依然存在,並且再次展現她的掌控慾。
華特入場前諷刺地說:教授,我迫不及待地想聽妳的演奏;這種自以為勝利的揶揄超過了艾莉卡的掌控,於是她再次解放眾人(觀眾)的想法,她想要展現的掌控慾永遠比她擅長的舒伯特來得重要。
若說艾莉卡與華特全然沒有感情,也是偏激的說詞。艾莉卡將掌控慾覆蓋在愛的上面,以致於她在華特離去後瘋狂地抱著母親狂吻,其實她是愛華特的,只是因為
環境以及被扭曲的心性,導致愛情與慾望變得如此乖張而變態。但捫心而論,每個人心中亦都有若干躁動不安的因子,只是艾莉卡被壓抑得夠徹底,以致於必須激烈
地讓躁動因子釋放出來。
鋼琴無法釋放艾莉卡,但音樂和鋼琴無罪,重要的是人應該在適當的時機了解人性;這是嚴肅的課題,永遠不容忽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