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本.蒂伯(Ben Tibber)
詹姆斯.卡維澤(James Caviezel)
美國 / 2003年 / 9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美國奧斯汀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摩洛哥影展最佳電影新人獎
這是關於一個12歲孤兒大衛的感人故事...
◎ 劇情簡介
戰後的保加利亞依然將一些宗教信仰與政治信念不同的人關入集中營。十二歲的孤兒大衛從懂事以來就在營區內,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但他還是決定要逃離這個煉獄。
集中營內除了一名叫約翰的人對他特別照顧之外,另一名中階的軍官也非常照顧他。這一日大衛偷了集中營指揮官抽屜內的肥皂,在中階軍官的示意下,約翰搶過
大衛手上的肥皂,然後死在中階軍官的槍下。半夜中階軍官將一個臘封的信封交給大衛,指示他逃亡路線,並吩咐他一定要到丹麥才能打開信封,否則恐有生命之
憂。
大衛躲過警衛的探照燈逃出營區,但搭上的貨車在半路被攔截,幸好大衛逃過一劫。到達希臘南方的撒隆尼加後,大衛偷偷上了一艘開往意大利的貨輪,但半途被船員羅貝托發現,大衛以一把精緻小刀交換,羅貝托遂答應不告訴船長,並在靠岸前以救生衣讓大衛游泳上岸。
大衛謹記著不可相信任何人的指示,在鄉下為老婦人送酒而得二里拉,卻無法買任何東西;直到幫一對汽車拋錨的夫妻購買汽油後才獲得足夠購買食物的錢。大衛
繼續往北走,在一家富有人家的莊院前遭男孩卡洛毆打,但大衛卻又在著火的木屋前救了卡洛的妹妹瑪麗亞。瑪麗亞的父親喬凡尼與其妻熱烈招待大衛,但大衛卻在
這對夫妻追問下撒了謊,不得不半夜又偷偷離開。
大衛來到一個鎮上,正好遇上工人上街頭並與鎮暴警察起了衝突,大衛遭受無妄之災,在囚車內發現臘封破裂,並見到信封內母親的相片。幸好在緊要關頭大衛憑著機智逃走。
大衛走在馬路上,後面一輛大卡車停在他身邊,原來司機正是船員羅貝托,他因偷了一箱蕃茄而遭開除。在羅貝托的幫助上,大衛順利地到了米蘭。而在瑞士邊界處,大衛認識了一名在作畫的老婦蘇菲。蘇菲主動邀大衛當模特兒,也邀他到家中作客,然後順利地進入瑞士。
在這兒大衛漸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其實可以相互信賴。這一日蘇菲邀他一起到鎮內探視友人,大衛在書店見到一本小說「旅途與哀愁」,一翻作者相片正是他的母
親。在蘇菲的幫助下,瑞士政府將大衛送往丹麥會見母親,大衛此時才知道中階軍官是母親的青梅竹馬。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達成嚮往自由的心願。
◎ 賞析
被譽為最精彩的兒童小說「北方自由」(North to Freedom)是丹麥作家安妮.霍姆一九六三年的作品,後來在美國重新出版後,不僅銷售量突破百萬本,更被改編成電影,在美國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在其他影展中得到肯定。
保羅出生後至十二歲的世界都是共產制度的勞改營,要面對的不僅是身心的勞役,甚至隨時隨地都有性命之憂。保羅雖然沒有看過外在的世界,卻從自身靈魂的思
路中先行否定了生命,小小年紀若非面臨絕望豈會有逃避成長的動機。為了一塊肥皂使得在營中一直教育他的約翰代他而死,其實讓勞改營的司令如此憤怒的原因應
該是肥皂下面的女人相片。當不欲人知的秘密被揭穿之際,似乎唯有殺人滅口才能讓自身的忐忑平復吧!
大衛以一把精緻的小刀,一個小羅盤以及一塊麵包踏上逃亡的旅途,身上被託負的黃色牛皮紙袋為電影帶來了更大的懸疑以及戲劇動能。大衛從一個獨特的世界到
達他完全陌生的世界,對他而言每日睜眼所見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但這些新奇也蘊涵了更多的危機。因為深沈心中的人性有時比任何武器更能令人致命。
大衛在保加利亞境內能避開追捕多少是帶有一點運氣的,這固然增添了戲劇情節的緊密度,也直接呈現了戰後保加利亞的一些環境背景。真正策動大衛逃亡的是那
位勞改營中的中階軍官,透過獨白,從影片開始觀眾一直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甚至會誤以為是約翰,直到片尾真相揭曉後才知道答案,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原本簡單
明瞭的故事結構變得更為曲折及吸引人了。
大衛曾向約翰表明欲逃離勞改營,
並邀約翰同行,但約翰卻害怕。怯懦不前的原因是怕失去性命,但為了保護大衛,在中階軍官的示意下,約翰卻勇敢地搶過大衛手中的肥皂,也因此而喪命。從這個
角度而言,人對死亡雖有著一種未知的莫明恐懼,但真正在面對抉擇之際,認知的價值觀卻常常使得思緖改觀,甚至是超越死亡的。
一塊肥皂在不同的地域也產生了極端的價值觀。大衛因救了小女孩瑪麗亞而被這個富有的家庭所接受,因而在這兒接受了心靈的試鍊;在浴缸泡澡之際見到那塊大
肥皂,心念似乎有了悸動,在勞改營中曾經有過的習氣又再度復活,所幸約翰的死亡使得大衛作了正確的抉擇,也通過了上帝的試鍊。
正如中階軍官在大衛臨行前給他的忠告:「不要相信任何人」,大衛將善良的本性桎梏在自己的牢房之中,以致連笑容都忘記了。
其實人性的複雜才使得這個世界顯得更多的面相,我們無法苛責那些懷疑或未曾善待大衛的人,因為從現實的層面而言,人總是在首要條件中先行保護自己,這幾乎很難再以善惡的對立二元論來作評論。
然而在這麼多的人性衝擊中,導演卻借用瑪麗亞的畫像來彰顯真正的謙卑與良善。臨行前大衛將瑪麗亞的神像放在小女孩瑪麗亞的床邊,並暗暗禱告神要保護她。因為大衛自認沒有資格擁有那幅神像。
其實大衛此刻反而是超越了神像的思維,並重回到人性自在的看待。如果不能相信別人,那應該只有相信自己吧?!大衛受困的靈魂再度帶著那句嚴肅的叮嚀踏上他的旅途。
大衛曾在汽車旁撿到一塊鏡子,透過仔細觀察,大衛開始嚐試「笑」的「操作」,這段情節令人會心一笑,也使得鏡子在後面被警察抓入囚車時發揮了救命的功用,並使得這段旅程得以繼續。
大衛在路上遇見船員羅貝托,他已改行當貨車司機,這使得大衛可以直達到米蘭。羅貝托這個角色適時地均勻了這段漫長的旅途,也使得他在船上的性格表現在片尾有了實際具象的呼應。
在湖畔遇上剛從心靈困境走出的老婦人蘇菲,是大衛所有旅程的轉機,導演在這兒放置了人性至善的點線面,也使得大衛一直緊繃的心靈瞬間瓦解。蘇菲憑著畫家
敏銳的觀察力,透析了大衛眼神中釋放的悲痛與哀愁,這似乎只有過來人才能體會的慽然,在逐漸取得共頻的兩個心靈交織下,一切的委屈立時獲得了撫慰。這份交
集,不僅是大衛受益,其實蘇菲也在這當口獲得補償。大衛的年齡與身影都酷似她死去的兒子,一名最終尋獲生命真正的寧靜的老婦人其實也是來自生命必然的測試
與考驗。這樣的準則絕對可以擴散到每個人的身上。
在蘇菲協助下,瑞士政府
以飛機將大衛直接送往丹麥的哥本哈根,前來迎接大衛的正是他的母親。母子相會本是如此理所當然,但大衛與母親的這份會面機緣卻陪葬了多條性命才得以實現,
生命的不同面向總是如此令人因茫然未知而更加忐忑,身處在自由國度的大衛日後將會以何種心情來回想過去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呢?
以兒童的主觀鏡頭來架構一部如此嚴謹的電影,是值得國內許多從事兒童小說者參考的,不要以為大人的世界無法讓小孩閱讀,在背景與事件的呼應中適度地呈現大衛十二歲的心聲,這樣大刀闊斧的結構是令人期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