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烏里‧諾森(Ulrich Noethen)
沙巴斯帝‧庫克(Sebastian Koch)
德國 / 2003年 / 114分鐘
禮讚:德國影展「最佳兒童電影」
孤兒強納森住過6個寄宿學校,最後的機會是以男孩唱詩班聞名的「聖湯瑪士合唱寄宿學校」…
◎ 劇情簡介
強納森是一名棄嬰,剛出生就被放置在孤兒院前,幸好一名船長認養了他,並供給他唸寄宿學校。只是聰明但又調皮的強納森連續被五個學校退學,養父最後幫他找到一所「聖湯瑪士合唱寄宿學校」。
強納森在機場見一隻狗被主人遺棄,便將牠帶往學校,但因學校禁止養狗,在室友的建議下將小狗養在他們的秘密基地──一座以拖車蓋成的屋子。沒想到此時來 了一名自稱是巴布的人,謂此處是他的產業。眾人無奈離去,但巴布似乎認得學校教音樂的波克老師,遂答應照顧小狗,而且也歡迎眾人到「秘密基地」玩。
由於寄宿學生與當地的學生常發生摩擦,在舉行聖誕音樂合唱之前,保管樂譜的塞巴修被當地學生關到一間地下室並放火燒了樂譜。馬丁、尤里、馬斯及強納森立 刻呼朋引伴前去救人,雙方約定挑一人單打,結果馬斯勝了,但對方仍不放人,雙方展開一場雪球大戰。強納森利用雙方混戰之際救出了塞巴斯,眾人急急趕到教堂 時,正好趕上了大合唱。
波克本來很生氣,但在聽了強納森的敘述後反而說了一段往事。謂學校以前有兩位要好的同學,叫羅勃的因母親重病而荒廢了練唱,遂被學校罰勞役,卻由另一位同學代勞,沒想到後來羅勃偷跑至西德探望父親,害得另一位被退學,而此人正是波克。
波克答應儘量不讓強納森退學,也希望同學們能自行排練一齣戲以便在聖誕節前夕演出。強納森在拖車內找到一些繞舌歌詞,於是決定以詞曲上的名字「飛行教 室」作為主題訴求,但沒想到波克聽到後竟憤怒地禁止他們演出。強納森激動得踢翻舞台上的道具,結果引起一場火災,幸好不是很嚴重。當強納森道出眾人心聲 時,波克也說出他與羅勃的過去往事,只是現在不知羅勃身在何處。眾人已知羅勃即是巴布,遂帶波克前去見羅勃,兩名重逢的老友緊緊相互擁抱。
眾人知波克可能會被解僱,於是利用合唱之後演出了舞台歌舞劇,不但感動了校長,而學醫的羅勃也答應留在學校擔任校醫。
◎ 賞析
本片曾在德國影展中勇奪「最佳兒童電影」的殊榮。這樣的題材雖然不是很新穎,但在音樂的包裝下以及輕快的節奏中延展了這部令人稱許的影片。
強納森的棄嬰身份使他注定是個漂泊的命運。在每一所學校都因為某種原因被退學,而最後這所以「唱詩班大合唱」聞名於世的學校是他最後的希望,正如長年漂 遊在大海上的大輪船最終還是得尋找到一所港口靠岸。強納森的養父是一名常年在海上漂盪的船長,這樣的角色安排倒也有了彼此呼應的象徵趣味。
強納森的室友們個個都有著不同的角色性格。馬丁深具領袖氣質;尤里雖然弱小,但也突發奇想讓眾人對他另眼看待;馬斯好吃,但拳擊功夫則是一流;塞巴修是 校長的兒子,卻精於理工的學問。剛剛到校的強納森被分配到這些人的寢室,自然很快就與他們打成一片。學校不養狗的規定看起來不起眼,卻也間接地牽扯了劇情 的延長與連貫;著實地反應了這隻被拋棄的狗與強納森棄嬰的呼應。
原本無人居住的拖車變成這群死黨的秘密基地,眾人為了安頓這隻狗,倒也引出了巴布這名東西德分裂時的受害者,從而在影片中技巧地呈現了這段過往的不幸歷史以及後續的影響力量。這段情節也牽動了學校音樂老師的心中秘密,雖然情節上略有瑕疵,但適度地呈現了戲劇的動力。
「我們這一班」的背景學校雖然以合唱團聞名,但導演似乎不願被當成「放牛班的春天」的比較品,遂放棄了大合唱的訴求,反而轉向這群孩子的義理表現,強納 森來到學校前,在一家大賣場內正巧遇上偷走一套運動服的蒙娜,他在被撞倒後故意拉倒了聖誕樹阻止了店員與警方的追捕,地上留下的一副墨鏡變成強納森手上的 「証物」。當強納森因塞巴修被抓至地下室而前去與蒙娜談判時,眼見對方強悍無理,卻未曾用她曾經偷竊衣服之事威脅,這一點是導演的善心經營,尤其在兒童電 影中這樣的人文關懷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波克道出過去他在這所學校時的那段 往事是相當感人的。學校的課業是學生的重要議題,但當有更重要的事必須作抉擇之際,就需要重新去思考。雖然有時會違背了傳統或制式的規章,但終究必須以 「人」的角度去判斷這些優先順序的。巴布雖然有機會參加合唱團到日本演出,但卻惦記著病重的母親。這段戲只是用倒敘獨白的方式演出,相當可惜。回德國後巴 布因受罰而必須清理蠟油,波克基於友情默默為他作著這些被懲罰的工作,而讓巴布回去照應母親。
這段戲除了顯示戲劇情節的張力與突顯巴布與波克的同學之情外,其實也嚴厲地批判了學校的教育僵化。制式而一成不變的教育往往扼殺了許多年輕學子的天賦與 才能。這也是為什麼導演在片頭特別以字幕來提醒觀眾的原因。當人長大之後就忘記了自己也曾經有過的孩提時光,而那些時候所受到的委曲是大人所忽略的,問題 是為何身遭困境的孩子長大之後竟然反變成孩子繼續遭受委屈的執行者?
「飛行教室」是波塔與巴布學生時代的理想,雖然這段過去的願望因巴布偷偷離開東德,使得波克捲入了政治的批判而被趕出學校,但這項未完成的事最終還是由強納森這群孩子完成了。
「飛行教室」的音樂創作是最新的繞舌歌與街舞結合而成,不管你喜不喜歡,它的呈現就是當代年輕人的吶喊與宣示。與「詩歌大合唱」的莊嚴寬宏相較,兩者是 截然不同的,但這並不表示兩者必須極端對立。相反地,不同的歌聲呈現都是一種生命詮釋,在相互的併融之後,生命就會顯現更多的面向。學校裡教舞蹈的老師凱 瑟琳也是波克的女友,人長得亮麗明艷,劇中的戲份略為薄弱,大大削弱了在劇中的展現,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
尤里是這群學生中最弱小的,但為了改變別人對他的觀點,竟然手持兩個巨大的汽球從高處躍下,雖然汽球的浮力使他飄浮片刻,最後還是跌落在雪堆上,摔斷了腿;這樣的編排使得最後那場歌舞的表現上,因為尤里的輪椅出場而增添了戲劇畫面的多樣化。
馬丁在聖誕節前夕悶悶不樂,因為母親來信告之其父已經與她離婚並已離家而去。強納森極力地安撫他。在這兒兩人的對話雖然是從孩子的觀點出發,卻嚴厲地抨 擊了大人的自私。導演在最後一場將馬丁的母親與單身的船長放置在一起,也許有一種心靈的彌補作用,畢竟曾經受過創傷的心靈都必須透過人與人的相互撫慰才能 獲得癒合,就算沒有後續,應該也可以是一個希望吧?
「我們這一班」是由一 向生活規律、態度嚴謹的德國人所拍攝,在中規中矩我們可以見識到一種輕鬆的律動,因為人性縱然複雜,但在面對童稚的生命階段,則是有著相同的步調與觀點, 基於此,本片在情理的對待中,其實也就有著許多值得討論與稱道之處,自然也就成為老少咸宜的影片之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