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三輪車伕(Cyclo)

導演:陳英雄(Anh Hung Tran)
演員:黎文祿(Le Van Loc)
   梁朝偉(Tony Leung Chiu Wai)
   陳安姬(Tran Nu Yen-khe)

越南 / 1995年 / 120分鐘
禮讚:1995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7歲喪父的青年接替父親成為三輪車伕,努力在複雜的社會中掙扎…

◎ 劇情簡介     

  十七歲的青年在父親車禍身亡後,接替了他的工作成為一名三輪車伕。青年的年邁祖父在路旁替人修理腳踏車賺取微薄工資;小妹則四處為人擦皮鞋,而姊姊白天為工廠挑水,但事實上卻淪為黑道控制的妓女。

  控制著三輪車行的是一名中年大姊,她的勢力龐大,身邊有一名黑道老大替她出面料理一切,而這名老大外表文質彬彬甚至還是一名常常心中朗誦詩句的詩人,詩人因兼具著複雜的身分與背景,意外地受到許多風塵女子的青睞,這包括青年的姐姐。

  這一日青年的三輪車被另一邊的車行派人偷走,窮追不捨的青年還遭痛毆一頓。青年不得已向黑道大姊表示會努力工作還清車款,黑道大姊交待詩人帶青年從事犯法勾當,但青年良心不安而拒絕,於是青年被軟禁在圓環街道的二樓上。

  姐姐所接的客人都是一些變態的尋芳客,但在一次接客中姊姊被奪去童貞並被手銬磨擦得雙手鮮血直流。詩人找到客人,並將他帶往樓頂上將他凌遲至死。而青年意外發現偷他三輪車的地方,於是買了一瓶汽油及打火機,丟入車行,不但將車行燒掉也燒死了幾個人。

  青年在巷道內遇見了偷車的人,於是從地上取走一支有鐵釘的木條,偷襲並打瞎了對方的眼睛。或許是受了這樣的鼓舞,青年終於答應加入幫派。

  黑道份子將一把槍交給青年,希望他去殺一名指定的人,同時也拿了兩顆迷幻葯給青年,希望在行動之前吃了葯才不會因恐懼而退怯。

   但這一日詩人因喜歡的姊姊被強暴,雖然已經替她報仇,但終究無法原諒自己,遂以一把火燒掉了房子也將自己葬身在火海中。消防車嗚著警笛急速前進,但卻意 外地撞死黑道大姊唯一的智障的兒子。而青年因吞食迷幻葯過量反而誤了殺人的工作,所幸黑道大姊似乎體悟到世事的無常,不但原諒了青年誤事的處罰,反而將一 輛三輪車夜交給青年繼續在胡志明市營業。

  街道又是另一天的開始,也像往常一樣每個人都認真的為生活努力打拼著……。

◎ 賞析

  一九九五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三輪車伕」是越南導演陳英雄繼「青木瓜的滋味」後,揚威國際的作品。

  不同於「青木瓜的滋味」本片將場景全部放置在胡志明市的街景,透過真實的氛圍與色調,展現了詩的意境以及令人窒息不安的線性敘述。

   越南在過去的歲月中與法國及美國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延續法國殖民時期的紙醉金迷,似乎在每個角落尚能追尋到浪漫濃郁的情懷;而越戰中從美國湧入的另 一波風潮,不僅在經濟上創造了另一番的黑市天地;更在一般民眾心中殘存矛盾難解的心結。「三」片正是出生於越南,但成長在法國的陳英雄,企圖以理性的視野 建構過去與現在匯集出的不安與躁動,從而拋出令人深思的問題以及悲憫的關懷。

   片中詩人身分的黑社會老大(梁朝偉飾)幾乎是個不擅言語的角色,但也可說他是早已拋棄了語言,因為他處的環境幾乎使他痛到無法用語言來呻吟,於是將這份 苦痛壓抑在內心深處,然後以抽菸吐霧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或許是這種完全矛盾與對立的角色使他陷入錯亂之中。但從某個角度而言,詩人老大的錯置身分反而使他 受到風塵女子的青睞。詩人心底是喜歡三輪車伕的姊姊,但他似乎在黑社會龐大的體制壓力下對這件事也顯得無可奈何。每次姊姊入屋服侍變態的客人,他幾乎就陷 於更痛苦的深淵之中。

  三輪車伕在父親死亡後繼承了他的職業,但為了簡單的生活卻必須付出幾乎以整個生命為代價的賭注,雖然王牌始終掌握在別人手上,在無可奈何中,青年車伕一步步走向與道德背道而馳的道路。

   當一個社會的生存條件萎縮到如此令人窒礙難行之際,顯然是整個體制出現了問題。當詩人與姊姊在圓環旁的樓上望下街道時,一輛拖車在轉彎處載翻了一輛待修 的直昇機,這一點應該是有其象徵意義以及影射的。而影片的重心幾乎全部匯焦在黑社會的人物與行為上,換言之,黑社會似乎完全掌握了這個社會的經緯。街頭上 的群毆以及私刑謀殺,使得觀眾得以真確地觀見越南在戰後社會的真實層面。

  探索這樣的素材是極其容易掉入僵化的制式表現手法,而陳英雄難能可貴地以一種詩意的運鏡以及令人震驚的青翠色澤舖陳了另一番故事型態。這個社會充滿了瘋狂與無力、性慾與徬徨、暴力與柔情,在兩種極致的渲染中呈現了特殊的風格與手法。

  姊姊為了生活而落入風塵,毋寧說她所有的一切犧牲其實全是為了令她著迷的詩人。然而詩人的心情反而因對她情感的壓抑而矛盾痛苦,這是人性中極端的自我摧殘。看似是一切的駕馭者,其實也難逃整個社會大環結的鎖鍊支配。

   黑社會的女老闆是個更具權勢的人,但若仔細透析,不難發現她其實也是最可憐的人。她看似優閒,也有個十七歲的兒子,但兒子卻是低能兒。女老闆用盡全力照 顧他,但喜歡往身上潑灑油漆的兒子最終因驚惶逃至街道被消防車撞死,而消防車出動是為了撲滅詩人在家自焚的火災。兩個不同的事件在當下卻緊密地連結在一 起,而這份連結正好也訴說了整體社會的互動與命運牽連。

  青年車伕原本拒絕 與黑社會掛勾,但生活的使他倍嚐被壓迫的苦楚,為了跳脫這些苦難,黑社會的整體力量深深吸引了他,於是他接受了殺人的指令,但在執行前卻多服了迷幻藥而錯 過了任務。青年車伕在迷幻藥的藥性中將油漆倒在自己全身,然後昏睡過去。這是與老闆娘兒子有著強烈的對應作用,而最終老闆娘抱著滿身鮮血的兒子才恍然大悟 為何兒子一直喜歡將油漆塗滿全身?如果這是一種啟示,應該也是一種宣告。在戲劇的安排中,這類不同顏色的類比與行為,應該都是令人讚嘆的具象表現。

  影片另一個焦點則放置在整個社會的大轉變,逐漸遠去的社會價值觀以及環境的大轉變,勢必衍伸出新的社會觀點與價值,這是大環結的軸動並非是任何人可以扭轉的。

   姐姐失去了童貞,也失去了她深愛的詩人,更在廟內燒香拜拜時被扒手扒去了金錢及詩人留下的年輕時的相片。看似整個情境渡過了一個苦難;隨之而來的又是另 一種苦難,但青年車伕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勇敢又堅毅地踏著三輪車,載著爺爺、姊姊和妹妹往目的地而去,因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回顧只添茫然,況且似乎 也無多餘的空間來回首。青年車伕勇敢地往前,因為這就是真正活著的生活。

   本片雖然揚威國際影壇,但因碰觸的角度是越南政府的痛處,故至今依然無法在越南上映,這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陳英雄試圖在這部影片中重新界定人的心中理想 世界,當一切的劣形都攤在陽光下時,真正的善才會從陰影中走出。這份情操在他近乎狂亂的攝影鏡頭前,我們絕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