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
馬修‧麥‧康納西(MatthewMcConaughey)
美國 / 1997年 / 153分鐘
這部影片成功而圓融地就太空科學與宇宙觀念結合了宗教思惟,從而在電影的 …
◎ 劇情簡介
伊莉從小就非常喜歡觀察天文景象,在父親刻意栽培下,伊莉學會了無線電聯絡以及熟知各星系的位置圖。在一個觀測流星雨的夜晚,父親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傷心的伊莉一直想用無線電尋找天際的父親,但始終沒任何回音。
長大後拿到博士學位的伊莉婉拒了哈佛的教職,毅然投入追索外太空生物的工作,但因掌管國科會生殺大權的杜大衛將預算砍掉,遂使得伊莉以及一群同好頓時陷入了失業窘境。但不屈不撓的伊莉四處尋求金援,終於獲得赫頓工業集團的支援,並租用墨西哥高山的天文大雷達。
在一個夜晚,伊莉從織女星座的位置聽到了一種規律的音波,細究之下才發現,這些聲音是以特定的質數來回傳遞,伊莉與同夥從中解出了許多程式。這項消息立 刻引得白宮注目,而擔任白宮科技顧問的大衛也立刻加入,巧的是之前與伊莉有過一段情的帕默此時也進入白宮擔任宗教與人文的顧問。
然而費盡心思 眾人依然無法解開程式迷團時,伊莉突接赫頓的電話,兩人在飛機上見面,赫頓以立體六次方的拼圖解開了答案,原來那是外星人指示的太空飛行器設計圖。在經過 一番激辯後,白宮方面終於批准了建造太空飛行器的計劃。同時從世界上挑選了十名預備的太空人人選,伊莉和大衛都在名單之中。
聽證會上,帕默出 乎意料之外地質問伊莉的無神論,但伊莉並不為了想上太空而說出違背心意的話;相反的大衛說盡了歌誦宗教的場面話,於是大衛被選為上太空的人選。這使得伊莉 傷心不已,不管帕默如何解釋,伊莉不想再與他見面,然而在發射的測試中卻遭一名宗教狂熱者以炸藥破壞而取消了任務,大衛也在爆炸中身亡。
但赫 頓以龐大資金買下位於日本北海道的第二座太空發射基地台,並由伊莉擔任太空船。伊莉在激烈震盪中進入了時光隧道來到一座星球上,見到化身為父親的外太空 人,但醒來時伊莉卻已在地球上。事實上從地球上的觀點,伊莉並未離開,但問題是監錄的錄影帶在短短幾秒鐘卻錄下了十八個鐘頭的空白……。
◎ 賞析
有關科幻的影片,從早期各類恐怖形體的外星人造型逐漸演進到形而上的智慧思惟,不只是這個類別的創作大躍進,更是強而有力地詮釋了生物層次不同的觀念與 差異,「接觸未來」這部影片成功而圓融地就太空科學與宇宙觀念結合了宗教思惟,從而在電影的映象藝術中完成了一部漂亮而動人的電影。
有許多人從佛經的記載認為人類是來自「光音天」的世界,因貪食地表上的地蜜而留滯,早已喪失來去自如的本能。如果這種說法值得參考,那光音天的人不就是外太空的生物嗎?
本片不是探索這個問題,但卻意有所指地將生死問題融入了宇宙整體的互融互攝中。伊莉在父親死亡後,傷心地以無線電呼叫尋找父親,透露了這段玄機。事實上 日後伊莉到了外星球見到的外星人竟然是父親的形象,也多少有這種的詮釋。但「境由心生」的佛學觀點卻更能精確地傳達這份令人困惑的思惟。
外星 人在伊莉識破身分後委婉地表示:他們以為以父親的外表和她見面,伊莉會比較高興。這表示外星人已有「他心通」的境界;而且又能自在地化身,則是「神通」的 表現。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何成功地去到外星世界的人是伊莉?這與她從小的興趣與專執有相當大的關係。然而伊莉卻是一名無神論者,這一點是相當有趣 的,編導也聰明地應用了這個議題,使得宗教顧問帕默與伊莉在產生感情之後又鋪設了彼此的矛盾。
伊莉並非真的無神論者,她的信仰全在浩翰的宇宙 當中,而這個超乎任何人想像的太空本身就是令人敬畏的謎,或者說背後的那股攝人的力量就是她的「神」。這一點伊莉表現了無比的勇氣,她不願為了上太空而違 背自己的意志與認知,但卻也由此對應出佛法中所謂凡人的愚痴,就編劇的角度而言,在這個環節上,聽證會上的那場戲成功地闡述了劇中主旨,也不著痕跡地詮釋 了另類的信仰與觀念。
外星人的世界一向是令人好奇而期待的。本片在這方面的經營相當具象而清楚。在熟知的世界中夾雜了另一種幻境。清澈的海邊 與白砂是與地球相同的環境與位階,但就在額頭上方的宇宙天際,觸手可及的喜悅,超越了三次元世界的認知,就某個層面來印證則更像佛經提到的各種佛的世界。
外星人以伊莉父親的形象出現不僅兼顧了首尾兼顧與呼應的戲劇技巧,也傳達許多宗教觀念的訊息。而外星人不只有對地球發出訊號,但卻只有伊莉第一個到來。 這番說詞相當動人,因為任何的救贖絕對不是經由神蹟顯現,而且必須透過每個人自性的發掘。這段情節像極了古代禪宗公案,也透露了生命的真義。
帕默是個神父,但他卻捨棄了傳統的傳教工作,投身於救援工作。這種身體力行的實踐其實也是對宗教的反諷。如果再與那位宗教的狂熱份子相較,一切情理就盡在 不言中。帕默與伊莉的相識與動情雖是戲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藉著關懷與愛卻也讓伊莉逃過一劫,在曲折迷離的劇力衝突中,伊莉與帕默也在邂逅、分離、誤解 而至最後的真情表露,在原本硬冷的科幻電影中注入了相當醒目的情意互動。
帕默第一次送給伊莉的小禮物是「指北針」,這種意涵「迷失」的小道具 在本片中充份發展了關鍵訊息。在聽證會上帕默為了愛而不讓伊莉上太空,所以刻意以無神論來質疑她,但伊莉並不知道帕默的用心,因此當帕默來找她時,伊莉立 刻將指北針還給他。因為此刻伊莉認為迷失的人是帕默而不是她。
然而當伊莉要上太空發射器前,帕默急急趕來表白,同時又將指北針交給伊莉。而伊 莉進入時空隧道時,竟不顧危險離開座位上將浮在空中的指北針搶回。由這幾個段落的互動可見編導令人讚嘆的技巧已經全然發揮。到了這一刻,迷失的象徵早已蛻 變成為「愛」的符號,而那一刻愛與探索外太空在伊莉的心目中是劃上等號的。
大衛這個執掌國科會重任的太空學者,在全世界幾乎都可見到類似的影子。編導藉用這樣虛偽又好大喜功的角色,進行了人性的批判與鬥爭,而諷刺的是大衛的「勝出」竟成了宗教狂熱者的祭品;兩者原本沒有因果關係,但卻又似乎注定著一種冥冥的啟示。
赫頓這個角色是特殊而令人好奇的。他的科技知識以及驚人的財力甚至超越體制的智慧,使他幾乎達到「神人」的位階。因此赫頓的起居之所永遠是不著陸的,雖 然後來他住進了蘇俄的太空站是為了遏止癌細胞,但他的性格以及表現卻與「人」的行徑差異甚大。或許可以說赫頓的聰明才智早已將科技與形而上的論述相融併 行,事實上赫頓的氛圍所顯露的力量都是足以與任何一個國家相抗衡的。而這一切絕對來自他對生命的認知。
「如果這個宇宙只有我們,那未免太浪費空間了。」這是伊莉小時候父親告訴她的,伊莉也常常傳遞小朋友這句話的真義,我想這句話應該也適合每一位觀賞電影的朋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