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地點:114年7月19日(六) 14:00 於北市圖 道藩分館
道藩分館地址:臺北市辛亥路3段11號3樓 TEL:(02) 2733 - 4031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導演:彼得.內斯(Petter Naess)
主演:阿里.阿里(Ali Ali)
彼得.史多梅爾(Peter Stormare)
瑞典 / 2007 / 90分 / 保護級
禮讚:2007【克里斯蒂安桑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影片觀眾票選獎
2007【茲林國際兒童暨青年影展】國際專家評審團最佳影片、國際青年評審團
最佳影片、國際電影協會聯盟評審團唐吉軻德獎
2007【基夫尼影展】特別獎第二名◎ 2007【盧卡斯影展】首獎、唐吉軻德獎
2007【里姆斯基卡羅索國際影展】最佳劇本獎、最佳劇情片獎提名、特別公眾獎
2007【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成人評審團真人版劇情片首獎
2007【呂貝克北歐影展】最佳兒童、青年影片首獎
2007【卡斯特利納里亞國際青年影展】金卡斯特羅獎
影片講述伊拉克少年阿札德與失語的哥哥泰格逃離戰亂,在瑞典冒充他人親屬謀求居留資格的過程中,透過跳高運動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
◎ 劇情簡介
根據原作者彼得.內斯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也是伊拉克少有的電影成品,也是二00七年克里斯蒂安桑國際兒童影展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獎,另外也獲得國際青年評審團最佳影片。其他影展中以獲得二00七年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真人版劇情片得到首獎最為重要。
伊拉克長期處在戰爭中,在國內屬於弱勢民族的少年泰格與阿扎德,因在野外遭受突襲,哥哥泰格因驚嚇過度,從此不能開口講話,因此弟弟阿扎德便擔負起照顧哥哥的任務。
父親是伊拉克的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已經是在國外出版,但就是苦無機會出國,而他的叔叔卡瓦早就到了德國,希望他們可以前去會合。父親稍作安排,在一次與人口販子接觸後,決定送兩個孩子上路,因為阿扎德具有一種難得的天賦,他跳高的成績極有可能在全伊拉克甚至於全世界成為冠軍,但在伊拉克根本無出頭天的機會,只有在西方的國度才能揚眉吐氣。
但人口販子將他們兄弟與一個家庭一齊送到了瑞典。因為瑞典在兩伊戰爭中有一項政策,可以為伊拉克人提供非常時期的庇護之所。
這個家庭倒也樂得接納兩兄弟,甚至讓他們去上學,因為瑞典對這些家庭提供人道救援,而且是按人頭計價,故暫時相安無事。
這對夫妻的女兒索瑪也一同上學,日久與阿扎德私交不錯。而在這兒阿扎德他發現有體育課,而教練也正是他同學的爸爸,在偶然的機會中,阿扎德忍不住衝動,在教練面前一躍而過,教練不相信自己的雙眼,這麼高的高度,阿扎德竟能一躍而過。從此便把阿扎德納入自己的隊伍當中。
為了參加在德國的比賽,由阿扎德取代自己兒子,而泰格卻躲在行李之中,他們開著一輛休旅車,由瑞典出發。因邊境警察檢查嚴密,差點發現泰格,所幸平安度過,而阿扎德在比賽中見到真實的女跳高選手柏格維斯特,並在最後一躍而過造成轟動,而父母也在這時候來到德國,終於全家團圓了。
◎ 劇情分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所有有關伊拉克的報導都是戰爭的訊息,更別說是小說創作以及電影了。而「跳躍國界」竟然神奇地出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這就不免要對這樣的作品,獻上無比的敬意與關注了。
要拍一部電影是不容易的,以電影國王美國而言,每天雖然有幾千幾百本的劇本在流通,但大部分的作品最終都沒有下文,但如果有了一本小說那就不一樣,因為一本書已經完成出版,這起碼會讓人看出大體的結構,再怎麼沒經驗的人都能掌握,至於改編成電影,自然會有更多人參與,也對這部故事都能掌控。
像「與狼共舞」這部影片就是一個例子,原本是麥克.布萊克寫的劇本,他拿著劇本在好萊塢兜售,被凱文.科斯納(他當時是演員)相中,但凱文.科斯納沒有把握會不會賣座,於是建議麥可.布萊克先寫成小說,麥克.布萊克費了兩年的時間完成小說的版本,但卻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最後找到一家小出版社出版之後,凱文.科斯納就先買下電影版權,直接向公司遞案,當時公司也沒把握,只答應給凱文.科斯納一千萬元的投資,而實際拍攝並於一九九0年上映的這部電影,實際上是花了二千二百萬,但真正的收入是四億二千四百萬元。
但真正的成功是本片在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十二項,最終得獎的是最佳原創配樂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攝影獎、最佳混音獎五項獎項。 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二00七年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選為必須典藏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實踐了「文化」「歷史」「美學」的重要價值。有趣的是凱文.科斯納本身是一名演員,他卻最終無緣最佳男主角,而卻拿下最佳導演的獎項,而最遺憾的是原著者應該是原創,但因為有了一道手續就變成最佳改編,雖無損他的創作精神,但因此更加顯露出有一本小說的存在與價值。
「跳躍國界」正因為有了小說,之後才獲得投資者的青睞,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而伊拉克最多的題材應該是戰爭,但作者竟以「跳高」為題材,這真是出乎每個人的意料之外。
重要的是劇中人物的背景,其實是庫德族,這個族群因分散在伊拉克與伊朗的國界上,也有少部份在土耳其、敘利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國的邊界,人口約三千萬人。但卻是個沒有國家的民族,正因為他們游離在邊界,所以沒有一個國家承認它,在每個國境之內受到歧視那是無法避免的。
其實不分族群,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異稟,具有的天賦如果得到適當的訓練,都可以在世界的舞臺發光發亮,但在充滿戰爭的世界中,若沒有適當的機緣,縱使是天才,也會被埋沒的。
阿扎德好在有一名小說家的父親,他的小說已經被其他國出版,但在伊拉 克他卻默默無聞,因此他千方百計將兒子送去德國,因為只有開通的國度才能讓他們每個人的天賦得以抒展。
這也是愈暴力壓制的國家,愈是讓人難以去一展雄才,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人們都不願深思考量,掌握權力的人只為自己的權力而考量,那會以天下大同的宏大思維做整體的思考?這也是現代雖然已經是民主化的社會,但事實上依然還是軍人掌政。臺灣能從過去威權時代慢慢轉進到今天的民主時代,這實在是天佑臺灣。
在他們兄弟被人口販子送到瑞典之後,出現了一位放風箏的大叔,在這兒阿扎德把自己跳高的心情,停格在風箏在天空中的比擬,是這個故事當中相當高明的指涉。人的身體在地面上受到國界的影響不能逾越邊界,但若是由高空來看待,國界並不存在,從地圖上來看,每個國家都劃分了國界,但一隻鳥它其實並無邊界的想法,國界似乎是人思緒中產生的錯覺,從這一觀點來說,人竟然比不上一隻鳥。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別人所不及的天賦,像帕華洛帝一樣,他在世上幾乎是失敗的,但他的歌聲被人稱為上帝親吻過的嗓子,而且他也正好走上歌劇這條路,因為他的天賦得以展現,就足以掩蓋他所有的缺點。
有時一個人是否成功,必須是主客觀的形勢都是完美的,否則如果在軍隊裡,他們會需要一名跳高選手嗎?
在影片內出現世界的跳高選手柏格維斯特,她是世界紀錄的保持人,也是阿扎德景仰的對象。影片中自然有著「心想事成」的寓意,而最終在進入德國看到他的偶像時,阿扎德不敢相信她是真實存在的,畢竟當時他的仰慕竟把柏格威斯特神化了,他想不到的只是沒想到自己將來也會是跳高巨星,只要他擁有外在環境的肯定,以及繼續利用他自己的天賦。
只靠天賦是沒用的,還要加上自己的熱情,在不斷的追求與磨練,成功自然是指日可待,而最終也讓我們知道一個人沒有「國家」的庇護,在世上所作的事其實也會是一場空談,庫德族應該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