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

導演:咪咪.雷德(Mimi Leder)
演員: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
   海倫.杭特(Helen Hunt)
   海利.喬.奧斯蒙(Haley Joel Osment)
美國 / 2000年 / 123分鐘
小男孩實踐「讓愛傳出去」的構想:以我為中心幫助 3個人,不要求這 3個人回報,但他們必須把感恩的心傳出去,另外幫助 3個人…

◎ 劇情簡介     

  全身與臉上都有被火燒傷疤痕的七年級老師席莫奈,每次在學期開始時總會在黑板上寫著︰「設法改變世界,並採取行動。」當作是學生一學期的課題。過去的學生都只是隨意敷衍,但這回有一名叫崔弗的學生卻將它當真,並開始付之行動。

   首先他想幫助一直遭受欺侮的同學,但事實上崔弗的個子小,面對兩名高壯的壞同學,崔弗也只能呆立一旁,這使得崔弗有著嚴重的挫敗感。這一日崔弗見到一名 流浪漢傑利,於是偷偷地帶他回家吃東西、洗澡。崔弗的母親艾琳自從丈夫瑞奇離家出走後,一人身兼數職,不但在脫衣酒吧上班,也在賭場兼差。雖然曾答應過兒 子,但始終無法完全戒酒。

  當艾琳發現兒子將流浪漢帶回家時,不禁氣得七竅生煙,雖然將流浪漢趕走,但流浪漢卻為了報答崔弗而替艾琳把廢車修好,同時艾琳似乎也受了流浪漢的感染,開始回頭去關心一直流浪在外的母親。

   母親受了這樣的感染,意外地救了偷東西而被人追打的辛尼。受傷的辛尼到醫院急診時,將優先醫病的權利讓給一名因氣喘而等候急救的女孩。女孩富有的律師爸 爸感染了這股愛的力量,在一名記者克里斯報導犯罪現場而遭歹徒將車撞毀後,竟將一輛名貴的積架車送給他,於是記者開始尋線追索,最後才知道這個計畫把愛傳 出去的構想,竟是來自崔弗。

  記者不禁採訪了崔弗,也知道崔弗反過來以這種愛的力量使得老師席莫奈走出心中的陰影,在崔弗的主導下,席莫奈與艾琳有了情感的互動,因為這樣艾琳才會戒酒,也不至於再等待瑞奇的回來。

  果然瑞奇回來後,艾琳已經對他不抱任何期望;在瑞奇又借酒裝瘋時,艾琳將他趕走了。然後艾琳再度勇敢地向席莫奈示愛,正當一切都趨向美好之際,崔弗又見幾名壞同學欺負另一名同學,不禁上前助陣,沒想到竟被用刀刺死。

  傷心難過的艾琳與席莫奈渡過一日傷痛後,竟發現屋外來了成千上萬的人,每個人都是受了崔弗的精神感召而來悼念他。

◎ 賞析

  「讓愛傳出去」是凱瑟琳.瑞恩.海德(Catherine Ryan Hyde)的原著,是一篇以散文為文本的動人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後,在知名的演員烘托下,自然有著令人意料中的亮麗成績。

  有人說:行善的人最美麗。這句話不只是教育界的金科玉律;更是人生重要的生活準則。如果是出自內心的善意,必定會去影響到週遭的人也會感受這種優質的動力,整個人的內在外在都將愉悅而輕快起來。

  席莫奈在身體遭受意外而有了傷疤之後,能憑藉著自己的毅力走出生命的一番空間,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但席莫奈並無法完全走出自我,因為外表的殘缺雖然使他擠身為學校教師,但當真正面對問題之際,立刻又緊緊地封閉了自我。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想毫無意義地過日子,如果生命只是為了一天過一天,那這樣的生命有何意義。問題是每個人的能量有限,有時處理自己的事都會陷入僵局, 遑論是要改變世界?但「渾沌理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其實都是相互依托與影響的;個人的一舉一動不但與自己日後的成敗有關,更將有能量去影響週遭的人,甚至 這股影響力會漸漸拓染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席莫奈在黑板上的名言︰「設法改變世界,並採取行動」作為學生的功課是一種值得推介的教學方法。台灣的教育方式大都偏向制式的被動,學生較少有機會能夠獨立思考,而以真正的行動作為功課的呈現才能確實履行了人本精神,這一點是絕對可以讓很多老師思考的。

   其實這個世界永遠充斥著許多不完整,生命的各種面向如果都是圓滿無缺,那人生將會失去更多試鍊的機會,也正因為留下那麼多的不滿足,於是我們便試圖去改 變它,甚至挑戰它。在互動的過程中,有時是成功的,但更多的是使人嘗到失敗與挫折。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這些困頓與挫敗呢?

   試鍊也許必須個人勇敢地去面對,但某些角度是與別人互動而牽扯的。席莫奈在黑板上的功課原先並不抱著太大的希望,但沒想到執著的崔弗開始點燃了第一把 火,席莫奈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後竟也是這份愛的傳遞中的受益者。這充份透露了人是群居的動物,任何的氣息其實都是息息相關的。

   崔弗第二次傳遞愛的對象是傑利。傑利流浪在外,感激崔弗提供的飲食與熱水澡,卻無法戒掉毒癮,這種情形也與崔弗的母親無法戒酒是一樣的。但這並非意味著 這個傳遞系統出了問題,應該說是一種變化。生命中的靈魂絕對不是機器般地制式,因此人的多樣化與不可預期的反應有時都會超出原本的認知,但這也只是時間上 的拓染;假以時日,善的因子開花結果後,必然會延續著先前那些愛的傳遞力量的。

   導演為了解釋這個曲折,最後讓傑利在橋上救了一名欲跳河的女人。雖然其後續的情節並未在影片中展現,但觀眾絕對相信那會是一個在愛的薰染下令人相當滿意 的結局。傑利要女人先別跳河,陪他去喝一杯咖啡,女人笑了,因為只有活著的人才能感受到咖啡的溫度;只有心中寧靜而有愛,才能品嚐出咖啡的香醇。

   「愛」的真諦其實就是關懷,而這也是台灣這個社會目前最欠缺的。在經濟掛帥的大前提下,人漸漸遠離了過去的善意天性,代之而起的是自私自利的漠然。其實 影片中當崔弗尚未將這個活動付之行動前,每個人的心態亦是如此。席莫奈的教學雖然出眾,但潛意識中是不報任何希望的;而崔弗的母親雖然拼命賺錢,卻無法關 懷自己的兒子。答應戒酒卻在家中的每個角落藏匿了各種酒瓶,出發點自然也是一種虛假與欺騙;而「愛」卻是絕對容不下任何雜質的,否則愛就沒有資格稱為愛 了。

  故事的鋪陳是相當高明而令人期待的,從記者克里斯的現場採訪開始,在 汽車全毀後竟然有人將名貴的車子轉贈,而只要求他去幫助三個人,就算他事後不去履行也沒有人追究。以這樣近乎懸疑推理的方式分線而行,將觀眾慢慢帶入一種 已經鋪張完成的人性真善美的大網中。就戲劇的角度而言,是相當有創意的。

   這齣戲的完成其實大量地採用了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史丹利.米格蘭(Dr. 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他的立論基礎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中間最多只隔了六重分隔的關係。換句話說一個老師與陌生的學生之間可以透過對方的朋 友,或朋友的朋友,最多只有六層的關係牽扯就能連結,有時更是少於六個人。這與後現代主義的論說:「人與人之間是疏離而不確定的」,有著完全相反的說法, 但卻都能引領我們有著更多元的思考。

  本片的缺憾是崔弗最後犧牲了生命,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性之愛已經無用武之地。這種悲鳴反而在戲劇的最後一場激盪出動人心弦的感動。當全鎮的人都陸續趕來崔弗家中獻花之際,我們終於相信,原來人性的「愛」是永遠存在而不會變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