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陽台前的夏天(Summer Berlin)

導演:安卓.爵森(Andreas Dresen)
演員:娜雅.鄔兒(Nadja Uhl)
   英卡.芙德瑞(Inka Friedrich)
   安德利.史崔米特(Andreas Schmidt)
德國 / 2006年 / 106分鐘 / 輔導級
禮讚:芝加哥國際影展、雙料影后大獎
   德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提名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西班牙聖賽巴提昂國際影展最佳劇本獎
   德國影評人協會電影獎
本片成功詮釋出劇中三位主角-妮可、凱琳和羅納之間的人生悲喜劇…

◎ 劇情簡介     

  凱林與丈夫離婚後與兒子麥斯住在一幢公寓內,同幢公寓的單身女子妮可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她的工作是為獨居又癱躺在床上的老人洗澡唸故事書。凱林與妮可常在閒暇之際坐在陽台上傾吐心事,久而久之,兩人也有了親密的關係。

  由於凱林年紀快四十,故她的工作較不穩定,每次換工作總是相當困難,以致兒子希望買一雙高級的慢跑鞋也無法如願。事實上麥斯要慢跑是因為他喜歡一名慢跑的女孩夏莉,而夏莉告訴麥斯,她不喜歡會抽菸又在追她的另一位男同學。

  這一日凱林與妮可過馬路,差點被一輛大卡車撞上,卡車司機羅納與追撞的小客車司機吵成一團,但不久兩人卻又在酒館內遇上羅納,酒館的女老闆似乎對羅納有好感,見妮可搭訕羅納卻也不以為意。

  妮可將羅納帶回住處,兩人過了瘋狂的一夜。不久羅納就主動來找妮可,而妮可見凱林來找卻反而藉機將她趕走。凱林才知妮可與羅納打得火熱。

  凱林依然找不到工作,加上長期的壓抑,這一晚獨自上夜店跳舞,一名男子送她回家,凱林拒絕對方入內,沒想到男人竟然企圖在樓梯旁強暴她,所幸麥斯聽到聲響開門而出,男人才落荒而逃。但凱林卻也因酗酒而被送入勒戒所。

  妮可與羅納愈來愈熟,漸漸發現羅納的劣根性,原來羅納早已結婚生子,而且愛巢還不止一處。妮可雖然意外而驚訝,但她似乎無法脫離這段慾望的糾纏,但卻也憤怒地趁羅納到陽台上時關上門,罰他在陽台上凍了一個晚上。但此後兩人作愛,妮可便喪失了感覺。羅納開車遠行回來之際因沒有鑰匙而去找凱林,當妮可回來後似乎有了誤會,於是兩個最要好的女人終於鬧翻了。

  妮可照顧的海倫娜死了,妮可傷心不已,在凱林洗澡時去探望她,兩人感染到人生的無奈而更加珍惜彼此而相擁,而處在失戀的麥斯正好也歷經了一次衝擊,雖然他的父親寄來了一雙高級慢跑鞋。而羅納又回到酒館,這回女老闆對他更殷勤了。


◎ 劇情分析

  四十歲,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凱林正好是這個年齡,而在她最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同時,年齡反而成了她最大的致命傷。然而日子還是要過,她在應付不斷轉換工作的同時,還得兼顧著兒子麥斯的生活;當然還有她自己的情慾問題。

  凱林也許還算幸運,因為在同一幢公寓內她認識了較年輕的妮可。正因為兩個頻率相通的女人有了相互疏解的管道,於是兩人在相繼壓抑的情慾中也就有了宣洩的出口;但在某種角度而言,卻也因彼此的牽制而使得情感有了制約。

  事實上凱林與妮可縱然相知相惜,但感情世界依然是空虛寂寞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妮可遇上了卡車司機羅納時便竭力以各種方式企圖讓他留在身邊;而凱林也只能到夜店尋求酒與舞的狂歡。人在孤獨中固然能獲得沉思與冷靜的智慧,但這種心得並無法解決生理的飢渴與情慾的撫慰。這也是為什麼善良而樂觀的妮可在遇上羅納時,立即投入這段兩性體溫的撫慰,猶如在水中抓到一根浮木般,妮可極盡所能地討好羅納,唯一的目的無非是想留住羅納而已。

  然而羅納卻是個已婚生子的男人,而且愛巢不止一處,孩子也超乎想像的多。在現代的社會中,羅納並不是一種特殊的例子,這無關文化與背景,而是屬於人性躁動的因子作祟。這種以「性」作為展遊四方的生命形態,雖然徹底地解構了既定的社會結構與文化道德,但隨著彰顯而出的行為意識,反而更曝露的人性本質。

  羅納並非以「愛」游離在眾女人之間,這純粹是以動物的本能來應對。我們見到羅納在劇中的表現永遠只有兩種,那就是「吃」與「性」。

  也許原本約制的道德思考有些偽善,但若是全然的獸性對待,這也必須是社會全然的共同認知,如此才能有一個平台觀念。但也正因為這種對立的呈現,使得本片的主題便突顯而出了。

  凱林的婚姻失敗,這必然使得她的生命過程有了一段難以釋然的缺口。頓失所依也使她生活陷入困境。雖然這多少也牽扯出東西德合併後一些位階的看法,但凱林表相上是默默而堅強地承受,但在極度受挫之際,也不免打電話責備前夫。所有的壓力在同一時間迫使凱林承受,於是她必然得向後退卻到一個最安全的所在,那就是她居處的陽台。

  生命也許不盡然令人滿意,但自家的陽台卻是最安全與自由的所在,何況這塊方位也是她與妮可交心之所。當生命關閉了所有的出口後,縱然尋不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望,但在陽台上相互呢喃地品嚐小酒,於是春光乍現地在陽台上展露奇蹟,屬於心靈的季節便毫不吝惜地綻放著朵朵艷麗的花朵。

  麥斯年紀很小,但卻也有著屬於他那個階段的喜怒哀樂。編導在這個章節中寫實地呈現一種過程與現象,麥斯執意買昂貴的慢跑鞋,只是希望與他喜歡的女同學夏莉一起慢跑;而夏莉也並非喜歡慢跑,慢跑也只是她藉機展現吸引麥斯或其他男同學的手段罷了。這段戲其實是導演據實而殘酷地批判了人性,尤其原本夏莉說她不喜歡男孩子抽菸但最後不但自己也抽菸並肆無忌憚跟抽菸的男同學在一起,這雖然大大傷害了麥斯,但也使得麥斯提早認知了人性的虛假與卑劣。

  這段戲是與凱林和妮可的情節併線進行的。觀眾必然得從腳色面臨的困境中碰觸到人生種種的不如意,但其實劇中人物每個人的要求都很簡單,那就是渴求這個世上有個能好好愛自己的人出現。

  然而看似簡單的訴求,為何在現實中卻又是如此令人感覺遙不可及?原因自然是社會上人與人的接觸愈頻繁,但卻反而營造了更多的疏離,只要在一個共同認知的定點,如夜店中的狂歡,當下必然有著渴求的慾望激盪,問題是這只是慾望的發洩卻無法彌補空虛缺憾,反而更令自己陷入心靈的空茫之中。凱林不僅有了這種焦慮,她其實更在意是兒子的感受,因為她希望將自己交給一位愛她也愛她兒子的男人。然而這樣的渴求想在夜店尋求答案,必然是會落空的。

  妮可的工作也逐漸出了問題,但她原本還希望羅納最終還是能落腳在她的心靈土地上,然而羅納性慾的需求是不分葷素的,他對凱林自然有著潛意識的非份之想,這也使得妮可與凱林終於鬧翻了。但事情也唯有讓真相顯現才能去除盤根錯節的盲亂,妮可終於也能從感情的迷失中走出,從而再度與凱林重拾那份相知相惜的情份。

  世上的一切現象都因人的本質而交互構成。就算經過一些試煉而有了新的體認,但本性卻很難改變的。羅納的觸角最後感應到酒館的女老闆。雖然女老闆早就看上了他,但這也將會是另一段人生的插曲罷了。

  不順利的夏天;不愉悅的生命撞擊,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為過程的經歷卻是日後最令人懷念的。一向被人認為嚴肅的德國電影,將因這部影片而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