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丹尼爾‧奧圖 (Daniel Auteuil)
艾曼紐‧琵雅 (Emmanuelle Beart)
安德魯‧杜梭拉 (Andre Dusollier)
法國 / 1992年 / 105分鐘
講的是一名女小提琴家Camille和一位小提琴匠師的苦戀…
◎ 劇情簡介
麥辛與史蒂芬是音樂學院的學生。畢業後麥辛經營小提琴的買賣仲介,而中途輟學的史蒂芬則負責修琴。兩人多年的合作關係變成摯友。但在麥辛認識了小提琴演奏家卡蜜之後,兩人的感情起了變化。
在麥辛帶卡蜜來修琴時,卡蜜對史蒂芬那種鬱鬱寡歡的內歛性格相當不以為然。在演奏練習中史蒂芬也在場,這使得卡蜜心神不寧,史萊芬似乎也聽出小提琴的小瑕疵,經過整修後果然不同凡響。卡蜜此刻才對史蒂芬有了改觀。
麥辛不時出差到國外會見客戶,這使得卡蜜與史蒂芬有了更多見面的機會,但在卡蜜發覺自己已經愛上史蒂芬時,史蒂芬竟然爽約同時避不見面。卡蜜到工作室找他以瞭解真相,但史蒂芬表示他工作忙的理由無法被卡蜜接受。當夜她竟喝醉酒,令經紀人海琴以及剛回來的史蒂芬束手無策。
史蒂芬與書店老闆艾蓮娜在餐廳吃飯,尚有酒意的卡蜜趨前理論,但史蒂芬表明他為報復麥辛,但卻不想介入愛情,卡蜜傷心離去,隨後趕來的麥辛出奇不意地打了史蒂芬一巴掌。這一巴掌使得兩人決裂,史蒂芬帶著行李以及他的學徒布希斯離開重組工作室。
史蒂芬心情煩悶時總會到郊區找已退休的老師,但卻意外發現老師身患惡疾,與師母的感情也只是維持一種表相。但第二天早上老師與師母又神采奕奕地站在面前。在老師的一番話中,史蒂芬似乎了解了什麼,於是他又登門造訪卡蜜。
卡蜜指責史蒂芬內心有一種沒生命的東西,而史蒂芬也知道自己一直錯失延遲很多東西,但卻永遠無法改變,終究這是一次沒有交集的談話。
八個多月後,麥辛來工作室找史蒂芬,而此時艾蓮娜認識一名葡萄園的主人並很快就要結婚了;學徒布希斯雖只二十二歲,但也即將步入禮堂;這個時刻老師也在病魔纏身下由史蒂芬為他注射藥劑而安樂死。而卡蜜在巡迴演奏前才真正清楚史蒂芬真正愛的人是音樂也是麥辛,只是他不想將這兩者清楚地看待與解析罷了。
二、 劇情分析
雖然「今」片的女主角艾曼紐‧瑟雅令觀眾驚艷不已;但其中收錄的法國印象派大師拉威爾的A小調鋼琴三重奏及小提琴與大提琴雙重奏鳴曲更令人迷戀。
概略的說法是本片在探索音樂與人的親密關係;但其實也追索了人與人的情感微妙互動。史蒂芬是修琴高手也是製琴的名家,纖細優質的小提琴常被賦予陰柔的調性與特質,史蒂芬的整體表現正好與這種樂器相呼應。第一場史蒂芬的獨白中透露了一些玄機;而在麥辛的協助下,兩人一起將琴蓋黏上,這似乎也是一條象徵的線索。
但不管這種陰陽互動的情緒如何,導演卻始終將感情放置在「愛」的臨界點。陰陽兩個極端的面都不足以詮釋史蒂芬的感受與作為。
史蒂芬將自己的感情壓縮到心靈深處,但複雜的生命底端卻也潛藏了音符與動力。史蒂芬將音樂當作是遮掩心靈的盾牌,但卻懼怕真相一旦被揭開將危及夥伴或朋友的緊密關係,但這一切在麥辛認識了卡蜜時就開始鬆動了。
事實上麥辛與史蒂芬的感情並未進入同性戀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從史蒂芬的角度來思解。因為情感自閉的史蒂芬的「主內」與麥辛的「主外」固然是對比與象徵,但兩人的相融是來自彼此的相知,史蒂芬是逐漸掉入那種依賴的情緒而在心中延伸若有若無的情愫。就像天空的雲彩,看似俱在,但一遇風吹立刻煙消霧散。史蒂芬當然不肯讓自己處在虛無茫然中,與麥辛同住屋簷下就已經是一種滿足與幸福。
從另一角度而言,史蒂芬內心的那股悸動正是小提琴的呢喃,這是他生命的軸心,也許他不願承認也不想知道,但當卡蜜擄獲麥辛時,史蒂芬開始感受到危機。或許基於一種「報復」的心態,史蒂芬以麥辛相同的位階挑動卡蜜的芳心,但最終他發現竟然徒勞無功;或許也在那個當下他才真正了解自我吧?
卡蜜與史蒂芬不同,她是敢愛敢恨的人。她被史蒂芬吸引是因為史蒂芬對提琴的了解,這也是兩個人真正交集之所在。當然她也為史蒂芬的特質所吸引,而令她不解的是史蒂芬既然挑動了她的情弦,為何又在事後開始逃避她?「報復」是真正的理由嗎?一再受到傷害的卡蜜也只能藉酒澆愁了。
史蒂芬的老師雖罹患惡疾,但在眾人面前總是極力隱藏。史蒂芬無意中發現老師與師母吵架,用詞之不雅使他震驚不已,這使得史蒂芬了解到生命的苦楚,也是為什麼在老師臨終前史蒂芬肯為他注射藥劑而脫離苦楚的原因。這一點史蒂芬比麥辛來得細膩,也更令人認同了他的特質。學徒德布希要結婚;以及艾蓮娜結識網友而步入禮堂,這更突顯了史蒂芬的矛盾與茫然。
其實史蒂芬也是真正愛上卡蜜的,只是這樣情感似乎超出他的負擔。一則卡蜜是麥辛交往的對象,這使得史蒂芬無法區分兩者的不同,或許史蒂芬的挑逗也只想證明他與麥辛是對等的關係。另一方面史蒂芬在測試中猛然發現卡蜜的美麗與熱情,而這一切似乎離他很遠很遠了,其實不管如何史蒂芬只想讓事情有個轉寰,但他似乎從未預料到竟會如此之糟。
史蒂芬也了解到自己內心有一種沒有生命的東西,這也是一種提示。陰陽互動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但也可以說是史蒂芬情願將自己的靈魂永遠禁錮在黑暗深處,因為他的一切已全然給了小提琴的再生以及優美音符的重現。史蒂芬也了解到自己一生中錯失過許多機會,但對他而言,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只是徒增困擾,這樣的信念他是堅信不移的,卡蜜的出現或許只是坐火車時無意中觀賞到的一幕美景罷了。面對史蒂芬的道歉與表白卡蜜的回答雖然冷酷而不帶感情,但她的心情其實與史蒂芬是一樣的,因為她已決定將感情全然投入到音樂中,日後兩人的心靈交集也只能等待回到巴黎演奏時再行釋放了。
「今」片的映象構圖極為素淨,在感情的處理上更是近乎潔癖的蒼白。這樣的風格似乎為了詮釋史蒂芬這種複雜的性格,若有若無以及曖昧不清的台詞使得觀眾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史蒂芬究竟是不是同性戀曾引起許多的議論,其實這一點是不必爭論的,因為史蒂芬的內歛而矛盾才是觀戲的重點。
史蒂芬了解小提琴,在他面前琴的生命無所遁形,但他卻不了解自己。他修琴的穩重與專注和他看麥辛的眼神是截然不同的;史蒂芬和麥辛彼此之間不說話也能了解,這似乎超越知己的界線。史蒂芬也欣賞麥辛似乎有用不完的體力,這都是他的心聲,然而這都只是在線內的躁動,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也因為如此,史蒂芬這個角色才有意外的價值觀。導演將這份複雜的感受以音樂來包裝,不只突顯了敘述的主題,更使得這部影片成就一種非凡的氣質。
潛意識的妄念紛飛往往呈現出人類的原始慾望,但欣賞音樂卻也得與潛意識接軌。這些問題的複雜使得更多人逃避而放棄思索。但不管愛的定義在何處,曾經愛過也是一件欣喜之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