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驚魂記(psycho)

導演:亞弗烈.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
演員:
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
   薇拉.邁爾斯(Vera Miles)
   珍妮.李(Janet Leigh)
美國 / 1960年 / 109分鐘 
馬莉安似乎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她渴望和山姆共組家庭…

◎ 劇情簡介     

  馬莉安在一家房地產事務所上班,她與曾離過婚的山姆親密來往,但因山姆必須付贍養費而無法與她結婚。

  這一日是星期五,馬莉安與從另一州來探望她的男友山姆分手後,回到公司老闆勞瑞要她把現金四萬元存到銀行。馬莉安以頭疼為由,聲稱到銀行後要回家休息,但事實上她卻捲款而逃。

  馬莉安在路上遇到警察攔阻關切,作賊心虛的她不得不在鎮內以七百元與車商換了一部福特車繼續前行。在星期六的晚上因下大雨而開入一條老路,幸好還有一家貝茲旅館。馬莉安決定休息等天亮後再繼續前行。而老闆諾曼不但喜歡蒐集鳥的標本又非常友善地供給馬莉安一些食物,但馬莉安似乎聽到諾曼與母親的對話而驚覺諾曼之母似乎精神有些失常。這一夜馬莉安回一號房間,淋浴之際遭一名老婦人持刀殺死。而諾曼發現母親闖了大禍,不得已將馬莉安的屍體及衣物(含包在報紙內的四萬元)連人帶車沉到沼澤內。

  勞瑞終於發現馬莉安捲款而逃,立刻僱了私家偵探亞伯跟蹤馬莉安的姐姐萊拉。果然萊拉去找山姆要他交出馬莉安,亞伯發現山姆並未說謊,遂單獨從沿路的旅館查起,果然最後來到貝茲旅館發現一些蹊蹺。亞伯見諾曼支吾其詞,遂利用夜晚進入諾曼的住處,想從老太婆那兒得到一些線索,沒想到剛一上樓立刻又遭到老婦人持刀撲殺。

  萊拉之前接到亞伯來電,但經過三小時依然不見他的縱影,她與山姆向警長契伯報案。但契伯說諾曼的母親十年前就死了。山姆和萊拉決定再探貝茲旅館,這回兩人扮成夫妻同行。

  諾曼給二人十號房間,但在諾曼不注意時兩人潛入了一號房,果然在馬桶內發現未被沖掉的碎紙上有馬莉寫過數字的筆跡。山姆借機牽制住諾曼,由萊拉侵入諾曼獨立的住宅,果然發現地下室一名老婦人的乾屍,萊拉嚇得大叫,而此時諾曼與山姆衝突而打昏了他,並再度扮成老人欲殺萊拉,幸好甦醒後的山姆趕到及時制止了諾曼。諾曼被判定精神異常,醫生說他有雙重性格,最後被判終身監禁。

二、劇情分析

  驚魂記是緊張大師希區考克一系列驚悚電影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比較於其他作品,「驚」劇無論在取材運鏡,演員的肢體呈現,情節之佈局等均有不凡的成績。

  馬莉安似乎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她渴望和山姆共組家庭,但阻隔兩人最大的因素是錢。因此當客戶將買房子的四萬元現金交付到她手上時,立刻變成一種魔鬼的誘餌,並一步步將馬莉安引到死亡之路。馬莉安不是什麼十惡不赦之徒,希區考克擅長的是氣氛的烘托與氛圍的創造,對於人性批判似乎無意深究。雖然如此而鋪述了另一種表現方式,亦即以客觀的順敘法來呈現事實與過程,劇中人的行為舉止更恰當地表現出主體觀念,至於這些互動之後的價值觀則必須由觀眾自行去定位。

  事實上一時衝動的馬莉安在星期六晚上到達貝茲旅館時已發現了自己的魯莽,只可惜她遇上的是雙重性格的精神病患諾曼。諾曼的家中擺飾有許多鳥的標本,這是有其重大的訊息與意義的。「標本」似乎是希區考克相當喜歡的道具,在「擒兇記」中也曾出現過標本工廠的景,在緊張大師眼中,這些已經失去靈魂的空殼卻依然極力保持一種態勢與神采,就場景與道具的運用是相當具有魅力的。而本片諾曼對鳥的標本之詮釋則是一種精神逃避的防空洞。因為標本看似是活的 ; 但在世人的認知中它卻是死的,正因為這種「疏忽」而使得諾曼尋求到一種走投無路之後的寄居所。

  諾曼殺了母親以及她的情夫 ; 卻又以另一個身分盜出母親的屍體放在家中,然後開始活在母親與諾曼這兩個角色的互動與接替之中。諾曼極有可能是有「戀母情結」的潛在因素,這也導致他殺了母親和情夫。因為母親被情夫所佔有,唯有靠這種方式才能再度擁有那份難解的情愫,而殺死母親則因為她對情夫百依百順,貝茲旅館是在情夫的建議下母親出資建蓋的,在諾曼的眼中,母親早已背叛了父親,甚至是這個家;對母親下毒手,在潛意識中是以父親的角度去執行的。

  將母親的屍體從墳場盜回家中,這些舉止當然又回到兒子這個角色,這個世界在諾曼眼中只有他與母親就已經足夠,因為他一人浸潤在一男一女(母與子)的虛擬世界中,逐漸拓染開全然想像的事件對待而滿足,而這些建構的城堡是不容任何人侵犯與打擾的。

  問題是諾曼有時會是個正常的男人,他也有正常的七情六慾。於是在兩個晚上,他對隻身投宿的馬莉安動了慾望的念頭,但很快地這種念頭又被「母親」所斥責,甚至最後由「母親」來殺死馬莉安。因為唯有如此,諾曼的陰陽世界才能獲得平衡。

  諾曼在出事後,會將自己比擬為牆上的標本,只要像標本一樣不講話,就不會有人注意,這一點是相當有趣的。我們若想像躲在一個標本後面,透過標本來看看四周,果然會發現,別人的目光只會看見標本而不會發覺標本後面的「我」。而在許多宗教與哲學的議題中卻又常常提到類似的比喻與思惟,這兩者之間的類比與異同其實是值得用力去追索研究的。

  以電影的角度而言,山姆與馬莉安這對戀人的互動關係顯然不足,除了開場的纏綿之外,幾乎兩人就沒有任何接觸,這使得以「情」為犯罪誘因的說法削弱許多 ; 反而馬莉安的姐姐萊拉變成山姆的互動演員。然而這更突顯了諾曼這個角色。由安東尼柏金斯飾演的諾曼貝茲,其演技之精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驚魂記延續了希區考克一貫的手法,在音效的陪襯下,交通警察的例常訊問都會使劇中人以及觀眾緊張起來,合理的安排看似乎平常,但卻使人無法猜測下一個情節的轉折,這些鏡頭的鋪陳成日後許多導演學習的準則與手法。當然某些過程為了強調緊張拉扯顯得冗長,節奏稍稍受了影響,但以一九六○年的水平而言是苛責太甚的。

  馬莉安在浴室中被殺的那一幕也是經典之作。透過半透明的窗幕以及逆光效果,將一場面臨死亡的驚恐及詭異震撼了觀眾的視覺。

  諾曼在旅館後面的獨幢家居是相當成功的場景,透過逆光的效果,使得這幢別墅透發出遠古的神秘以及吸引人的魅力,正因為這種刻意製造的效果,使得觀眾明知別墅存有令人不安的問題,但卻又難以越雷池一步。在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追索後,別墅的真面目才慢慢被攤開來,尤其最後萊拉找到老婦人,竟發現那是一具乾屍時,幾乎是很少人不會被嚇到的。

  導演經營影片的表現手法之一貫性,使他在世界影壇上屹立不搖而成一代宗師,然而每次的提名幾乎都使他與得獎擦身而過。評審團的道德觀自然有其考量,但卻無損大師在影壇的地位。驚魂記堪稱是驚悚電影的代表作,但其實除了這些商業性的要素之外,似乎又可以在主旨訴求中給予潛藏的骨架與神髓,畢竟在討論驚悚的背後,還有一線可供思索的空間將會是更令人滿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