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昨日、今日、明日(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導演:維多利‧奧‧迪西嘉(Vittorio de Sica)
演員:馬斯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
   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
義大利 / 1963年 / 87分鐘
禮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分別以三個都市傳奇故事為代表,充分刻畫出義大利人的民族氣質,和當時的特別社會氛圍…

◎ 劇情簡介     

第一段

  阿帝莉娜因販賣私菸被逮,以致必須入獄服刑。但因阿帝莉娜正好懷孕,依義大利的法律可暫緩服刑,直到孩子出生後再入監。知道了這個法律漏洞後,為了逃避入獄,阿帝莉娜強迫丈夫與她生孩子。每次警察來找她,阿帝莉娜會拿出醫生的診斷證明,警察知道她又有身孕也只能苦笑離去。

  在連生七個孩子之後,丈夫身心俱疲,連扛一箱橘子也跌個四腳朝天。阿帝莉娜眼見警察找她的日子將近,但自己卻無懷孕的跡象,矛盾的她竟要求丈夫友人為她播種,所幸在緊要關頭懸崖勒馬。阿帝莉娜似乎看開了,她帶著襁褓中的嬰兒入獄服刑,丈夫與律師在鄰居的自動捐款下期望早日使妻子出獄;另一方面則寫信給總統,終於得到特赦。阿帝莉娜決定不再販賣私菸,經過一番波折,她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她擁有七個孩子。

第二段

  安娜是一個富商的妻子。她擁有一切眾人欽羨的東西,穿的是貂皮大衣、開的是勞斯萊斯。這一日她打電話約一名前晚在舞會認識的作家一同出遊。為了炫耀,安娜讓作家開她的名貴轎車,經過她丈夫擁有的工廠招牌,俊男美女同遊一切都顯得美好,誰知卻突然發生車禍,車子撞毀在路旁。經此驟變,安娜變成潑婦一般,拼命指責作家的不是。一輛跑車經過,安娜攔車離去,囑咐作家好好顧守轎車。作家苦笑無奈,他決定沿著高速公路安步當車,緩緩地走回家。

第三段 

  馬拉是個高級妓女,她住的地方不時有富商出差時會來光顧。穿著清涼的馬拉在陽台上無意中結識了一名回家休假的青年修士,修士竟然愛上馬拉而寧願放棄神職。這對修士的祖母真是情何以堪?原本厭惡排斥馬拉的修士祖母見孫子還俗的意願愈來愈強烈,不得已反而來求馬拉相助。善良的馬拉當然義不容辭地答應了,在她好言相勸之下,修士雖然無奈,但最終還是在祖母的陪伴下回去神學院。

◎ 賞析

  狄西嘉是義大利國寶級的導演。早期的作品有一九四六年的「擦鞋童」以及一九四九年的「單車失竊記」,其中單車失竊記幾乎已成為一部世界經典名作。這部「昨日、今日、明日」是狄西嘉在一九五二年拍完「風燭淚」之後,因受到世界一股商業潮流的氣息所左右,慢慢有種身不由己的無奈,他漸漸發現日後很難再拍出自己熱愛又期望的個人風格電影所完成的作品。

  狄西嘉擅長以揭露貧窮生活的寫實主義而聞名。描寫少年犯罪的「擦鞋童」以及描寫失業問題的「單車失竊記」,展現的都是人類冷酷與擠壓的人性,雖然他的這類作品一直受到注目,但事實上他在影片中的人物所處的生活絕境卻不太容易被一般觀眾所接受。

  這部影片是狄西嘉做了大幅修正的作品,以其精湛而獨具的藝術目光在六○年代呈現了特殊的義大利風格。三段故事的男女主角都由相同的人飾演,其主軸劇情也均以蘇菲亞羅蘭為主,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因果。

  義大利是個相當浪漫、熱情又活潑的民族,藝術天分極高。而其食物以麵食為主,如麵條、通心麵、肉餅、蕃茄、波隆那的臘腸、巴馬的醃火腿以及米蘭的濃菜湯。由於這些食物使得義大利女人極易發胖,但也因為「吃」的文化緊緊牽動了社會脈動,因此我們說義大利是個崇尚母性主義的社會並不為過。

  基於這些線索,很快就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蛛絲馬跡,蘇菲亞羅蘭健美的性感表現成為主線人物的緣由,就可以清楚地勾勒而出。

  事實上女人主導一切幾乎是古文明國度裡常見的現象。像中國古代女性雖然毫無地位,但每齣戲幾乎都是女人在主導一切。像落魄的書生總是得靠富家小姐的資助才能功成名就,這樣的心態正是母性主義的潛藏。雖然很多人不願承認,那只是自尊心作祟罷了。

  「昨日、今日、明日」這部戲以蘇菲亞羅蘭分飾三個完全不同層次的女人。阿帝莉娜貧困但固執堅毅;富商妻子安娜虛榮而自私;馬拉卑賤卻又善良而自信。故事雖然分成三段,但這三個女人的外相其實只是一種表徵。整體而言必須以統合的角度來詮釋這個三合一的女人才是狄西嘉所要表現的。

  我們再注意到三段戲中的男主角幾乎都扮演弱者,甚至以戲的理論而言,男主角只是陪襯的角色。從母性主義的觀點來看,這股陰柔中帶著剛毅的女人性格,正是義大利戰後重回國際舞台的重要力量。
戰後的義大利一片蕭條,正如台灣早期一樣,走私或進口的美國菸、英國菸都是極受歡迎的,這也是為什麼阿帝莉娜會去賣私菸的原因。有趣的是那個年代的義大利人對自己國產的「飛雅特」也是低貶而無興趣;這與台灣早期戲謔裕隆車為「銅罐仔車」是一樣的。狄西嘉擷取這樣尖銳的題材不只是一種反諷,也是一種自省。

  就結構而言,這部影片的格局因類似舞台劇的手法,也因為將故事、事件壓縮在巷道、汽車、陽台,反而讓故事的結構顯得更紮密而堅實。

  就人物取材而言,本片看似低貶劇中主人翁,但卻是從另一個角度呈現義大利的亂中有序,尤其人與街坊的真誠互動,展現了這個社會潛藏的動力因子。不管生活如何艱困,經濟如何蕭條,只要這個環境中存有真誠與善良的養料,遲早都會開花結果的。

  昨日、今日、明日意指三段無法分辨的時空,亦即是泛指過去現在與未來,這樣籠統的稱謂是有意將時間模糊化,原因是編導期望觀眾逕自進入「人」的思考模式,不必在意結構的問題。

  有趣的是人的過去與未來,是以當下作對等呼應與連結的。狄西嘉試圖透露人在辛勤存在的背後,有著太多的無奈,也因此連帶地混淆了生命的價值觀,貧富的差距與對照解剖了人性的卑劣,也控訴了淺見無知。從某個角度而言,富裕和貧窮又是一體兩面的。窮人的阿帝莉娜因擁有七個孩子而自覺富足;富商之妻的安娜坐擁勞斯萊斯名車,心靈卻空泛蒼白;為人鄙視的應召女的達觀與善良卻又如天使般的圓滿。

  三段故事也敘述了人的出生與環境之不同,但其本質卻是公平而不變的,必須認清的是要坦然地去接受意義相同但方式不同的試鍊。如何去實踐生命的無限可能,並追索到自我,這才是這齣戲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試鍊必須承受撞擊,如作家與安娜終因車禍的撞擊而醒悟;修士愛上馬拉才發現她是真正的天使;阿帝莉娜庸碌地生下七個孩子,看似愚蠢,但當認知到那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後,也就從孩子身上找到幸福與生命的課題。

  昨日、今日、明日是狄西嘉在逐漸向票房靠攏之際,以略顯誇張的表演手法,取材自他拿手的貧困寫實,但卻成功地賦予了新的期許和快樂的音符,成就了這一篇為人津津樂道的喜劇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