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菊豆(Ju Dou)

導演:張藝謀
演員:
鞏琍、李寶田
中國 / 1990年 / 95分鐘
禮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英國愛丁堡中國電影節
   法國第42屆康城/坎城影展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李緯飾)折磨死了兩房太太,買進小他三十餘歲的王菊豆(鞏俐飾)續弦…

◎ 劇情簡介     

  以染房為業的楊金山為了子嗣,又用錢買了第三個妻子菊豆。金山年紀已大雖力不從心,卻以各種凌辱的方式遂其慾望。正如前兩個妻子被他整死一般,菊豆每天遍體鱗傷還得在染房賣力工作。

  金山的遠房堂侄楊天青,也在染房工作,不時在牆壁挖洞偷看洗澡的菊豆,慢慢地菊豆發現天青的舉動,在無人可傾訴之下,索性將被凌辱的身體攤在天青的面前。終於兩人激盪出激情的火花,甚至有了孩子。

  金山知道妻子有孕,自然十分高興。孩子生下來後,由宗族長輩取名,因為「天」字輩,遂取名為天白,意即楊家世代均清清白白。事實上孩子是天青所生,兩人雖然高興,但卻也漸漸不耐這種困惑的組合。有一天金山騎驢子外出,回來時只剩驢子,天青急急外出搜尋,果然在山上懸崖邊找到金山,天青似乎有將金山丟下懸崖的衝動,但畢竟是自己的叔叔,遂放棄謀殺的念頭。

  金山救活了,但因中風不良於行。有一晚發現菊豆到天青的房間,菊豆索性告訴金山孩子不是他的。遭受打擊的金山憤怒之餘,放火燒染房欲同歸於盡,幸天青與菊豆將火撲滅。天白會走路了,金山見天白站在染池之畔,見機不可失,欲將天白推入染池,但天白意外叫金山一聲「爹」反而令金山雀躍不已。

  天青與菊豆見孩子與金山愈來愈接近,苦無對策;而金山卻意外落入染池中而亡。宗族長輩規定天青應搬出染房,以免閒人閒語,天青與菊豆也只好偷偷在莊外野地偷情。但隨著天白逐漸長大,他風聞了不少事,對待天青更是不假辭色。菊豆眼見天白用腳踢天青時,不禁含淚咆哮:「天青是你爹!」。

  但這一切並未使情況改觀。天青與菊豆在地窖內偷情,卻因缺氧而昏迷。天白先將菊豆揹回臥室,卻將天青丟入染房中。天青掙扎,天白以木棒在菊豆面前將天青擊斃,在菊豆嘶聲狂喊中,染房全部陷入了火花,一切的恩恩怨怨似乎在火花中燒盡了。

◎ 賞析

  菊豆是日本出資與中國合作的影片;雖是張藝謀的代表作,但卻在中國遭受禁演的命運。

  染房是本劇重要的背景與象徵,布可以隨染料而改變顏色;而人心也能因環境而有所變動。天青依輩分應叫菊豆嬸嬸,但卻與她偷情而產下天白。同樣是「天」字輩的兄弟事實上是父子關係,這不僅開了中國最注重的倫理觀念的玩笑;更是解構了傳統思維的價值觀。因此當族長們道貌岸然地為孩子取名為天白之際,清清白白的祝賀詞就變得虛假而可笑了。

  情慾當然是這部影片極力要詮釋的。菊豆從進入楊家時的楚楚可憐,到最後恐嚇金山的狠勁,應該可以當成性格歷練的轉變,天青固然是她改變的依靠,但認真思索不難發現,菊豆是因為在情慾中得到動能,也就是說菊豆演變成真正的女人後,她變得更世故積極。事實上天青也是一樣的,當他與菊豆融為一體後,兩人心靈中已建構了一個家,在天白出生後,這種意識更加清楚了。但他們忽略了一件事,在三角型態的對立中,他們這個家的成形必須毀掉另一個家的存在。
中國人相當注重血緣,家的意涵正是血緣的代名詞。片中可以發現導演採用的色調以黃紅為基準,雖能透發江北的景色特質,但更重要的是這兩種色系正是血緣的象徵比擬。金山連娶三個妻子,為的只求子嗣,而最後卻死在紅色類似血液的染池中,這是相當諷刺的詮釋。黃紅色調當然也是情慾的代表,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不時以染房的空鏡,從空中鳥瞰,烏黑的染房天井吊曬的黃紅染布,像極了火爐中炎炎而上的火燄,這種火燄不正是菊豆的情慾寫照嗎?

  「擋棺」是這部影片中的精華,不只呈現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特質;更揭露了人性的虛假。族長們雖聽到有關菊豆與天青的種種傳言,但一致認為從他們擋棺的行為中就能看清楚傳言的真假。於是天青與菊豆必須裝腔作勢地拍打棺木表示不捨,就這樣一來一回總共七七四十九次。當棺木已經遠去,獨留天青與菊豆坐在滿地冥紙的橋上傷心地哭泣。這些悲哀的淚水倒不是為死去的金山而流;而是對方才的虛偽以及茫然的未來落淚。

  情慾的能量似乎永無歇止的。金山的去世應該會帶給天青與菊豆更多的方便,但事實不盡然,族長規定天青一到傍晚就必須離開染房,因孤男寡女易受人指指點點。這似乎又是另一種鄉愿的堅持,表相的形式主義只會更讓社會充滿虛無,而這種現象似乎早已根深柢固。菊豆與天青雖然秉持著相愛的信念,但在環境的逼迫下,反而見面的機會更少了。

  天白的成長應該是菊豆與天青的另一個機會,但意外地是不愛講話的天白卻一直視天青是自己的仇人。外面的傳聞使得天白持刀追砍傳播消息的人,或許是一直在這些指指點點下成長的緣故,天白的內心完全沒有「家」的感覺。在他還小的時候,見母親進到天青的房間,竟持小石子丟得窗櫺乒乓作響,菊豆憤怒甩他一巴掌,但卻又不捨地將天白擁懷痛哭。然而天白表情依然冷酷,似乎早已宣告命運的不歸路。

  十多歲的天白依然很少說話,對天青所贈的東西全然不肯接受,天青以「父愛」想吸吮天白手上受傷的血,卻被天白一腳踢倒在地。天白的動作更是清楚地予以否定,這也難怪菊豆會近乎歇斯底里地罵天白,甚至清楚地告訴天白,天青是他的生父。也因為這種明白的宣告,注定了潛藏的殺機。

  倫理親情在這部影片是被全面解構的,但事實上導演除了檢討與諷刺之外,著墨的角度偏向人性與慾望。因此天白的邪氣與陰狠令人意外而難過,他將天青丟入染池中,見天青欲掙扎上來,反而取出木棒活活將天青打死,而這一切過程是在菊豆面前完成的。

  天白變得如此邪惡,其實亦是這個鄉愿虛假的社會環境造成的。不管母親的偷情是真是假,天白從小承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這些壓力隨著日積月累,終於在地窖內發現兩人擁抱昏迷後發生。事實上天青與菊豆已呈現休克狀態,就算天白不將天青丟入染池,天青依然無法活命的。而事情就像一種輪迴,天青同樣死在金山淹死的那個紅色染池中。紅色是血脈的象徵,但編導在這兒卻給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的方向。

  「菊豆」是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我們從這部作品中可以發現導演過人的才氣與創作力量。演員固然是一時之選,但調性的統一、獨到的風格取向以及絕妙的象徵符號,使我們不禁對這部影片喝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