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羅貝多‧貝里尼(Roberto Benigni)
妮可麗塔‧布拉斯契(Nicoletta Braschi)
義大利 / 1997年 / 116分鐘 / 輔導級
禮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男主角 、配樂
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法國凱薩獎最佳外語片
德國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西班牙哥亞獎
最佳歐洲影片
丹麥勞伯獎最佳非美國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男主角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製片、男主角 、導演、劇本、攝影、藝術指導、服裝設計
澳洲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準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朵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
◎ 劇情簡介
天性樂觀而鬼靈精的蓋多從鄉下來到多斯坎市寄居在舅父的收藏室中,並在飯店當侍者為業。在這兒好幾次與小學老師桃拉不期相遇,兩人愛苗滋生,桃拉拒絕了家世極好的官員求婚而嫁給蓋多。
婚後育有一子約書亞,並開了一家夢寐以求的書店,但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接管了義大利並大肆搜捕猶太人。桃拉與母親正想為約書亞辦生日宴時,蓋多和約書亞卻被德軍抓走了。桃拉趕至車站無法搭救丈夫與兒子,反要求自己也要上火車,於是桃拉也被送入了集中營。
為了讓兒子不會恐懼,蓋多向約書亞編了一套「遊戲」的謊言,讓兒子以為每日所看到的這悲慘的一切都是一種競賽,而作苦工的每一個人都是參賽者。於是為了得到一千分及獎品一輛坦克,約書亞天真而小心翼翼地在集中營內躲躲藏藏。終於到了戰爭結束了,臨走前的德軍殺掉所有的囚犯,蓋多將約書亞藏在一個鐵箱中,吩咐他一定要等所有的人都離開才可以出來,然後冒著危險混入女囚犯中尋找桃拉,不幸被人發現而遭殺害。第二天,約書亞見集中營內空無一人,遂自鐵箱內走出,正好第一輛攻入的美軍坦克停在約書亞面前,天真的約書亞真的以為那是他和父親贏得遊戲的獎品。
◎ 劇情分析
這部獲獎甚多的「美麗人生」以混亂的戰局為背景,卻以超人意表的手法詮釋了一段人間至愛的故事。貝里尼自編自導自演的蓋多這個角色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義大利人的熱情在這兒被揉化為樂觀、進取與永不妥協。正因為這種像太陽般燦爛的性格,在幾次的偶遇加上蓋多樂觀浪漫的風采,立刻贏得家世極好的小學老師桃拉的芳心。「巧合」與「事件呼應」是編劇學上極為重要的戲劇手法,貝里尼不僅是這方面的高手,更是巧妙地應用在蓋多與桃拉的交往中。
首先蓋多與好友菲路裘因煞車失靈而衝入國王的車隊中,蓋多戲謔自己是蓋多王子,也暱稱桃拉是公主。在集中營中蓋多利用擴音器對女囚牢說:「可愛的公主,我昨晚夢見妳,我們要一起去看電影,妳穿上我最愛的粉紅色套裝,我一心一意想著妳,我不停地思念著妳……。」而兒子約書亞則是以導演苦心經營的童話世界道出純真的對白:「媽咪,爸用單輪推車推我,我們樂瘋了,我們一路領先,今天得幾分?」在女囚室中聽到廣播的桃拉淚眼欲滴,心靈完全融化在丈夫與兒子的真愛之中。
蓋多在飯店服務時認識一名喜歡猜謎的德國醫生萊辛。好幾次蓋多為他解開謎語,兩人因而成為好友,臨行前萊辛出了一道題:「說出我名字,而我不在了,我是誰?」其實蓋多早就知道答案是「沈默」,而精采之處是為集中營囚犯檢查身體的醫官竟是萊辛,蓋多以相同問題反問,萊辛終於認出老朋友,而「沈默」似乎也是當時唯一的答案了。但萊辛只顧著自己再度陷入新謎題中,蓋多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了。因為此刻唯有他自己是能真正不惑於疑惑的,他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己的真愛,自己對妻兒的承諾。
蓋多為了追求桃拉,曾騎車與她撞個滿懷,又假扮督學混入學校,並追蹤至歌劇院聽歌劇「奧芬巴哈」。而在集中營服侍德國軍官的餐宴時,偷偷地播放奧芬巴哈的唱片,女囚中的桃拉聽到了來自丈夫內心深情的告白與傾訴,望出鐵窗外,桃拉落淚了。
劇情的環環相扣是美麗人生高明的手法,但此劇最重要的呈現卻是蓋多這種樂天知命卻又永不卑下屈膝的人生觀,凡他所到之處不管是豪華的大飯店或是鄉野的村舍,甚至是慘無人道的集中營,蓋多永遠是蓋多。重要的是他以這種非凡的樂天贏得妻子以及典範家庭的真愛,更為兒子在惡劣的生死關頭中塑造了一個「童話遊戲」。正因為這個遊戲,同在集中營的這個家庭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希望,在人性極盡被踐踏的無助時刻,這個「遊戲」更散發出童話般的無窮力量。
蓋多的角色看似丑角般地無厘頭,其實卻是導演另一種智慧型態的戲劇表現。譬如自認最優秀的德國醫官,卻必須常依靠蓋多來解開謎語,而蓋多在桃拉的訂婚宴會上騎著白馬衝入會場載走桃拉;以及在劇院外以朋友的汽車先行載走桃拉,都是人性至勇的表現。而真正的大勇卻是從他與兒子被法西斯政府抓走的那一刻起,蓋多已經沒有自艾自怨的權利。為了兒子,他勇敢地維持一貫樂天的笑容,並延續片頭兒子需要一輛玩具坦克的願望,在這次的「遊戲謊言」中拓染放大。這幾乎是一條無法回首的不歸路。但蓋多與其他囚犯不同,因為他必須盡到保護兒子的責任,不僅要維繫約書亞的生機,更讓他不是活在恐懼和絕望之中。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其實是建構在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大戰期間,但這種表現的困境正好呼應了劇中人物的內在純真思惟。天堂與地獄往往是一念之間,甚至是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端看如何以主觀的奮鬥精神去面對,答案當然會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蓋多這個角色已經為我們作了最佳的詮釋。在真情相待,信守承諾以及對兒子的「童話遊戲」禮物,建構了人類心靈中潛藏無盡愛的訊息,這才是真正的美麗人生。
桃拉不是猶太人,但為了丈夫與兒子,她大聲對德國軍官喝斥,她也要上車。明知這是一條絕路,但若能同行心中總是有著一絲希望。單獨留在家中,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更平添淒然罷了。然而也因為桃拉的堅毅果斷,更加呼應她與蓋多之間的真情,也為她自己當初對愛情的抉擇作了最佳的印證。
剛到集中營的蓋拉為了安撫與證明他說的「遊戲」的真實性,當德軍士兵宣佈集中營規則而需要一位翻譯時,蓋多「勇敢」地擔任了這個角色。他根本不懂德語,一切的翻譯只為兒子一人而說:「遊戲開始,最先得一千分的人能幸運贏得坦克。每天會以擴音器宣佈誰領先,最輸的人要揹笨蛋的牌子,而我們會扮演很凶的人,怕就會扣分。而有三件事會扣分,一、如果哭了,二、如果想媽媽,三、如果餓了想吃點心。全部都別想,人很容易因為肚子餓被扣分,昨天我就輸了四十分,因為我非得吃果醬麵包、杏子果醬,別想要草莓,別想要棒棒糖。因為被我們吃光了(指德國胖士兵),我昨天就吃了二十根,肚子痛得要命,不過真的很好吃。很抱歉我先要走了,我在玩躲貓貓,我要走了,不然會被找到。」這段話所有的囚犯聽得莫明其妙,但卻無人揭穿他,反倒是約書亞終於相信自己開始成為遊戲的參賽者,蓋多的話成為一段精采的童話世界,也是約書亞一生中最重要的禮物。
誠如片頭約書亞的獨白:「這個故事很簡單,卻不容易講,也充滿了驚嘆與歡喜。」片尾另一段獨白:「這是我的故事,我父親的犧牲,這是他給我的禮物。」其實美麗人生不只是約書亞的禮物,更是全人類的禮物。
約書亞坐著美軍坦克回家,在半路遇上媽媽,母子兩相擁而泣恍如隔世,但約書亞還是天真地說:「我們贏得第一名,要帶坦克回家,我們贏了……。」
是的!我們贏了,只要信守愛的承諾,樂觀地面對困境,我們不只是贏家,更會創造美麗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