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軟玉溫香(The Soft Skin) *

導演:楚浮(Francois Truffaut)
演員:
尚‧德賽利(Jean Desailly)
法國 / 1964年 / 119分鐘
一九六○年代,法國一群對電影狂熱的知識分子,有感於好萊塢的制式及強勢入侵,遂…

◎ 劇情簡介
     

  拉修乃是法國文學期刊的發行人,常常應邀到歐洲各大城市演講。這一日因時間匆促,在櫃檯結束辦理登機前趕到,空中小姐尼可兒再度為他開啟機門。

  從巴黎飛往里斯本的途中,拉修乃不禁對尼可兒多望幾眼,在下飛機前竟然從內心產生一股難以形容的衝動。在記者的要求下,拉修乃與尼可兒站在機門前合照,這張相片出現在第二天的報上,也為兩人的陌生關係拉近了第一步。

  巧的是拉修乃與尼可兒投宿同一家飯店,在進電梯前,知道她住八樓,拉修乃住四樓,卻故意坐上八樓後才回自己房間。拉修乃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尼可兒,邀她出來遭拒,但在失望之餘,尼可兒反主動打電話來致歉,兩人開始了交往。臨別前,尼可兒將自己巴黎的電話留在火柴盒內,藉著機上服務交給拉修乃。

  在尼可兒出勤的空檔,拉修乃常藉故不回家,專心地與尼可兒出遊,兩人感情一發不可收拾。為了能有更多時間的相聚,拉修乃決定到里姆斯演講時帶尼可兒同行。但沒想到主辦單位大費周章地辦了晚宴,而尼可兒又買不到入場券在外受到騷擾。事情並沒有計劃中的順利,而使得兩人第一次有了爭執。拉修乃向尼可兒道歉,帶她投宿到農莊旅館並在林中兩人合拍了一些相片。但回來後,妻子芙蘭卡因打電話到里姆斯而戳破了拉修乃的謊言,夫妻的心情立刻陷入極端的對立中。拉修乃當夜搬至辦公室住,雖然芙蘭卡向他道歉希望丈夫留下,但拉修乃此刻心中只有尼可兒,正好順水推舟,兩人也談到了離婚的問題。

  拉修乃將這個訊息告訴尼可兒,但尼可兒似乎已意識到兩人性格的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興奮,反而顧左右而言他,而芙蘭卡從丈夫口袋中發現底片收據,遂逕自前往沖洗,這才看清情敵的真面目。她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屈辱,拿出獵槍裝上子彈,走到拉修乃每天吃早餐的餐廳,二話不說,開槍殺了拉修乃。

◎ 賞析

  一九六○年代,法國一群對電影狂熱的知識分子,有感於好萊塢的制式及強勢入侵,遂以自覺運動發起了所謂的「新浪潮電影」。一派由文學家、政治家及造形藝術家所組成的電影導演,因常在塞納河左岸聚會故稱「左岸派」,如雷奈(Alain Resnais)、娃達(Agnes Varda)、霍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而另一派是學院出身的導演則稱為「筆記派」,如高達(Jean-Luc Godard)、里維特(Jacques Rivette)及楚浮(Francois Truffant)。

  軟玉溫香是楚浮一九六四年的作品。而他最常被討論的電影則是一九六一年的「夏日之戀」,以及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然而軟玉溫香看似簡單的題材,卻如湖面舖滿了浮萍,一腳踏入後立刻就身陷其中而不能自已。

  外遇是現實生活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從不同的角度來評觀總會有不一樣的詮釋。我們隨主觀鏡頭進入男主角拉修乃的心中,不知不覺中也會愛上美麗年輕的空姐。如果持平而論,這是一種激情的顯現;是慾望在無意中找到缺口後的流洩。拉修乃的婚姻生活並非不美滿,但慾望在適當的時間總會無聲無息地侵襲而來,尤其在面對頻率相通時的男女匯集,這種奇妙的感覺實在很難令人抗拒。

  所謂頻率相通並非專指天雷勾動地火這種男歡女愛,但這種交集與注目卻是感情互動的開始。所謂一見鍾情的愛情故事我們見過太多,但「軟」片中的拉修乃與尼可兒卻不盡然如此,兩人的交集是由巧合的事件慢慢累積而成的。

  拉修乃因為差點趕不上飛機,階梯移開後又重新架上,這個互動當然會使尼可兒對他產生特別的注目;而拉修乃的座位與空服員的服務區甚近,他不時地觀察這位女空服員的一舉一動,尤其下機前尼可兒在幕簾後換鞋子,望著那雙修長的腳,拉修乃的內心早已澎湃不已;乘客下機時,尼可兒要拉修乃最後才下機,因為階梯下已有許多記者在等候。這表示尼可兒早已知道拉修乃的名氣,起碼在尼可兒心目中拉修乃是夠分量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牽扯到尼可兒的內在性格以及逃避交往的因素。而記者要求二人合照,這是兩人具象的交集。

  住在同一家飯店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拉修乃似乎已經心猿意馬無法控制在學術上安穩的心靈,鬼祟不安地隨尼可兒坐上八樓,然後略顯焦慮不安地打電話給尼可兒。尼可兒的拒絕是因為女性的矜持,尤其在六○年代不似當今的風潮,男女的互動都是相當保守的。然而這個關鍵時刻也展現了尼可兒的真正性格,在拒絕之後卻又主動打電話致歉並接受邀約。

  從這個片斷而言,尼可兒其實是一直居於主導地位的,觀眾只見尼可兒的匆忙慌亂,但更應該注意到這種潛藏的陰陽互動。尼可兒像安穩不動的圓心;而拉修乃像急速旋轉的圓周,勝負其實早已分明。

  拉修乃的學術地位舉足輕重,是文化界的巨人。但當他踏上「愛之船」立刻就暈了船。到里姆斯的演講十足暴露了他的無力,其原因固然是因為婚外情帶給他的侷促不安與慌亂,但卻也道盡了這種體制外的男女,其處理態度與學識是無關的。

  跟隨拉修乃到里姆斯的尼可兒穿了一條牛仔褲,這是相當自然的,似乎也表明了兩人的個性差異,但為了讓她出席演講會,他希望她改穿裙子。也因為如此,為了幫她買一雙相配的襪子,拉修乃陷入了一陣忙亂。

  拉修乃要尼可兒同行,當然是為了有機會兩人在鄉間獨處。而相同的渴望也來自他的妻子芙蘭卡,妻子抱怨已經四、五年沒去鄉下度假了。這也直接說明了夫妻的情感早已公式化,明知妻子一再提醒,卻從不曾有過回應,反而主動安排與尼可兒之約。拉修乃確實已沉浸在尼可兒年輕醉人的溫柔鄉中,他無法從迷醉中甦醒,當然也由此埋下悲劇的種子。

  芙蘭卡發現丈夫帶女人到鄉下度假的相片,這種心靈思緒全然被侵佔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她也渴望丈夫回頭,但拉修乃像闖入迷宮的小孩不肯也不能回頭,雖然拉修乃發覺尼可兒逐漸疏離他時,有意破鏡重圓,但因公用電話被女人佔用而喪失先機,也種下了被妻子槍殺的噩運。(如果那時候有手機,這悲劇就能免了。)

  芙蘭卡的剛烈來自妒嫉,但這也展現了另一種行動的強勢。相較之下,拉修乃面對兩股這麼強而有力的「強勢」,間接地呈現了男人脆弱的另一面。

  再談談尼可兒的性格,她是個見過世面的空中小姐,卻也是極懂人性的女人。她在英國交過男友,也與副駕駛發生過關係;雖然討厭他,卻從他身上獲得性的滿足。在得知拉修乃欲與妻子離婚之際,她立刻漸漸疏離拉修乃。這固然是因為在里姆斯發現兩人個性的差異,但真正的原因是兩人的交往只是她的一場遊戲。

  尼可兒在適當的機會總會顯示女人的矜持與教養,但事實上她卻清楚地掌握一切感情的過往。在六○年代中這種享樂主義不被渲染誇大,但卻適度地呈現人性的底端慾望。畢竟人與人之間必須靠互動才能產生火花與動能,而其認知觀點都是來自與生俱來的性格。尼可兒的楚楚動人與青春活力令人迷醉,但卻很少有人會去注目這些動人的外相中真正的性格思維。也因為這種深不可測的情慾,常使得男人就算付出一切也毫不顧忌地以生命為賭注,作一場生死的測試。

預告 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