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費吉斯(Mike Flggis)
伊利.曼佐(Jiri Menzel)
伊凡特凡.沙寶(Istran Szabo)
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enis)
沃克.舒隆杜夫(Volker Schlondorff)
麥可.雷德福(Michael Redford)
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
法國 / 2002年 / 92分鐘
八位導演演繹時間魅力,帶領穿梭時空…
◎ 劇情簡介
(一) 水的故事(Historire d´Eaux)
導演:伯納多.貝托魯齊(Bernardo Bertolucci)
一群印度人偷渡到德國,卻誤闖了義大利的國界。有位青年脫離隊伍尾隨一名長者到樹下,長者要青年去找一點水,青年卻在田園的路上遇見一位義大利女子,並為她修理機車而後又隨她回去。不久二人結婚並生下個男孩。這一日青年開了車載著家人一道出遊,但卻在樹林邊的橋上墜車入河。當車子撈起後,青年突然發覺這片樹林很熟悉,走入一看,那名長者還在樹下吹奏笛子,並埋怨青年為何去取水要這麼久?
(二) 時間二分法 ( About Time 2 )
導演:麥克.費吉斯 ( Mike Flggis )
馬克是一名作者,他正寫著有關女人走過樓梯的故事,沒想到自己卻陷入了這個故事的過程。電影在同一個空間中以四格的畫面,呈現馬克遇見小時候的自己,也在抽屜中找到一名紅衣女子的相片,而在兩個電視畫面上則出現馬克年老的父母,於是馬克瞬間游離在過去、現在的時空錯亂與交替中。
(三) 一瞬間 ( One Moment )
導演:伊利.曼佐 ( Jiri Menzel )
一名老人躺在蘋果樹下,他的身邊掉了滿地的蘋果,他似乎在回憶年輕時的年少輕狂;也想起在學校為了約會而偷偷潛入教室;也有耍帥的時候;也有與年輕女子的情愛慾望;也會偷窺女孩,更對生命有著感嘆,最後由於一顆熟透的蘋果落下,正好擊中他的頭,似乎也將他從回憶中拉回了現實。
(四) 十分鐘後 ( Ten Minutes After )
導演:伊凡特凡.沙寶 ( Istran Szabo )
今天是結婚紀念日,妻子一邊看電視學語言會話,一面佈置桌面以便等丈夫回來後一起慶祝結婚紀念日。沒想到友人送丈夫回來後,丈夫已經喝醉了。從不喝啤酒的丈夫一直吵著要喝啤酒,甚至找不到啤酒而毆打妻子。妻子忍著氣安撫丈夫到床上休息,但丈夫又像發瘋似地從床上躍起並與妻子拉扯。正拿著蛋糕刀子的妻子不小心刺傷了丈夫,她報了警,卻也成了謀殺丈夫的凶手。
(五) 邊境火車 ( Vers Nancy )
導演:克萊兒.丹妮絲 ( Claire Denis )
往法國南行的火車上有一名教授與學生在討論有關移民的議題。在所謂的「入侵者」與「外來者」的辯証中凸顯偷渡客的問題。而在包容與排斥之間卻也牽扯出更多的論點與議題,但他們忘情地討論卻忽略了隔壁其實正坐了一位偷渡的黑人。
(六) 啟蒙 ( Enlightenment )
導演:沃克.舒隆杜夫 ( Volker Schlondorff )
一隻蚊子飛到拖車營區,很多人在這兒烤肉、喝啤酒、跳舞。一名已經懷孕的女人帶著黑人男友到營區找她的親人。黑人男友不准女人喝酒,引起女人的不悅,女人反而負氣地加入一群男子的舞會中。黑人男友憤怒地將懷孕女友拉回,而此時烤肉的親戚為了驅趕蚊子,手中的鐵桿碰觸電線,瞬間被電流擊倒在地,而蚊子也飛向捕蚊燈遭電擊而亡。
(七) 沉溺星際(Addicted to the Stars )
導演:麥可.雷德福(Michael Redford)
一名太空人在宇宙漫遊至八十光年之遠,經過時空轉換之後又回到了地球。他心中懷著許多忐忑與不安地回到家中,果然家中的老人忍著最後一口氣在等他。老人開口叫太空人爸爸,而太空人也含淚地擁抱已經九十多歲的兒子。在一聲道別後,太空人決定回去太空,繼續他的星際之旅。
(八) 時間的黑暗 ( Dans le Noir )
導演:尚-盧.高達 ( Jean –Luc Godard )
以片斷的畫面組合,呈現人生的時間與思惟、歷史、回憶、恐懼以及電影之間的關係與呈現。在歷史與人文思考中,時間是一種無底的黑暗;卻也是永無盡頭的探索。
◎ 劇情分析
不管人的出身與命運如何,時間對每個人永遠是一視同仁的。就某種層面而言,時間是無法具象掌握的;更是很多藝術家終其一生極力探究但卻又似乎很難掌握的論題。延續著「十分鐘前:小號響起」之後,本片由八位世界頂尖的導演再度以他們各自的觀點,來詮釋與呈現在短短十分鐘內的映象表現。
原本作品就充滿哲學與佛學思考的義大利導演貝托魯齊,以「水的故事」展現了與中國人「黃梁一夢」類似的戲劇表現。當兩個各自發展的時空重新交會,而不同的面向再度取得統一的調性時,原先的過程起伏很容易就成為一種試鍊與象徵。在「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這部影片也是如此。當那對夫妻剛到非洲第一站時,在咖啡廳見到一位老人在喝咖啡;而當丈夫在沙漠中死亡,妻子歷劫歸來後,見到老人依然在喝咖啡。這樣的手法不但是戲劇的典範,其實也是哲學厚度的呈現,尤其在十分鐘之內更是令人省思與驚嘆。
「時間二分法」有著現代舞台實驗劇的呈現,充斥著後現代的多重畫面是其特徵與手法。而作家的文學敘述慢慢與多重鏡頭的時空重疊,甚至在這些時空中安置了兩個電視畫面,亦是時空之中的另一時空。電影實驗的目的在於測試表現的極致以及可能性,導演在這方面堪稱是個中老手,尤其在過去與現在中又散置著許多可能的未來,從而展現了「生命」的可能性;而當一切都是當下的回憶時,這個回憶的十分鐘也就是永恆了。
捷克導演伊利.曼佐的「一瞬間」則以「回憶」作為影片的基調。劇中的演員是霍辛斯基,他與曼佐導演合作已有數十年的光陰。導演將這位演員過去演出的片斷集結而成,於是觀眾透過不同時期與不同角色呈現的變化,體驗到生命的無常。時間長短的看法,端看個人面對的見解與觀點,演員在臉上遺留的歲月痕跡,透發了時間的宏大力量與無情。而這一生的回顧,也許只濃縮在從蘋果掉下這一瞬間吧!
匈牙利的導演伊斯特凡.沙寶以現實的十分鐘來呈現人性的性情多變與生命對待的無常。妻子邊看電視邊學語言是一種充斥動力的表現,舖陳晚宴則是喜悅的等待;但這一切在丈夫酒醉回家後全都變了調。我們不清楚從不喝啤酒的丈夫為何一反常態;也不知他是否想起妻子過去令他的不堪?否則怎會突然如此惡言相向?而這一切則是突顯了十分鐘之內瞬息萬變;其實時間儘管如此短促,但真正令人不解與困惑的卻是多變的人性。
特立獨行而永遠使人難以捉摸的法國女導演克萊兒.丹妮絲在「邊境火車」一劇中,請來了知名哲學家尚-呂克.農西(Jean – luc
Nancy)擔任演員,他在與女學生的討論辯証中提出「邊界」的質疑。而所謂的入侵與包容其實都是相對的,在人的私自觀念中總是在先求自我滿足後才能有餘力思考其他,因此在即將解構國界之前,其實是必須先建構國界的。不管正反的論證,其實似乎永遠是個無解的題目,而當觀眾落入這個辯證中時,火車已經在十分鐘越過了邊界;黑人偷渡客的出現,使得辯證的過程淪入一種空談。
德國的沃克.舒隆杜夫以一隻蚊子的主觀鏡頭來審視人存在的時間過程與意義,並用當下來演譯過去與未來三者之間的互動。過去已經不存在,未來無可掌握,唯有當下才是真正時日的呈現與意義。但在拖車區的烤肉使得人性顯得多變而複雜,人吃肉、喝啤酒、甚至隨音樂起舞,這些享樂在蚊子的目光中都是困惑的,蚊子也希望上帝給它一些光的指引;於是在人觸電而忙亂成一團之際,蚊子也飛往上帝的光芒中──捕蚊燈而結束了十分鐘的生命。
英國籍的麥可.雷德福以「沉溺星際」再度對時間與歷史之間的關係提出檢視;甚至在十分鐘的劇情中延展了八十光年。這樣強烈的對比,使得人的成長歷史有了突變與扭曲。當太空人穿越八十光年的距離回來之後,他其實只老了十分鐘,相對地他的兒子已九十多歲了。當兩人相擁而泣時,不免讓人有著時空倒錯的驚愕,也不禁感嘆時間的令人難以捉摸,當然也令人開始懷疑歷史與時間的盲點與意義。
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尚-盧.高達以近乎詩意的獨白呈現時間的各種可能性。當人存在時,從各種的情緖對待與對周遭的反應來證明真實與存在時;也因為有這種對立,於是時間就產生了。如果我們不因情緒對某種事物的注目而開始有了「計時」,時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高達在片中併存了許多的議題,如愛情、恐懼、沉默、回憶、思考、歷史、青春等等。人似乎在時間的洪流中受盡各種不堪;也承受了歡悅,但這一切的對立點是必須透過思索而給自己或劇中的議題一種定位的;基於此,時間的意涵就能彰顯而出,甚至也能為影片作個總結。
時間的解釋是一種哲理的透出,透過眾多導演的映象呈現,給了我們許多新面向的思考。生命因時間而呈現,但也因為透過各種不同的詮釋,生命的質感才會令人耳目一新。「時間」只是一種從電影來解釋的一次嚐試與實驗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