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顧爾德的三十二個短篇(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導演:法蘭斯‧吉哈(Francois Girard)
演員:科姆‧費歐(Colm Feore)
荷蘭、加拿大 / 1993年 /  98分鐘
本片以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鑲嵌鋼琴怪傑顧爾德的生命詩篇,三十二段簡潔的篇幅,完整勾勒出這位母音樂天才的一生。片段中,顧爾德聽著廣播中的音樂序曲而落淚、顧爾德對北極的嚮往、在架上各式各樣的藥罐、自顧…

◎ 劇情簡介     

(一) 雪地
  一望無際的雪白土地上,只有遠方的一個黑點。黑點是個人的剪影,慢慢地黑點朝鏡頭走來,約有三分鐘,人終於走到鏡頭前停下,觀眾可看見他的影子,但從他的目光卻又分辨不出欲往何方。

(二) 西口湖
  鏡頭是湖邊一幢木屋,以獨白的方式道出小孩從小在母親刻意栽培下背會了巴哈的鋼琴平均律(Bach: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s 1&2)。但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孩喃喃背頌歌曲,如果這是天才,那天才究竟代表什麼?

(三) 四十五秒和一把椅子

  鏡頭對著椅子上的男人,男人則望著鏡頭共四十五秒。觀眾可由心算來測試,問題是觀眾與影像如何作聯結,這是必須思考的。

(四) 布諾孟塞堅.音樂家.同事

  由一人獨白,表達對音樂家的期盼以及印象,更提到音樂家應脫離世俗,像一名流浪漢,不必關心世界,但必須要有幽默感。

(五) 顧爾德和顧爾德對談
  本單元出自「格蘭‧顧爾德」的文本,由兩名顧爾德作面對面的對談。一名是採訪者;另一名是被訪者,但兩人的面孔都是背光的,創作者的意涵相當明朗,兩者其實應合而為一,共同傳達出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關係。

(六) 漢堡
  音樂家顧爾德住在旅館內,接到了紐約寄來的唱片。他一邊講電話,一邊要女服務生留下來聽那張唱片。滿臉惶恐的女服務生在音樂終了,終於綻放笑容,並向音樂家喜悅致謝離去。

(七) C小調奏鳴曲
  兩條白色直線在漆黑的畫面中,隨著音樂的節奏,白色直線震動出不規則但優美的畫面。當音樂結束時,又恢復了黑暗中兩條靜止的白線。

(八) 練習
  音樂演奏家回想在世界各大都會演奏的感觸。只有三部鋼琴夠上標準,但音樂家不清楚觀眾的感受是什麼?因為他也不怎麼喜歡鋼琴。影片結束時,音樂家並未來現場演奏,卻輕輕閤上鋼琴蓋,望著隔室的男人,他似乎有道不出的苦鬱。

(九) 洛城演奏會
  音樂家在演奏前躲在房間用熱水浸泡雙手,在步上舞台前,一名服務卅年的老技工請求簽名。音樂家寫上一九六四年四月十日最後的演奏。顯見藝術家面臨困境的悲淒。

(十) CD 318
  鏡頭隨著鋼琴獨奏的旋律出現鋼琴內部的結構。鍵槌擊打在鋼弦上,讓人了解了樂器的全部,也使得音樂變得偉大起來。最後鏡頭映照在鋼琴的編號「CD-318」。接著兩名工人用琴布蓋上琴,並推入後台。劇場終於熄燈。

(十一) 葉胡迪.曼紐因──小提琴家

  由一名小提琴家的獨白,剖析顧爾德的藝術性。小提琴家感嘆顧爾德的音樂太私密性,但這也是他的優點;道德化的互融創作出輝煌。另外,顧爾德也喜歡大自然,從他的音樂與習性可獲印証。

(十二) 顧爾德的激情

  顧爾德在錄音室內隨音樂指揮,錄音間的三個人則在討論喝咖啡的好處和壞處。音樂結束,顧爾德說他好像掌握了什麼,所以又重新來一遍。

(十三) 顧爾德第一號作品集

  一把低音大提琴,三把小提琴的四重奏。在環繞與定位的鏡頭交換中,顯現了顧爾德作品的輕快柔暢。

(十四) 交叉路
  由不同的人講述對顧爾德這位已故音樂家的觀點。顧爾德似乎是相當自溺自負但也自私的人。性起時只想打電話給對方,不管對方感受,但對音樂而言卻又專執得無人能及。

(十五) TRUCK STOP

  顧爾德到一家公路餐館吃飯,聽到司機們聊著一些奇怪的遭遇。來自四方的耳音,猶似人生的交響樂一般。顧爾德拿起調味醬開始了他的餐點。

(十六) 北方的概念──顧爾德的廣播紀錄片

  男女的不同調談話,但同時提到了北方的哈德遜灣。北方的孤寂與寒冷似乎是顧爾德心中的秘密,最後顧爾德口齒清晰地對著麥克風說出「北方的概念」這個節目。

(十七) 孤寂

  顧爾德站在雪地上接受訪問,暢談他的廣播節目「遲來的人」──這一切的旨意均顯示顧爾德北歐的種性,對北方的孤寒有種不可分離的關係。

(十八) 沒有答案的問題

  藉由不同記者面對鏡頭的訪問,或電話訪談,許多問題顧爾德從未給過答案。包括同性戀?鏡頭最後一名女子在電話前抱怨顧爾德為何不回電話,倒是中肯敘說了某些答案。

(十九) 一封信

  似乎是顧爾德的手稿,提及他深深愛上一名女子,但卻遭到拒絕。顧爾德並未氣餒,他一直期望某一天那名女子會告訴他何時可以相聚。

(二十) 當顧爾德遇見麥克拉倫

  畫面是麥克拉倫的動畫,由一顆白球變化到數十顆白球。隨著各種的排列組合,在鋼琴伴奏下,成就了一篇優美協調的佳作。

(廿一) 內線交易

  顧爾德因與雅曼尼同機,與保鏢閒聊後,決定買入一檔冷門的「索礦」股,沒想到賺了一大筆。股票經紀人諷刺他若不彈鋼琴,乾脆玩股票。

(廿二) 啟事一則
  顧爾德擬了一則啟事,徵求一位性格與他相近的人對談,當他拿起電話打給多倫多星辰報的廣告分類欄時,卻又掛上了電話。

(廿三) 藥丸
  藉由醫生的獨白,介紹各種葯品。其敘述的症狀有可能與顧爾德的身體狀況有關。背景音樂依然是顧爾德的鋼琴演奏。

(廿四) 瑪格麗特帕克蘇

  藉由顧爾德的朋友所敘述,她曾進入房間看見整排的葯罐。她不解好端瑞的顧爾德為何需要這麼多葯品?

(廿五) 某日記事

  以X光透視的人體器官及骨骼畫面,配合音樂顯示顧爾德一天的血壓,這透露了他的身體狀況以及因為演奏或練習帶來的不安。

(廿六) 哇哇汽車旅館

  在海邊的房間內接受訪問,談到相信超自然以及相信來生,但對這種觀念似乎又存著虛無主義的矛盾。

(廿七) “四十九”

  顧爾德四十九歲時,開車途中突然想起苟伯克六十五歲時的惶恐,因為六十五可以被十三除盡,但算命家告訴他七十六歲也應小心,因為兩者相加也等於十三。顧爾德生活中除了音樂似乎全無重心,可由此探出他心靈的乾澀。

(廿八) 潔西葛瑞格表妹

  由表妹道出顧爾德去世前一個禮拜的心境。音樂家顯得相當浮躁不安,事實上道出了顧爾德在生命修為上的缺乏。他不相信有人會去參加葬禮。一名靈性超越者應該活在當下,何必在意那些無關緊要之事呢?

(廿九) 生別離

  顧爾德在下著雨的冬夜開著車,聽到收音機播放他彈奏的巴哈組曲。他停車打電話要潔西共享那一份喜悅。獨白中卻傳來主持人的哀悼──顧爾德上星期中風昏迷,今日已逝世,享年五十歲……。

(三十) 旅行者

  火箭昇空,爆出烈焰火花,然後冉冉上昇,似乎象徵去世的音樂家靈魂昇空,開啟另一趟新的旅程。

(卅一) 雪地
  與第一篇的場景一樣,顧爾德從鏡頭前往遠處走,直到消失不見。獨白敘述了美國一九七七年發射旅行者一號、二號至太陽系外,期望有外星人能接獲訊息,而這些訊息中有顧爾德彈奏巴哈序曲的一小段。

(卅二) 片尾

  字幕──科姆費歐飾演格蘭‧顧爾德,法蘭斯吉哈擔任編導。劇終。

◎ 賞析

  本片是以名演奏家格蘭‧顧爾德(Glem Gould)的一生,以片斷戲劇手法呈現的傳記體。每一篇都給予一個主題,當然能夠提醒觀眾瞬間進入旨趣。但卻也因預先的設定而喪失了觀眾的思考空間。

  顧爾德在演奏生涯上是備受推崇的,他對音樂的看法有其獨到的藝術觀點。他也曾思索過音樂家與公眾的真正關係,這點他採取了避世的態度,這也是為何他喜歡廣播與不喜歡記者當面採訪及開音樂會的原因。

  這一點顧爾德只作對了一半,他在音樂之外,其實有一股強烈追索生命真相的企圖。只可惜他只懂得困居自已,卻不知要繼續往內追索,若他發現真相就在心內深處,就不會有「四十九」歲時的惶恐。

但就某方面而言,顧爾德始終保持了赤子之心,這也是一名藝術家不可或缺的特質。也許他的私生活受到某些人的質疑,但這並不是重要的,在五十年的歲月中,他儘其所能地將自己的專長所學貢獻給世上。他從這些付出得到快樂,也將快樂與世人分享,這點足以使他在心靈上得到封聖。

  紀錄片的形態卻以戲劇表現,這點使得這部影片就變得與眾不同了。紀錄片雖是記錄真實,但在手法、創作方面若能提供新的思惟,總會令人耳目一新。本片在這方面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基於此,這種思惟是值得國內的藝術創作者參考與學習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