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梅蒂‧歐特斯柏(Mehdi Ortelsberg)
弗羅蘭絲‧蓓娜(Florence Pernel)
法國 / 2005年 / 90分 / 普通級
小男孩與爸爸的父子親情、一個母親缺席的童年、人們對大自然及動物的不尊重…
◎ 劇情簡介
羅曼是法國鄉下的農夫,他的妻子在一九九二年生下兒子盧卡斯後就去世了。羅曼將自己的感情世界完全封閉,獨自撫養著兒子盧卡斯。
這個晚上家中一頭母牛法朵要生產,羅曼請來獸醫,但法朵不但難產死亡,獸醫的膝蓋也被母牛踢得受傷送醫急救。小牛愛娃受盧卡斯的飼養,彼此之間的情感愈來愈深厚。
這一日羅曼突然發現附近的牛隻有狂牛症的跡象,果然不久就引來衛生單位的注意。而在這之前盧卡斯牽著愛娃幫莎拉把車子從沙泥中拖起來。莎拉告訴盧卡斯她是一名影子作家,意即替一些名人寫傳記,為了寫作她才租在海邊的藍屋中,只是家中許多門把都已損壞。
盧卡斯希望父親可以去為莎拉修門把,但羅曼似乎不是那麼熱衷。最後雖然去了,但卻發現莎拉與一名叫尚賀雷的男子共處一室。羅曼魂不守舍地回來,打開冰箱時還不慎打破了瓶子。
警察終於把所有牛隻全部運送至屠宰場,盧卡斯異想天開希望總統可以赦免愛娃免於一死。羅曼原本斥為無稽,但後來反而於半夜侵入屠宰場,救出了愛娃。然後開車前往巴黎尋求總統的特赦。
羅曼在總統府前因為失言而被抓走。盧卡斯與愛娃接受一家中國餐館的幫助,而在餐廳打工的印度人認為愛娃是聖牛,故對盧卡斯與愛娃百般禮遇。他要盧卡斯寫一封信由他在總統府打掃的朋友帶至總統桌上,但打掃的人不小心又將信收走了。一名退伍軍人也願意幫助他,只可惜那天總統並未依慣例過來與他握手,故而又喪失了另一次面見總統的機會。莎拉雖然表示她有朋友認識高層,羅曼不願答應,但走頭無路時只好去求莎拉。莎拉帶他們去見尚賀雷,並得知尚賀雷原來是莎拉的哥哥。
雖然在尚賀雷的運作下,總統終於答應特赦,但最後關頭卻又變卦,羅曼帶盧卡斯至屠宰場見愛娃最後一面,在緊要關頭查出是獸醫懷恨而製造的恐慌,愛娃也保住了一命。盧卡斯不忍莎拉離去,他暗中放了她車子輪胎的氣,羅曼終於鼓起勇氣留莎拉過夜。
◎ 劇情分析
「狂牛症」似乎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萬萬沒想到,法國竟然能以這個題材編寫並拍攝了這部令人心動的喜劇電影。可見很多喜歡創作劇本的朋友常感嘆沒有好劇本與題材並非事實,因為只要編排得宜,身旁周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變成一部好電影的。
一隻母牛難產死亡,也併顯了盧卡斯出生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的類比。從未見過母親的盧卡斯每次有話想對母親說時,都會將寫好的信塞到母親的墓碑空隙。導演在這段情節中不僅誘發了盧卡斯的心中思惟,也將這股母子之情慢慢轉移到女主角莎拉的身上。
羅曼或許是因為喪妻之痛,故在盧卡斯的成長過程中從不曾交過女友。直到盧卡斯遇見了莎拉並用小牛愛娃幫助莎拉受困的車子後,盧卡斯過去一直殘缺不全的遺憾立刻在莎拉身上找到了補償,因為一個完整的家缺乏一位女主人似乎總是那麼不完美。
羅曼原本對盧卡斯逕自替他答應會去替莎拉修房門而有些不悅,但最終他還是去了,而且不只對莎拉印象不錯,應該可以用一見鍾情來形容。當羅曼修好房門後卻發現房內還有一名男人尚賀雷,於是羅曼便急急告退,而回到家後他是百味雜陳,一失神打開冰箱便打破了一瓶飲料。與其說羅曼多年不動的情愫綻開心花之後,冷不防又被潑了一盆冷水;也可以說是農夫打扮的羅曼面對西裝畢挺的都市人,多少會有些自卑與不自在吧!
後面的戲放置在狂牛症後羅曼父子帶小牛愛娃到巴黎尋求總統的特赦,這使得莎拉的戲被削弱了許多。其實莎拉這條線還有許多可以鋪陳的戲,譬如她是「影子作家」的敘述應該可以跟總統府的線連結,從而讓莎拉的角色性格可以更鮮明而對比。
為了拍攝愛娃這隻牛在巴黎市內的遊逛,導演特地到德國選擇了三十隻蓋洛威牛,然後慢慢怯除牠們天生的野性,最後是以大約六、七隻來拍攝。
有趣的是當羅曼被警察抓走後,導演讓一家中國餐館的女老闆收留了盧卡斯,而在餐廳打工的印度人將愛娃當作聖牛,盧卡斯自然也被當作聖徒來對待了。也許只是博君一笑,但對照著狂牛症,這段情節便技巧呼應了一些不必明說的事。
盧卡斯的數理成績不理想,但對總統的職掌可一清二楚。於是當愛娃有難,他便執著地希望法國總統能夠特赦愛娃。羅曼原本不答應,但當愛娃被關至屠宰室時,他卻利用半夜侵入屠宰室而救走了愛娃。
戲劇電影可貴之處在於它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內而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羅曼與盧卡斯帶小牛愛娃到達巴黎,這個畫面本身就極具突兀性了,在「衝突」的情境中觀眾自然會有強烈的慾望觀賞,這種安排自然成就了「我」片受到歡迎的原因。
當挽救愛娃的契機完全斷絕後,羅曼不得不聽從盧卡斯的建議,回頭來找莎拉幫忙,雖然一度誤會尚賀雷是莎拉的男友,然而知道兩人是兄妹關係時,一股愛的悸動因子再度從羅曼心中燃起。
尚賀雷是標準的政客,雖然是總統的智囊,但卻也不得不屈就政治的現實與反覆無常,在西裝革履的背後與行為動機,不似羅曼這位農夫這麼單純,卻也因此而產生極大的對比。也使得莎拉一味排除哥哥的華而不實與不確定後,很快地在羅曼身上找到她心中的企求。
也許羅曼在妻子難產而亡後,便已喪失了男女互動的動能,他更不擅長油腔滑調取悅女人,但這正好是莎拉欣賞他的地方。但在很多的關鍵,卻都是有賴盧卡斯的臨門一腳。這樣的鋪排並非全是羅曼的懦弱,而是一種型態與個性。事實上羅曼是外冷內熱的情感,如果直接面對的是一種阻礙,他應該不會主動去化解的。
對於感情如此;對於愛娃被抓到屠宰場也是如此。若不是盧卡斯一再求羅曼,他是不會主動去救出愛娃的。但這正好是羅曼的優點,因為踏實而穩定;因穩定而真誠;因真誠而專一。這樣的角色性格不僅莎拉慧眼識英雄;更是導演刻意塑造的法國新男人。
總統在最後關頭又改變了決定,也使得情節瞬間逆轉。但最終卻因發現狂牛症是子虛烏有,一切全是那位懷恨的獸醫的報復詭計。這使得愛娃得以不必接受屠宰的命運,但導演卻又安排了一次無緣由的陰錯陽差。因為工作人員的誤差,愛娃被帶入屠宰的輸送帶中,這著實令觀眾緊張萬分,所幸在最後關頭及時按下停止按鈕,這才挽回了愛娃的牛命。
緊張的情節鋪陳是電影戲劇的必然,但在一陣忙亂後,導演立刻將情節帶回羅曼與莎拉身上,但卻也巧妙地讓盧卡斯介入。盧卡斯刺破輪胎是情非得已,但莎拉豈有不知之理,甚至羅曼應該也是心中有數,於是一段求愛的雙簧展開了,不僅造就了令人會心一笑的情境喜劇,也展露了導演在溫馨的呈現上頗有獨到的功力。
本片雖定位於兒童電影,但卻是老少咸宜的佳片,在酷熱的夏天欣賞本片,更是令人心神涼爽而愉悅不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