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
美國 / 1997年 / 95分鐘
描述美國大選的前十日,競選連任的總統捲入了白宮女實習生性醜聞風波中…
◎ 劇情簡介
美國大選的前十日,競選連任的總統捲入了白宮女實習生性醜聞風波中,雖然已經拍好的競選電視廣告「半途不要換馬騎」是不錯的構想,但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高層請出了一名專門處理這類事件的神秘人物康洛布林,而康洛布林提出了請在中國訪問的總統暫緩回國,並禮聘了好萊塢的超級製作人史丹尼共商應對策略。
史丹尼以電影的拍攝手法,先以一名臨時演員飾演戰亂的阿爾巴尼亞難民,在戰亂中抱著一隻貓逃避戰禍,事實上這一切全在攝影棚內拍攝及利用影像合成結合而成,戰爭更是子虛烏有,向新聞界提供這些訊息,只是為了轉移觀眾的焦點罷了。
計劃很順利,總統的聲望扶搖直上,但卻無意中被中情局破壞了。史丹尼再接再厲,他仿效二次大戰後日本兵被遺留在沖繩島的故事,就像被遺忘的鞋子一般,於是要國防部尋找是否名字發音與鞋子有相似的士兵。陸戰隊回電一名叫謝曼的人適合,於是國務院發佈消息,謂陸戰隊撤退時遺失一名叫謝曼的士兵,他傳回的相片中衣服剪的破洞正是摩斯密碼:「媽!我平安……我愛妳……」果然全美立即陷入瘋狂拯救謝曼的運動中,很多人將鞋子拋向樹上表示支持。但真正要迎回謝曼時才發現謝曼是一名強暴犯,已在軍中服刑近十年,精神也有異常。果然半路飛機迫降,謝曼欲強暴農舍主人的女兒被主人以槍打死。
史丹尼依然設計讓謝曼成為英雄下葬在國家公墓。總統的誹聞案被這些事件掩蓋而順利當選。但當電視評論員說總統會連任成功是因「不要半途換馬騎」的廣告成功時,史丹尼再也受不了,他是超級製作人卻一輩子未曾拿過奧斯卡,這回他無法忍受功勞被後輩無名小子搶去,怕史丹尼透露秘密的康洛布林只好下了一個決定。第二天電視報導名製作人昨晚因心臟病暴斃在其華宅內……。
二、分析
節奏的緊湊,條理分明,情節流暢的「搖擺狗」雖是標準的好萊塢型態影片,但其著力點卻是精準而大膽地切入美國當時的政治事件。從某些角度而言,觀眾都知道那位總統是誰,但整個影片卻又令人找出証據證明是觀眾心目中的那位總統。不過這並不是本片的重點,搖擺狗將政治與電影事業作了空前絕後的「類比」,從這兩種全然不相關的行業中結合在一起,我們開始發現生活的被虛構以及情緒目標的荒謬。
駭客任務的賣座似乎也有相同的基點,當人發現自己的生活完全是被電腦所宰制時,「自我意識」立刻被提昇到無上至綱。「搖擺狗」的訴求大體相同,但它不是以科幻的景像訴求,而是誠實地以政治現實的內幕,赤裸裸地呈現一群政治層峰身邊的人士,為了主子的成功無所不用其極地使出混身解數,就算偷、拐、搶、騙,卑劣無情那都只是屬於手段之一而已,其終極目標只為了主子,美其名為效忠,卻是一群利益團體的相互利用拉扯。
「電影」在這影片中被提昇到能夠主導國家動態的一門藝術與事業。電影本身就是由一群藝術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的作品,不管其故事的真假,它都是被「製作」出來的,也就是說透過一群人的努力,無中生有地建構出令人鼓舞、讚嘆或傷心感動的事。如果理智一點就知道,電影其實是虛幻的。但這種虛幻卻早已被觀眾認同,許多精采的影片情節一直深深影響著人的心靈,於是這種認同影響逐漸被真實化了。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像的呈現更能隨心所欲,透過精心設計,一個畫面往往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搖擺狗」的政治人物早就了解到這股力量,他們利用影像來欺瞞觀眾,進而激發了他們想要的預期效果。就算這個期間將會有人命的傷亡,但這比起讓主子續任白宮的主人是微不足道的。正像有人問起康洛布林為何選擇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宣戰,他們並未作壞事呀!康洛布林回答:他們也沒作好事!
另一個值得探索的現象是媒體。片中的媒體幾乎完全被人操弄耍戲而不自覺。看著記者一本正經地在螢幕上播報「最新的訊息」;處在偷窺地位的觀眾不免掉入一種嘲弄的快感中,但若仔細深思,這種解構其實正是隱然呼應了另一種被矇閉的事實。若果電影中的種種虛構不幸是我們的現實,那被嘲弄的反而是觀眾了。
史丹尼這名能無中生有的製作人,以另類的姿態詮釋了其生命創作。他雖然製作過好萊塢無數的名片,但始終沒有得過肯定──獲得奧斯卡獎。對史丹尼來說這不僅是他一生的遺憾與痛,雖然他擁有比總統更豪華的華宅與無比的權勢。但他的性格是不能當一隻只會搖尾而始終不能浮上檯面的謀士幕僚;他更不甘心他的「創作」不能躍上媒體,於是另一種層面的衝突再現了。遺憾的是政治偶爾能以影像的創作來營造一種世界,但兩者分開之際,政治立時變成一頭巨大的怪獸,除了屈膝順從,否則沈醉在「創作」的理念之中,史丹尼註定要走上悲劇的。
史丹尼的死也是透過媒體播放的,觀眾立時感受到媒體似乎只是政治怪獸的附庸或手腳,號稱媒體自由其實也只是被操控的一個項目與段落罷了,更遑論其他的升斗小民,往往被一個刻意設計的畫面,影響或改變他自主的思惟與行為。看著一群歌星歇嘶底里地唱著愛國歌曲,那種真誠讓人心痛,因為他們只是被利用的一群道具與棋子。而這一切都只為了一件事──讓總統連任成功。
史丹尼也展現了「編劇」的才華,在計劃受挫後,他從被丟棄的鞋子得到靈感,找了與鞋子發音類似的「謝曼」進行他的第二幕。正如連續劇的編劇一樣,一集結束正是第二集的開始,這種無中生有猶如上帝一般的工作使他掉入了一種自信與執著,相對於平時周旋於總統府高層幕僚中的康洛布林是截然不同的。
康洛布林與史丹尼不只是好友,在共同處事認知上絕對是合作無間的,但康洛布林不同之處是他認清自己永遠只是主人身邊的一隻狗,當一隻狗突然跳上主人宴客的餐桌上時,那種後果康洛布林是比誰都更清楚的。
事實上下達毀掉史丹尼命令的正是康洛布林。導演處理這個鏡頭是相當用心的。當史丹尼離去時,康洛布林只使了一個眼色,在樓下的史丹尼立刻被四名大漢帶上車離去。在樓上透過玻璃窗冷靜地望著這一切的康洛布林,其玻璃反射的背後正是一面飄揚的美國國旗。電影就是具有這種力量,不必透過語言,但映象卻像把銳利的刀刃劃過沈痛的心靈。
「搖擺狗」的人物表演都是以誇張的喜感來詮釋,但這更加對立了導演刻意展現的無情諷刺。或許是這種大膽的心靈剝離也解構了美國的虛假,這部片子在美國並未大出鋒頭,反而在歐洲拿下一九九八年柏林影展最佳銀熊獎。這是另一個值得我們思索的有趣話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