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導演: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
演員:丹尼爾‧雷克利夫(Daniel Radcliffe)
   艾瑪‧華特森(Emma Watson)
美國 / 2001年 / 142分鐘 / 普通級
一直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孤兒的哈利波特,卻身懷奇異魔法,因為他的父母其實都是魔法師…

◎ 劇情簡介     

  詹姆波特是個巫師,與妻子莉莉結婚後生下哈利波特卻遭受惡巫師佛地魔的陷害。在遇害時佛地魔在哈利額頭上留下記號後也受傷失踪。

  被寄放在姨媽家中的波特不只受到姨媽、姨丈的鄙視,更受表兄的欺侮。終於到了入學年齡,魔法學院霍格華滋寄來入學通知單,但均被姨丈撕破,學院派出魯霸海格利用一點小魔法嚇退達力,這才順利帶他經由火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進入魔法的天地。在離開前,海格也帶哈利領出父母留下的金幣及一個裝在袋中的魔法石。

  與哈利同時入學的榮恩與妙麗分在同一個學院葛萊分多;而自視高貴的馬份則分在史萊哲林學院。由於哈利具備有過人的魔法天賦,很快被網羅在騎掃帚的飛行球賽中擔任搜捕手,而且與他父親當年一樣在比賽中建功,這引起馬份嫉妒,但妙麗發現擔任魔藥學的教授石卜內似乎覬覦魔法石,並在比賽中對哈利下咒語。哈利得到一件隱身衣,也發現石卜內似乎在恐嚇教授魔法防禦的教授奎若,這使得哈利三人焦急不已,立刻向院長鄧不利多報告,但鄧不利多正好不在。而在這之前本被關在地下室的山怪不知被何人釋放,哈利和榮恩急急趕往妙麗的寢室搭救,果然千鈞一髮之際,制伏山怪救了妙麗。但三人夜晚探訊海格想查出黑衣人是誰,卻被馬份出賣密告,四人被罰與海格必須夜晚去完成一件任務。

  在黑森林中哈利與馬份一組,發現佛地魔殺死獨角獸並吸飲銀色的血來維持生命,佛地魔發現二人,馬份嚇得逃回,而哈利危急之際,人馬獸擊退了佛地魔救了哈利。

  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石卜內似乎已經得知馴伏三頭怪獸的秘密,即將潛入禁地取魔法石以獻給佛地魔能長生不老,哈利與榮恩及妙麗三人不顧危險潛入,在經過三頭獸及魔魚網以及以生命為賭注的魔法棋盤,哈利終於到達內殿,但陰謀者竟然是奎若教授,他早已將佛地魔視為主人,而魔法石奇蹟地出現在哈利手上,雙方一陣爭執,哈利的雙手引發的炙熱終於打敗了奎若,佛地魔憤怒地逃逸了。也因為這些不畏艱難又兼顧友愛的精神,使得哈利所屬的葛萊分多學院得到最高榮譽。

二 劇情分析

  哈利波特的原著能成為暢銷小說,多少有些奇蹟與幸運。藉著原著的餘威將故事搬上銀幕,果然也造成轟動,在賣座成績而言也是令人稱羡的。

  事實上以學童年齡來閱讀原著,難免有些艱辛,相信很多買書的家長與小朋友,不見得都能忠實地將整本厚重的書閱讀完畢。但反觀電影,則在二個半小時之內作了完整的呈現,這一點電影的功用是遠遠超越小說的。

  拜現代電腦科技之賜,電影中許多的魔法現象都能以最接近導演的思考方式來呈現。這是觀眾的眼福;也是現今電影之幸。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創意。魔法世界是一想像的世界,但為了讓讀者或觀眾能夠取得認知與參予,就必須建構一種具象的世界。譬如說這個入口必須從月台的柱子中進入,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起碼提出的具象數據與方向,在戲劇中是相當有趣與說服力的。

  整體而言,「哈」劇將魔法世界建立在現實社會的重疊與複製。在那個虛擬的世界中魔法只變成一種常態,而非特技,因此所有的魔法師就變成「凡人」了,在彼此對待中扣除一些超眩而詭異的情境之外,真正吸引觀眾的還是以「人性」的互動。

  到學院上學的學生,他們也喜歡吃零食、也會恐懼、快樂、嫉妒和關懷。在魔法世界中也有人性最醜惡的自私與貪婪,「魔法石」是慾望的最終表徵,因為它象徵人人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當然也包含了權力與一切。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有了這些反面的角色,自然會帶給劇中主人翁許多試鍊,但這也是哈利及其他人必須去面對的挑戰。平庸無奇的平淡如何能造就堅毅出色的毅力與個性?

  在某方面而來探索,哈利其實並不是一個遵守規則的學生。明明學校規定三樓右手邊的走廊是禁地,但他卻常常違規入侵。這固然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正確地說這一切都是老校長鄧不利多設定的「計謀」。

  計謀的用意當然他了解哈利身負重要的使命。所謂一物剋一物,小時候的哈利如何擊退佛魔地是一個謎,但這是一種天命,就算命運重新再度呈現,哈利依然要扮演與佛魔地對抗的角色。

  另一種用意則是一種學習。別忘了霍格華滋是個魔法學院,他最大的功用當然是培育英才,教育最好的方式絕對不是在課堂上的講解,而是讓學習者自己去親身體驗,這一點霍格華滋在教育的領域上提供了相當有趣的方式與示範。

  電影最迷人之處正是在每一場的過程中必須以具象事件來表現。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就是一個例子,而分配四個學院的魔法帽子也相當有趣,尤其餐廳的懸空蠟燭與飛行的貓頭鷹都增加畫面的生動與可看性。而可以不定時移動的樓梯與會說話的圖像也令人驚艷,至於騎掃帚飛行的球賽更是創意十足。

  利用電腦三D動畫完成的人頭馬,山怪及三頭獸更增加了觀賞影片的趣味,這一點從小說的文字表現是較難給讀者一些吸引力的。小說當然也會因文字的堆砌魅力而引燃讀者的想像空間,從而創造出每個人的無限意象。但因「視覺」效果在五覺之中是直接而具象的,因此就表現效果而言是較為統一而有力的。

  哈利波特不單是兒痛文學,也實際提供了懸疑推理的空間,但事實上卻有掉入故弄玄虛的遺憾。因為影片的主觀鏡頭一直強調石卜內對哈利不友善的表情與恐嚇; 卻完全沒有讓奎若留下一些令人生疑的線索。其實在幾個關鍵的轉折中給予一點現象,到最後露出真面目的奎若就不會令人有突兀的感覺。

  鏡子的出現頗有哲學意味,哈利從鏡中見到自己的父母,但校長鄧不利多卻告訴哈利鏡子會反應內心渴望之事,但人卻不能活在鏡子之中。畢竟幻境容易令人陷入思緒的憂鬱與自憐,唯有走出自我才能勇敢地去面對擺在前面的挑戰。

  友愛、勇敢是哈利波特最重要的主旨。而這些性格上的要素,哈利與榮恩、妙麗三人勇闖三頭獸、魔魚網以及魔法棋盤三段戲的具象表現來詮釋。同時也由此證明了榮恩的棋藝高超以及妙麗對魔法植物的了解,不但由此助三人渡過難關,也成功地展現犧牲的勇敢精神,就連奈威為了阻擋同夥的勇敢表現,也都在整體的考量中被肯定了。

  哈利波特的文學表現其實應該可以給國內兒童文學的出版業以及兒童劇的創作者一點示範現象。許多人一直堅持不必要建構太龐雜的結構以及艱深的文字,但事實上哈利波特卻都犯了這種「禁忌」,問題是如果這樣的表現方式是錯的,為何哈利波特的書會在全世界大賣?企劃行銷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現今小朋友的資訊認知其實早已超越以往我們的認知,這一點絕對是可以讓大家重新檢討辯論的。

  哈利波特必然還會有續集,因為編導留下的伏筆實在令人期許,何況許多謎團也都尚未提出解答,我們在期待下一集時,也期許國內的兒童戲劇創作人才也能在不久的將來創作出超越哈利波特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