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西西莉亞‧羅絲(Cecilia Roth)
瑪莉莎‧芭莉狄絲(Marisa Paredes)
西班牙 / 1999年 / 101分鐘
禮讚:1999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2000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法國凱薩獎最佳外語片
200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年輕的艾斯德班想成為一位作家,並且找出父親的真正身份與母親所極力想隱藏的…
◎ 劇情簡介
曼紐拉在醫院擔任行政人員,這一日是兒子艾斯德班的生日,兩人一起去觀賞名舞台劇演員嫣咪的「慾望街車」演出。由於曼紐拉年輕時也演過該劇的女主角,艾斯德班一時興起便在雨中奔向車旁向嫣咪要簽名,但嫣咪受了驚嚇不但沒有開門,反而使得艾斯德班被迎面而來的車子撞死。
曼紐拉傷心極了,原本看完戲要告訴兒子身世,沒想到完全落空,不得已只好從巴塞隆納回到馬德里,想要尋找兒子的生父「羅拉」並告知艾斯德班的死訊。事實上曼紐拉以前是個妓女,結識了人妖「羅拉」,並懷了他的兒子,但曼紐拉瞞著羅拉離開馬德里,為了舒緩對兒子的愧疚才決定尋找羅拉。
曼紐拉在郊區堤岸外的人妖聚集處找到了羅拉的室友「阿悅」。但阿悅表示羅拉偷了「她」的東西早就逃之夭夭。曼紐拉決定先住一陣子再說。一個夜晚,她看見嫣咪的劇團來馬德里公演,於是她買了票並至後台尋找嫣咪,正好見嫣迷的搭檔也是「室友」的妮娜憤怒離去,嫣咪求助無門,只好懇求曼紐拉為她開車,並在暗巷中找回正在購買毒品的妮娜。
嫣咪見曼紐拉相當俐落,於是決定聘用她當助理。這之前阿悅曾帶曼紐拉到教會機構找實習修女露莎求助,露莎帶曼紐拉回家希望母親能用曼紐拉為管家,但遭母親反對。如今曼紐拉有了工作,露莎反而來向她求助,因為她懷孕了。原來露莎曾幫助羅拉戒毒,但沒想到受到羅拉的引誘而懷了他的孩子。曼紐拉不得已只好暫時收留了露莎。
曼紐拉的介入引起妮娜的不滿,尤其曼紐拉有機會頂替妮娜演出,更使得妮娜不悅。曼紐拉說出兒子死因,使得嫣咪因愧疚而自責。曼紐拉幫助露莎將兒子生下,取名艾斯德班,但露莎卻在生產後去世。羅拉在葬禮中趕到,曼紐拉將兒子死訊告之,並將露莎的兒子讓羅拉擁抱入懷,但不久羅拉罹患愛滋病死亡,曼紐拉便將露莎的兒子抱回巴塞隆納,兩年後才再回到馬德里。小艾斯德班的愛滋病毒消失讓曼紐拉、阿悅及嫣咪興奮不已,對往後的人生透露了更多的期待。
◎ 賞析
性別的分野與對立不止詮釋了人類長久以來的歷史以及社會現象;更由此建構了社會的權力結構。所謂的男與女之間的對立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這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僅是相互撞擊更是相互依持的。然而阿莫多瓦的「我的母親」卻在突破傳統的情節中,訴求了一種新的微妙情愫。
曼紐拉懷了人妖羅拉的孩子後毅然決然離開馬德里,在找到醫院的工作後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若不是因為兒子車禍死亡,她可以永遠不再回去馬德里。當然在兒子長大成人後她也無法避免必須吐露孩子的身世,然而這一切的矛盾與掙扎尚未到來之前,卻因兒子驟死而使她必須重新回到以前急欲脫離的地方。
曼紐拉在這方面的心境並未交待清楚,因為這樣重大的轉變是必然有著衝擊的。曼紐拉脫離神女生活的決定可以理解,但再回去原點或許只是為了告訴羅拉真相,如果這是原因,那顯然曼紐拉對羅拉用情是相當深的。令我們驚訝的是扮相美艷的羅拉竟然在女人堆中相當吃香,雖然她又偷又騙又不負責任,但這電影的脈絡線索全因他而起,從而帶動了其他女人的命運。
羅拉在情慾中的魅力使得這部影片的主旨訴求逐漸浮出檯面,因為他雖有男性的所有行為,卻又在表相扮演著女人的角色。這種性格上的錯亂看似荒謬,其實卻是導演刻意的解構手段。傳統的男女陰陽互動的思維因為羅拉的顚鑾倒鳳,使得一切順理成章的秩序開始脫節。羅拉扮演著父親的生殖任務,卻也渴望成為母親的角色,但他從未思慮過這些問題,只是茫然而焦躁地活在他自己也無法解釋的世界中,因此在潛意識中便無法尋索到安定,不得不四下逃竄。
曼紐拉是個理性的女人,卻也無法忘懷對羅拉過去的那段情。這些情感部份來自年輕時她與羅拉合演過「慾望街車」的舞台劇。由於導演年輕時在電信局上班曾迷上樂團與劇團,因此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幾乎都與劇場有關。「慾望街車」中史黛拉那種近乎神經質的自虐表現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曼紐拉景仰的女演員嫣咪正好具備了這些特質,曼紐拉心中的期待其實也是以前對羅拉的一切類比反射。巧的是嫣咪也是女同性戀者,她在舞台上的搭檔妮娜正是她的「室友」。聚集了這麼多的女同志,正是對現況傳統社會價值觀的強力嗆聲;傳統的社會結構潛藏著一股看不見的操控力量,主宰著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導演似乎有意藉著這些被電影引動的女人對這個嚴肅的題目提出挑戰與責問。
如果人類的性別開始趨向模糊,會是怎樣的局面呢?雖然只是個假設性的問題,但依然令人相當好奇;阿悅這個角色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線索。
阿悅以前是個貨車司機,但因為性格的錯置使他逐漸變成女人,身上所有的器官幾乎都是手術過的,然而他卻不肯將生殖器切除,因為那是他吸引「客戶」的重要噱頭。這一點是相當有趣的,這也解釋了男性同性戀的一些傾向與緣由。不管如何,所有的現象使我們掉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思考空間,也許有些無奈;卻也透發出點點惆悵。
露莎是個實習修女,肩負對羅拉的戒毒重任,卻反而委身於他。羅拉事後逃逸無蹤,但露莎卻深情款款地期待羅拉的回頭。羅莎的身份呈現擺明了導演對宗教的嘲弄與反諷,原因是導演小時候家境欠佳,所以寄居在教會學校內,卻遭到神父的性侵害,這也使得導演對真實的社會與宗教價值觀有所疑慮和失望。正如他喜歡舞台劇的表現,因在舞台上的虛構世界是比現實生活來得更有趣與真實。
阿莫多瓦的作品「悄悄告訴她」正是延續「我的母親」的意念接龍。在兩片中我們看到許多相同的情境(如醫院);也表現了強烈色彩背後的詮釋。更相近的是編導在兩部影片中呈現了對女人的了解與細膩情感。曼紐拉是個理性的女人,不慍不火的生命態度充份流露出一種厚重的力量,這是男人所欠缺並難以表現的,通常我個人將之稱為「母性」的本能。
本片其實在敘述與傳達母性的種種可能,甚至是不可能成為女性卻又有潛意識企圖的矛盾心靈,都是編導關心的範疇。然而不管母性的潛能有多麼寬厚,卻必須仰賴對立的「父性」融攝,生命才有活下去的條件。阿莫多瓦令人佩服之處是以這樣的素材組合了一種全新的價值觀,一切的掌控者來自母性;也因為如此,到最後我們發覺這部影片正好變成這群女人的附屬品。故事結束時,一切對立的景況已經沒有爭議;因為這一切都在導演的戲劇窗口中呈現為另一個空間世界。
高明的編導必須在作品中提出一套完整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詮釋,藝術家可貴之處不只是完成作品,而是在作品中說了什麼令人一生難忘的意理。許多優秀的編導都符合這樣的條件,阿莫多瓦正是其中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