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貓(Cats)

原著:托馬斯‧斯蒂爾斯‧艾略特(T. S. Eliot)
作曲: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導演:大衛‧梅勒特(David Mallet)
美國 / 1983年 / 115分鐘
禮讚:1983年東尼獎
除了賣座佳之外,「貓」劇更獲得許多獎項。一直到一九九六年一月廿九日倫敦劇院共演出六一四一場;百老匯至一九九七年六月止也締造最長青的劇碼…

◎ 劇情簡介     

  在傑利科的附近住了很多貓,他們有著不同的花色及名字,但不約而同在傑利科這兒聚集,因為除了參加一年一度的舞會之外,他們的領袖──老戒律伯將要宣告,究竟是那一隻貓可以送往九重天以便獲得重生。

  宣佈的時間是在天將破曉的時刻,於是這群貓兒開始在舞會中嬉戲,並敘述自己的特質以及自己的故事。

  若騰塔格是一隻古怪的貓,但他總是默默地作他應該做的事。而葛莉茲貝拉的年紀不小了,她受過傷的腳使她走起路來相當困難。她感嘆過去的時光不再,也懷念自己以前也是一隻非常迷人的貓。

  巴斯特佛瓊斯是聖詹姆斯街的貓,他雖然肥胖但穿著體面,皮鞋上還套著令人眼睛一亮的白鞋套呢!瓊斯不只喜歡美食還擁有多家的俱樂部,而他的名字聽起來就比別人都響亮。

  蒙哥傑利與藍蓓蒂瑟是一對惡名昭彰的流浪貓,他們合作無間,只要看上眼,到了晚上就不費吹灰之力偷到手。

  老戒律伯的壽命最長,他已經埋葬過九個妻子,而他依舊相當健康。蘭伯斯貓是一隻雙眼會冒紅光的怪貓,而亮麗白毛,小巧又快樂聰明的正是維克多麗葉。

  每一隻貓陸續出場介紹自己,並表演了一齣戲:「波里科狗進行曲下的佩克族與波里科族的可怕戰鬥」。但表演了一半卻被邪惡的麥凱維提打斷了。

  貓群因犯罪大師麥凱維提的出現而驚惶失措,所幸在眾貓同心協力抵抗以及老戒律伯出面安撫下,麥凱維提才落荒而逃,同時也恢復了舞會的歡樂。

  密斯塔佛利斯是一隻魔術貓,他的出場帶給全場一陣聲光震撼。而格斯住在戲院內,他雖老邁多病,但因曾被授予「七聲貓叫」的榮譽,因此極受眾貓的愛戴,而史金波施克斯是鐵路貓,如果有他在,火車都能順利開出,客人也都順利而安全。

  終於到了黎明時候,葛莉茲貝拉以「回憶」的歌聲使大家想起過往的時光而獲老戒律伯的青睞,於是在眾貓的祝福下,葛莉茲貝拉緩緩步上天階。

◎賞析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其父親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其母則是一名鋼琴教師。

  韋伯就讀於馬格德林學院時就曾與作詞者蒂姆‧萊斯(Tim Rice)合寫了「我們的樣子」。一九六七年他與萊斯又合寫「約瑟夫和神奇彩衣」,隔年在學校劇院上演,而後又在倫敦西區劇院上演,之後在一九七二年的全國性電視節目中播出。

  七○年代韋伯為電影譜曲配樂,而七一年與蒂姆‧萊斯合作的(耶穌基督巨星)在紐約上演,並獲得七項東尼獎。之後此劇也被拍成電影。

  一九七四年與另一名作詞者安南‧艾克布恩合作了一齣(吉維斯)。然後在一九八一年又與萊斯合作了(艾微塔),此劇在百老匯上演之後也被拍成電影。

  韋伯在一九八一年改編了托馬斯‧斯蒂爾斯‧艾略特的十四行詩(Old Possu`s Book of Practical Cats),並由基蓮安編舞而於五月十一日在倫敦西區的倫敦劇院首演,而一九八二年的另一部音樂劇(歌與舞)亦獲得全勝。

  在倫敦演了八年後,「貓」劇共演出三三五八場,締造了英倫劇院史上演出最久的紀錄。「貓」劇的成功更進一步向全世界進軍,據估計全球超過四千八百萬人看過這齣戲,票房收入超過八億二千五百萬英鎊,也是全世界賣座最好的劇作之一。

  除了賣座佳之外,「貓」劇更獲得許多獎項。一直到一九九六年一月廿九日倫敦劇院共演出六一四一場;百老匯至一九九七年六月止也締造最長青的劇碼。

  之後韋伯也於八三年製作了(卓越人物將他趕走),八四年與理查‧德斯蒂爾格合作了(星光快車)。之後在倫敦皇家劇院製作了(被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給我) 。並與哈特合作(足尖上),並將整座劇院買下來。一九九二年創作(日落大道)在倫敦上演,一九九四年韋伯被(戲劇周刊)提名為戲劇界最有影響力一百人中的榜首。全世界在任何時候,至少都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他的作品。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製為專輯的銷售量以及後來的「首演集」銷售量超過六百萬套。

  一九九六年韋伯更為巴塞隆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而將創作生涯推向頂端。

  「貓」劇的特色是一景到底的歌舞劇,所有的道具都比真實物件大上三倍,也就是說將貓的體型不只擬人化,也適當地放大了。

  貓一向在人的眼中是最得寵的寵物,或許是牠慣常的冷靜與神秘,使人不得不對牠另眼相待,「貓」劇總共分為兩幕,各種不同的貓擁有不同的名字( 最少三個),這似乎是影射了人的多面向性格。每一隻貓的自我敘述不只介紹了牠自己的名字與背景,觀眾很容易在每隻貓的背景中見到我們的鄰居或親友。

  生老病死是人必經的過程,而貓族似乎也逃不過這種定律。「格斯」是劇院貓,他曾與許多偉大的演員共過事,然而他卻身陷痛風之苦,而鐵路貓則又讓我們想起和善又八面玲瓏的服務人員。

  在陸續出場的貓族中不論來歷如何,其實都在韋伯設計的主觀意識型態中變成了「人」,反倒是觀眾在舞台上貓族的眼中反倒成為「裝扮成貓」的人類。在晚會結束時老戒律伯就這樣苦口婆心地告訴「人」類旁觀者:就其獨特的品性和差異而言,貓很像你們!

  這種虛擬與現實的混淆解構與建構其實是藝術家用不同的角度企圖剖展人性的游動,而在層層過濾中,人的潛在性格便在貓族上「借屍還魂」,於是觀眾更陷入了「貓人不分」的情境,也因為認同感的產生,在這場傑利科貓群舞會中就更令人賞心悅目了。

  音樂歌舞劇中,舞蹈與音樂佔著相同重要的比重。韋伯對「貓」劇一直有著「無法全面提起高潮」的遺憾,因為全劇中唯一的「高潮」是犯罪大師麥凱維提出現之時,貓與貓的爭鬥而造就緊張的氛圍;而最後老戒律伯挑選了老女貓葛莉茲貝拉成為上九重天而獲得重生的貓,這段戲的轉折太弱,全靠葛莉茲貝拉唱出「記憶」與「回憶」來帶動劇情。然而因為此段音樂太美,所以整體的力量就偏向旋律的面向。這是韋伯感嘆某些遺憾與缺失,而最終在演出前所編寫出的著名曲子「回憶」。

  「回憶」是一首相當傳奇的樂曲;也是音樂劇史上流傳最廣的作品。但事實上韋伯創作時是先編寫了旋律而沒有歌詞,這似乎與一般傳統的音樂創作方式相反。「回憶」並非是根據原有的詩編寫;因此韋伯找了三名作詞家來編寫,但始終都不滿意,直到首映前幾天,韋伯回到自己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完成歌詞,他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以及「魅美的貓」作線索,寫出了動人心弦的「回憶」,同時也因而確立了「貓」劇的主題。魅美的貓葛莉茲貝拉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在回憶中表白了在外面世界受到的痛苦,她失去了永遠快樂與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