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春天的小孩(Haut les coeurs)

導演: 蘇維格‧阿斯帕(Sólveig Anspach)
演員:卡聞‧維德(Karin Viard)
   勞倫‧盧卡斯(Laurent Lucas )
法國 / 2000年 /109分鐘
禮讚:凱薩獎 最佳女主角
   法蘭德斯國際影展銀刺獎 特殊提名獎
   金刺獎提名
   摩迪斯特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該片述說一位母親力求保住孩子的歷程…

◎ 劇情簡介     

  賽門還在唸研究所,但與在樂團拉低音提琴的艾瑪同居。郎才女貌看起來似乎是完美的人生,但就在艾瑪懷孕四個月時,她也同時檢驗出罹患了乳癌。

  艾瑪有個弟弟奧利維,在工作上一直很不如意,在他得知姊姊得了癌症必須先拿掉孩子之際,懦弱的他幾乎無法面對這種鉅變,於是他撒了謊,說他找到去冰島工作的機會,以逃避現實生活中壓逼而來的無窮壓力。

  艾瑪對醫生所提的建議面臨兩難,畢竟胎兒已經成形,要她捨棄胎中的生命來作乳癌手術,實在心有不甘,於是在賽門的建議下又換了醫生,這一次由安戴斯醫生與柯倫比醫生共同會診,他們決定先為她作化療,等嬰兒七個月或八個月大時,在剖腹生產,然後再作乳癌切除手術。夫妻倆答應了。在這段期間,艾瑪開始掉髮,她乾脆先行理個光頭;艾瑪心理也起了變化,她開始擔心賽門會厭惡她的外表,遂自暴自棄在一個舞會中與一名初識的急診室醫師擁吻,氣得賽門先行回家,但也因為兩人的相互交心,才又言歸和好。

  艾瑪辭去了樂團的低音提琴手,她希望樂團找來頂替她的人要醜一點,這樣眾人才會想念她,而在最艱困的時候,賽門的考試也通過了。

  終於到了剖腹生產的時刻,艾瑪要求先作半身麻醉,因為她想看著嬰兒出生,醫生答應了,在同心協力下,終於產下女嬰茱麗葉。接著隨即全身麻醉,為艾瑪作乳癌切除手術。

  手術雖然成功,但癌細胞並未如期獲得控制,而且已有抗藥性的副作用產生,醫生再度建議艾瑪必須進入隔離室,再抽取骨髓以作第二次的癌症對抗,但這段期間她必須離開賽門和茱麗葉。在答應之前,奧利維回來了,事實上他還是很想念姊姊。奧利維先去找賽門,賽門說奧利維雖然說了謊,但卻帶給家人信心與希望。賽門出錢買了衣物並剪掉標籤,騙艾瑪說是從冰島帶回的禮物。艾瑪感動極了,她說弟弟用血汗錢買禮物送她和茱麗葉,於是她滿懷信心地進入隔離室,繼續與癌症作長期抗戰,同時也等待下一次的奇蹟再度降臨。

二、分析

  這部二○○○年的法國片雖然以巴黎這個都市為背景,但若不是後幾場賽門與艾瑪交談的背景中有個若隱若現的巴黎鐵塔,幾乎很難讓人清楚界定它的時空背景。這與一般法國人自豪地呈現巴黎的優雅與美是截然不同的。相反地,導演蘇維格阿斯帕不只呈現人類對絕症的無奈與現實的無力感,這樣的鋪排並非是灰色與消極,而是以這些棘手的前因呈現,來凸顯人在困境中的自我突破以及在無助中冥冥的奇蹟展露。
  
  「春」片的故事結構其實是再簡單不過了,就整體而言,並無傳統電影的衝突與壓力,乍看之下似乎平淡無奇,甚至沒有什麼可資討論的空間。但正因為它的「平凡」才是它的可貴之處。

  導演以分隔的畫面直接詮釋劇中人物的時空情緒,因此我們常常發現艾瑪前一刻快樂地與賽門或弟弟奧利維談笑風生;但下一個鏡頭卻是一個人無助地哭泣。這種毫不做作又不刻意修飾的手法,更能清楚地去挖掘人性深沉的複雜情緒。在片中艾瑪的不幸實在令人為她叫屈,但從頭至尾,現象卻不曾發現艾瑪的自艾自怨。艾瑪有時確實很無助,但她卻始終堅信生命的原則──每一步都是自信的步伐。

  一開始當賽門知道艾瑪懷孕時,不禁埋怨地將被孩子拘束了,兩人為此而有了摩擦,但對艾瑪而言,胎中懷的孩子就是一種「奇蹟」,這點她是相當篤定的。賽門研究所中的論文「文學的插曲劇」事實上是離生活極為遙遠的,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有較不切實際的想法,但當艾瑪發現有乳癌之際,兩個人的思維焦距才有了共同的認知。

  「勇氣」是導演在片中裡面刻意呈現的另類傲氣。癌症是人類最大的磨難,沒有任何人可以大言不慚地可以輕易克服它,正因為它是如此地令人無助與沮喪,艾瑪的勇敢面對,不得不使人融入她堅毅的力量中,陪同她對抗著癌細胞。

  其實艾瑪也不全然那麼勇敢,當她發現因作化療而開始掉頭髮之際,她毫不猶豫地先行將頭髮全數理光。這是一種逃避的心態,但卻也是勇敢面對的作法。這中間牽扯太多的人性掙扎,如果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理解劇中人的感受。

  艾瑪必須面對的是她自己生命的安危,而賭注卻是自己肚中四個月大的胎兒。這似乎是上帝開的玩笑,輸與贏畢竟都是失敗者,面對如此不堪的命運,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脆弱的人性要如何與殘酷的事實對抗呢?艾瑪與賽門當然希望有奇蹟出現,但他們卻從未用祈禱的方式來等待奇蹟,相反地,他們是以「人」的角度去思索解決之道。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必然是除了困境的眼前,應該還有另外的康莊大道,但不管如何這也必須靠自己才能試鍊而出。

  賽門和艾瑪選擇了另一個醫院與醫生,雖然是死馬當活馬醫,但畢竟是一種勇敢的面對與嘗試。支撐她的除了賽門對她的愛,當然是肚中的孩子。生命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種奇蹟,何況她的乳癌並不是懷孕後才有的,這點艾瑪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更加深她對胎兒的寄望。

  新的醫院與醫生堅定的語氣,使得艾瑪感染了一股力量,更加深了她的勇氣,她開始相信奇蹟永遠會站在她這一方。於是她開始跟醫生「討價還價」,逕自主張等嬰兒八個月才剖腹生產;也主張生產時不要全身麻醉,因為她想看著女兒來到人間。醫生盡量在容許範圍內遷就艾瑪,而一切都如艾瑪的預期,嬰兒平安剖腹生產,乳房癌細胞亦手術取出。

  但生命卻是永遠的鬥爭,艾瑪的癌細胞又擴散了,也就是說她必須再度重新去面對另一場對抗,而這回她雖然沒有肚中孩子的後顧之憂,但為了賽門、奧利維、茱麗葉以及她的母親,她必須咬緊牙關撐下去,因為她相信這一次一定還有另一個「奇蹟」在等著她。

  奇蹟在尚未來到之前就是一種「希望」。而人之所以努力地活著,不也是心中有著許多的希望在支撐嗎?一年之中的四季是循環有序的,在最嚴冬的時節過後,緊接著是春天的來臨,這除了希望之外,其實也成了人類的生活動力。「春天」與「孩子」都是心中的希望,不管如何,它是人類永遠不可或缺的能量。「春」劇中導演告訴了我們一個平淡而簡單的故事;也敘述了面臨生死關頭的自信與應對。愛或許會變成一種依賴,但卻也是一種必須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