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如果.愛(Perhaps Love)

導演:陳可欽
演員:金城武、張學友
   周迅、池珍熙
香港  / 2005年 / 108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本片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威尼斯影展閉幕片
愛情似乎老像個調皮的孩子,作弄是他的特質。也許生命是注定的殘缺,所謂有得有失,而人就必須得在這種矛盾互動中尋求試煉…

◎ 劇情簡介     

  1994年大陸剛實施開放改革,從香港到北京念電影系的林見東認識了窮困的女孩孫納。兩人深深地互相吸引著對方,也開始了一段交往。

  孫納透過見東認識了原本擔任見東副導演的洗平,在前往俄羅斯拍片時爭取到一個角色,而代價是與洗平在一起。見東傷心極了,慢慢改變了自己,1999年當不成導演的見東變成了演員,2005年時成了相當有名氣的明星演員。

  見東接了一部歌舞片,導演是大師級的聶文,而女主角正是多年不見的孫納。但在記者會上孫納不但不承認過去的交往,甚至表明她根本就不認識見東。雖然見東知道孫納此刻與聶文在一起,但依然在拍片演戲中藉著劇情向孫納表明心意,慢慢地孫納原本刻意逃避的感情又漸漸浮現了。

  聶文正面臨創作上的瓶頸,時時刻刻懷疑自己已經江郎才盡,如今又感受到孫納似乎與他漸行漸遠;在得知戲中一名班主的角色尚無適當人選時,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這個角色,因為藉著這種互動關係,正好可以向孫納表白自我。

  然而就在聶文苦思最後結局而暫時逃避時,孫納終究抵擋不住見東對她的傾訴,隨見東回到北京。孫納發現見東將過去兩人同住過的舊房子買了下來,孫納不告而別留下的錄音機還在,裡面錄滿了見東每年回北京時對孫納的懷念。孫納大受感動,兩人過了如漆似膠的一個夜晚。但第二天早上孫納醒來卻發現見東不見了,錄音機的留言是見東報復的嘲弄。

  見東欲搭機回上海,卻突然發現自己真的無法割捨對孫納的情感,於是匆匆趕回,在河邊的雪地上找到哭泣的孫納,兩人相互擁吻而泣。

  見東與孫納回片場,聶文早已修改尾場。為了明志也為了傳達自己的情意,聶文讓自己在片中從空中躍下而亡,顯示了這樣迷惘難解的三角關係。孫納陷入難以抉擇的苦思;見東在片子殺青後返回香港;而聶文則在苦思另一個早期構思的愛情故事。

◎ 賞析

  愛情似乎老像個調皮的孩子,作弄是他的特質。也許生命是注定的殘缺,所謂有得有失,而人就必須得在這種矛盾互動中尋求試煉。

  孫納的貧苦使她有如落水無助的女孩,任何出現在她面前的都是能拯救性命的浮木。當她碰上見東時,應是一對完美的組合,但在潛意識中孫納讓自己陷入了心靈的鬥爭。如果單純就愛的角度而言,見東絕對是她的理想,只是貧困的孫納考量的尚有一種生存的真正面向。

  這並非直接牽扯到經濟的問題,而是有關一種實質的「成長」。事實上在當時吸引孫納的原因絕對是見東「準導演」的身份,在她的心目中,導演是一種權力的象徵,這份權力裡有著許多孫納期許的願望。

  然而見東卻像一名長不大的孩子般,從認識孫納那天開始,整個人就拒絕成長,所有的心思全依託在孫納身上。於是原本擔任見東副導演的洗平不但掌握了機會到俄羅斯拍片;甚至也成了孫納的入幕之賓。但見東始終不願去面對問題的癥結,一直認為孫納會以一樣的心情來回報他。

  見東歷經將近四年的時光才看清自己的盲點。畢竟他對生命主觀的詮釋觀點不夠,於是放棄了當導演的念頭,轉而在演員方面發展。

  事實上以現實的觀點而言,見東的心智是不夠成熟的;而聶文卻反而成熟得令人悸動。面對孫納這種無所不用其極而擠身在演藝圈的女演員,聶文豈有不了解個中緣由之理?他明知日後的結果,依然還是義無反顧地與孫納共融在一起。甚至知道總有一天在他江郎才盡之刻,孫納必然會離他而去,然而仍然專執在電影之外對這一份愛有所執著。

  或許是這般揪心的壓抑,聶文將自己閉鎖在思維的困境中,以前那種大開大闔的創作器度也逐漸淹沒在心靈的苦惱中。最終只能藉著歌舞片中的角色來影射自己。從高空墜下掉落雪地上濺開的鮮血似乎就是他對孫納無言的抗議。但似乎也只能以這種方式來呈現,畢竟他是一名懂得詮釋生命與愛情的人。

  孫納歷經十年的奮鬥,其實也只能記住當下的輝煌,其他的早就被遺忘了。如果回憶真的是如此的不堪,有什麼理由要讓她每日溫習呢?不管刻意或無心,「忘」就變成孫納的真正人生觀。沒有過去並不表示「無根」,相反地,孫納更能勇敢地向前看。如果稍加回頭凝思,或許會有些感慨,但絕對與她的生命意圖相違背的。

  也許孫納真的衝過了頭,卻也不能完全否定孫納對真情的期待。見東的錄音帶使她動容不已,回憶起過往,馬上就墜入了一直逃避的真情對待中。然而當她將情意付出時,卻發現她掉入見東的報復中。

  這段情節並不顯得洗鍊,倒是暴露了見東的幼稚。在近乎「偶像劇」的對應中,見東這個角色就顯得不是那麼真實與立體了。

  或許導演的企圖只是在愛情的彼此呼喚與對應上,為了讓情節有更多的張力,使得見東的性格變得矛盾不已。但從「忘記」這兩個字中,卻也更明顯地讓見東界定在「記」的氛圍中。

  孫納拼命「忘」,而見東拼命「記」;先天上就已注定兩人將像平行的鐵軌,永遠無有相交的時刻與地點。問題是如果兩人真的相知相惜的話,這將會有什麼令人驚嘆的結果呢?

  也許孫納與見東都站錯了位置,在相識的那天就是一項錯誤;但深入思索,卻又無法顯示真確的答案,因為任何的人生際遇其實都必須還原到感官的滿足。「麵」在這些情節互動中一再重覆地出現,所延展出的主題意識與宣染的戲劇效果就令人相當期待。

  聶文常常在片場的麵館吃麵,每當聶文吃了酸辣麵後就無法停止對電影藝術的憧憬與創作,而心中真正的理想與願望也就在「口舌」獲得滿足後有了更完整的思維呈現。

  導演在影片中試圖放置更多的表現空間,歌舞只是一種手段。幾場在片場所拍的歌舞已有直逼好萊塢氣勢的力道,但幾場歌舞的貫穿是不能被歸納到歌舞片的。相較於「芝加哥」與「紅磨坊」,觀眾自然能夠分辨「如果.愛」其實是將重心完全放在戲劇的呈現中。

  池珍熙所飾演的「說書人」頗能凸顯人性的無奈與複雜。他用冷靜旁觀的角度看待劇中所有人物;或者說他應該是所有人的投射。有時他會游離在舞蹈羣中;有時又會適時地出現在關鍵的對待中。也許他就是導演的代言人;更可能是某種情境的心聲。

  這種手法使得即將變得複雜的情節有了新的面向與呈現,透過他睿智的言詞與行為,觀眾容易在刻意的疏離中重新尋獲一種主題的動能。

  本片涵蓋的時空大約十年,但十年不是人生的全部。也許十年的痛苦等待將會影響人的一生,但生命卻永遠是在這樣的試煉中過渡的。不管見東與孫納的分手是對或錯?也不必在意聶文日後能不能拍出他想拍的影片,畢竟三人在這段過往中也曾發光發亮過,如果了解了自然就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