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康妮.尼爾森(Connie Nielsen)
尤李基.湯姆森(Ulrich Thomsen)
丹麥 / 2004年 / 117分鐘 / 限制級
禮讚:榮獲美國日舞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聖塞巴斯汀影展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德國漢堡影展 影評人大獎等七項大獎
榮獲歐洲電影獎 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最佳編劇、最佳配樂 六大獎項
提名獲邀參加鹿特丹影展、多倫多影展等各大國際影展 正式參展影片
麥可是個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職業軍人,有著 美麗 的妻子莎拉與兩個女兒。他和玩世不恭、剛出獄的弟弟揚尼克,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都在他隨聯合國部隊進軍阿富汗時有了劇烈的變化…
◎ 劇情簡介
玩世不恭的傑尼出獄了,職業軍人的哥哥麥克去接他,但回到家,父親似乎不太搭理他,這更引起傑尼的叛逆性格而故意處處闖禍。所幸麥克與妻子莎拉都真誠以待,而他們的女兒娜坦莉也與傑尼相處得不錯。
麥克接獲上級命令,不久將帶部隊加入聯合國的陣容,而之前一名士兵尼爾彼得在阿富汗失蹤,麥克的任務便是要營救尼爾回來。而傑尼一直在惹事,常常酒駕,也引起莎拉對他的責備,但這些事都不及麥克的部隊在進入阿富汗立刻被擊落令他們更傷心難過。
家中立刻陷入愁雲慘霧中,而不久軍中也送來噩耗,而傑尼還從酒館打電話給莎拉,要她去付酒錢。莎拉忍著痛告訴傑尼其兄已經陣亡,傑尼受了打擊,也才由此真正認真地去面對他的人生與殘酷的現實。
傑尼為了幫助嫂子渡過難關,遂找了幾個朋友一起來整修廚房,或許是整日相處的關係;也或許是彼此空虛的心靈渴望一點慰藉,傑尼與莎拉竟在偶然的碰觸中有了輕輕的一吻,雖然兩人很快又回過神來,而傑尼事後也鄭重向莎拉道歉,但這件事尚未理出頭緒時,竟又傳來麥克被聯合國部隊救回的消息。
事實上麥克被俘,也與尼爾關在一起,但在阿富汗游擊隊逼迫下,麥克不得不殺了尼爾,也為對方示範新型槍械的操作方式。麥克就這樣苟活下來,直到獲救。
全家高興地聚餐,但麥克卻始終悶悶不樂,因為他發現妻子與傑尼實在走得太近了,這不免讓他妒火中燒,好幾次逼迫妻子,莎拉承認只有接吻。但麥克依然不罷休,而娜坦莉在餐廳無意中的一句話謂莎拉與傑尼曾睡一床,麥克忍著氣,在房內差點掐死妻子。
莎拉知道麥克似乎有難言之隱,希望他能說出,或許能化解這些暴怒的緣由。麥克獨自去看尼爾的妻子,見她懷中抱著嬰兒,麥克隱忍著不敢將真相告知,他相信給她一個希望是一件道義,雖然他還是因為與傑尼爭執而入獄。
麥克不想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淖,於是他決定將藏在心中的祕密告訴妻子,在妻子來探監時,他娓娓地道出戰場上令他揮之不去的夢靨。
◎ 劇情分析
二OO二年以「窗外有情天」一片揚名國際影壇的丹麥女性導演蘇珊娜.畢葉爾,在二OO五年以本片再度令觀眾感受另一股的情慾掙扎。
雖說這個世界是由家庭作為基石而構成的,但每當我們在讚頌家庭溫馨的同時,幾乎很少有人願意從相反的角度去追索家的脆弱,在驟然而至的某一種打擊都有可能在瞬間摧毀完整的家。當然欲從家的真相去追索而引發的議題是多層面的,不一樣的文化與地緣,其碰撞的事件雖不盡相同,然最終的反應卻如同一轍,此無他,蓋因人性的本質是相同的。
麥克與莎拉這對夫妻應是人人稱羨的,但因為麥克在戰場上失踪,軍方以墜機而宣告他的死亡。失去了麥克的家幾乎是失去了樑柱,莎拉承受的打擊與壓力可想而知。或許知道丈夫是軍人,莎拉早有心理準備,但無論如何,死亡帶來的衝擊一直是人類行為中最重大的創傷。
莎拉算得上是個堅強的女性,在得知丈夫的死訊之際,還得強忍悲痛到酒館為小叔傑尼付酒錢。編導或許想在兩個兄弟之間佈下對比的性格,從而去彰顯人性的茫亂與複雜。對照著一板一眼的麥克,傑尼的生命是輕浮而無質感的。但當他知道哥哥去世之際,所有外放的躁動瞬間變收斂回來。然而傑尼是一無是處的,他極力表現自己,卻也只能請朋友來為莎拉的廚房重新整修,而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卻是反轉莎拉與傑尼的動力。
莎拉過去對傑尼是不具好感的,連車子都不願借他開,這純粹是傑尼極易闖禍,雖然也由此建立了嫂嫂與小叔之間某種程度的衝突,但透過一次重大的轉折,兩個人的觀點都隨之改變了。
莎拉目睹女兒娜坦莉與傑尼不僅相處融洽,甚至有了取代父親的傾向,這種心理隱微的改變莎拉自己也說不上來,但在潛意識中卻不斷地在感情這個區塊中逐漸加溫。其實當下是另一個男人而非傑尼,莎拉依然會心動的。我們不應再以過去烈女觀念來看待莎拉,誰能肯定古時候的烈女是全無情慾呢?事實上,當接獲丈夫惡耗之際,莎拉的世界除了女兒之外,就只剩傑尼了。而傑尼瞬間的個性改變,也正好吸引了莎拉注視的目光,於是那一場的接觸就變得理所當然與理直氣壯起來。
或許經過了這段情慾摸索,莎拉與傑尼便變得更親密而自然了。但看在剛從戰場歷經死亡試煉的麥克眼裡,卻是百感交集,麥克性情變得更為暴躁,並不見得是因為情慾的問題,而是他殺了尼爾。麥克出任務是為了搭救尼爾,沒想到要救的人卻死在自己手上,這種心理的衝擊令麥克招架不住。但問題是這件事並無法提出檯面而作宣洩,因此麥克必須讓自己的心理積壓有個出口的管道,於是當下的發現便成了暴躁的理由。
從人性的角度去思索與懷疑雖不值得鼓勵,然而很多的懷疑常常是正確的真相,於是人性便更加令人不敢確定了。導演處理這段戲也只是點到為止,畢竟更深的對待會讓事情更加複雜;當然對人性也就因難解而使得焦點更加迷離了。
像一般憤怒的丈夫一樣,麥克也用雙手掐住莎拉。他愛莎拉是無庸置疑的,正因為愛她所以無法容忍失去她,甚至也不容許別人擁有她。於是兄弟親情瞬間變成敵對。一切看起來似乎混亂不堪,但這絕對不只是一般情慾男女的爭風吃醋。
麥克去找尼爾的太太,望著女人懷中的嬰兒,麥克把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將真相說出,也許就能舒解心中壓抑的情緒,但卻會對尼爾妻子造成立即的衝擊。尼爾雖已死亡,但其妻在麥克告知下,認為尼爾可能被帶往另一個地方,這對等待的女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安慰劑。雖說日子久了尼爾死亡的消息還是會被告知,但也許那時候的心情是從期待變成失望,再從失望變成絕望。而這是因時間的稀釋,起碼是一種較溫和的方式吧?
但長期間的等待,是否對尼爾的妻子是不公平的?麥克一定全然思考到這些兩難的問題,但他卻始終無法正面去承受,於是在家中掀起一場風暴後被捕入獄。
入獄正是麥克潛意識的自我懲罰,希望透過牢房之監以便救贖自己犯過罪的靈魂。但若以旁觀者而言,麥克槍殺尼爾是一種不得已的行徑,尤其在戰場上又很難以常態社會的行為來比較。但不管如何辨證,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死在自己槍下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彼此全無衝突之下所發生,都將是會變成一輩子的陰影的。
人世間的法理情常是判別人性與行為的依據,但有時許多的特殊情境常常又是超越法理情,人性中最令人掙扎的永遠是矛盾,藉於兩難之間的抉擇常常呼應了人的無奈與心酸,或許這樣的衝擊是上蒼刻意安排的試煉,畢竟如不經過這番折騰又如何突顯那份堅毅的心性呢?
「變」片以現代的觀點呈現了自然的情境,捨棄了做作的宣染情節,但反而留下更多討論的空間。不必在意劇中人物的未來,捫心自問的是當你處在劇中人物的位階時,你(妳)的見地又會是如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