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2025年電影賞析

2025年11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備註

1 11/01(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騎單車的男孩
 (Le Gamin au vélo)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11/09(日)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王貫英分館
 烈火焚身(Incendies)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11/15(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舌尖上的禪
 (土を喰らう十二ヵ月)
 
(The Zen Diary)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11/23(日) 13:30 北市立圖書館
永春分館
 露西(Lucy)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10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備註

1 10/04(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暴風雨(The Tempest)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10/05(日) 13:30 北市立圖書館
萬華分館
 MIB星際戰警第三集
 (MEN IN BLACK3)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10/12(日)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王貫英分館
 一代茶聖千利修
 (利休にたずねよ)
 (Ask This of Rikyu)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10/17(五) 09:00 台中國立公共
資訊圖書館
 我和喵喵的冒險旅行
  (Mon chat.& moi,la gr
  ande aventure de Rroû)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9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備註

1 9/06(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舞力青春(Go for It!)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9/20/(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每天上班總是累得要死
 (私はいったい、
 何と闘っているのか)
 
(Struggling man)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9/20/(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道藩分館
 罪樂園(The Promised Land)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周彥彤老師
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8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備註

1 8/02(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8/09(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道藩分館
 顧問先生有問題
 (The Complexity
  of Happiness)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7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

備註

1 7/05(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讓愛飛翔
 (Since Otar Left)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7/19(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道藩分館
 跳躍國界
 (Leaps and Bounds)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3 7/26(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玩具當家
 (The New Toy)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6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

備註

1 6/07(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天外者(Tengaramon)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6/14(六) 14:00 高市立圖書館
 文化中心分館
  一個人的朝聖
 (The Unlikely Pilgrimageof
  Harold Fry)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5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選
藍色片名 )

備註

1 5/03(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老虎的眼睛 
 (Tiger Eyes)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5/10(六) 14:00 南投縣政府
文化局
  海鷗食堂 
  (Kamome Diner)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3 5/17(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日安,朵朵
  (Sidonie in Japan)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4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

備註

1 4/12(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翻聲吧! 保羅
 (One Chance)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4/26(六) 14:00 桃園市立
圖書館
  多彩人生 
 (人生、いろどり)
 (Its a Beautiful Life-Irodori)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3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選藍色片名 )

備註

1 3/08(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幸運符
 (The Lucky One)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3/15(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愛在書店相遇時
 (A Bookshop in Paris)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2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藍色片名 )

備註

1 2/08(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喔!露西(Oh Lucy!)
 (オー・ルーシー!)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025年1月

項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片名
( 內容請直接點藍色片名 )

備註

1 1/04(六) 14:00 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一個傻子
 (A Farewell to Fools)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2 1/18(六) 14:00 國立台灣
圖書館
  梵谷到我家
 (Van Gogh In Love)
黃英雄老師
撰稿、講評
免費入場

 

 


我和喵喵的冒險旅行(Mon chat.& moi,la grande aventure de Rroû)

導演:吉翁.麥達卻斯基(Guillaume Maidatchevsky)
主演:卡普.辛賽恩遜 - 法布雷斯(Capucine Sainson - Fabresse)
   柯琳娜.瑪絲耶候(Corinne Masiero)
法國 / 2023年 / 83分鐘 / 普遍級
禮讚:全球暢銷銷兒童文學改編,愛貓大小朋友年度必看
克萊在感受到家裡氣氛有些不同後,意外撿到一隻小貓,她將牠取名為嚕嚕。嚕嚕是一隻「很不一樣」的貓,牠勇敢、獨立、喜歡冒險、熱愛自由,這些都是牠讓小主人克萊從牠身上學到的…

◎ 劇情簡介
               
  克萊與父親弗瑞德與母親住在巴黎。有一天不知那一隻母貓生下一窩的小貓,克萊發現了很好奇,每天都密切偷偷的觀察牠們。可是有一天,母貓和其他小貓都不見了,只留下一隻小貓。

  慢慢的克萊與小貓漸漸熟悉了,爸爸和媽媽也默許克萊收養這隻小貓,並為牠取名為嚕嚕。出生不久的嚕嚕看見牠的環境非常好奇,譬如爬上書架卻又無法站立,然後從上面掉下來。甚至於在出生不久後發現小老鼠,而嚕嚕也是用愛憐的眼光表現牠溫柔的一面。

  這一天,爸媽要帶克萊去山上的小木屋度假,克萊也就隨身帶嚕嚕同行,在山上的小屋除了一些原始森林之外,他們還有一個鄰居瑪德琳及她的狗。他們跟瑪德琳很熟,但也戲稱她為巫婆。

  嚕嚕剛到這個地方,便發現這兒與巴黎的環境不同,像有一隻大野貓就很輕易地獵捕野食,這對從小吃人類供給貓食的嚕嚕而言是截然不同的,同時嚕嚕也發現了一隻跟牠差不多年齡的白貓,開始兩隻貓還是相互戒備,但經過一陣子後,兩隻貓就相互熟悉了,甚至嚕嚕也邀白貓來木屋的客廳玩,白貓很不習慣,而且也被不知所云的父母趕走。

  三個月後,瑪德琳請他們吃晚餐,因為父親有事要離開小木屋,而克萊繼續住在這兒,當晚嚕嚕就開始思念白貓而離開,克萊也追出去,瑪德琳與她的狗藍波也加入追捕,因為怕嚕嚕走失。

  嚕嚕開始經歷過去從未有過的生活,但牠的內心卻有一種喜悅感,認為這種生活好像跟牠本性有很大的關係,嚕嚕靜靜地聽著水流聲,也遇到更大的貓及一隻野豬,而野豬正要對嚕嚕進行攻擊時,突然瑪德琳開了一槍,野豬當場死亡。

  再經一個月後天空下雪了,河面也結冰,這期間嚕嚕進入雞舍引起大亂,也遇上老鷹,但最終嚕嚕也掉入瑪德琳的陷阱被網纏上,瑪德琳打電話請克萊及媽媽來小屋,嚕嚕慢慢恢復傷勢,而克萊也了解嚕嚕的世界應該屬於大森林,她也願意放手,這時候那隻小白貓也回來找嚕嚕,兩隻貓永遠幸福地住一起。

◎    劇情分析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法國小說家莫里斯.熱那瓦一系列的作品「自然生活」系列之一,初版小說發行於一九三一年,之後這本書就成為全歐洲動物文學與兒童文學間的經典。
 
  其實有關動物的拍攝是很多導演最感頭痛的,因為動物不會像人一樣聽得懂導演的指導,乖乖站在定位或看著鏡頭。因此很少有作品能這麼順利的拍攝。

  這片子的導演吉翁麥達對動物的拍攝有獨到的見解與技巧。甚至有人說雞舍的場景是影射「侏儸紀公園」暴龍進入餐廳的那場戲。而另一場嚕嚕躲在娃娃後面則在暗示「E.T外星人」,這在電影美學上言之為對前輩作品的致敬。

  為了描述克萊感受到家庭在巴黎和森林的不同,意外與貓感受到野外世界的不同,所以在拍攝之前,四處貼招募公告,尋找貓明星,主角的色澤條紋與原著大致相似的虎斑小貓,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所幸最後找到四隻,然後其中一隻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拍攝。

  同時要遵守法國動物保護協會的拍攝規定,要呈現貓的「日常」就變成新的挑戰,為了讓嚕嚕感受自然,也讓嚕嚕提早到片場,最終嚕嚕也與大家玩成一片,逐漸展現貓的勇敢、獨立、愛冒險與熱愛自由的特質。

  這支影片是在講述小朋友的成長,與貓咪的自我啟蒙,或者是說是在相互的影響,也是共同成長的故事。場景藉用兩種對比都市與森林,這兩種空間都會呈現它特有的本質,而在這個本質中會引領小孩或動物(甚至大人),產生個性上的轉變,而後必然會影響日後成長為人的個性,這也是這部兒童文學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現在也有許多人喜歡養貓,並稱之為「毛小孩」,而且市面上也有許多的貓醫院,甚至是急診室,更有廿四小時的服務,簡直就是對自己的父母也沒有那麼體貼,但他們願意為貓這樣付出,這是一種對貓甚至對狗的一種心理偏愛與認知。

  這部小說或電影,在在都顯示一種啟發性,每個人剛生到這個世界,其實都是陌生的,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都會有一種學習的本能,然後在同樣的時間接受挑戰,這正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但這部電影中總共歷經差不多半年時間,而貓的壽命也只有十年或多一點的時光,所以人類一年的時間,貓其實已經成年了,這是人與貓不同的地方。

  但人類縱然有七、八十歲的平均壽命,貓只有十多年的壽命,但對生命的體驗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生物的壽命像蜉蝣壽命更短,只有人類的一天,所以德國有一首詩在描述蜉蝣的生命:「早上生,晚上死,但卻在一天過完生命該有的彷徨、猶豫、徘徊、縱慾」。換句話說人類的一天,蜉蝣過完了它生命所有的呈現。

  嚕嚕剛出生在巴黎,但也只是一家人的房內,牠的視野也是有限,但也夠牠玩老半天了,牠甚至不知道這個房子的外面世界有多大;而隨克萊父母去到森林小屋後,牠才發現森林的世界才是牠最為興味的。雖然那兒充滿了危機與獸性。在導演接這部電影之前,其實他就不只想讓貓兒陷入可愛的視角,而保留了原著中動物殘忍的描繪,屬於貓科動物的本來面目,儘管可愛,但仍然有獵人、捕食者殘暴的一面。可以早上在花園殺死小鳥的鏡頭,但在臺灣的版本反而刪掉了,我們只看到嚕嚕晚上賴在沙發上咕嚕咕嚕地叫。

  人和獸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人有時也會因為對方不如你意,竟然動手殺人。擴大來說就更可怕了,國與國之間有各種理由而發生戰爭,而一次的戰爭包括軍人與百姓會發生多少人死亡,這樣說來,人類是比任何動物更加可怕的動物。

  這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思考,其實每一步影片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不同的方向,在國外這種題材總會被當成床邊的故事,但不一定拍這種影片的導演也喜歡貓,因為他對貓兒過敏,當片場出現好幾隻貓時,就令他相當尷尬不已,所幸後來新冠病毒,大家都戴口罩,才解決了導演的困境。

  這部電影其實提供了愛貓人士一些參考,也就是讓他們參考要如何與貓咪相伴的建議,但一切電影均不離開映象語言,而這正是導演的功能,像如何拍攝才能使貓的特質來呈現。一隻貓孤單的鏡頭竟能訴說著千言萬語,每隻貓的呈現都是天使呀,而牠卻需要你的陪伴,否則下一秒鐘牠可能立刻恢復野性的本能。

  電影的鏡頭是細膩的,它能呈現每一種動物的特質,也正是這部電影值得介紹給大家的,更能從畫面中透發出自我與「愛」的真正精神,看似寧靜的森林,其實充滿了動力與活力。問題是你是否可發現其中的奧秘。

  森林雖小,但其中的內容卻是令人訝異的,生命正是如此,如果能夠處處注意或發掘,你也會有不同的發覺,而這種發覺是人類最可貴的地方。有些人也因為這種發覺便改變了她日後的工作與志向。這是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深刻之處。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MIB星際戰警第三集(MEN IN BLACK 3)


 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Barry Sonnenfeld)
主演: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美國 / 1997年 ∕ 106分鐘 ∕ 普遍級
講述反派角色畜牲包里斯想要回到過去殺死K探員,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難以想像的事件…

◎ 劇情簡介
 
  被關在月球的最高監獄,關著相當恐怖的怪獸克里斯,這一天是克里斯的生日,他的女友送了一盒蛋糕給他,沒想到蛋糕裡躲著一隻與克里斯連結的太空蟑螂,瞬間奪取警衛的生命,克里斯心狠手辣連女友的性命不顧,他一人獨自逃回地球。
  
  此時的地球可以容納各星球的住客,因此外星人很多而且千奇百怪的造型,而星際戰警的警探都用英文簡稱,其中「K」、「J」是出生入死的夥伴。但這一回透過時空機,「J」突然發覺「K」似乎生命出現斷層,而「K」與上司女主管似乎有過去一段情,但這一回「K」似乎不願再對「J」述說什麼。而且「J」也從自己身上僅有的一隻懷錶之外,對自己的過去生命完全一無所知。
  
  他決定回到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重新尋找線索,而且那兒有一個倖存的天龍人似乎與他頗有淵源。他的目的是要解答為何「K」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已經不在,而且已經死亡四十年。
  
  「J」終於回到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的紐約,也遇見年輕的「K」,但「K」對他不認識,認為他相當可疑,準備把他的紀錄全部洗掉,因為「J」苦苦哀求,而且話語中又與克里斯息息相關,因為克里斯被關在月球是「K」抓到他將他送至該地,但人類是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才發射阿波羅十一號,成功登陸月球,種種疑點,讓「K」與「J」都陷入一陣困惑之中。
  
  於是兩人合作開始展開調查,結果先找到天龍人,天龍人給他們一個「天網」,希望能放在阿波羅十一號的最上面,這項任務相當不簡單,兩人同心協力,終於在火箭發射前將天網放置上面,但此時克里斯出現,因為他擅長變化,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這中間得到一個軍方上校的幫助,「K」預先洗掉他的記憶,透過上校的幫助才能在最後成功。但很不幸卻被克里斯所殺,而上校遺留一個懷錶請「K」交給他兒子。火箭發射成功之後,一個小孩來找爸爸,但「K」立刻擋在前面,說爸爸去辦一件任務,而那小孩正是小時候的「J」,此時「J」終於了知他為何一生都與「K」在一個小組當夥伴,也了解父親的死因,和懷錶的秘密。

 ◎ 劇情分析
  
  MIB星際戰警是一九九七年開拍第一集,結果大受歡迎,接連又出了好幾部作品,除一九九七年的MIB星際戰警之外,二00二年又拍了第二部,二0一二年又拍第三集、第四年又拍跨國行動。
  
  我們今天看的這一部是第一集,翻譯為MIB黑衣警探,是美國的漫畫家洛厄爾.坎寧安的同名漫畫作品,由於美國的漫威漫畫已經是這個電影世界的主宰,甚至凌駕迪士尼的世界。
  
  漫畫是無遠弗屆的,這部片子也捧紅了湯米.李.瓊斯與威爾.史密斯。甚至可以說這已經是卅年前的電影,但我們卻不知道這卅年來這種漫畫與電影早已顛覆了全世界。
  
  如果純粹從欣賞電影的角度來看,我不會建議看此片,但我們不能忽略電影的可能性。正因為一九九五年開始夢工廠發明了三D動畫的技術,因此電影以前不能拍的或無法拍的,都能如願以償。所以適度地介紹觀眾這方面的訊息,我認為是必要的。
  
  現在的AI已經愈來愈發達,人們的思維也產生了極端的對立想法,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讓人的思想能夠有更寬廣的角度思想,因為人類注定是會思想進步的,如果讓思想留在三百年前,那人類可能會被異族或異類所消滅。
  
  所謂的異族與異類,這牽扯到一個常常被大家提出討論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外星球的人。漫畫家早就提供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問題。在未來某一個時期,我們地球必須與外星人來往共存,而且這些外星人與一般人類一樣有善良的,也有邪惡的,因此爭議與衝突便由此而產生,這種議題的發展,喜歡漫畫的人是完全同意的。
  
  因為科幻影片或題材是極具思考性與反省性的,但為了應付邪惡,所以就有了一個特別的警察單位,就是本片的主題。在這一集中特別運用了時光機,由那個世代回到大家熟知的年代一九九六年七月十六日,因為那天是全球都知道的日子,也就是美國第一次登陸月球,這件事情現在看來並不是特別日子,但對全人類是不能忘懷的日子,正如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第一步時說的:「我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將情節還原到大家難忘的日子,於是觀眾便有了參與感,由此也開始介入了情節的變動。但又不能寫實,因為既然拍成電影,那就不是現實,將現實搬上銀幕,謂之為寫實電影,但現今若無法在情節當中植入一些現實中所沒有的元素,觀眾就會失去興味。
 
  影片公司在獲得電影版權之後,立刻聘請所羅門來當編劇,巴里.索爾菲德爾成為該片的導演,當時索爾菲爾德有其他拍片計畫,因此延續到一九九六年三月至六月,在紐約市開拍並且由另一組三D動畫的人才光影魔幻工業負責,同時由丹尼.葉夫曼創作配樂。
  
  告訴大家這些是要大家能夠對現今的電影工業有新的認知,該片在一九九七年六月廿五日在好萊塢圓頂戲院首映,接著七月二日在美國展開放映,票房超過五億八千多萬元,成為有史以來票房第九高的影片。並且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獎,當然也有其他提名,如最佳美術設計指導、最佳原創配樂和更多提名。
  
  這部影片主要在敘述MIB星際戰警,先看那一部都沒有問題,有時用故事的時間線或上映的順序都能產生不一樣的感受,電影學上說這種是「彎刀順序」,也就是你先看正傳「四、五部曲」,再看前面「1、2、3部曲」,總共拍了六集,但都不會妨害你的觀賞樂趣。
  
  其中有許多外星的動物,電影公司都會申請專利,臺灣早期有許多玩具公司便認為電影中的「玩具」相當有趣,結果就被告上法院。
  
  因為MIB的賣座,加深了製作公司的信心,連續拍了許多集,也奠定了一名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成為美國電影圈的一線演員;而湯米.李.瓊斯更是自己拍攝另一部影片「馬金斯的三場葬禮」,並且在坎城獲獎並揚名國際,這都是影壇佳話。
  
  總之「MIB」這部影片在廿世紀末提供了一種新的思潮,提供了人類正面另類的思維。我們應該了解在每一個世代中都會產生相對的思維與新思想,而這些思想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許多人會忽略這種隱形的影響,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發覺每十年中就有一次的變化,快一點可能是五年,而這種改變是無聲無息的,當你往後思考而發現它時,卻已邁入另一個世代了。
  
  電影有趣的地方正是在這個角度,它會有許多的設想與想像,它提供以後未來的可能,但絕大部份能實現,而因為電影放映總是在二個小時之內,而現今的世界已進入網路時代,雖然還是有紙本的書,但將來讀者要去圖書館才能看到。問題是現在閱讀人口越來越少,因此就由電影取代長篇小說,這是時代變遷最大的震撼。
  
  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大的變化,但要如何變化也讓人難以預料,所以你想知道未來會如何變化,那就看一看這部電影吧。

暴風雨(The Tempest)


導演:朱麗.泰莫(ulie Taymor)
主演:海倫.米蘭(Helen Mirren)
    羅素.布蘭德(Russell Edward Brand)
英國  ∕  2010年  ∕  110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是依據威廉·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而成的一部2010年美國電影
   在第67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首映。
伊凡是一個農民,加入俄國軍隊之後被告知,他卑微的出身讓他永遠也無法晉升成為高級軍官,不信邪的伊凡憑藉著自身的努力與智慧, ...

◎ 劇情簡介
 
  暴風雨的電影是依據威廉.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而成的美國二0一0年的電影。在二0一0年上映之後女主角海倫.米蘭飾演劇中最重要的元素,把最重要的角色普洛斯.彼羅,在導演的要求之下硬是把普洛斯彼羅改成女性,並由女性來擔當。
 
  這部影片在女性導演朱麗.泰莫的主導下,女性變成相當重要的元素。並曾在第六十七屆威尼斯影展首映。
  
  普羅斯佩拉是米蘭的一位專研魔法的女公爵,後來她的地位被弟弟安東尼奧篡奪其權位並將她四歲的女兒米蘭達流放到木筏上,企圖讓她們死亡。結果這對母女存活下來,並發現她們在島上只有精靈野獸「凱列」在孤島上,凱列被普羅斯佩拉收服,要他一起修煉,並為她完成幾個願望後便放他自由。
  
  十二年後,那不勒斯國王阿隆索從與他的女兒結婚的突尼斯王子那回到自己的王國,他的兒子費迪南德與安東尼奧做隨從。普羅斯佩拉利用她修煉的能力以及凱列的神奇力量,將他們的船用暴風雨刮上孤島。
  
  此時米蘭達已經亭亭玉立,在島上陰錯陽差而認識突尼斯王子,兩人一見鍾情,相互有了愛意,而上一代的恩怨將會阻止她們之間的戀情,但在普羅斯佩拉命令下,凱列這個精靈為他辦成了好事。此時的普羅斯佩拉也順勢讓二個年輕人完成他們的心願,同時也徹底釋放「凱列」這個精靈的靈魂。
 
  原本莎士比亞的故事中精靈有好幾個,但這位西班牙裔的女導演,她在劇中刪除了更多的角色,看似更單純,卻使故事沒有了前後的連結,所幸因為暴風雨是莎士比亞的名劇,大家耳熟能詳,大都能理解改編的企圖,如後面的復國,這又是另外的解釋了。
  
  暴風雨歷年來有許多的改編,最後便是這篇二0一0年的作品,雖然角色略微更換,但讓我們可以從女性的角度當中觀察到女性主義的影子。這也是這部電影比較與眾不同的地方。莎士比亞的戲都偏重他那個時代的王宮貴族。但這也是一個時期所呈現相當殊勝的地方,由電影中我們更可以觀賞到許多三D動畫帶來的樂趣。

◎  劇情分析
  
  暴風雨是知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最早出現在一六一0年至一六二一年之間,也普遍被認為是莎士比亞最後一部獨立完成的戲劇,因為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普遍會被認為其悲喜劇的性質。
  
  電影為了更符合其特殊的敘述功能,將原著中的前面大量刪除,由於是女導演,也展現一種女性主義的特質,將主角米蘭公爵這個角色改為女的普羅斯佩拉。
  
  原著中我想詳細介紹,改編部分由觀眾自行去批判。原著中的主角就是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由於喜歡閱讀,因此就漸漸不理國事而閉門念書。其弟弟安東尼奧篡位,自稱為米蘭公爵,並將普洛斯彼羅其四歲的女兒米蘭達放逐於海上,讓他們自生自滅。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小船漂到一個荒島,得到荒島上好心人的救治。普洛斯彼羅依靠過去他所閱讀的書,而學到了強大的魔法,開始演練這些魔法。而島上原本有三個精靈伊里斯、刻瑞斯還有朱諾。但電影刪掉二個,只留下伊利斯。
  
  而普洛斯彼羅如何收伏這名千變萬化的精靈,在電影中並沒有交待。發生的當下這名精靈改名為「瑞兒」已經被「普羅斯佩拉」收伏。但這會出現一些盲點,既然這名女王可以有魔法,她為何不回國去報仇並收回公爵的頭銜,而公主米蘭達這名女孩子也長得亭亭玉立。
  
  另外改名為安東尼奧的王爺,他坐船去海上因船難而漂流至這個荒島。但同行的王子費迪蘭德在看見了米蘭達後立刻愛上了她。
  
  同行中還有安東尼奧的弟弟塞巴斯欽還有醉鬼史蒂芬諾一行人在海上歷經了暴風雨因而發生船難,所以就有了這一場的仇人見面份外眼紅的情節。
  
  要探索暴風雨應該要根據原著的精神,比較能展現這部悲喜劇的本質。原本它是一部「傳奇劇」,從劇中更能體會到它的戲劇張力,角色更顯得相當飽滿與充實,自古以來就成為藝術創作者相當推並樂於在創作來挑戰其原本的題材。
  
  從原著中主角雖然被弟弟背叛,主因是她將國事交給弟弟處理,而政變之後,其弟也展現出並不自家人相互殘殺,故將其二人放逐海上。這一段是相當精彩,而之後她們流落到一座荒島,幸好忠臣貢柴羅早在船上備妥書及、飲水與糧食,所以這名女王才得以練就魔法與法術。因此在偶然機會解救了島上被禁錮的精靈。
  
  而這名篡位的國王被一陣暴風雨帶到島上時,仇人見面事實上有更多的人性表現,譬如她故意不殺其弟,故意也讓弟弟來嘗一嘗失去兒子的椎心之痛。但事實是她早就試煉過這名年輕的王子,也願意將女兒的婚事許配給他這位王子。這之間出現太多的轉折與衝突,甚至最終他還原諒了弟弟這位背叛她,為了女兒她展現了一場和解並寬恕了仇敵。甚至最終他也釋放了受到他控制的精靈與島上的眾生,最終大家興高采烈地離開荒島回歸米蘭。
  
  這是原著莎士比亞那個時代的氛圍,因為當時是資本主義方興未艾,全方位鬥爭的時代,人文主義熱衷於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新思想,整個國際之間熱衷並走向中興。但整個古代的思想變化與印記不能反映在作品中,這種平等的思想已經慢慢擺脫了中世紀的思想樞紐,從人文主義角度而言必然有它的企圖。
  
  莎士比亞此劇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出語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他更擅長運用比喻(明喻、暗喻),替代和矛盾的併合,錯位、誇張突降等手法,以求取新鮮的藝術效果。
  
  更進一步來說可以達到高度的形象化與人物個性,使語言呈現動人的魅力。然後運用誇張的語言來描述魔法的力量來制服暴力。驅使精靈象徵精神被長期壓制而由此來擺脫原始的野蠻狀態。最終他又放棄「魔力」,但並非放棄科學,恰巧是進一步表現了莎士比亞的寬恕仁愛之心與對人性的尊重。
  
  我覺得若有劇團願意演此劇,我想它會是更精彩的佳作。它的原著分為五場,甚至第一場就展現了精彩的沉船,那是近代的戲劇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的表現。
  
  精靈的扮相在每次的演出都是一個話題,因為他並無一定的形體,甚至在其他的改編因為偏重在個性的描述,也許他是有違人性的,但他的法有時是邪惡的,我們也可以從這兒看出莎士比亞的內心寄託,因為就真正的理性呈現,其實就是真正的人類美德。
  
  在七十世代,暴風雨也被出版過,一六二三年第一次正式出版,也展現了基督徒式的寬容精神與反映出作家晚年的心態。他想由此化解仇恨,以德報怨,推廣博愛的世界,他想傳遞給年輕人,不要讓仇怨繼續下去。這其實是莎士比亞真正偉大的地方,並且是值得後世的人加以推崇的。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舞力青春(Go for It!)

導演:卡門.馬龍(Carmen Marron)
主演:艾蜜.卡西亞(Aimee Garcia)
   吉娜.羅卓奎茲(Gina Rodriguez)
美國  ∕  2020年  ∕  91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激勵人心的青春詩篇 -CHICAGO EXAMINER
   金球獎電視類 最佳喜劇影集女主角 吉娜羅卓奎茲 真情演出
   芝加哥國際影展 最佳新導演 入圍作品
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卡門(艾蜜卡西亞飾)家境並不優渥,她必須利用課餘打工,剩下的時間才能跳她最喜歡的街舞。在某次練舞時... 

◎ 劇情簡介
 
  卡門是個高中生,她跟同學吉娜、蘿莉、艾琳等人常常晚上都去排舞,因為充滿青春活力的力量必需要有個出路,所以他們就將全部精力發洩在嘻哈的音樂與舞蹈中,以致有時會荒廢功課。
 
  學校老師法蘭克對她們相當嚴厲,但學生們都相當具有叛逆性格,卡門就不時對老師相當反感,以致衝突不斷。李察是校長,常常警告法蘭克,導致法蘭克萌生離去的念頭。
 
  法蘭克曾結過婚,因為一直熱衷於教學,以致與妻子離婚多年,經過思索後,在認真思索後重新界定生命的價值,於是他撥了妻子的電話,妻子雖然赴了約,但有點訝異,兩人共赴約會後,妻子並沒有復合的欲望,最終在餐廳留下孤單的法蘭克。
 
  法蘭克有次開車經過一個廣場,他看見卡門在舞隊中狂舞,因此認定卡門極具舞蹈天資,於是他將一所學院的舞蹈招生拿給卡門,希望她能去報名,畢竟最終能上大學也有一條出路。
 
  卡門根本不理法蘭克的告誡,她認為法蘭克就不了解她的心境,但法蘭克生氣的說:每個人都有難處,每天都各自有的困境與難題,但機會必須靠自己去爭取。
 
  卡門的父親是墨西哥人,他偷渡到美國打工,雖然已取得身份,使得卡門可以上學識字,但因家人眾多,由於已經廿六歲的哥哥尚留在家中,因此卡門便離家出走,因卡門的死黨吉娜一個人住,有一次卡門發現吉娜身上有毆打的傷痕,她知道是吉娜的男友派布羅所為,但吉娜不以為意。
 
  班上一名傑若德同學對卡門極具好感,時常運用各種手段追求卡門,最後兩人一起晚餐同時也展開交往。但卡門拒絕了同居的要求,有一天卡門獨自去找傑若德,竟然發現他與一名女子在做愛。
 
  最終卡門帶著傷感的心情,寄出洛克蘭學院的申請書,不久就接到要複試的通知單,卡門下定決心隻身前往,評審老師告訴她當舞者要有天賦,因此在考試之前她經過一番苦練,最終考取了她的願望。

◎ 劇情分析

 
  每個時代都會展現其特質,那是因為每十年就會有一次的改變,這是一種風俗甚至是習俗。因為人不可能永遠固定著自己的思想,當有更敏銳的人他能感受到心中有一種躍動,而且這是透過某種社會表現,所以他會第一個執行,而這種個人行動並非單一的,最終你會發現這是群體性的。有的人甚至會為這種現象取一個代表,例如前一陣子日本對一些提早退休的人,稱之為「橘」世代,大約五0至七0歲的人,六十五歲稱健康初老,象徵人生進入秋收季節,像楓葉一樣,不僅又紅又橘,明亮燦爛充滿活力的階段,同時也像橘子紅了的階段,到了豐收的階段,是一種成熟與精彩的象徵。
 
  在過去六十五歲的年齡才退休,但退下來身體還不錯,體力還行,所以不肯就此退休,在日本現在都聘用退休人員來當服務生,這又是另一種的改變,以前年輕人被稱為「草莓族」,以為將來沒什麼作為,但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其實是這群草莓族帶動的。
 
  另一種屬於風潮,像日本八0年代就產生三次次文化,就是刺青、舌環與染髮。到現在舌環已經失去流行,倒是染髮也影響了老年人。譬如年紀大頭髮白,所以就染成棕色,這是現代的傾向,而刺青倒是到現在依然很流行,有的刺青真的是藝術,但現在愈來愈草率,刺青的圖案就使人看了不舒服。
 
  從廿世紀末有了嘻哈音樂之後,到現在依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這應該是九0年代的「頹廢主義」延續下來,再搭上「街舞」的普遍,年輕人喜歡得不得了。
 
  在各地廣場都有男女學生很早就去佔用廣場的位置,然後整整一天在那兒練舞。街舞是很耗體力的運動,我從未見過中年之後還熱衷這舞蹈,你有可能將頭頂地,然後倒身旋轉,因此這絕對屬於年輕人的專屬運動。

  「舞力青春」的背景正是嘻哈文化的詮釋。大人不看好的運動,是沒有出路。所以一千五百美元的獎金,就能給這群少女一個目標,一般人不會拍攝這樣的電影,所以導演卡門馬龍身兼編劇和製片,她其實也是同溫層的人,所以有這樣的動力。
 
  本片值得嘉許之處是安排法蘭克這個老師的角色。最終所有劇力全部的發展,都跟這位老師有關。正如法蘭克說:妳以為只有妳有困頓?因為當老師的正面臨心理抉擇,他曾結過婚,但離婚多年,竟又想要與前妻復合,但前妻拒絕了。
 
  這一段戲其實可以再放大,因為法蘭克的難處可以呼應卡門的生活歷程,這可以突顯兩者之間的呼應,達到戲劇學的呼應效果。只可惜法蘭克與妻子見面的戲只有一場,就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不足以呼應卡門的故事。
 
  這篇故事應該是卡門.馬龍自己的自傳,也就是她自己的故事,若不是了解「嘻哈」文化以及街舞,若不是自己投身而入,是很難引起共鳴的。音樂歌舞劇是美國很擅長的,時代變了,這應該是新潮的歌舞劇,而且能夠呼應出現代社會的脈動。
 
  劇中的傑若德是取代法蘭克的角色。因為影片若無男女之戲,就會喪失觀賞的核心,也許這一段卡門這個導演她真的不好下手,因此導演在這裡導演沒有忘記過去的情懷,也許傑洛德真的是一段有過的真情,卡門藉「作者論」來描述她過去的一段情,最後結尾,卡門考試出來,卻見傑洛德來探望她,沒有語言、沒有動作,只是來關心卡門考得如何?
 
  卡門故意不處理之後的態度,也給了本片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甚至也不表現卡門是否可以得到評審的肯定,但觀眾心中的抉擇自然是正面的。
 
  另一個問題是卡門是拉丁裔的後代,她的父親不認識一個字,但他卻養育了一群小孩,也就是卡門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但最終憑著自己的興趣,最終能夠出人頭地。現實的社會是卡門獨自完成了一部自傳電影,甚至在某一個影展獲得一個小獎。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但在臺灣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況在美國這個影視大國,要真正能夠如卡門這樣的成就,就更加難能可貴。
 
  青少年是人生最複雜的生命階段,也許令人難堪與難過、也許也有更多的難過之處,但長大或老年之後,回顧當時的情境,一定會有許多的後悔,但卻已經無法重來。也許這是一個試煉的階段,但如果能遇上法蘭克這樣的老師,應該是一件相當幸運的事。
 
  有時類似法蘭克這樣的老師,就算他苦口婆心,在那樣的年齡總是無法理解,從而喪失了人生的重大抉擇與機會。導致日後回想這件事,就不免自艾自怨,可是能怪別人嗎?因為良藥苦口,人總是在最後成局之後方能深切的反思,然後有許多的追悔。
 
  回憶也許不是什麼壞事。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被稱為意識流的創始人,另兩人是艾蜜莉與吳爾芙,一生當中的創作永遠只是回憶。也許回憶是讓人進步的原動力、是進步的動能。這當然不能當作定論,因為人活著的目的並不是只有回憶,這就使得人生具有無比的可能,人生就變得更加精彩了。

每天上班總是累得要死(私はいったい、何と闘っているのか)(Struggling man)


導演:李闘.士男(Toshio Lee)
主演:安田.顯 (Ken Yasuda)
   小池.榮子(Koike Eiko)
日本 ∕  202 ∕ 113分 ∕ 普遍級
這位中年上班族,每天都懷抱著一個甜蜜、嫉妒、怨恨和遺憾的堅強心態在奮鬥。不過…

◎ 劇情簡介
 
  伊澤春男是四十五歲的人,與他的妻子律子結婚後育有二女一男,伊澤是大賣場的主任,他已經任職十五年卻一直無法升任店長之職。上田店長相當信賴伊澤,大小事都交由他處理,店長常說「春男就是我們店裡的指揮塔」,因此伊澤春男最大的期望就是成為店長。


  有一天上田突然中風死亡,大家心目中都期待春男能升任店長,紛紛向他恭賀,春男也自認理所當然,不禁心中飄飄然,下班後總會到一名老太婆經營的餐廳吃上他最喜歡的咖哩飯。老太婆看他吃得下,總會說:「能吃那麼多,一定沒問題的」。


  但上司岩崎卻帶來一位年輕人當店長,雖然名義上伊澤還是主任但兼任副店長,這使得大家都非常失望,但伊澤春男很快就恢復精神,果然岩崎有一天來告訴他,下班後一起喝酒,原來有一家分店可能會派伊澤去擔任店長,只是上班地點較遠,恐怕伊澤會不答應,伊澤自然十分高興地接受了,但岩崎告訴他因為還沒正式發布,請他務必保密。

  此時大原分店出現帳務問題,新店長請伊澤春男幫忙,經過查證,發現是清水的收銀臺,許多次一位老太太來買東西,很多物件並沒有結帳,小金認為應該舉發,但伊澤認為清水一定有難言之隱,所以就默默地為清水解決,使得帳面可以平衡。
小金雖是伊澤的徒弟,但是卻認為這樣的處理有失偏頗,遂向總公司舉發,此時所有人全部為自己辯白,清水說伊澤常有意無意地監視他,所以總公司要他暫時休假,伊澤春男陷入沮喪中。

  更令伊澤難過的是,岳父母從沖繩寄來三張機票,要孫子去玩,伊澤堅持他要陪兩個女兒小梅與香菜子去,因為曾在沖繩有著一段牽扯不清的情感。原來律子以前有個男友叫金城正志,律子的第一個女兒小梅已經出生,而律子肚內又懷孕時,金城拋棄她,這時才認識伊澤,伊澤向她求婚,婚後才生兒子亮太。這些事女兒都不知曉,雖然小梅要結婚了,但伊澤卻想在沖繩找出金城正志此人,故事的精彩與主旨就在沖繩發生…這也是本片最亮麗之處。

◎    劇情分析

  有些人始終不相信命運,但在忙碌多年後,感覺別人的升遷似乎很快,而自己卻一直在原地踏步,當官的升不了官;做生意的發不了財,於是四處求神問卜,最後還是沒有下文。
曾在四年前拍攝電影『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裝死』,如今又以原班人馬拍攝『每天上班總是累得要死』。導演李闘.士男再度啟用安田顯、小池榮子再度扮演夫妻的角色,果然仍受到觀眾歡迎。

  四十五歲應該是在人間社會打滾了大半生,臺語有句諺語「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的意思是在一個工作崗位上,不要時時就換工作,日子久了,你所希望的工作,就會輪到你。但伊澤的工作是大賣場大原分店的主任,這個工作的上面就是店長,以前臺灣沒有什麼店長的職位,但如果對員工來講具有鼓舞作用,慢慢的就從日本那兒沿用到臺灣,像「八方雲集」中的員工大約一個店不超過十個人,他們也有店長的制度。伊澤的這篇故事,是用倒敘法,主要是他跟妻子的關係,從外表來看,伊澤其貌不揚,但妻子卻有著美麗外表,他的兩位女兒也都很好看,第三個兒子雖在小學唸書,但卻跟兩個姐姐完全不同調,亮太很胖,在棒球隊上場都被三振,但他卻很樂觀,剛看這部影片時,立馬覺得這是編劇特別的手法,到後面才真正在沖繩這個地方得到感人的真相。

  原來律子在沖繩這地方,年輕時結識男友金城正志,但在有了身孕生下小梅時,金城正志就遺棄了律子,在這個時節律子又認識了伊澤,伊澤在一般人的眼中並不出色,但律子卻感受到這個男人的誠意,於是也坦白告訴伊澤她現在肚子內還有另外的孩子,但伊澤完全不在意,他表示將來二個孩子也都會掛他的姓,也許律子覺得她終於在人生到路上找到真正愛她的人,所以就答應了伊澤的求婚,也就是說亮太才是伊澤的親生,而大女兒小梅與二女兒香菜子都是金城正志的女兒。
事實上從演員的表相來說,亮太在學校表現得笨拙,但這不是正好呼應他的父親伊澤的個性嗎?譬如說家長在學校有重大活動,家長都會全部參與,甚至伊澤春男在棒球比賽的日子,竟突發奇想地用竹子切半,做了一種可以導引液體的連結,一開場這樣的表現,正是要呼應伊澤雖很努力,這在工作態度來說沒有問題,但一個高飛球立刻使得伊澤夢想粉碎,由這段的連結再開始敘述整個電影的主旨思想。

  伊澤本在休假,店長上田因無法處理店員清水多打了一個零,故大原販賣場一下子進貨五千包的素麵,由於伊澤對工作的熟悉與認真的態度接受大家肯定,因此上田立刻把他叫了回去,果然伊澤全力揮灑他的專長,其實也是藉著這個事件來突顯伊澤的企圖心與對他善良的本質有一個交代。

  就連上田也曾說,大原店全靠一個人也就是伊澤主任,其實也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伊澤的能力足以去擔負店長的責任。而我用了企圖心來形容伊澤,指的就是這乃他心中所想,相信有一天一定會升任店長,而這一點在伊澤心目中才算是真正與妻子律子相配,其實每個人處在伊澤的狀態中一定也會這麼想的。升官發財不就是每個人在社會上努力工作的目標?有些人可能還會想盡辦法來陷害店長,讓自己可以往上爬。

  但伊澤在這一點上的表現只有努力工作,他相信每個店員都非常支持他,時間到了,店長這個職位自然就會夢想成真。有了這樣的期待其實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影片中一名老婦人開了一間「擱一碗」的餐廳,伊澤每天下班之後,一定去那間店享用他最喜歡的咖哩飯,而女老板娘只有一句臺詞,每每見到失落的伊澤與他吃咖哩飯的情形,總會說一聲:「還能吃那麼多,一定沒問題。」來給伊澤打氣,伊澤從來沒有回應她,也許他無法了解老闆娘的語意或弦外之音,因為伊澤選擇咖哩飯是想替自己加油,但相信觀眾會了解這個老闆娘的真意。從她的言辭能給失意的人一點安慰與鼓勵,既然活著,就繼續努力,人生絕對有希望的,在收尾的時候,老闆娘在店門口掛上「歇業,謝謝惠顧」的字條,這時的伊澤已經被停職了,這兩者之間其實各自顯示了電影「相互呼應」的美學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伊澤發現公司帳目不清,結果是清水在收銀臺可能因為可憐老太太孤單一人、也或許老太太是清水要照顧的人,因此沒有透過收銀機就放行,伊澤告訴男職員金子,他理解這種同情心,所以就用假帳來使帳目相符,金子本來最效忠於他,但卻往總店去檢舉他,而清水也作證伊澤常常在她管收銀機時不時偷偷窺看…。所有的人突然變臉了,但伊澤沒有任何怨言,他用一種良善的態度來看待。這也呼應了真正的人性善惡對待,使得伊澤最終夢碎。

  在沖繩回來之後伊澤還是被總公司聘用,因為這犯錯的情節並不嚴重,但其實應該是導演的搞笑。在就任的職位上依然是副店長與主任,這就符合人生中有許多情節就像伊澤的命格,但人生最終是看結果,而在片中伊澤的結果絕對會令觀眾永遠在期待中。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罪樂園(The Promised Land)


 導演:瀨瀨敬久(Takahisa Zeze)
主演:片岡禮子(Reiko Kataoka)
        村上虹郎(Nijiro Murakami)
日本 / 2020 ∕ 129分 ∕ 保護級
禮讚:曾入圍多個電影獎項,但並未獲得最佳電影獎 
描述女童的失蹤,讓村莊彼此陷入猜忌與分裂,當誘拐事件再次發生,被視為嫌疑犯的豪士被村民逼問,村民之間也難以討論關於村莊振興的未來…

◎ 劇情簡介
    
  在奈良附近的小村落,有兩個小女孩愛華與小紡。有一天放學回去,在Y字型的街口,兩人要分別時,愛華邀小紡到她家玩,但小紡鬧情緒不答應,兩人無奈分開後,愛華卻失蹤了,當晚全村的人一起搜山,住在這村子的樹林中靠回收物為生的豪士也參與了,但他的母親是脫北者,常跟村內一些男人搞七捻三,村人均瞧不起他。搜山的結果只找到愛華的紅色書包,但人卻不見蹤影。
  
  十二年後小紡已經長大,但愛華失蹤的事一直記掂著。一名追求她的男孩子阿廣用半開玩笑的方式追求她,但小紡不為所動,她在奈良澤神社秋季大祭擔任笛子手。而這時刻有一名田中善次郎的人帶著他的狗,回到山中繼承他父母留下的山坡農地,他決定推廣養蜂事業,也獲得村中耆老的讚嘆。可是這一晚又發生一名小女孩失蹤案,大家紛紛指向豪士,豪士並不擅長與人交際,個性孤單,經不起眾人的責難,豪士遁逃至一家拉麵店,在百般無奈下,豪士提起店內的煤油往身上潑,並點火自盡,眾人在慶幸凶手已經死亡時,結果傳來小女孩與凶手落網。
  
  善次郎繼續經營他的養蜂事業,但提出一些計劃,這些耆老均會做干擾的行動,於是善次郎決定要獨自來抉擇,但這些事被耆老們知道,又反過來紛紛指責善次郎的不是,雙方對待愈來愈有隔閡。
  
  小紡早已離開這個村子,到東京的水果批發公司工作,但因神社又要舉行秋季大祭,但因缺乏吹笛手,母親傳簡訊問她願不願意回來幫忙。小紡回去時又在練習的場合遇見阿廣,阿廣已經顯得成熟多了,不僅承認自己過去對她的惡作劇,但也承認是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
  
  祭典結束時,小紡又回來水果批發上班,而阿廣卻也來此上班,於是兩人愈走愈近,但在一起喝啤酒時,阿廣卻醉倒了,不久同事告訴小紡,阿廣住院了。
  
  此時眾耆老上山指責善次郎,但被雷歐咬傷,眾人開會決定要禁閉雷歐,善次郎失望地在農地上開始種植樹木,他認為沒有人能繼承森林,但耆老已經報警,動用挖土機全部剷除,憤怒的善次郎將這些老人全部殺死,而後自己在山上用鐮刀切腹自殺…。

◎ 劇情分析
  
  「罪樂園」是根據吉田修一的小說『犯罪小說集』其中的兩篇「青田Y字路」、「萬屋善次郎」兩篇故事揉在一起,雖然跟其他小說「曼殊姬午睡」、「百家樂餓鬼」、「白球白蛇傳」無關,但多少看似有著相連結或取其枝葉的養分。
  
  但許多人看完電影常常會討論「誰是凶手」?但正如吉田修一在『犯罪小說集』與中文版的翻譯高詹燦在序中寫的「完全無法控制的書中人物,遠非過去任何一部作品所能比擬」。意思是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這本『犯罪小說集』這樣,被故事劇情耍得團團轉,登場人物則完全無法控制。
  
  這跟歐根.貝托爾特.弗里德里希、這位十九世紀德國劇作家與詩人,他在寫作上面創立了「辯證疏離主義」與觀念,簡單地講,布萊希特要觀眾看戲時,應該將舞臺與觀眾席分離,也就是說觀眾不要介入情節太深,當時就引起全世界的注目。他的作品「四川好女人」(The Good Woman of Setzuan)、「高加索灰闌記」(The Caucasian Chalk Circle)現在還常在戲劇學校被學生演出。
  
  任何的小說,尤其是推理劇,觀眾很興味在觀賞之餘猜測凶手是誰,這也是為何推理劇在八0年代會在日本那麼暢銷的原因,現在雖然不像以前那麼熱衷,但吉田修一卻能走出推理劇的一番新氣象。
  
  並非沒有抓到凶手,但在情節或小說並沒有指出他是誰,但卻將所有篇幅著墨在劇中的人性。人性到底是善或惡,當我們處在順境之時,會感覺自己相當慈悲,甚至看待任何人都是順眼的,這不分男女老幼,這是因為我們的心內有著一個天秤。早上從眼睛一睜開就開始分辨、分辨什麼?分別是一種對立法。所以佛學在任何經典中都會提到「八不中道」。簡單地說,一件事情的判斷,你會怎麼選擇?當然是朝好的(善)方向去選擇,你會故意去選擇壞的一面嗎?因為每個人都會擇善固執,那一定會在某方面有人與你起了衝突,所以這是爭端甚至是犯罪的由來。如果你的抉擇(事實上就順著意願、並未真的選擇)會影響他人的話,佛家說那會造惡業,而這件事情會心生出「種子」而存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也會變成你的習氣,日後投胎一定會形成個性。
  
  世界上絕對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壞人,當自己權益受損之時,他的性情就會起了極大的改變,說不定在別人的眼中你就是惡魔的化身。
  
  豪士的母親究竟來自何方?在原著內她較黑的皮膚被認為是菲律賓人、也可能是中國人,但在電影中就把她詮釋為「北朝鮮」人,總之她來自一個較落後的國家,剛來日本與蔥農結婚,生下兒子豪士。也許豪士是在國內與別人生的,所以她告訴豪士,她要帶他去一個被稱為「樂園」的地方,但豪士充滿自卑感,但卻心地善良,總之可以確定他不會去傷害別人。
  
  故事開始兩名小女生愛華與小紡是小學同學,回家在Y字路口分手,愛華邀她等下去她家,但小紡鬧脾氣不答應,但從此在Y字路口分手後愛華就失蹤了,最終只找到愛華的書包,但卻無法破案。從此以後就在每個人心中將這件事在心中慢慢滋養成自己主觀的看法。
  
  愛華的爺爺曾替豪士介紹一份工作,但他始終認為那凶手一定要在他面前碎屍萬段才行。十二年後又發生相同的情形,一名在銀行工作的職員女兒失蹤了,瞬間又勾起了大家對愛華的回憶。同一天一名叫田中善次郎的人回來繼承山地的房子,他決意要養蜜蜂,並發展為觀光區,這當然受到村人的歡迎。
  
  眾人開始懷疑愛華失蹤與這女孩失蹤雖然相隔十二年,但凶手一定與村人脫不了關係。有一個當年與豪士牽手去河裡搜索的人,他覺得豪士的舉動相當可疑,於是就突然指出豪士這個名字。眾人立刻去包圍他住的地方,當豪士回來時看見門外那麼多人,嚇得往後跑,眾人更加肯定是豪士,於是逼得豪士逃進拉麵店,在激動不許眾人靠近時,豪士用煤油灑了地上並往自己身上澆,在眾人不斷進逼中豪士點火自焚而亡,而在同時卻傳來失蹤小孩已經找到而且凶手也找到了,但愛華的爺爺怎麼想?
  
  一個指責是凶手的人引火自焚,而真凶卻已經抓到,但他的內心卻還是認為引火自焚的豪士才是凶手,唯有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怨恨,這一點正是吉田修一的真正意旨。因為仇恨讓自己變成一種自己無法自知的惡魔,不管誰該為愛華伏法,總之自己的心願才能平伏。
  
  劇中裡曾有人問是否有看到讓愛華受害的凶手,他的表情如何?他能有什麼表情,在一堆火當中你能看出那人的表情?何況那是眾村人以「惡」的方式來看待。
  
  小紡最後說這會讓人永遠不相信別人,當情緒惡劣時我們是否開始仇恨這個世界?
  
  善次郎與眾耆老本來相處極佳,但當老人認為養蜂場申請補助沒有透過他們這些老人,立刻對善次郎起了反感,而善次郎養的狗雷歐又咬傷了一個老人,致使村長的女兒久子與善次郎的友誼也被打斷,最終善次郎被逼得走投無路,他用一把鐮刀殺死了村中的耆老,然後自己在山中切腹自殺,所謂「罪」,其實很難界定,那是「心」的一切造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