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約翰‧傑夫考特(John Jeffcoat)
主演:賈許‧哈彌頓(Josh Hamilton)
阿耶莎‧達爾克(Ayesha Dharker)
美國 / 2007年 / 103分 / 普遍級
禮讚:獲西雅圖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多倫多影展、溫哥華影展等獎項
◎ 劇情簡介
陶德是一家外單外包公司的經理,在接電話的同時,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交易,主管戴維漸漸感到世界趨勢的變化,為了降低成本,必須將電話接單的場所改到印度,因此派陶德自己一人到印度一個小鎮的分公司,訓練一批印度員工,因為印度人會說英語的人甚多,只要教他們學美國口音,自然能節省很多成本。
陶德縱然不情願,但為了日後能加入股東並獲取分紅股票,也只好硬著頭皮上陣。但下了飛機,因陶德的名字被寫成Toad(蟾蜍)而與接機的人錯過,他搭了機器三輪車趕到車站,差點上不了火車。到目的地的站後,喝了一杯冰水,正好當地公司的負責人普洛來接他。
這家分公司原來蓋在郊區的一棟水泥屋,裡面有男男女女數十人,陶德就開始訓練他們,如何假裝美國口音,並騙對方是在芝加哥。這引得女職員亞沙相當不滿,認為這是說謊的行為。
普洛原本安排陶德住飯店,但卻將他送到阿吉姨那兒,因為有雅房出租,陶德也不以為意,只是房間掛著一幅「毀滅迦梨」的神像讓他相當不舒服。女傭供應的印度菜實在難以下嚥,因此陶德便學女傭將餐盤放在牆上,馬上就有人接走,甚至到最後牆外的洗衣工送回餐盤時,還送了一朵花表示感激。
陶德剛好在美國與女友茉莉分手,他忍不住打電話給她,發現她身邊有男人,於是陶德也徹底失望了。這一日,陶德出門時遇見「荷麗節」,也就是每人都可以將各種顏色的球丟向任何人。陶德全身都是各種色彩,然後浸泡在恆河中,並換了一件印度衫,這符合了亞沙給他的建議,要他多了解印度文化。
陶德以鼓勵的方式,向公司要一批樣品,準備送給員工,但卻寄到一個島上,陶德與亞沙一起搭船取貨,但回程渡船卻故障,不得已兩人住宿一房,卻也發生了關係。亞沙說她四歲就已訂婚,這件事只能保密。公司訓練終於達到六秒成交,戴維趕到印度,希望能當場印證,但正好淹水,於是電腦搬上屋頂,並請洗衣工來接電,立刻繼續營運,但戴維卻來告知公司放棄印度,要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並希望陶德再度去上海……。
◎ 劇情分析
這個世界很奇特,因為在大海之中,卻分隔了許多大陸與島嶼,因為山地的阻隔、海洋的攔阻,故每個區域便產生了不同的人種與文化,但也因為如此,才能有了不同的區分,從而產生互相欣賞與仰慕的現象。
佛經中佛曾預言,下一尊佛約在八萬年之後,將會降生在這個世界,屆時的世界是平的,人約數丈高,物產豐饒,這尊佛便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
這一句世界是平的,很難讓人想像,但這部影片「世界是平的」,卻是以詮釋預言中的「平」是怎麼一回事。在資訊世代來臨時,海洋與高山便沒有了阻礙,在不同的世界與社會中,我們不再閉塞於固有的文化,因為從網際網路中,我們很快就在當日可以接收更多訊息,這種同日與進的現象便突破了原有的疆界,也沒有了國與國的區別。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相互交流,除了知識文化之外,也開始在網路上販賣商品。
透過網路上購買商品,幾乎是現代人一種購買的方式,在台灣從FB上不難發現,許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東西,都能透過網路購買。就某種角度而言,這是相當方便的。但因為只是透過一些VCR或相片,消費者有時也會買到不滿意的商品,甚至會認定這是一種詐騙行為,而消費者自然就成了無法申訴的受害者。
「世界是平的」這齣電影談的是透過電話與消費者洽談交易,為了訓練員工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交易,公司便有了訓練師,但在美國請人接聽電話,薪水是相當高的,於是公司便有意在印度設立一個分駐所,因為印度曾受英國殖民,故有很多人會說英語,雖然有些腔調,但透過訓練讓消費者以為接電話的人是在芝加哥或其他城市。而陶德便因這種因緣而被派到印度。
因為環境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習慣不同,陶德在一番的互動中,亞沙告訴他要多了解印度文化。透過網路的互聯,在螢光幕的兩方都是對等的,但當真正進入那個環境中,便不免起了落差之後的衝突。
每一種民族都有他們生活的條件和習慣,網路也許帶來了方便,但卻是無法立刻用自己的思維去征服對方,尤其侵擾了對方的核心價值觀。
印度是一個相當保守的民族,尤其種姓制度就是一個噩夢,如果人天生平等,那為何一出生就是「賤民」?終其一生無法脫離。這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制度,印度政府當然也想革新,但因種族繁多,牽扯太多的既得利益者,因此雖極力宣導,但依然沒有效果。
亞沙從四歲就與人訂婚,當然這是父母決定的,而她應該是比較前衛的女性,在遇到陶德之前,其實就有了男友,但她始終將未婚夫放在第一位置上,但若有了思緒上的衝突,亞沙應該會很快離開丈夫,這也是在片尾導演安排了一通電話,讓觀眾有了很多的期許。
以亞沙而言應是個代表,她們許多閨蜜中便有著「果亞假期」的暗號,在婚前有個人能在性愛上有著共融,然後再結婚,這樣似乎就沒有遺憾。由此可見在嚴謹的社會規範下,依然有女性開始暗中反擊,雖然尚不在表面上,但這股暗流說明了人性的複雜性。
陶德終於達到在六秒之內完成一項交易,但上司戴維卻又將市場改在大陸上,因為中國的工資又比印度來的低,陶德放棄了,他建議改派印度的經理普洛,一則普洛剛結婚便遭逢失業,二則他不願成為公司的一顆棋子,這是一種自我的明確決定。
事實上這樣的決定,似乎有些疑問的。中國近幾年有了長足進步,一般人的薪資也普遍提高,戴維的決定是否正確?是有待商榷的。但這應該是編導的一種比較,其用意當然是想降低成本的支出,也許在拍這部影片時,中國尚在起步階段,但資訊主義正是如此,短短幾年發生的變化常令人措手不及的。
未來會是個什麼世界呢?傳統的市場機制會不會消失而被網路取代?這是一個尚在預測的階段,尚未有完整的結論,但是世界的距離會因網路而縮小,彼此的間隙也會有解決之道。
影片中提及「毀滅迦梨」,解釋為毀滅之神,意即沒有毀滅則沒有創新。這個概念對一些創作者而言,真是一個很棒的警示。其實我們在歷經社會的洗禮約十年之後,大部份的人就已經被定型了,若要揚棄已經上手的工作,那必須要有多大的勇氣與毅力?
如果想再更上一層樓,當然必須揚棄過去,否則新的觀念如何被全盤接受?但其畫像吐著舌頭,左手持一人頭,右手持一彎刀,其意義如何?可能要更進一步去追索了。
荷麗節即是色彩節,五顏六色的粉末可以任意丟向任何人,聽說這會為人帶來好運,是否真實不得而知,但能在某一天讓自己完全放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陶德事後躺入恆河之中,似乎感受到印度的母親懷中,這也像徵他已慢慢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未來也許會是嶄新的另一段生命之旅,每個人不都是如此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