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舞力青春(Go for It!)

最近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地點:114年9月6日(六) 14:00 於北市圖 啟明分館
啟明分館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55巷76號 TEL:(02) 2514-8443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導演:卡門.馬龍(Carmen Marron)
主演:艾蜜.卡西亞(Aimee Garcia)
   吉娜.羅卓奎茲(Gina Rodriguez)
美國  ∕  2020年  ∕  91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激勵人心的青春詩篇 -CHICAGO EXAMINER
   金球獎電視類 最佳喜劇影集女主角 吉娜羅卓奎茲 真情演出
   芝加哥國際影展 最佳新導演 入圍作品
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卡門(艾蜜卡西亞飾)家境並不優渥,她必須利用課餘打工,剩下的時間才能跳她最喜歡的街舞。在某次練舞時... 

◎ 劇情簡介
 
  卡門是個高中生,她跟同學吉娜、蘿莉、艾琳等人常常晚上都去排舞,因為充滿青春活力的力量必需要有個出路,所以他們就將全部精力發洩在嘻哈的音樂與舞蹈中,以致有時會荒廢功課。
 
  學校老師法蘭克對她們相當嚴厲,但學生們都相當具有叛逆性格,卡門就不時對老師相當反感,以致衝突不斷。李察是校長,常常警告法蘭克,導致法蘭克萌生離去的念頭。
 
  法蘭克曾結過婚,因為一直熱衷於教學,以致與妻子離婚多年,經過思索後,在認真思索後重新界定生命的價值,於是他撥了妻子的電話,妻子雖然赴了約,但有點訝異,兩人共赴約會後,妻子並沒有復合的欲望,最終在餐廳留下孤單的法蘭克。
 
  法蘭克有次開車經過一個廣場,他看見卡門在舞隊中狂舞,因此認定卡門極具舞蹈天資,於是他將一所學院的舞蹈招生拿給卡門,希望她能去報名,畢竟最終能上大學也有一條出路。
 
  卡門根本不理法蘭克的告誡,她認為法蘭克就不了解她的心境,但法蘭克生氣的說:每個人都有難處,每天都各自有的困境與難題,但機會必須靠自己去爭取。
 
  卡門的父親是墨西哥人,他偷渡到美國打工,雖然已取得身份,使得卡門可以上學識字,但因家人眾多,由於已經廿六歲的哥哥尚留在家中,因此卡門便離家出走,因卡門的死黨吉娜一個人住,有一次卡門發現吉娜身上有毆打的傷痕,她知道是吉娜的男友派布羅所為,但吉娜不以為意。
 
  班上一名傑若德同學對卡門極具好感,時常運用各種手段追求卡門,最後兩人一起晚餐同時也展開交往。但卡門拒絕了同居的要求,有一天卡門獨自去找傑若德,竟然發現他與一名女子在做愛。
 
  最終卡門帶著傷感的心情,寄出洛克蘭學院的申請書,不久就接到要複試的通知單,卡門下定決心隻身前往,評審老師告訴她當舞者要有天賦,因此在考試之前她經過一番苦練,最終考取了她的願望。

◎ 劇情分析

 
  每個時代都會展現其特質,那是因為每十年就會有一次的改變,這是一種風俗甚至是習俗。因為人不可能永遠固定著自己的思想,當有更敏銳的人他能感受到心中有一種躍動,而且這是透過某種社會表現,所以他會第一個執行,而這種個人行動並非單一的,最終你會發現這是群體性的。有的人甚至會為這種現象取一個代表,例如前一陣子日本對一些提早退休的人,稱之為「橘」世代,大約五0至七0歲的人,六十五歲稱健康初老,象徵人生進入秋收季節,像楓葉一樣,不僅又紅又橘,明亮燦爛充滿活力的階段,同時也像橘子紅了的階段,到了豐收的階段,是一種成熟與精彩的象徵。
 
  在過去六十五歲的年齡才退休,但退下來身體還不錯,體力還行,所以不肯就此退休,在日本現在都聘用退休人員來當服務生,這又是另一種的改變,以前年輕人被稱為「草莓族」,以為將來沒什麼作為,但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其實是這群草莓族帶動的。
 
  另一種屬於風潮,像日本八0年代就產生三次次文化,就是刺青、舌環與染髮。到現在舌環已經失去流行,倒是染髮也影響了老年人。譬如年紀大頭髮白,所以就染成棕色,這是現代的傾向,而刺青倒是到現在依然很流行,有的刺青真的是藝術,但現在愈來愈草率,刺青的圖案就使人看了不舒服。
 
  從廿世紀末有了嘻哈音樂之後,到現在依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這應該是九0年代的「頹廢主義」延續下來,再搭上「街舞」的普遍,年輕人喜歡得不得了。
 
  在各地廣場都有男女學生很早就去佔用廣場的位置,然後整整一天在那兒練舞。街舞是很耗體力的運動,我從未見過中年之後還熱衷這舞蹈,你有可能將頭頂地,然後倒身旋轉,因此這絕對屬於年輕人的專屬運動。

  「舞力青春」的背景正是嘻哈文化的詮釋。大人不看好的運動,是沒有出路。所以一千五百美元的獎金,就能給這群少女一個目標,一般人不會拍攝這樣的電影,所以導演卡門馬龍身兼編劇和製片,她其實也是同溫層的人,所以有這樣的動力。
 
  本片值得嘉許之處是安排法蘭克這個老師的角色。最終所有劇力全部的發展,都跟這位老師有關。正如法蘭克說:妳以為只有妳有困頓?因為當老師的正面臨心理抉擇,他曾結過婚,但離婚多年,竟又想要與前妻復合,但前妻拒絕了。
 
  這一段戲其實可以再放大,因為法蘭克的難處可以呼應卡門的生活歷程,這可以突顯兩者之間的呼應,達到戲劇學的呼應效果。只可惜法蘭克與妻子見面的戲只有一場,就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不足以呼應卡門的故事。
 
  這篇故事應該是卡門.馬龍自己的自傳,也就是她自己的故事,若不是了解「嘻哈」文化以及街舞,若不是自己投身而入,是很難引起共鳴的。音樂歌舞劇是美國很擅長的,時代變了,這應該是新潮的歌舞劇,而且能夠呼應出現代社會的脈動。
 
  劇中的傑若德是取代法蘭克的角色。因為影片若無男女之戲,就會喪失觀賞的核心,也許這一段卡門這個導演她真的不好下手,因此導演在這裡導演沒有忘記過去的情懷,也許傑洛德真的是一段有過的真情,卡門藉「作者論」來描述她過去的一段情,最後結尾,卡門考試出來,卻見傑洛德來探望她,沒有語言、沒有動作,只是來關心卡門考得如何?
 
  卡門故意不處理之後的態度,也給了本片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甚至也不表現卡門是否可以得到評審的肯定,但觀眾心中的抉擇自然是正面的。
 
  另一個問題是卡門是拉丁裔的後代,她的父親不認識一個字,但他卻養育了一群小孩,也就是卡門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但最終憑著自己的興趣,最終能夠出人頭地。現實的社會是卡門獨自完成了一部自傳電影,甚至在某一個影展獲得一個小獎。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但在臺灣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況在美國這個影視大國,要真正能夠如卡門這樣的成就,就更加難能可貴。
 
  青少年是人生最複雜的生命階段,也許令人難堪與難過、也許也有更多的難過之處,但長大或老年之後,回顧當時的情境,一定會有許多的後悔,但卻已經無法重來。也許這是一個試煉的階段,但如果能遇上法蘭克這樣的老師,應該是一件相當幸運的事。
 
  有時類似法蘭克這樣的老師,就算他苦口婆心,在那樣的年齡總是無法理解,從而喪失了人生的重大抉擇與機會。導致日後回想這件事,就不免自艾自怨,可是能怪別人嗎?因為良藥苦口,人總是在最後成局之後方能深切的反思,然後有許多的追悔。
 
  回憶也許不是什麼壞事。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被稱為意識流的創始人,另兩人是艾蜜莉與吳爾芙,一生當中的創作永遠只是回憶。也許回憶是讓人進步的原動力、是進步的動能。這當然不能當作定論,因為人活著的目的並不是只有回憶,這就使得人生具有無比的可能,人生就變得更加精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