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MIB星際戰警第三集(MEN IN BLACK 3)


 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Barry Sonnenfeld)
主演: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美國 / 1997年 ∕ 106分鐘 ∕ 普遍級
講述反派角色畜牲包里斯想要回到過去殺死K探員,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難以想像的事件…

◎ 劇情簡介
 
  被關在月球的最高監獄,關著相當恐怖的怪獸克里斯,這一天是克里斯的生日,他的女友送了一盒蛋糕給他,沒想到蛋糕裡躲著一隻與克里斯連結的太空蟑螂,瞬間奪取警衛的生命,克里斯心狠手辣連女友的性命不顧,他一人獨自逃回地球。
  
  此時的地球可以容納各星球的住客,因此外星人很多而且千奇百怪的造型,而星際戰警的警探都用英文簡稱,其中「K」、「J」是出生入死的夥伴。但這一回透過時空機,「J」突然發覺「K」似乎生命出現斷層,而「K」與上司女主管似乎有過去一段情,但這一回「K」似乎不願再對「J」述說什麼。而且「J」也從自己身上僅有的一隻懷錶之外,對自己的過去生命完全一無所知。
  
  他決定回到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重新尋找線索,而且那兒有一個倖存的天龍人似乎與他頗有淵源。他的目的是要解答為何「K」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已經不在,而且已經死亡四十年。
  
  「J」終於回到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的紐約,也遇見年輕的「K」,但「K」對他不認識,認為他相當可疑,準備把他的紀錄全部洗掉,因為「J」苦苦哀求,而且話語中又與克里斯息息相關,因為克里斯被關在月球是「K」抓到他將他送至該地,但人類是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才發射阿波羅十一號,成功登陸月球,種種疑點,讓「K」與「J」都陷入一陣困惑之中。
  
  於是兩人合作開始展開調查,結果先找到天龍人,天龍人給他們一個「天網」,希望能放在阿波羅十一號的最上面,這項任務相當不簡單,兩人同心協力,終於在火箭發射前將天網放置上面,但此時克里斯出現,因為他擅長變化,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這中間得到一個軍方上校的幫助,「K」預先洗掉他的記憶,透過上校的幫助才能在最後成功。但很不幸卻被克里斯所殺,而上校遺留一個懷錶請「K」交給他兒子。火箭發射成功之後,一個小孩來找爸爸,但「K」立刻擋在前面,說爸爸去辦一件任務,而那小孩正是小時候的「J」,此時「J」終於了知他為何一生都與「K」在一個小組當夥伴,也了解父親的死因,和懷錶的秘密。

 ◎ 劇情分析
  
  MIB星際戰警是一九九七年開拍第一集,結果大受歡迎,接連又出了好幾部作品,除一九九七年的MIB星際戰警之外,二00二年又拍了第二部,二0一二年又拍第三集、第四年又拍跨國行動。
  
  我們今天看的這一部是第一集,翻譯為MIB黑衣警探,是美國的漫畫家洛厄爾.坎寧安的同名漫畫作品,由於美國的漫威漫畫已經是這個電影世界的主宰,甚至凌駕迪士尼的世界。
  
  漫畫是無遠弗屆的,這部片子也捧紅了湯米.李.瓊斯與威爾.史密斯。甚至可以說這已經是卅年前的電影,但我們卻不知道這卅年來這種漫畫與電影早已顛覆了全世界。
  
  如果純粹從欣賞電影的角度來看,我不會建議看此片,但我們不能忽略電影的可能性。正因為一九九五年開始夢工廠發明了三D動畫的技術,因此電影以前不能拍的或無法拍的,都能如願以償。所以適度地介紹觀眾這方面的訊息,我認為是必要的。
  
  現在的AI已經愈來愈發達,人們的思維也產生了極端的對立想法,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讓人的思想能夠有更寬廣的角度思想,因為人類注定是會思想進步的,如果讓思想留在三百年前,那人類可能會被異族或異類所消滅。
  
  所謂的異族與異類,這牽扯到一個常常被大家提出討論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外星球的人。漫畫家早就提供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問題。在未來某一個時期,我們地球必須與外星人來往共存,而且這些外星人與一般人類一樣有善良的,也有邪惡的,因此爭議與衝突便由此而產生,這種議題的發展,喜歡漫畫的人是完全同意的。
  
  因為科幻影片或題材是極具思考性與反省性的,但為了應付邪惡,所以就有了一個特別的警察單位,就是本片的主題。在這一集中特別運用了時光機,由那個世代回到大家熟知的年代一九九六年七月十六日,因為那天是全球都知道的日子,也就是美國第一次登陸月球,這件事情現在看來並不是特別日子,但對全人類是不能忘懷的日子,正如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第一步時說的:「我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將情節還原到大家難忘的日子,於是觀眾便有了參與感,由此也開始介入了情節的變動。但又不能寫實,因為既然拍成電影,那就不是現實,將現實搬上銀幕,謂之為寫實電影,但現今若無法在情節當中植入一些現實中所沒有的元素,觀眾就會失去興味。
 
  影片公司在獲得電影版權之後,立刻聘請所羅門來當編劇,巴里.索爾菲德爾成為該片的導演,當時索爾菲爾德有其他拍片計畫,因此延續到一九九六年三月至六月,在紐約市開拍並且由另一組三D動畫的人才光影魔幻工業負責,同時由丹尼.葉夫曼創作配樂。
  
  告訴大家這些是要大家能夠對現今的電影工業有新的認知,該片在一九九七年六月廿五日在好萊塢圓頂戲院首映,接著七月二日在美國展開放映,票房超過五億八千多萬元,成為有史以來票房第九高的影片。並且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獎,當然也有其他提名,如最佳美術設計指導、最佳原創配樂和更多提名。
  
  這部影片主要在敘述MIB星際戰警,先看那一部都沒有問題,有時用故事的時間線或上映的順序都能產生不一樣的感受,電影學上說這種是「彎刀順序」,也就是你先看正傳「四、五部曲」,再看前面「1、2、3部曲」,總共拍了六集,但都不會妨害你的觀賞樂趣。
  
  其中有許多外星的動物,電影公司都會申請專利,臺灣早期有許多玩具公司便認為電影中的「玩具」相當有趣,結果就被告上法院。
  
  因為MIB的賣座,加深了製作公司的信心,連續拍了許多集,也奠定了一名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成為美國電影圈的一線演員;而湯米.李.瓊斯更是自己拍攝另一部影片「馬金斯的三場葬禮」,並且在坎城獲獎並揚名國際,這都是影壇佳話。
  
  總之「MIB」這部影片在廿世紀末提供了一種新的思潮,提供了人類正面另類的思維。我們應該了解在每一個世代中都會產生相對的思維與新思想,而這些思想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許多人會忽略這種隱形的影響,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發覺每十年中就有一次的變化,快一點可能是五年,而這種改變是無聲無息的,當你往後思考而發現它時,卻已邁入另一個世代了。
  
  電影有趣的地方正是在這個角度,它會有許多的設想與想像,它提供以後未來的可能,但絕大部份能實現,而因為電影放映總是在二個小時之內,而現今的世界已進入網路時代,雖然還是有紙本的書,但將來讀者要去圖書館才能看到。問題是現在閱讀人口越來越少,因此就由電影取代長篇小說,這是時代變遷最大的震撼。
  
  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大的變化,但要如何變化也讓人難以預料,所以你想知道未來會如何變化,那就看一看這部電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