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大璞
主演:是元介、夏于喬
台灣 / 2017年 / 100分 / 普遍級
禮讚: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台灣電影
以獲得Power教師全國首獎
Super教師全國首獎和師鐸獎全國獎
描述王政忠老師在看到偏鄉教育資源的窘境後,一度想落跑回城市一圓補教名師的夢,卻因為九二一的一場大地震,讓他下定決心留在偏鄉翻轉學童們的教育及未來。 目前依舊 ...
◎ 劇情簡介
一九九九年九月廿日,南投地區出現許多「馬陸」,本來在地底下的蟲都跑到路面上來,卻不知這正是地震前的預兆。
王政忠剛畢業,被分發到中寮的爽文國中實習,但一到學校才發現,這個學校相當散漫,除了少數老師認真教學之外,其他人因學生太過調皮,大都已放棄教學,王政忠被分發到一年二班,這班學生時常藉機搗蛋,坐車子到一半,說是要去上廁所,但五六個小男生便趁天熱,跳入河中玩水,王老師回去後罰他們在外面站立。
家長來接小孩也不遵照交通規則,一台機車坐滿四個人,王老師要阻止都來不及。王老師向校長淑芬表示他要轉校,但校長告知,若是考上研究所,或績效極佳,便可以轉往他校。王政忠發現學校有一個國樂絲竹樂團,是小倫老師帶領的,於是決定帶他們參加全縣的國樂比賽。
小倫告知樂團素質低劣,出去比賽是丟人現眼。但王老師表示,全縣只有兩個學校有絲竹樂團,就算再怎麼差也有第二名,小倫知道王老師想要績效,氣得掉頭就走。王老師慣用雞排或零食引誘學生來上課,雖然也去比賽,但團員在台上亂成一團徒增笑話。
而後王老師接到兵單到軍中服役,而在九月廿一日清晨,南投發生七級以上的地震,這使得中寮鄉毀於一旦,在軍中的王政忠決定自願到南投,投入救災工作。當他回來時,發現大仔腳受傷,阿標死了,艷桃的弟弟也死了,這個地區正是缺乏人力的時候。
於是王政忠又回到學校,他聽到小倫老師拉著哀怨的二胡,使得女班長決心要學,而正巧一間廟的主委也拋出善意,願意提供一些樂器的資源,而此時傳來全國要舉辦國樂比賽,主委也請一些南北管的師傅前往教導,果然樂團有如脫胎換骨,而同學們為了錯開幫助家庭的工作,遂自動提早去練習。
在比賽中,來自中寮災區的國樂團,獲得相當多的肯定,獲得極佳的成績,在這些互動中,王政忠改變了他自己原先的想法,他決定不再提起他調之事,因為他決定永遠留在中寮為下一代教學。
◎ 劇情分析
一九九九年的九廿一大地震,是台灣一次極大的創傷,來自大自然無情的侵襲,人們似乎只能束手無策。幾年過去,創傷的記憶猶存,但人們卻又憑著毅力慢慢將災區復原了。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而改編的電影,劇中人物王政忠的身份,是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的教導主任,當年剛好從高師大畢業,而分發到爽文國中實習。
就如世界每個偏遠鄉鎮的教育資源,總是永遠短缺,再加上學生家長,三不五時因家中缺人手,自然會將學生調回去幫忙做家事。國中屬於義務教育,算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但也因為這樣,畢業之後會想再升學的學生比例,就明顯地偏低。相對地,從影片中也是在現實中,讓我們了解到當國中老師的無奈感,他們是否會期待一塊朽木能雕成上乘作品?於是為了不多費自己的精力,便任由這些鄉下學生自生自滅。
張藝謀也曾以一百萬人民幣拍攝了一部「一個都不能少」,也一舉在威尼斯金獅獎中拿下金獅獎。將「老」片與「一」片作比較,並非要從中論出編導的差異,而是純粹以影片的主軸核心價值,在激盪出的火花中,各自有了一條屬於自己選擇的道路。
張藝謀著重在孩子的憨厚,女代課老師其實才國中畢業,但她緊緊記住老師離開時的交待,二十四名學生交給她,回來之後也必須還他廿四名學生。而因為達成這個協定,代課小老師才能拿到報酬五十元人民幣。最後為了到城市去找回學生,逐漸流釋出的真心,才是這部電影最動人之處。
「老」片以九二一大地震作為一個主旨思考,也使得王政忠老師的思想有了慢慢的改變。在大地震之後的翻轉,也翻轉了一些人的自私心態,從而再進一步翻轉目前的教育。
國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戾點,也許這是一個基礎建設的關鍵,如果在國中教育中迷失,那他的學習過程將會由此而終止。
以前的初中是必須經過考試的,而這些初中生在最後高中畢業後,再去求取三分之一的大學名額,與現在相比,當然有極大的差異。
九年義務教育究竟是成功或失敗,其實也無定論。如果在國中畢業之後,不願投考大學,但卻有更多的科技大學提供學子參考與選擇。同時現在的證照制度,也使得不喜歡唸書的學子多了許多出路。
像麵包師傅吳寶春就是一個典範,從他以降,又出現了許多相當有創意的麵包師傅或西點師傅,四處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這是當年在考初中就拚得你死我活的時代所無法想像的。
也許從某種角度來思考,不去壓抑小孩成長中的思維,長大後他們的創作力反而不受拘束,源源不斷地湧現。過去只會讀書的人,也許變得很會考試,但思想因循規蹈矩而受到壓抑。規矩自然是一種度量,逾越了尺寸便必須受罰,這自然產生極多的書呆子。
現在許多自命不凡的人,身上有著極多的頭銜;博士、碩士一大堆,但除了佔據體制上的位置之外,其實是沒有什麼作為的,若有什麼作為,當然是因為他的位子不保,從而極力為自己捍衛。
但在平常他們也只是墨守成規,不敢有大開大闔的作風,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所事。「老」片的男主角,在感受到一場大災變之後,所有的學校便化為烏有,這時反而思念起過去曾經擁有的時代,於是曾經給他們有過很依賴的老師,便成了他們最渴求的對象。
老師的出現或留下,都是在他們心中遭受最大困頓的時刻,但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大地震不也是翻轉了男主角對自己內在的心思與企求?
也許王老師原本會與其他老師一樣,能夠調往都會區,不但工作便利,更能享受都會的便捷,但一切似乎並非如此,因為擺在眼前的變成一片虛無,而無法走離這片虛無的在地人,也正是他曾教過的學生,現在最需要的是,有人帶頭重新建立一個過去曾經存在的空間,如果他此刻離去,那他如何去面對自己的良知?
影片到最後,還是再度鼓勵學生尋找到一種心靈的共鳴,國樂團是原本就存在的,現在為了參加全國國樂比賽,於是廟祝答應提供金援,並請來南北管子弟戲的前輩教導,國樂團於是進步神速。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一部花了七千多萬的影片,而票房收入三千八百多萬,雖然虧本,但卻是一部值得推許的影片。畢竟台灣真的很需要有這樣不畏損失,而有毅力拍片的電影公司與從業人員。
這部影片其實並不只是影片,而是提供了台灣另一種教訓。地震並非是只有九二一,日後我們祈望不要有類似的大災難來襲,但卻無法提供保證,但由此我們卻更應該記住這部影片的教訓與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