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亞莉克絲‧薇洛特(Alix Vaillot)
查爾斯‧貝林(Charles Berling)
美國 / 2016年 / 89分 / 普遍級
禮讚:榮獲杜拜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
入選蘇黎世影展特別放映
描述十二歲的瑪莉是前途無可限量的大提琴神童、卻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她的視力逐漸退化,有可能會完全失明。瑪莉的父母想送她到視障學校, ...
◎ 劇情簡介
瑪莉是學校的資優生,每回成績都名列前茅,而且她還練得一手大提琴,預備將來要去甄試音樂學院。只是瑪莉的眼睛視力逐漸萎縮,醫生每次檢查,就發現她的情況愈來愈糟。
羅伯醫生建議再觀察一陣子,但急性子的父親似乎不這麼想,他想儘快將瑪莉送入視障特殊學校,但這與瑪莉的志向不符,故她決定要唸完最後這一學期,然後再去考音樂學校。
班上的維多成績很差,於是瑪莉暗中幫助他,但考了好成績,維多依然不受肯定。不得已瑪莉便利用下課時間為他補習,總算維多的成績有慢慢進步。
瑪莉發現維多的父親是一名修車工人,但技術並不怎麼好,而維多的母親其實已經死亡,但父親一直也放不開,而將妻子的衣服一直保留著。
維多以為自己與瑪莉已經在談戀愛,但十二歲的年齡似懂非懂,他甚至問父親,當時是怎麼知道愛上母親?父親似乎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最終為了安撫維多,還是勉強說出,有時會故意好幾天不打電話給她,這種奇怪的舉動只是會希望對方更在意自己。
瑪莉問維多除了練團之外,喜不喜歡古典音樂?維多說他喜歡莫札特,但他不會使用樂器,於是瑪莉用大提琴拉了莫札特給他聽,但要回去時,卻差點被車子撞,維多也感覺很困惑,但對於同學侯曼對他二人的是非口語,維多激動地與他打了起來,幸好經老師勸開才未釀事。瑪莉乾脆大方地主動牽他的手,因為這樣才能安全走路。
就算瑪莉入院檢查,也都謊稱是來探望阿姨,而維多的父親似乎有個女客戶愛莉歐諾,車子一修就將近一個月,但這也促動父子之間,對母親死亡之事從新看待,父親依依不捨地把妻子衣服全放入回收中心。
維多帶瑪莉去碼頭卻不幸雙雙落水,上岸後瑪莉才說明原因,於是在維多及阿伊桑這些同學的幫助下,瑪莉終於上完整個學期,而她的父親也在緊要關頭,答應不送她去盲人中心,在最後一名的徵選中,瑪莉在台上演奏大提琴,終於如願上了音樂學校。
◎ 劇情分析
若非中途視障的朋友,實在很難想像,將在日後的某一天會全然看不見。這個世界並非消失,而是從此再也無法用「眼睛看」的功能,來見到這個世界。這比起天生視障者,在心靈的對應中,絕對有很大的區別。
全然的天生視障,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無法目睹這個世界的所有姿色,因此在感覺上,其面對生命的態度便會有些不同。
中途視障其實還得面臨在得知即將失明的震驚,在等待過程的惶恐,還有真正失明的沮喪甚至絕望。雖然這個過程不能免,但還是會有許多視障朋友,願意以較歡悅的心情去面對。退一步想,失去了眼視,但聽覺、觸覺甚至其他感受都會增強,應該也能彌補失去眼視之後的缺憾。就生理與心理而言,都是視障者必須去面臨的困境。在現在的醫學而言,如果視覺的問題出現在眼球,那應該有很多機會可以復原,譬如因撞擊而產生視網膜剝離,在現在的醫術是絕對能夠克服的,而在手術之後,有時視力會剩下0.1,但透過植入水晶體的輔助,視力幾乎都可以恢復到最完整的階段。
但若是屬於眼球與大腦神經的連結出現狀況,這幾乎是醫學束手無策的。有的天生視障,正是在神經系統出現狀況;而中途視障的情形很多無法復原,其實大部分也都是屬於這類的症狀。
本片是採用較樂觀的態度,來詮釋瑪莉在即將失明的過程。樂觀以對自然是好事,而其父親卻一味欲將瑪莉送入盲人中心,但他忽略了視障者的另一項天賦,亦即在耳根的功能會更增強,而這反而更能讓一位音樂演奏者,進入音樂的靈魂深處。
母親的態度是反對的,但在戲劇呈現中,卻缺乏父女或母女之間更細膩的互動,而將所有的主軸放任在瑪莉與維多的關係中。
瑪莉為了能完成一個階段的課程,遂刻意接近不太會念書的維多,其意想藉與維多的互動,讓老師與其他同學忽略她視覺退化的事實。
這種安排就戲劇而言,並無所謂合不合理的問題,而是能否呈現戲劇的張力?事實上瑪莉也必須去看醫生,而醫生也僅是做出再觀察的決定,而這些如此的明顯事件,並無讓這個主事件有了更多的拓染,將戲放在12歲的小朋友身上,除非有強大的事件注入,其故事的預後結果是絕對可以意料的。
電影開拍前,應該就已經有了要走的路線,也就是將主戲放在維多與瑪莉身上,而兩人也仿效一般男女朋友去拜訪對方的家庭。
維多的父親,其實應該可以經營得更為出色與立體,他失去了妻子,但卻不再娶妻,而且將家中妻子的衣物全部留置屋中,這應該是一段相當令人感動的淒美故事,但故事似乎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深刻的體認。最少應該也要從瑪莉或維多身上獲得什麼啟發,最終才能將妻子的衣物全部送到回收中心。
維多父親的修車技術看來並不佳,但這卻有兩種解釋,第一是妻子的離去使他相當沮喪,故一輛車可修到將近一個月,甚至邊說話零件還會掉下來。第二應該是他的心中對這部車的主人有了另一種心意。修得越久,這個美麗的女人才有機會出現在他面前。
根據這麼多的條件,維多的父親這個腳色絕對是相當立體的人物,他也放任兒子練團,但因為太吵,因此他始終戴著耳機在修車。
其實某種角度而言,這也是刻意去掉「聽覺」,而讓自己在心思上,能夠尋找到安定的歸位。導演放置了很多的線索,只是在整合上便缺乏了一些技巧,這個缺失,其實在編劇的時段,就沒有詳細考量。
「我是妳的眼」著重的是,維多在學校中不斷地替瑪莉掩飾,因為在完成學業才能直接去考音樂學院,但若無畢業而是直接進入盲人中心,那依瑪莉的成績幾乎會造成反效果。但若從盲人中心是否就無法去投考音樂學院?這也是讓人提出質疑的。
瑪莉在整部影片面對所有的困境,她都是愉悅而誠懇的。她帶給世人的是一種勇敢的面對,在任何困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形,問題是我們在陷入困頓時,該用何種心情來面對?
自艾自怨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已經無法挽回的事,我們終究要去面對的。就猶如維多的父親,最終也不得不接納了妻子離去的事實。
當我們失去了什麼,其實都還是會有另一種得。所謂「得失之間」,我們其實並未曾有過得或失,全然是在心念的認知與領納。
樂觀的背後是悲觀,兩種極端的態度,都會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而這亦正是所謂人生的試煉,但每個人試煉的方式是全然不一樣的。問題是,每當試煉來臨時,你是否能夠完全認知與體現?這應該才是每個人要去面對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