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
主演:艾瑪‧史東(Emma Stone)
   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
美國 / 2017年 / 130分 / 普遍級
禮讚: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配樂、
   最佳歌曲和最佳美術指導
   第74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最佳導演等7個獎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個獎
在現代洛杉磯,事業抱負與苦樂參半的戀愛交織,讓兩位藝術工作者面臨心痛的兩難困境…

◎ 劇情簡介     

  這一年的冬天,洛杉磯的公路上大塞車,蜜亞正好趁機背劇本台詞,因為等一下她要去試鏡。當車陣移動時,她忘了開車,後面的塞巴斯汀等不及按了喇叭, 然後快速超車而去,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照面。

  蜜亞一心想當演員,她在影城內的咖啡廳當服務生,但不斷的試鏡卻一再受挫,而塞巴則是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喜歡爵士,但餐廳老闆比爾卻認為他彈奏的音樂使得客人越來越少,雖然不斷地給他機會,但最後還是把他開除了。而那個晚上蜜亞正好看見他,並欲上前搭訕,但塞巴卻不理而憤怒離去。

  到春天時,兩人又在一個派對中見面,這一回兩人有了體諒,也感嘆洛杉磯這個城市令人困惑。當蜜亞表示她不喜歡爵士時,塞巴立刻帶她去一家燈塔酒吧聆聽台上的爵士樂。蜜亞因塞巴的解說而漸漸喜歡爵士樂。而這段交集,塞巴第一次吻了蜜亞。而蜜亞也決定自己寫劇本而演出舞台劇。

  到了夏天,兩人已經同居在一起,正巧遇上以前搭檔奇斯。在奇斯的邀約下,再加上沒有固定的收入,塞巴只好加入樂團,而以全新的電子音樂重新來詮釋爵士,果然大受年青人的歡迎。蜜亞去觀賞塞巴的演出,但她覺得塞巴好像已經脫離自己原先的理想,再加上塞巴必須到各地演出,兩人聚少離多,蜜亞覺得兩人似乎愈來愈陌生。

  秋天到了,塞巴難得有空回家作餐,想與蜜亞好好聚聚。但兩人卻因理想而起了口角衝突。再加上這個晚上塞巴與樂團接受雜誌攝影,而來不及去看蜜亞演出的戲。再加上蜜亞的戲幾乎沒有人看又受到惡評,於是蜜亞沮喪地回她的家鄉。而塞巴接到有人要找蜜亞去演戲的電話,原來演出當天被製作人相中,塞巴立刻趕到她老家找到蜜亞,而蜜亞也因此成為影壇紅星。

  五年後的冬天,蜜亞已經嫁為人婦,也生了一名女兒雀兒喜。而當她與丈夫要去參加派對時,又遇上堵車,乾脆就在路邊一間酒吧停下,竟是以塞巴為名的店,而塞巴也在台上演奏,完全實現了當年他的美夢,而此時兩人也只能向對方投以祝福的目光與互愛的微笑。

◎ 劇情分析

  「荒謬主義」的主旨精神告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希望」,然而世事多變化,我們的希望大部分會落空而無法達成。若是如此,難道人生的希望就因無法完成,而沮喪失意甚至就厭世而逃避?正好相反,「荒謬主義」認為當人失去一個希望時,他會在失去的同時再建構另一個屬於他再次追求的希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從而顯現人生的現象與矛盾。

  但其實生命的自始至終,絕對會有一個自我省視與反觀的時刻,在檢視之後不難發現,每個人雖然都有著不同的生活面向,但所得到的「成果」,在內心的感受中應該是無二而沒有分別的。

  這些感言不見得與本片「樂來越愛你」有關,但也不盡然無關。應該說每個人的奮鬥過程或許不同,但最後的心頭感受都是相同的。

  有誰會對自己最終的生命回顧不滿意呢?縱然不是十全十美,應該也有許多歡樂足以去彌補這些缺失,人生也因此而變得完美起來。

  自從「芝加哥」這部音樂歌舞片,在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采之後,經過十多年才再度出現這部「樂來越愛你」,以近乎復古的形式,再加上意識流海闊天空的情境呈現,讓人對歌舞片有了另一種新的感受與不同的氛圍。

  故事的敘述以音樂與歌舞呈現,自然較傳統的敘述方式要困難許多。美國好萊塢就是歌舞片的發源地,在更早之前,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就已奠定歌舞片的技巧,甚至也曾將編舞的創作過程全部移到法國,也使得法國片「秋水伊人」得以在世界影壇發光發熱。

  塞巴與蜜亞各自懷抱著理想。兩人在最困頓的時間點相遇,不但沒有交集,更是以厭惡的態度相向。第二次是塞巴失業的日子,塞巴無視前來來搭訕的蜜亞,怒氣沖沖地離去,直到第三次在派對中再度相遇。

  相識的兩人正因為都在失意中,而失意也表示兩人對於未來都有著一些理想,塞巴在得知蜜亞不喜歡爵士時,特地帶她去「燈塔酒吧」,然後耐著性子為她解釋爵士的真意,尤其在解釋喇叭手時特別生動,因為他認為爵士的演出是純粹個人即興的表演,也就是一個音符可以憑個人的當時情緒從而即興演出,因此近乎「實驗」的性質,而使得每一場都變得相當獨特。

  或許這種爵士精神感染了蜜亞。一再試鏡失利的蜜亞也決定從「自我詮釋」的方向尋求一片天,她自己寫劇本,在劇場演一齣獨自一人演出的戲,結果演出相當失敗,觀眾屈指可數。近乎崩潰的她,唯一的退路不是回到她與塞巴同居的地方,而是回到父母家居。

  這也等同宣告兩人的關係結束,而這同時,塞巴似乎也違背了自己原先堅持的理想,他最不喜歡的電子音樂卻成功地融入了爵士音樂,而他最討厭奇斯也成功地在這個圈子大為走紅。為了生活能夠持續,於是他違背初衷與奇斯簽了約。也因為塞巴必須四處演唱,不僅使得兩人的生活漸漸失焦,而當蜜亞演出失敗時,塞巴正接受雜誌記者訪問與攝影,雖然最後急急趕到,但卻已注定兩人分手的時刻已經到來。

  人的情緒為何變化如此大?也許應該檢視所謂的順境與逆境的問題。當人處在順境的時刻,一切都是順風無雲,但當處在逆境時,情緒會大受影響,看什麼幾乎都是礙眼的,原本相遇的情懷與喜悅,不知何時卻已經消失無蹤,代之而起的是滿腹的憤怒與不滿。

  如果我們藉由兩人分手的原因來探究,便可清楚了知,人若無法清楚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便貿然做出決定,其結果幾乎是可以預料的。

  但我們作另一種假設,如果蜜亞也沒有回到她的老家,也就是兩人沒有分手,那麼蜜亞依然能接到面試的通知,但她在拿到這個腳色時,也必須到巴黎工作很長的一段時間,這表示兩人也會因為各自的工作而聚少離多,最終這樣的感情會不會生變?

  導演在劇情回到冬季的時刻,其實已經過了五年的時光。這表示這五年中兩人都重新回到自己的希望與理想道路上。而在劇場演出失敗的晚上,就已經是兩人感情結束的時刻。

  蜜亞在成為人人稱羨的明星之後,不久就嫁給另一名男人,而且很快生了女兒雀兒喜。這表示她也是相當愛著這個丈夫,而丈夫也對她百依百順。而在這個轉折中,導演近乎將情節又拉回第一場的塞車,也讓蜜亞與丈夫一同進入「塞巴酒吧」中。

  蜜亞一進入立刻看到台上的塞巴似乎已經完成他的願望,因為這個酒吧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即興,但也因為塞巴重新修正自己的心態,從而讓酒吧與爵士有了新的詮釋與新的生命。

  兩人四目交織,蜜亞的一段意識流透發了她心中的秘密,原來兩人自始至終都是如此愛著對方,但生命的完整卻不見得是傳統的思維,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也許一加一會等於零,但零卻是可以不斷地拓展心中的數目而永無止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