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盧卡斯‧貝沃(Lucas Belvaux)
主演:愛蜜麗‧德奎恩(Emilie Dequenne)
羅伊‧柯貝里(Loic Corbery)
法國 / 2014年 / 100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凱薩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提名!
當巴黎雅痞男煞到天然呆美女…
◎ 劇情簡介
克雷蒙是個高中教哲學的老師,偶爾在大學兼課,但這學期他卻被派到阿哈斯的分校,克雷蒙百般不情願,他不願離開巴黎,而他的女友似乎也感受到這樣分離的日子,絕對會使兩人感情變質,遂與克雷蒙分手了。
克雷蒙的個性本來就不是那麼重視感情,因為他認為男女交往純粹都是為了性慾。克雷蒙一直認為自己很快就會回到巴黎,何況課程只排星期一至三,他遂不租屋,而住在旅館內。
克雷蒙在阿哈斯的美容院內,很快認識了美髮師珍妮佛。而當他第一天到達阿哈斯時,去接他的是一名女老師艾蓮,艾蓮對他的著作提到人的慾望問題相當感興趣,克雷蒙想邀她喝咖啡,但艾蓮表示日後有機會,因為今天她已與別人有約。
珍妮佛與另外兩名女同事,晚上會到酒吧去表演歌舞,這是她的興趣之一。而她接受克雷蒙的邀請,則是小心翼翼,離別時的擁吻都只停留在制式的禮貌。這使得克雷蒙有些不耐煩,因為他認為兩人都已經成年了,幹嘛這麼矜持?
珍妮佛其實是個單親母親,她也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狄倫,而當珍妮佛決定接受克雷蒙的感情,她是主動去旅館找他的。兩人的性關係應該相當融洽,因為珍妮佛對克雷蒙也有另眼相看的喜悅。
克雷蒙依然維持一週幾天都必須回家探視自己的父母,但這也表示他與珍妮佛見面的機會也只有一星期三天,對於無法見面的日子,她也有很多的醋意,她想起第一天來阿哈斯時有一名漂亮女子陪他;她也嫉妒克雷蒙會不會對班上女同學動情?
克雷蒙送珍妮佛一本「白癡」,也送她「康德」,因為他覺得珍妮佛的想法很像康德。但珍妮佛並非他所說的那種型式,克雷蒙遂放棄將自己出的書送給她,這事後來被珍妮佛發現,也種下了兩人決定分手的緣由。
在巨人節的節慶中,珍妮佛與克雷蒙一起參加。在這兒,她也看見了之前的艾蓮與她的丈夫和兒子,卻也感受到她與克雷蒙的極大差異,於是在無預警下,珍妮佛終於離開了阿哈斯。
◎ 劇情分析
從電影的英文片名「Not My Type」(不是我的類型), 應該就能解釋這部影片的結局,也能理解女主角最後毅然決然離開,正是因為發現了彼此完全不同的性格。
一名教哲學的老師,在他的生命中,應該具備什麼特質?哲學本來就很籠統,但在某種角度卻是非常吸引人,因為從他的談吐中,似乎多了一層的光環,於是他的每句話都將會成為吸引對方的焦點。
克雷蒙文質彬彬的外表,似乎真正具備了哲學家的特質,但生命的面向卻不是只有一個單一面向,克雷蒙便有一項與哲學幾乎背道而馳的性格。他對性愛與慾望之間的看法很直接,在性愛高潮之後,他認為那簡直就是「法國」,這種形容很有趣,但卻也是相當貼切。美妙的性愛應該用什麼詞句來形容最為貼切呢?我想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有絕對的不同,因此當我們要去形容時,就必然要回歸生命的真正所在。
然而這個生命的所在,卻也必須是與對方心靈頻率相通的。若無法直指對方的心性頻率,那麼無論有多麼令你歡悅的性愛,最終還是無法契合的。
克雷蒙換女友的速度與頻率是過高的,因為他對愛情始終建立在彼此之間的性愛關係,因為除了性愛與慾望,其他都不是他所關心的,因此女友一個換過一個,在他而言,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克雷蒙其實也不見得會挑對象,只要對象出現在他面前,他就會有一股衝動 要主動進攻。但若因為某種元素而有了絕緣,他似乎也不會在意感情的訴求與願望,因為天涯何處無芳草。
他一星期只有三天在阿哈斯,另外四天則回到巴黎,也許是因為巴黎與阿哈斯步調不一,對生長在巴黎的克雷蒙而言,似乎有著一股新的元素吸引著他,或許也是這種緣由,讓他對珍妮佛產生一股相當特殊的情感。而珍妮佛的刻意保持距離,反而更引發克雷蒙的興味。
然而兩人縱然各有不同的認知,卻也都必須建立在愉悅的性愛中,這也是克雷蒙的中心思想。然而除了性愛,克雷蒙與珍妮佛卻也始終各自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因為生活習慣的認知,使他們都必須更加強調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珍妮佛喜歡唱歌跳舞,但她帶克雷蒙去酒吧時,克雷蒙的舞蹈與歌唱顯然是尷尬的,但珍妮佛卻一再強迫克雷蒙一起跳舞,坦白說那個場面是有些尷尬的。雖然你不會用這個理由與對方決裂,但心中存有一些芥蒂是在所難免。但克雷蒙卻也有想要符合珍妮佛的期待,他也勉為其難地又唱又跳。
但以一名哲學家而言,這些律動,他寧可化為文字或辯證。在某種角度而言,若有時間再回顧他在愛爾蘭酒吧的又歌又舞,他不免要自問,這是出自自己心中的期許,或只是為了能繼續擁有珍妮佛的肉體?
在新女友尚未出現之前,克雷蒙其實也不會思考這個問題,只要他尚在這個地方任教,那麼起碼珍妮佛就是他理想的溫柔鄉。那麼克雷蒙有沒有愛上珍妮佛呢?顯然這一切綜觀而言是沒有的。
因為一貫的生命態度,不管對珍妮佛或其他女人,他絕對不會想要結婚與生小孩,其實這也是現代許多年青人的想法。對於組成一個家庭或生小孩是很大的負擔,因此他們抱持著同居的態度,起碼進可攻、退可守,日後所謂的責任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倒是珍妮佛原先以閉塞的方式,來面對各種追求的男人,簡單的說,她早已經把愛全給了兒子。但她也並非截然無情的人,因為克雷蒙不斷地唸著有關哲學的書給她聽,這使她慢慢溶入克雷蒙的生命底蘊中,因為了解了某一些層面,自然而然就會想更加了解克雷蒙的全部。因為克雷蒙常有送她書,於是她也買一些她喜歡的書送他,而關鍵也在這書店發生了。珍妮佛發現克雷蒙早有出了自己的著作,但卻從來不曾提過,更別說是送她書了。
這給了珍妮佛極大的打擊,由此她也深刻體認到,原來自始至終,克雷蒙從來都不曾將她當知心的人,與她談論的哲學,也始終是遙不可及的古代哲人。為什麼他不把自己的著作送她?是因為怕珍妮佛看穿克雷蒙的心思?從而了解他的疏離。
對珍妮佛而言,這是相當大的羞辱。難不成克雷蒙認為她根本就沒有資格看他的書?其實之前克雷蒙確實有要將書送給她,但在最後卻又決定抽掉了,這顯然克雷蒙心中有著許多值得探索的缺失。
有了著作能與真心喜歡你的人分享,這是何等的樂事,但卻對自己的異性友人尤其是同居人,卻刻意隱瞞這事實,那麼珍妮佛最終選擇離開克雷蒙的決定,絕對是相當正確的。
珍妮佛為何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她的兩個同事。因她受到的傷害甚大,唯有重新去一個全新的所在,才能再以新的姿態與生命重新面對新生活。珍妮佛展現了一種新女性的新作風,真叫人讚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